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89.14.219)

  • ID:2-20063619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期中专区/高一下学期

    1214120010414000开封五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的“博学”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品德之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孔子更加强调“好学”“乐学”。“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学内容上,主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并将其拓展为“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 孟子则不同,主张“约学”,认为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治学、求学就是求得失去的良善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有的,但这四心也只是端倪而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人应该将治学功夫用于求放心之上。然而“耳目之官不思,而弊于物”(《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摘编自祖国华《为学:先秦儒家的德性圆满之道》) 材料二: 博学和自我反省的关系,同时涉及更广义上的学与思。前面提到的思虑、个体的反省等等,都属广义上的思。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从逻辑上说,这里需要区分广义上的学和狭义上的学。广义上的“学”包括学和思两个方面,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广义上的“学”。 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无所知,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 (摘编自杨国荣《荀子的修身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逻辑上说,“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于广义上的“学”。 B.孔子“博学”的治学主张要求多听、多看,掌握广博的知识,该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 C.求学的人只有在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 D.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上,而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认为创造性的思考需要了解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 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句话表明了后天的习染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差别这一观点。 C.为了证明孔子重“学”的原因,材料一引用了《论语·阳货》中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 D.孟子的“约学”主张与其人性本善的观点密不可分,他认为学习就是保养并扩充人的善端。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王粲《英雄记钞》) B.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C.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下列对材料二中有关“学”与“思”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思”以“学”为基础。 B.“学”的收获大于“思”的收获。 C.“学”与“思”不可分割。 D.广义的“学”包括“学”与“思”。 5.先秦儒家的为学思想对当下的青少年学习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再黑的夜也要有自己的灯 卜进善 我爷爷是席匠,敏爷爷是开银铺的。敏爷爷跟我爷爷一样,也就四十多岁,但他看起来比我爷爷年轻。他清瘦,腰板直,衣衫干净。爷爷说他学问大着呢,请他教我识文断字。 常有骑马人过来找敏爷爷,嘚嘚嘚的马蹄声由低到高,急促得像在热锅里炒黄豆。每次骑马人来,敏爷爷就弯腰迎着他。给我当老师的敏爷爷,怎么就给骑马人低头哈腰了呢。有一回我瞧见骑马人偷偷塞了一张麻纸给敏爷爷,上面的字有几个我不认得: **须征求党员,扩大本党组织,望各党部**事勿**,*尽所能完成之。 国民党省党部 我不懂麻纸上的字和敏爷爷有啥关系,但看到敏爷爷老是跟着我爷爷。这不,有人来喊我爷爷:“聂席匠,老刘家的让我给你捎话,去河口补席。”敏爷爷就说:“我一起去吧,搭把手!”我爷爷瞪了他一眼,带上我牵着驴就出发了。回来的时候,看到敏爷爷跌在一个小沟岔里,他的马卧在一旁。爷爷忙去沟岔里摇敏爷爷。 敏爷爷醒后看一眼我爷爷,“今天这事,本不该我管。但县大队的人也去了……我想马比驴快吧,我总赶得上你,谁知马失前蹄……没想到你能从容回来。”敏爷爷感觉哪里特别疼的样子,龇着牙说。 “这不好好的嘛,可你……” “又欠你一条命。”敏爷爷说,“但我不能死。你也知道,我还想发展你哩。” “我说,你就省点心吧。” 他俩有一句没一句说着我不太懂的话。 敏爷爷在他的铺子里养伤时,我和爷爷一块儿出了四次门。一次去河口,一次去杨家河,还有一次去任家河湾。每一次,爷爷都问渡口能不能一下子过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事。被爷爷问的人总是愁眉苦脸。过杨家河没有桥,只有一条小渡船,最多能坐九人。爷爷叹气说这里离镇上最近啊。 第四次走得不远,就在交河镇的东头。那天晌午,爷爷又带我去补席,这家人的炕席怎么老坏!走进黑暗的屋子,我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屋里大炕的炕席上,坐着几个人。爷爷上炕,用手指拾起席上的竖竹片,将新竹片置入下边,横茬接好接竖茬。爷爷一下一上,新竹片像奶奶缝衣裳时穿针引线一样,填补了原先的空位,之后再用篾刀背将它们敲紧。“记住了没有?就这样补,”爷爷停下手给我说,“你要全记下,将来还是要这样当席匠的。” 爷爷抬头看我一下,还想给我说什么,门口进来一个人。这人健壮结实,看起来也麻利,头上戴的灰青帽子烂了帽檐。 “都安排好了吗?桥的事咋样了?”爷爷问。 “差不多了。桥我试了,就是窄一点,能过人。今晚上泼些水,让桥面踏实一些。要是能过骡马就更好了。”戴烂帽子的人说。 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上级组织对你的考察期到了,今天就正式发展你入党。” 戴烂帽子的人两眼直直地瞅着我爷爷,我爷爷也瞅着他。两人脸上也没啥特殊的地方,只是戴烂帽子的男人好像几天没洗脸了,脸上有些脏,眉毛黑得跟烧炭人似的。他俩瞅啥呢。我正好奇时,戴烂帽子的人抡起右手把烂帽子从头上取下,随手朝炕上一甩,转身在地下急促地走,先走到炕沿前,几乎碰到炕沿了,然后折身往后面的锅台处走,额头渗出了汗。他麻布衫敞开着,浑身热烘烘的,如果我把一根竹篾点着,往他的手上一碰,他的手会燃烧起来,浑身会燃烧起来。爷爷从炕边的一个旧竹筐里翻出一块暗红色的布,抻了抻,平铺在桌上,然后用黄土在红布上画出镰刀和锤子套在一块儿的样子。画好了,往后退退,瞅了瞅,又笑了。他们将画了镰刀和锤子的红布别在背篼上,立起时,屋里一下子新鲜、豁亮了起来。爷爷走到桌前,叫过甩了烂帽子的人。他们一块儿站在桌前,举起了拳头。 敏爷爷躺着的日子里,爷爷一个人去了五趟敏爷爷的银铺后边,是为了喂敏爷爷的马。爷爷又专门去河口找人弄来白亮的熊油,装在小黑罐子里。爷爷提着装粥的大黑罐,我提着小黑罐,去瞧敏爷爷。爷爷把熊油放在掌心搓了搓,然后再搓敏爷爷的腰背,搓了一锅烟的时间,爷爷累了。 “老敏,挑明了吧。你们在交河县,是有着县犬队,还有一个营的兵哩,但这又能怎样,没用!”爷爷突然说。 敏爷爷愣了一下,等了好一会儿,才说,“你都知道?” “这孩子能认字哩。”爷爷摸着我的头说。 “这孩子聪敏着哩。”敏爷爷脸上有些泛红,还能听到他急促的喘息声,“老聂,那我想问一下你,你们发展党员为啥那样顺?” “识时务者为俊杰,老敏,这是大势所趋啊,你就认清形势吧。” “唉,眼下形势就跟我现在一样,就跟这暗夜一样啊。”敏爷爷叹息。 “那是你,我可不是。我想,再黑的夜,也要有自己的灯。”爷爷说,眼睛里就好像闪烁着一盏明亮的灯。 连续搽了七天熊油,敏爷爷的伤渐渐好起来。他找到了我爷爷,郑重其事地说:“我也想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们二人眼里亮着一盏不灭的明灯。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敏爷爷老是跟着我爷爷”“我还想发展你哩”可知,敏爷爷一直想让“我”爷爷加入国民党,但并未成功。 B.“我”看到常来找敏爷爷的骑马人偷偷塞给敏爷爷的麻纸上,写有“国民党省党部”的字迹,但并不明白麻纸上的字和敏爷爷的关系。 C.文章详细叙述了“我”爷爷四次为红军渡河而多次奔波的过程,突出爷爷在艰难处境中付出的不易。 D.爷爷对“我”说“将来还是要这样当席匠的”,暗含对“我”将来加入共产党,并贡献自己力量的期望。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通过儿童视角来观察和叙述爷爷与敏爷爷相处的过程,揭示了两个党派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差异。 B.文章多处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爷爷的形象,如爷爷用熊油给敏爷爷搓腰背,体现爷爷的热心、善良。 C.第二段将急促的马蹄声比作“在热锅里炒黄豆”,暗示国民党发展党员过程的不顺,表现骑马人内心的焦急。 D.“给我当老师的敏爷爷”却“给骑马人低头哈腰”,通过对照,塑造了敏爷爷懦弱卑微的形象,令“我”不屑。 8.文章叙写戴烂帽子的人入党时的场景,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劝谏。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迁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诸侯名士可下A以财者B厚遗C结之D不肯者E利F剑G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万乘,指诸侯国。战国时,小的诸侯国称“千乘”,大的诸侯国称“万乘”。 B.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文体。 C.皇帝,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国首位 皇帝,自称“始皇帝”。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贵族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不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 B.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 C.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D.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斯为何要离楚事秦?请根据文本一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自题交游风月楼① 冯取洽 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 【注】①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平揖”本义为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此处写风月楼与山峰相平。 B.颔联巧用数字,“一溪”和“八面”重复回环,对仗工整,写景中又照应了风月楼的名字。 C.尾联点明新楼落成的时间,以月宫仙阙喻指风月楼,表达出诗人仰慕仙人之情。 D.全诗以风月楼为咏吟对象,借山水风月等自然景物的陪衬,题赞风月楼的高与美。 16.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达技巧。(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这都是“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严格来讲,“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然而,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 自我们咿呀学语时起,表达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对于“文字失语者”们来说,他们总会在一些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辞不达意和无从下笔。慢慢地,他们会对表达产生焦虑感、挫败感,久而久之,“文字失语者”们被困在拒绝表达的沉默角落。 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根据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 18.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B.臭黄菇、斑蘑菇、狗尿苔——都是有毒野生菌。 C.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 D.“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 ,物理防晒如防晒服、遮阳伞、太阳镜,化学防晒如防晒霜等。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以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人们通过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 ② 。 但是,部分人群会发现自己对防晒霜过敏。防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防晒剂,防晒剂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包括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以及化学防晒剂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 防晒霜过敏常见于过敏体质或既往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群。 ③ ,可先将其涂到小臂内侧或耳后皮肤,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再决定是否使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3月4日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在今年的颁奖仪式上,主办方颁出了一个集体奖——“银发知播”,致敬“借助互联网传授知识的退休教师”。这群感动中国的银发教师,正让短视频成为第二科普课堂。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道。这些老年知识创作者平均年龄77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通过这些短视频和直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所从事领域的热爱和热情,以及对薪火相传的殷切期待;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高标准期待,即使步入晚年,依旧不虚度、不苟且。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开封五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可知,学习的内容并不止“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 2.A(“如果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错,原文是“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并未提及学习行为本身是否有新意。) 3.A(材料一第二段主要阐述了孟子的“约学”主张,即“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A项,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认真精读,而诸葛亮从总体上把握书本的大致内容,诸葛亮的读书方法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B项,孔子的意思是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体现的是孔子的“博学”主张。C项,孔子的意思是让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体现其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这是孔子的“博学”主张。D项,表达的是孔子对“学与思”的关系的思考。) 4.B(原文说的是“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是有前提条件的。) 5.①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主张“除恶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强调“思辨”:荀子认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C(“详细叙述了‘我’爷爷四次”错误,前三次是略写,只有第四次是详写。) 7.D(“令‘我’不屑”错误,“我”还是个孩子,对于这样的情况还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应是感到疑惑,“不屑”过度解读。) 8.①丰富人物形象:写戴烂帽子的人听到能“入党”这一消息后的激动、亢奋,展示了一个热情似火的新党员形象,体现爷爷看到有新人入党的欣慰心情。②为下文做铺垫:敏爷爷感受到了共产党发展党员的顺利,这是大势所趋,也有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③侧面体现文章主旨:反映共产党深入民心。(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5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再黑的夜”喻指当时的黑暗形势,“自己的灯”指自己选择的道路,要有对美好未来终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②在这里,“灯”也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终会迎来美好的明天。③这句话是爷爷在勉励敏爷爷,无论身处怎样黑暗的境况,都要有理想、有希望,并不懈奋斗。(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BDE(原文标点为: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11.D(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与当时的民、庶民含义相同。) 12.B(廷尉是李斯之后升迁担任的官职。) 13.(1)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布衣”“秋”各1分,互文1分,句意通顺1分) (2)物品不是在秦国出产,(但是)值得珍视的有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国出生,但是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可宝者”“忠”各1分,两个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留在楚国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②秦王有雄心壮志,要把握事秦时机;③想改变自己卑贱贫苦的处境。(每点1分,意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少时,曾经在郡里当过小吏,看见办公处所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每当有人或者狗走近的时候,老鼠多次受惊逃跑。李斯又走进粮仓,看见粮仓中的老鼠,正在吃囤积在粮仓中的粟米,它们居住在大屋子里,没有受到人或狗的惊扰。(看到这种情形,)于是李斯感慨叹息说:“一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就如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啊!” 于是李斯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估计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而六个诸侯国的国势都已经衰弱,没有为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想向西进入秦国。在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告辞说:“我听说如果得到了机会就一定不要松懈怠慢,现在拥有万辆车马的诸侯国正在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朝政。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地位卑贱之人没有想着去求取功名利禄,这类人就好像禽兽看到肉才想去吃,空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只是勉强可以直立行走罢了。因此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身份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在卑贱的地位和贫苦的环境之中,还要愤世嫉俗并厌恶功名利禄,假托自己与世无争,这并不是士子原本的性情。因此我将要西行前去游说秦王。” 李斯到达秦国以后,刚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于是李斯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十分欣赏他,于是保举他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于是秦王委任李斯为长史,听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前去各国进行游说。对各诸侯国里的名士能用礼物进行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如果不能收买,就用利剑将他们杀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然后秦王就派遣秦国的良将出兵攻打。秦王委任李斯为客卿。 刚好在这个时候,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诸侯国前来侍奉秦王的人,大多数只是为了他们的国君而来游说、离间秦国罢了,请求大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中。于是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也升官到廷尉之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委任李斯为丞相。 15.C(“表达出诗人仰慕仙人之情”错,尾联上句的“三秋半”,点明新楼落成之日,恰值九月十五。下句的“白兔宫”本指月亮,这里语涉双关,明言天上月宫,暗指新成之楼。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充满奇情异彩,也写出新楼之高。) 16.①用典:化用苏轼《赤壁赋》中的语句,写自然的无尽宝物任我享用,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宏大。②夸张:站在风月楼上仿佛身处太虚空,体现风月楼的高与空旷。(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2)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3)示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B(B项和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总结上文。A项,表示话题的转换;C项,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表达能力的弱化比作是枷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能力弱化影响人的自由表达,体现“文字失语”的危害。(3分,酌情给分) 20.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可删去“根据”;二是“超过??左右”矛盾,可删去“超过”。每处修改2分,酌情给分) 21.①目前的防晒方式多种多样②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③使用新产品时(每空2分,意对即可) 22.因为防晒霜含有防晒剂等物质,所以过敏体质或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在使用防晒霜前,应做过敏反应测试。(4分,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材料介绍了“银发知播”的组成人员和他们传递出的精神和价值。围绕“这些老年知识创作者平均年龄77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即使步入晚年,依旧不虚度、不苟且”,我们可以展开思考如何扩展生命的宽度、如何对待生命等;围绕“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对所从事领域的热爱和热情,以及对薪火相传的殷切期待”,我们可以展开思考科学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等。考生可选取一个角度展开立意,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综合立意。

  • ID:2-20063416 山东省聊城市多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五年级下册

  • ID:2-20063413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五年级下册

  • ID:2-20063408 9 枫树上的喜鹊 说课课件(共25张PPT)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3/9 枫树上的喜鹊

  • ID:2-20063366 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期中专区/高二下学期

    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⒉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在这方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例如,林雄二郎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另一位学者中野收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互相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信息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取材于郭庆光的著作) 材料二: 今天,人们几乎在各种公众场合——火车上、饭店里、街道上——使用手机,这种常见的、不自觉使用手机的现象,表明了人们对传媒亲密感所具有的文化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革。 手机能够使人们无视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别的特定秩序,它打破了场所的不可更改性,在保持个人私密空间完整性的同时,极力地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殖民”。比如在音乐会现场、歌舞剧院等公共场所接打电话就是明显的通过手机把私人空间强行带入要求保持静谧的公共空间的例子。另外,乘坐拥挤、嘈杂的火车、地铁和公共汽车上下班的人群经常使用手机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一些个人空间。常常可以看到身处闹市的男男女女(以青年人居多),或戴着音乐手机的耳机,摇头晃脑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或飞快地操纵着手机按键,在手机的游戏世界里恣意纵横,现实世界里的人和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各种嘈杂的真实的声音一概被手机屏蔽在身外。这样,手机使我们可以从喧闹和争吵的现实世界躲入一种“第二世界”,既与每个人为邻又与每个人分开的世界。手机把人装在一个自我包围、自我设置的气泡中穿过城市。 (取材于王萍的文章) 材料三: 网络媒介由人创造产生,网络作为人的劳动成果脱离人之后,转而成为指导,限制甚至“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 如今,异化问题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描述人的本质的丧失,人的主体的消亡,人的性灵的沉沦。在网络时代,网络作为人的劳动成果,反过来成为指导,限制甚至“奴役”人本身的力量,这是异化问题在网络时代的新表征。在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马克思说的好,“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所谓异化,实质就是非人化。 此外,网络汇集了海量庞杂繁复的信息,在这一大熔炉中,信息资源参差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网络又是一个新媒介,相关管制建设滞后欠缺,“把关人”严重缺位。这就使得大量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信息有机可乘。而网民中青少年占很大比例,他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往往被各种色情、暴力、虚假等低俗信息侵蚀,致使其信仰缺失,并对其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长时间接触网络也会对受众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运动过少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或肥胖,视觉疲劳引起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或生物钟紊乱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诱发种种疾患。 (取材于梁培培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关于媒介改变人的因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介的内容 B.媒介的使用 C.媒介的分类 D.媒介工具环境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容器人”这一说法诞生于以手机为主的媒介环境。 B.印刷媒介环境比电视媒介环境培养的人更缺乏感性。 C.“容器人”的行为像电视画面一样,常常精彩纷呈。 D.“容器人”不认同任何来自权威的和外部强加的认知。 3.根据材料一“媒介依存症”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用手机躲入“第二世界”的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湎于手机媒介 B.回避与现实社会互动 C.带有自闭症倾向 D.保持人际关系的距离 4.根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异化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微信视频与异地的亲人沟通近况。 B.遇到作业难题就使用搜题APP查答案。 C.如果手机没有wifi或没电就焦躁不安。 D.浏览、分享、转载不健康的网页或信息。 5.手机集多种媒介技术为一体,既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又可以用来看电视、上网等。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概述如何理性使用手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鸟窠 贾平凹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有了一所磨坊,矮矮的一间草屋,挨着场畔的白杨树儿,孤零零地待着;娘是那里的磨倌,我跟着娘,在那里也泡过了我的童年。 过去了一个冬天,又过去了一个冬天,我们只是待在这磨坊里。娘是经管箩面的,坐在筐篮边上,将箩儿来回筛着,面粉扬起来,雾蒙蒙的,她不说不笑,也不大变换姿势,眉儿眼儿就像个雪人儿一般的。我是专赶着那毛驴:它的眼睛被布蒙住了,套着磨杆,走着一圈,又一圈;我跟着毛驴的屁股,也走着一圈,又一圈。石磨“呼呼噜噜”地响着,像在打雷,先还觉得有趣,慢慢就烦腻了:毛驴牵拉下耳朵,一圈比一圈走得慢了,我也走得慢了下来,歪过头去,无精打采地看那窗外的世界。 窗外五十米的地方,有着一棵白杨,是四周最高的白杨了,端端地往上长,几乎没有什么枝股,通身灰白灰白的,尤其在傍晚的时分,暮色里就白得越发显眼,像是从地里射上去的一道光柱。就在那稀稀的几根细枝的顶端,竟有了一个鸟窠,横七竖八的柴枝儿,筑个笼筐儿形似的;一对鸟夫妻住在那里,叫不上名字,是白的脑门、长的尾巴那一类的。它们一早就起飞走了,晚上才飞回来,常常落到磨坊门口,双脚跳跃着觅食;我撤一把麦粒过去,它们却“忽”地飞去了。 我觉得这些小生命可爱了,想它们一定也很寂寞,那么,来和我待在一起,它们唱歌就有我听,我说话也有它们听了,它们可以一直飞到我的磨盘上,我一定会让它们把麦粒儿吃饱呢。我便从光溜溜的树身爬上去,一直爬到树顶,那里风真大,左右摇晃,使我更觉得这里不安全,就小心翼翼地抱下那个窠来了。用绳儿系着,棍儿架着,我把鸟窠安放在磨坊的门口,想晚上鸟儿回来了,就会歇在里边,赶明日我一到磨坊,就看得见它们了。 但是,第二天我来的时候,那鸟窠里却空落落的;从窗口看那白杨树,鸟夫妻在叽叽喳喳叫着,焦躁地飞上飞下。它们是在哭啼呢,还是在咒骂?我大声地说:窠在这儿,窠在这儿!它们却并不理会。飞过一阵了,双双落在一枝树股上,母的偎着头,欲睡未睡,公的却静静地盯着远方,叽叽喳喳了一阵,便又都飞开去;很快,它们分别衔着一根柴枝儿,又在那梢端儿上,筑起新窠了。 我真有些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傻呢,它们飞过磨坊,难道没有看见窠在门口吗?但它们还是不停地衔柴枝儿筑窠,一根,两根,横竖交错,慢慢看出有个窠形了。我想,它们一定会疲倦的,疲倦了就会飞进这门口的窠里来的。我再也不去看它们,只是赶我的毛驴,毛驴蒙着眼,走着一圈,又一圈,我跟着毛驴屁股,也走着一圈,又一圈。 一天过去了,那窠编好了底。一天又过去了,那窠编好了顶。鸟夫妻已经十分疲劳了,衔一根柴枝儿,要歇几次,才能衔上梢端;但放好一根柴枝儿,就喳喳地叫着,你一声,它一声的。 我很嫉妒它们,但终于内心惭愧了,觉得我不该移了它们的窠,苦得它们又去创业,便将那门口的鸟窠放到白杨树下,让它们不必远路去寻材料;一放下鸟窠,就立即飞跑回磨坊。害怕它们看见造孽的是我。 新窠又筑起来了,筑得比原先那个更好看呢。它们又在上边过它们的日子了,早晨依然是吵吵闹闹一阵,就双双飞了去。天总是晴朗的,有着微微的风,它们一前一后,斜着翅膀,一会儿飞得很高很高,一会儿又飞得很低很低,末了,就又一呼一应,倏尔在云天里消失了。 似乎又过了十天吧,母的再不去飞行了,它终日静静地躺在窠里,偶尔对着磨坊叫那么一声,公的时常飞回来,嘴里叼着小虫儿。我真有些奇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一次,我正赶着毛驴走,就听见那白杨树上一片儿喧嚣,扭头看时,那只公鸟正扑拉着翅膀,在窠边飞来飞去,挨着那窠沿儿,有了四个红红的小嘴儿。啊,它们是有了儿女了呢。 那儿女是什么模样儿,我看不清楚,我几次要爬上白杨树去捉一只下来,又觉得不忍,就这么天天看着它们: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它们鸣叫,我也呼喊。终于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那小鸟儿们了,它们和它们的父母一样漂亮,而且全能起飞,啪啪啪地飞到云里去了。它们飞走了,差不多的白天里,磨坊里外再没有什么好听的了,只是那无止无休的呼呼噜噜的石磨声。毛驴拽着磨杆,走着一圈,又一圈。我跟着毛驴的屁股,也走着一圈,又一圈,我不知道这个时候,鸟儿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毛驴渐渐车拉下耳朵,慢下来了,我并不去用树条儿打它,只是问娘:“娘,鸟儿为什么不住到地上来呢?” “它们喜欢住得高高的。” “那么高的,经常有风,它们不害怕吗?” “不怕,它们很快活;能飞呢。” 噢,我想,它们是不是以为住在这磨坊门口了,担心被我捉住呢?它们住在那高高的树梢上,是愿意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吧?哎呀,那天空全是它们的了,它们是够多快活呢! “娘,”我又问道,“鸟儿为什么就能飞呢?” “它们有羽毛的翅膀。” “那人为什么没有呢?” “人是要安分的。” 人为什么要安分呢?娘的话,我却听不懂了,想地上有山呀,房呀,湖呀,河呀的阻挡,所以鸟不住在地上吗?天上没有阻挡,空空旷旷的,但人要安分,所以才不能长出羽毛的翅膀吧?!我真想再一次上那白杨树去,住在那窠里,叫那小鸟儿做哥哥,姐姐,叫那老鸟儿做爸爸,娘娘,长一对羽毛的翅膀儿。 娘却骂我说疯话,直催我快赶驴,说再不赶紧,限天黑就不能磨完这些麦子了。我打起毛驴来,毛驴就又一阵紧跑,我也撵着毛驴屁股小不丢溜地跑。但是,毛驴又渐渐牵拉下耳朵,一步一步地慢了,我也收下步来,又去看那窗外的白杨树了。鸟儿一家又飞回来,在那里吵吵叫叫地热闹,很快就又飞去了,有两根羽毛悠悠地飘下来,落在树下。 我终不能忍了,再不听娘的斥责,跑出去,在那白杨树下捡起了那两根羽毛,拿回来,一根别在我的头上,一根别在毛驴的臃脖子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对鸟夫妻将窠筑在磨坊旁,是因为这里有棵高高的白杨,而且还有人陪伴而不寂寞。 B.文中多次写“我”跟着毛驴“走着一圈,又一圈”的场景,突出“我”在磨坊里劳作的艰辛。 C.文末写鸟儿一家飞走后,“我”捡起羽毛别在头上,以此表达对心爱鸟儿的深切思念。 D.文中大自然鲜活,小鸟充满灵性,“我”从对自然的观照中获得了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动词的使用精炼传神,如“在那里也泡过了我的童年”中的“泡”字,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欢欣之感。 B.第三段对白杨和鸟夫妻的描写,既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也有细节的生动描述,画面感强,体现出散文之美。 C.“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只知道安分守己,她虽懂得鸟儿的快乐,但不理解“我”对自由的向往。 D.本文叙写的“我”与小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虽不复杂,但行文情趣盎然,呈现出一种叙事的节奏美。 8.请简要分析题目“鸟窠”的作用。(5分) 9.鸟儿在鸟窠变动前后的表现不同,“我”的心理也不一样,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①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渎:水沟。 材料二: 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庄子之粗者。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聘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然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反复观之,得其《庄子·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老子曰:‘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以合于《列御寇》之篇,曰:“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余不可以不辨。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苏轼《庄子祠堂记》)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至A于B其身C皆以为D一家E而F孔子G不与H其尊之也至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使厚币迎之”中,第二个“使”意为“使者”,“币”意为“财物、礼物”。 B.“大抵率寓言也”中的“率”与“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率”含义不同。 C.“以为事公子之法”中的“事”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事”含义不同。 D.“未尝不微见其意”中的“微”与“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中的“微”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擅长借助寓言,婉曲答意。材料一就是借助“牺牲之牛”的故事来说庄子不乐意为官的道理。 B.材料二第二段用楚公子的寓言故事证明自己的观点,避实就虚,以虚证实,运笔灵活多变,无板滞之感。 C.苏轼不仅阐明了庄子究竟是赞同还是诋毁孔子的论题,还考证了《庄子》的内容,认为后人“分章名篇”不符合庄子本意。 D.材料二不像一般的“记”那样详细记叙描写庄子祠堂的相关情况,而是从一开始就评论庄子,表达作者对庄子思想的独到见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分) (2)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4分) 14.材料二中,司马迁与苏轼分别认为“庄子对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创造了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B.第一首诗虚实结合,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C.第二首诗前两句用“奔”“喧”两个动词,描绘出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D.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都是通过某一现象揭示出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16.这两首诗让你领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l)屈原《离骚》中“ , ”两句,借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2)古时蜀国有“锦城”之称,但蜀道艰险,李白在《蜀道难》中发出规劝游人早日回家的句子是“ , ”。 (3)数字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杜甫《蜀相》中“ , ”,凸显了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耿耿忠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像水晶”。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②珠光宝气,未能免俗。③真不想去。杭州是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的地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曾经一度被人当做汴州。如今虽 A ,但少有人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④所以苏杭对我也没有多少号召力。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本身没有高山峻岭,邻近的劳山,亦作崂山,又称牢山,却是峻峥巉险,为海滨一大名胜。我虽未到过劳山,但读《聊斋志异》,对它早已 B 。由青岛驱车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尘虑全消。 青岛不产水果,但作为山东半岛许多名产的集散地。各种水果 C 。例如莱阳梨。此梨产在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上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则汁流,真正是所谓水蜜桃,海内无其匹,吃一个抵得半饱。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张心理可以理解。 (选自梁实秋《忆青岛》,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上”与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谁都不知道那个见义勇为的人上哪去了。 B.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C.鲁迅先生的《祝福》首发在《东方杂志》上。 D.“平上去入”的变化或许是受到了某读音的影响。 2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夏季,被蚊子叮咬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据报道,并非所有蚊子都会吸血,只有雌蚊会吸食人体或动物血液而雄蚊则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那么,蚊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目标的呢?蚊子寻找猎物不是依靠眼睛,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当它们“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流时,便会向这股气流飞去,并精准地降落到人体皮肤上。蚊子在叮咬过程中会分泌一种抗凝剂以阻止人体血液凝固。为了抵抗这种抗凝剂,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让人体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但也会使人体皮肤产生不同症状。 有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皮肤表面毫无症状;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但很快会消退;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叮咬后免疫反应比较强烈,皮肤表面会出现瘀斑、肿痛等症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蚊子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找到叮咬目标的”语义基本一致,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也引发了广泛的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近期,某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监测应用,该应用通过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服务。然而,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健康数据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材料一中提到媒介通过内容、使用和工具环境影响人。) 2.D[A.“容器人”诞生于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B.材料一中的比较是说电视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人(“电视人”)更注重感觉,而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人(他们的父辈)更重理性。这并不意味着印刷媒介环境培养的人缺乏感性,而是说他们的行为方式更倾向于理性和逻辑思维。C.“精彩纷呈”错误,感情色彩不对,原文对“容器人”的行动持批评倾向。] 3.C(虽然材料二中描述了人们通过手机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第二世界”,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而材料二中描述的现象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使用手机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4.A(材料三中提到的网络异化现象主要是指网络对人的指导,限制甚至奴役,以及对信息的不良影响。而通过微信视频与亲人沟通是一种正常的社交行为,它利用网络技术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属于网络异化现象。) 5.①减少手机依赖(避免过度沉迷于手机而不能自拔),加强与现实社会互动(不借手机屏蔽现实世界/不从现实世界躲入手机“第二世界”)。②客观分析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选择的依据而不是依赖手机网络。③不在要求保持静谧的公共空间使用手机接打电话。④能够识别/判断手机中的不良信息,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浏览、分享,转载不健康网页或信息)。⑤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长。⑥放下手机,增加运动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6.D(A项“而且还有人陪伴而不寂寞”错误,根据“我”后来把鸟窠搬到离“我”更近的磨坊门口,但它们没来,可知,“还有人陪伴而不寂寞”不是原因。B项“突出‘我'在磨坊里劳作的艰辛”错误,根据“毛驴查拉下耳朵,一圈比一圈走得慢了,我也走得慢了下来,歪过头去,无精打采地看那窗外的世界”可知,应是突出“我”在磨坊里劳作的烦腻、无聊。C项“表达对心爱鸟儿的深切思念”错误,根据“我终不能忍了,再不听娘的斥责,跑出去”可知,应是表达对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7.A(“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欢欣之感”错误,应是“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深刻体验”。) 8.①“鸟窠”是本文的线索,串联起发现鸟窠、搬动鸟窠、重建鸟窠、欣赏鸟窠、向往鸟窠生活等事件;(3分)②“鸟窠”寄托了“我”对自由和飞翔的向往,突出本文的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9.①鸟窠变动前,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发现它时感到惊喜;②鸟窠搬动后,鸟儿不回旧窠,“我”感到不解并对鸟儿重建鸟窠感到愧疚;③新窠建成后,鸟儿重获自由快乐,“我”也感到快乐并对自由及飞翔充满向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EH(这句的译文:以至于说到了自己,认为都是一家,而没有说到孔子,这说明对孔子尊重到了极点。) 11.B(B项两个“率”都是“全都”的意思;C项第一个是“侍奉”的意思,第二个是“实践”的意思;D项第一个是“略微”的意思,第二个是“细微”的意思。) 12.D(文章从第二段开始议论,第一段是记叙。) 13.(1)我宁愿在死水沟(污浊的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终身不做官,来让自己的心志愉快。(得分点:状语后置句,被动句,“仕”作动词,“快”作使动用法,各1分) (2)庄子的话还没有说完,蒙昧无知的人就将它强行割裂开,以便插入自己的作品(言论)中去。(得分点:“终”“昧者”“剿”各1分,句意1分) 14.《史记》司马迁认为,庄子写文章用以诋毁孔子及其门徒,阐明老子的学说。(1分)苏轼认为庄子赞同孔子,并不诋毁孔子,反而对孔子尊崇到了极点。(2分) 15.A(“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错误,第一首诗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 16.第一首诗:①诗的前两句意思是说不要以为下了山就不会再有困难了,行人错误的估计只会空欢喜一场,启发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2分)②后两句说:人一旦进入群山之中,过了一山还有一山。启发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2分)第二首诗:诗中写山想要拦住溪水,但溪水仍然冲破群山阻碍,最终奔流到山脚尽处的村子,启发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2)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8.A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B心向往之/心驰神往C应有尽有/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B(A.动词,到,去某个地方。B.方位词,“在……上”是搭配使用的介宾短语,表示某一方面。与文中的“上”意义相同。C.方位名词,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D.音调,shǎng。) 20.A(“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引出下文“天堂”,放在①前最恰当。) 21.①原文通过疑问句引出了后面的解释,使语义流畅顺理成章,读起来更流畅;而改写后的句子直接陈述结论,缺乏引导。②原文通过否定句式“不是……而是……”强调了蚊子寻找猎物的独特方式,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蚊子依赖二氧化碳感受器而非视觉的事实。(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2.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也不同。(5分,意思对即可) 23.[审题指导]在审题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作为资源的重要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所引发的伦理和隐私问题、人工智能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以及公众对于个人数据安全的担忧。这些关键点为我们提供了文章的立意方向,即探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参考立意]①趋利避害,享受科技成果;②因噎废食不可取;③安全无小事,不可忽视隐性安全问题。 [参考范文] 智控健康,权护隐私 ——数字时代的平衡之道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数据的无处不在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这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近期,某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监测应用,该应用通过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服务。这一创新无疑为健康管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健康数据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服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公司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保在收集、存储和处理用户数据的过程中,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其次,公司应当采取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此外,公司还应当提高透明度,让用户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数据如何被收集和使用,以及他们有哪些权利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确保企业不会滥用用户数据。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政府可以为个人隐私提供更有力的保护。 最后,公众自身也应当提高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意识。在使用这类健康监测应用时,用户应当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了解应用如何使用和保护他们的数据。同时,用户也应当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数字足迹,避免无意中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通过法律、技术和公众意识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曹国的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终身不做官,来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材料二: 庄子是蒙邑人。曾经做过蒙国的漆园吏。死了已一千多年了,而蒙地从未有过祭祀他的人。如今当地的县令秘书丞王兢开始为他立祠堂,求我为文作记。 根据《史记》的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的人,学问见识无所不到,但大旨归结于老子的学说。所以他著书十万余言,大多是寓言。作《渔父》《盗跖》《胠箧》等文,用来诋毁非议孔门弟子,阐发老子的学说。这种看法只是对庄子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庄子其实是帮助孔子的人,只是不能效法他。楚国有一个公子,穿着普通的衣服逃亡,把门人为难他。公子的仆人举着鞭子骂道:“你这个家伙真没用。”把门人才放他们出去。办事本有倒行逆施的情况。说仆人不爱公子是不对的;但把他当作侍奉公子的法则,也不行。所以庄子的言论都是实际上赞同,而文字上不赞同;表面上排挤,而暗地里帮助;正面的言论很少。至于诋毁孔子,也未尝不略带此意。在论天下道术的时候,从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聘这些人,以至于说到了自己,认为都是一家,而没有说到孔子:这说明对孔子尊重到了极点。 但我常疑心《盗跖》《渔父》两篇,好像真的在诋毁孔子。至于《让王》《说剑》两篇,皆浅陋而不合乎道。反复阅读,知道它们合于《庄子·寓言》一文,结尾的意思:“阳子居向西到秦国游学,遇到老子。老子说:‘你是那样高傲、目中无人,谁愿意和你同处呢。太洁白的东西是好像含垢的东西,具有盛德的人,总好像是不足的样子。'阳子居听了之后愧然变色。当初阳子居来的时候,旅舍的人都迎接他,主人为他安排座席,女主人为他拿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让出位子,烧饭的人都不敢当灶。等到回去的时候,旅舍的人都和他争席位了。”而(下面)去掉《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合于《列御寇》一篇的意思:“列御寇到齐国去,半道就回来了,说:‘我感到惊骇,我曾到十家卖浆店饮食,而有五家先送给我。我读完之后才领悟到,于是不由地笑着说:“这本是一章啊。”庄子的话还没有说完,蒙昧无知的人就将它强行割裂开,以便插入自己的作品(言论)中去。对此我不能不辩驳清楚。凡是把《庄子》一书分开章节,加上名称的都出于世俗之意,并非是庄子的本意。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 ID:2-20063354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时评类作文写作 夜校走红作文讲评课件(共21张PPT)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作文写作指导/其他

    如果说,学校里的教育是程式化的,那么夜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里的教育更多专注知识和技能,而夜校则更在意生活化的审美和情趣。 正如一位网友在小红书评论中感慨的那样,“没有一场高考在等着我们了:不用考试后,学习变成一种壮丽的消遣。”在“卷”字当头的社会情绪中,上夜校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使得年轻人不用非得去到西藏、丽江、鹤岗等“远方”才能慢下来,在匆忙的都市角落里,也可以寻到一处精神上的桃源。 人是群居动物,更是情感动物,我们终究要活在现实世界里,行走在人群中。如果对现有生活圈子不满意,那就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在拥有共同爱好的基础上,以学习和实践的方式相互陪伴、倾听、理解和帮助。如网友所言,“用五百块换一种生活方式,寻找新的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算是少有的低成本冒险了。” 生活本就需要冒险。人不是工作机器,生活也不该千篇一律,不同的身心节奏才能促成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章。夜校兴起,某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人们对抗内卷、躺平、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至少是一种积极心态:热爱生活、认真经营生活,从自己的周边汲取向前的力量,从人与人的交互中获得情感增量。 说到底,夜校热,折射出的是年轻人对拓展生活的渴望。把生活的窗口开得再大一些,更多的阳光才能照进来。这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人,可以让我们明白人间值得。 时评类作文 ——“夜校走红”作文讲评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时效性的事。 时评 时评类材料作文提供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现实材料或新闻事件,不需要我们去证明它,只需要去透视它、感悟它、分析它、评价它,直接去分析材料中的人和事,谈对错理由,发表对这种事实的见解态度。 时评类材料作文 时评写作 明确立场,提炼观点 一般有四种类别: 1.赞扬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2.批评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进行否定,然后阐述反对的依据。 3.辩证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现象 ,指出其有利的一面,也分析其隐藏的弊端,辩证看待。 4.建议式 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抓核心事件,就事论事,缘事析理 1、抓核心事件,概括材料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或现象 形式一般为:什么人(主体)+什么事 2、就事论事,围绕此事件或现象表明你对此的看法。材料中有观点的,直接赞成或否定某一观点即可。 3、缘事析理,根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注意: 1、就事论事——不脱离材料内容写作 2、写作时要直接评论这个材料 ,而不能以本材料做引子来谈其他方面的问题。 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1)引材料。用评价性语言概括材料要点,或点明关键词的关系,或引用关键点,简单分析。表明态度,明确你的立场,你赞同或支持谁、哪种做法,不能几种都支持或赞同,提观点。 (2)剖根源。即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表层、深层及实质)。这些原因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若干种。如果是一种原因就只写一段;如果是若干种原因,就分几个段落来写。 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3)明意义(危害/必要性)。如果以上摆不好的现象就是讲危害性,如果上面摆的现象是好现象就讲必要性或重要性。 (4)讲方法。即讲清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往往可以作为一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夜校日趋红火。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的2023年秋季班开设了382门课程,1万个学习名额吸引了超过65 万人在线抢课。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坚持公益性,青年无须支付学费,街舞和吉他进阶课程一经推出即爆满。重庆观音桥青年夜校开班3个月,已招收超过200名学员,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供不应求。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点心制作、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下列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文章写作。 (1)写一篇时评,参加学校校刊开设的“夜校走红大家谈”主题专栏征稿活动。 概述夜校红火、广受青年人关注的现象 分别从课程数量、学员人数、公益性质、课程内容、学习效用等多个方面解说夜校红火、深受学员青睐的具体表现。 写一篇时评,参加学校校刊开设的“夜校走红大家谈”主题专栏征稿活动。 阅读作文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形式为:夜校走红 2.请认真研读作文材料,找出写作任务 夜校?夜校走红? “夜校走红大家谈” 剖根源——由果溯因 夜校为什么会走红? 为什么能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 明意义(危害/必要性) 夜校为什么会持续走红会带来什么? 讲方法 夜校如何持续高质量走红? 3.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自身积累 近年来,夜校日趋红火。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的2023年秋季班开设了382门课程,1万个学习名额吸引了超过65 万人在线抢课。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坚持公益性,青年无须支付学费,街舞和吉他进阶课程一经推出即爆满。重庆观音桥青年夜校开班3个月,已招收超过200名学员,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供不应求。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点心制作、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剖根源——由果溯因 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夜校走红背后是极强的吸引力。 兴趣导向,提升需求,夜校走红是年轻人拓展生活圈的表现。 终身学习、技能学习,夜校走红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重视。 …… (对比传统教育模式与夜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3.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自身积累 近年来,夜校日趋红火。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的2023年秋季班开设了382门课程,1万个学习名额吸引了超过65 万人在线抢课。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坚持公益性,青年无须支付学费,街舞和吉他进阶课程一经推出即爆满。重庆观音桥青年夜校开班3个月,已招收超过200名学员,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供不应求。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点心制作、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明意义(危害/必要性)——夜校为什么会持续走红会带来什么? 提升个人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传承等。 3.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自身积累 近年来,夜校日趋红火。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的2023年秋季班开设了382门课程,1万个学习名额吸引了超过65 万人在线抢课。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坚持公益性,青年无须支付学费,街舞和吉他进阶课程一经推出即爆满。重庆观音桥青年夜校开班3个月,已招收超过200名学员,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供不应求。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点心制作、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明意义(危害/必要性)——夜校为什么会持续走红会带来什么? 讲方法——夜校如何持续高质量走红? 课程质量保障、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夜校与常规教育体系的衔接等。 既要发挥民间力量,也要政府文化部门及时跟上,积极回应大家的文化需求。退休教师、各级文化馆、行业协会、第三方培训机构、艺术院团……大量散落的文化资源,等待着被打通、盘活。 [ 行文构思(参考) ] 1.开篇引述材料,概述夜校走红的现象,引入“夜校走红大家谈”的主题。 2.分析论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多层面论证。如从个人成长、社会价值、教育改革等角度阐述夜校走红的原因、影响等。 3.结合实际,提出推动夜校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具体建议或措施。 4.结尾总结全文,展望夜校未来的发展前景,重申其在终身学习时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夜校日趋红火。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的2023年秋季班开设了382门课程,1万个学习名额吸引了超过65 万人在线抢课。广州青年文化夜校坚持公益性,青年无须支付学费,街舞和吉他进阶课程一经推出即爆满。重庆观音桥青年夜校开班3个月,已招收超过200名学员,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供不应求。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点心制作、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下列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文章写作。 (2)你所在的当地将开设青年文化夜校,请以“一名热心青年”的名义代表年轻人就“怎样办好夜校”向该青年文化夜校写一封建议书。 概述夜校红火、广受青年人关注的现象 分别从课程数量、学员人数、公益性质、课程内容、学习效用等多个方面解说夜校红火、深受学员青睐的具体表现。 “如何办好符合当代青年需求的青年文化夜校”这一话题,提出具体建议并阐述理由。考生可以从青年文化夜校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服务社会等多个角度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建议书格式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XXXXXXXXXXX的建议书”。?? (二)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第二,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四)结尾: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同一般书信相同。?? (五)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 行文构思(参考) ] 1.开篇表明身份,表达对即将开设的青年文化夜校的关注与期待,引出提出建议的动机。 2.分条列出建议,每条建议后附详细阐述和具体实施建议,如保持公益性质的具体措施、丰富课程设置的思路、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加强社会联动的途径等。 3.结尾表达对青年文化夜校顺利开办、繁荣发展的美好祝愿,以及愿意积极参与、贡献力量的决心。 缘事析理,议论深刻 (一)思维层面:掌握思维深刻的思考方法 1.由果溯因:结果-原因(主观/客观,历史/现实) 2.以小见大:“由物及人”“由事及理” 3.辩证思考:提炼材料蕴含的矛盾关系 (二)写作层面:通过有效的论证法方法提升深度 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 ID:2-20063353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期中专区/高二下学期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空间特性的认识,是古人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空间观念,研究科技史,有必要对之加以探讨。 空间有限与否,直到今天仍然为现代宇宙学所关注,也是古代哲人讨论的热点。古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有多种说法,其中很多人主张空间无限。例如,《管子·宙合》即说:“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天地囊括万物,宙合又有橐天地,大之无外,这样的空间,应该说是无限的。引文的最后特别指出,无限性是表现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的。这一认识非常深刻。 《列子·汤问》同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空间性质进行探讨,认为它“无极无尽”。“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这里借夏革之口,讨论了空间的“极”“尽”问题。极,指空间的外部边缘;尽,指空间的内部破缺。《列子》认为,如果空间是虚无,它就没有边缘,是无限的;如果空间由具体物质组成,它的内部就会有尽处,即空缺,这样,空间的无限性就是不完全的。但是在无穷大的宇宙之外,不可能再有无穷大的空间;在光滑连续的纯粹空间之内,也不会再有空缺。《列子》主张空间不能等同于物质,它是容纳具体物体的,是无限大的,内部也是连续的、光滑的,没有空缺。《列子》能够考虑到空间的破缺与否,其思想深度令人叹服。 唐代柳宗元认为“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没有止境)”,明确指出空间是无限的。因为是无限的,所以它“无中无旁”,没有中心。由无限空间观念进一步否定宇宙中心的存在,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大进步。我国古代对空间无限性的议论甚多,这里不再详列。 空间无限的判断,合乎逻辑思维。古人常认为,有形则有极,无形则无尽,空间是无形的,所以它无极无尽。这一思想方法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可以觅到它的踪迹。例如古罗马卢克菜修就曾提出过一种投掷飞矛的理想实验,用以论证空间的无限性。中西文化在用逻辑推理方式论证空间的无限性时,在思路上是彼此相仿的。 另一方面,古人也确有主张有限空间观的。例如西汉学者扬雄即曾提出“阖天谓之宇”。空间(宇)的范围以浑天说所主张的天球(阖天)为尺度,当然是指有限空间。这种有限空间观念,有它自己一定的观测依据和数理推算过程。三国王蕃的议论,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他说:“夫周径固前定物,为盖天者尚不考验,而乃论天地之外,日月所不照,阴阳所不至,日精所不及,仪术所不测,皆为之说,虚诞无征,是亦邹子瀛海之类也。” 王蕃反对那种臆测天球之外空间范围的方法,他的话表现了一种求实精神。在历史上,很多浑天家都计算过天球的大小,其结果虽然不能成立,但他们重视用数理方法研究空间性质,也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能以与今人所持信念是否相符为标准评价古人,而应重点考察他们工作的实质,了解他们的思想方法,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实际上,空间究竟有限与否,现代科学亦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古人,当然也不必在此问题上苛求。 在这里,张衡的工作值得一提。他在论述天球的大小时说:“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将覆其数,用重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义(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由引文来看,张衡所持是一种椭圆天球观念,认为这个天球的平均直径是232300里。他特别强调说,要得到这一结果,所用的数学工具是重差勾股术,物理依据是所谓地隔千里、影差一寸的学说。今人对张衡这段陈述给以高度评价,是说他提出了“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时空观。实际上,张衡这段话并未涉及时间。笔者认为,张衡的功绩并不仅仅在于他认为空间是无限的,他的话隐含了这样一种认识;用数理方法所能观测和认识的空间,是有限的,超出这个范围的空间是无穷尽的。对于无限空间,只能用思辨的方法去解决。换言之,在讨论空间范围时,哪些属于物理问题、哪些属于哲学问题,张衡的理论对之做了区分,这才是其真正高明之处。 (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是古人认为空间无限性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的体现。 B.《列子》认为容纳具体物体的空间是无限大的,内部是连续、光滑、有空缺的。 C.对于空间是否有限,古人与今人都存在着争议,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以今非古。 D.张衡提出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并不是无限时空观,而是空间无限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间有限与否,是古代哲人讨论的热点;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宇宙学仍关注这一问题,但其科学性更高了。 B.唐代柳宗元明确指出空间无限,无限导致空间没有中心,也就无所谓边界,因此这样的空间是没有方向与方位的。 C.中西文化中都有“空间具有无限性”的思想,说明在探寻真理的路上,合乎逻辑的判断是不分国界的。 D.历史上的很多浑天家都本着求实精神计算过天球的大小,其结果虽然不理想,但其工作实质及某些思想方法值得肯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替换第二段《管子·宙合》例子的一项是(3分) A.《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B.陆云:“函夏无尘,海外有谧”“芒芒宇宙,天地交泰”。 C.《曾子·天圆》:“如诚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掩也。” D.《三苍》:“四方上下为宇,宇虽有实而无定处(边界)可求也。” 4.文本中的古代科学家在研究宇宙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研究古人的空间观时是如何运用各种文献资料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籁 贾平凹 当学生的时候,血气方刚,常要做以济天下的人物;莽撞撞地闯进社会几年,弄起笔墨文学,一事无成,才知道往日幼稚得可怜,不觉心灰意懒。借仲秋的日子,去陕南度假散心,坐了十多日船,随便往两岸的山上一望,便见秋收后的庄稼地正在深翻,老牛、木犁、疙瘩绳。我心中感慨:天下最劳心者,文人;最劳力者,农夫。劳力者给劳心者以粮食;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不觉喟然长叹! 夜里,到了渡口,船不走了,只好向岸上的山村投宿,一条石板小路引着向山坡根去了。 我走近一家院落,院门是桐木板的,窄而短,门环却小碗口般大,挨墙弯着一株古柏,绳索似的皮纹,疙疙瘩瘩的根爬满了门前的石阶。敲一下门,响声很空,院里有了脚步声,一个老头把门开了。 老头是个厚道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老伴到闺女家去了,夜里剩下他一人,正在灶火口熬茶。茶锅小极小极,只有拳头那么大,系在一条铁丝上,架在火上,像烧着一个黑瓷蛋儿。火不甚旺,老头几次俯下身去吹,嘴皱得像个火筒,烟就罩了一层,我喀喀地咳嗽起来。 “就好,就好,”老头抱歉地说,“快蹲下,烟高不烟低。” 茶熬好了,老头倒给我了一小碗黑汤儿。喝一口,苦得直吐舌头。“这是什么茶?”我说。“龙叶茶,自己上山采的。”他说,“香吗?” 看着这烟火熏得黑漆漆的石屋,看着这火光一闪一闪泛着黑瓷一样幽光的老人脸,我摇摇头,知道这些农夫,大都没钱去买那高质茶叶,便自己采了什么叶子,去熬喝这又苦又涩的汁汤了。 “你们城里人是喝不惯的,”老头苦笑了,“可我们却珍贵呢,你再喝喝,后味叫香呢。” 但我无论如何不敢去喝了,老头便接过喝起来,喝一口,舌头就伸出来在毛茸茸的嘴唇上舔一下,发出一种很响的声音。他又熬了第二锅,喝了;又熬了第三锅,喝了。然后,闭了眼睛,坐在地上,将那弯曲的背、脚、手、脖子,使劲伸展,然后鼻孔里长时间地出气,一双小眼睛显得明亮多了。 “今天地里干啥了?”我说。 “翻地呗。”他说,“天又旱得厉害,地瓷得扳不开啊!”“真苦了你,这么大年纪了。” “哪里!一辈子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多亏这茶呢!一天不喝几锅,头疼,骨头也散架了,这茶是农家乐,一喝乏劲没有了,百事都忘了呢。” 老人说着,哈哈地笑起来,精神十分活跃,问起城里的人吃的什么呀,穿的什么呀,这秋天里,都在干些甚事呀。我一一回答着老人,感到深深的内疚,老人却又哈哈笑了,说:“土命人也不像你说的可怜,苦是苦,苦中仍有甜呢,好比是咱这茶,可惜你不愿喝一口。” 这当儿,院门又在很空地敲响,老头出去开门了,院子里立即有了一老一少的女人声。进了堂屋来,果然是一个老太婆和一个穿红格子新袄的女子。那女子一看见我,戛地止了声,躲进灯影黑处去了。老太婆便说:“他大伯,你瞧瞧,明日要出嫁了,穿这件红袄儿可合适?丽儿,你站过来!” 那女子在黑影说:“娘!” 老太婆似乎才看见了我,忙笑笑,说:“城里人看就看吧,明日要办事了,千人万人要看呢,城里人会笑话你?” 我明白这是位要做新娘的女子,忙连声道喜,那女子扭扭捏捏站在灯下,却转过了头,不让我看她的脸。 “合身,合身!”老头说。 老太婆牵了女子,笑笑地出门去了,在院门口很响地说:“他大伯,明日你一定来啊!”老头回来,重新坐在灶火口,又咕咕地熬他的茶了。他开始从怀里掏出一卷钱点起来。钱票很烂,油腻腻的,像湿了水。 “明日我要上十元钱礼呢。” “你们这儿还兴这规矩?”我想这农民,手里能有多少钱呢,偏遇着这红白喜事,这么破费的。 “取个吉利嘛。”他说,“城里人要笑这是老封建了,可山里人把这事看得重,一生能有几次乐事呢?” 老头喝毕了茶,叮叮当当刮了一遍木犁上的泥,也睡下了,打着很响的呼噜,慢慢,一切都静下来了。我却无论如何睡不着,当年做学生的情景,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一时又涌上心际了。便觉得今天夜里,有好多事要想,却又无从想起,有好多事情已经意会,却又不可道出。石头屋子是这般的静寥,像个寺院。 远处,偶尔有一声狗咬,还有一种什么声音,从石窗下的巷底传来,先是模模糊糊,再就清晰了,原来是在“招魂”: “回来呵——!”一声苍老的叫声。 “回——来了!”一个稚语。 “回来呵——!” “回——来了!” 这“招魂”我是知道的。小时候在乡下的老家,常有这种活动:小孩受惊了,或是跌了一跤,或是得了病一整天哭闹、痴呆,做母亲的便在夜深人静之时,一手抱了孩子,一手提了灯笼,从巷子走过,母亲叫一声“回来呵!”孩子应一声“回来了!”再在地上撮一点土,放在孩子的额头上。怎么现在还相信这个呢? “回来呵——!”苍老的叫声。 “回——来了!”幼稚的应声。 “招魂”声慢慢地从巷子里远去了。我默默地数着他们的招呼声,想象着那一团灯笼的移动,计算着他们的脚步,一下,二下,三下……夜,安宁了,石屋里静得像个寺院,我均匀地呼吸着,便睡去了。 1982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交代了去陕南度假散心的缘由,由所见的秋日田间景象自然地引发心中的感慨。 B.文章刻画人与物别具匠心,“泛着黑瓷一样幽光的老人脸”与“黑瓷蛋儿”“黑汤儿”“黑漆漆的石屋”相辅相映,有机融合。 C.“我”为劳心者无补于劳力者而感慨,又在老人询问城里人的生活后,察觉到了自己的无所事事而内疚。 D.“我”在思绪万千无法入睡时听到了招魂声,数着招呼声、算着脚步数慢慢睡着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招魂”也安抚了“我”的情绪。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次提到城里人,既便于带领读者从城里人的视角看村里人的生活与交际,产生新鲜感,也便于作者以村里人为参照,展开对城里人的反思。 B.文章语言雅俗兼备,如“烟高不烟低”“地瓷得扳不开啊”是充满地域特点的口语表达,“以济天下”“最劳心者”是带有书面风格的表达。 C.文章以“夜籁”为题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氛围,以之串联起村夜的各种声响:敲门声、脚步声、喝茶声、呼噜声、狗咬声等,使结构紧凑。 D.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那女子扭扭捏捏站在灯下,却转过了头,不让我看她的脸”通过描写女子的动作,使读者窥见了女子的心思。 8.文本第三段在语言表达上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一样,也存在着“人情、人性、自然”三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②。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③。安亭俗皆呰窳④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⑤莫不得所。有遘悯⑥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⑦,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岁,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粥:同“鬻”,卖。②《黍离》之悲:这里指祖传家产归于他人的悲伤。③直:同“值”,价钱。④呰窳:懒惰、贫弱。⑤馆饩:招待居住饮食等。⑥遘悯:遭受困难。⑦采药鹿门:指隐居不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余适A读书B堂中C吾妻D曰E君在F不可使人G顿有H《黍离》之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大父,指曾祖父;其中“大父”指祖父,与指祖母的“大母”相对。 B.雠,指用财物补偿,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的“雠”词义不同。 C.来归,文中指投奔,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来归”意思相同。 D.薨,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比之级别高的帝王和王后的死叫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介绍了妻子曾祖父的出身,交代了曾祖父的为人性情、人际交往等情况,并引出了世美堂的建造。 B.王翁的曾孙因为经济问题欲出卖世美堂,归有光念及妻子的感受,再加上他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于是借钱从其手中买下。 C.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妻子不受这些风气影响,督促童奴们开垦荒地,当年大旱,只有归有光一家获得丰收。 D.归有光参加考试落榜,妻子以二人可以共同隐居安慰丈夫;长沙张文隐去世,妻子与归有光一同潸然泪下,认为丈夫再无知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请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黄庭坚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年间被谪官蜀地。后遇赦回乡,从湖北沿江而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②滟滪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附近水流急,航行危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首句化用柳宗元的“万死投荒十二年”和贺知章的“乡音无改鬓毛衰”,自然流畅。 B.其二前两句巧用比喻,以满川风雨隐喻政治环境,也以发髻喻指君山。 C.这两首诗中,其一写登岳阳楼的背景,其二写风雨中眺望君山之所见。 D.诗人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登高望远抒怀,这两首诗的感情是悲壮的。 16.刘禹锡写过一首《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据此,有人认为黄诗第二首结尾用“银盘”好,但也有人坚持认为用“银山”好。你同意哪种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客至》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与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异曲同工之妙。 (2)《陈情表》中李密慨叹自己孤独寂寞,只有影子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画了一幅白鸥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杜甫、黄庭坚的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陶渊明的归隐情趣中蕴含着一份孤高。“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是陶渊明为自己选择的归隐后的生活环境。“三径”化用了蒋诩的典故。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以蒋诩自比,借松菊明志,归隐田园的志向中蕴含着“请息交以绝游”的孤高。 “孤”字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①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怀良辰以孤往”。“孤”除了有孤独、孤寂之意外,更意在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一个“抚”字流露出陶渊明对刚正高洁的“松”的无比怜爱之情。“孤松”其实就是陶渊明的化身,寄托了他傲然挺立、抗争世俗的孤愤。古代文人常把“舟”作为自己情感的载体,以“舟”之状态写自己之心境。陶渊明借“舟遥遥以轻愿”来写自己从官场返家的轻松与惬意;( );( )……“或棹孤舟”中的“孤舟”同样附着了③__________________,“孤”既写出了舟之孤单、人之孤独,更写出了灵魂之孤高。“怀良辰以孤往”是陶渊明写自己探求自然美景、追寻游览之乐的场景,“孤往”与“奚惆怅而独悲”中的“独悲”,“引壶觞以自酌”中的“自酌”一样,都是作为隐者的陶渊明在以一种孤高的姿态独自品味生命的意蕴。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模仿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括号内仿写两个句子,要求选用陶渊明以外的作者和作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兰花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螳螂目,远看和兰花别无二致,尤其是它的腿,宛若兰花的花瓣,这里我们简称为花状腿瓣。兰花螳螂的体色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多样性,主要有白、紫、粉、黄4色。成年雌性兰花螳螂的体重可以达到成年雄性的5~10倍,未成年个体无翅,成年个体羽化后长出翅膀。 别看兰花螳螂长得“如花似玉”,却以蝴蝶、蜜蜂、蛾子等各类节肢动物为食。甚至,这位美丽的“花仙子”生命周期极为短暂——一年一代,并且没有世代重叠。所谓世代重叠,简单说就是母亲能在活着的时候见到孩子。 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提出了兰花螳螂采取进攻性拟态的假说,即一个物种通过模拟另一个物种以达到欺骗猎物的目的,可惜的是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过实验验证。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澳大利亚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哈伦的团队将体色和形态作为两种不同的性状,分别测试其诱捕猎物的效果,发现改变体色才会对捕食效率有影响,而花状腿瓣的形态,对捕食没有明显影响。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科学家观察到了兰花螳螂从高处快速跳跃滑下的过程,他们发现,从10米高的位置抛下后,(1)兰花螳螂滑翔的水平平均距离有6.09米左右,最远能达到14.7米;而失去腿瓣的兰花螳螂仅能滑至4.08米,(2)这说明腿瓣能增强滑翔能力的作用。此外,兰花螳螂可以在空中调整身体姿态,实现超过180度的大转弯。 20.文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别无二致 B.“如花似玉” C.甚至 D.并且 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长句,要求包括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句,不超过8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对科学家精神做出了全面概括。什么是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学界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往70余年间,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中国的崭新面貌。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今天的青年更应当传承并弘扬这些精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取科学家精神中的若干种精神并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评分细则 4.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第①条答出“观测法”给1分。第②条答出“数理法”“数理推算法”“利用数学工具”“依据物理原理”均给1分,答“重差勾股术”“地隔千里、影差一寸”等原理、学说,不给分。第③条答出“逻辑推理法”给1分。第④条答出“(哲学)思辨法”“思辨法”均可给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第①条,答出“搜集”“广泛”“阅读”给1分,能围绕文本合理分析给2分。第②条,答出“比较”“归纳”“总结”给1分,能围绕文本合理分析给2分。第③条,答出“思考”“辨析”给1分,能围绕文本合理分析给2分。以上三点是从搜集资料、整体上把握资料、思考资料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8.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第①条答案要点是围绕词语分析其精妙处,可分析“弯”,也可分析其他词语,点出词语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第②条答案要点是分析修辞手法,答“比喻”“叠词”或其他修辞手法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第③条答案要点是“短句”“简洁凝练”,若有其他表达,合理即可给分。除参考答案外,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①条答案是围绕“人情美”进行分析,能结合文本答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友好等即可给分。第②条答案是围绕“人性美”进行分析,能答出人的本性美、对生活的热爱等,即可给分。第③条答案是围绕“自然美”进行分析,能答出村子里自然环境的优美、宁静、温馨等,即可给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3.每小题4分,其中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一个1分。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给分。句子大意分包括对特殊句式的调整与补充,以及对句子其他词语的翻译情况,句子存在不足,但大致意思不出偏差,句意分一般不给0分。如果出现语法错误,或者对一些关键实词、虚词理解错误,可扣除1—2分。 (1)“具”译为“准备、安排、备置、筹备”均可给1分,翻译成“具有、具备”等词,不给分。“恨”的意思是“遗憾”,译为“怨恨、痛恨、仇恨”不给分。 (2)“岁”的意思是“年”,此处译为“一年”“每年”均给1分。“再”的意思是“两次”,译为“一两次”也可,译为“第二次、再次、多次”,不给分。 14.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题干要求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点”,若从其他段落中概括,或答归有光的特点,不给分。若答“善于持家、孝顺、善良、明事理、爱护家庭、忍气吞声”等条目,均可酌情给分。 1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无论赞同哪一个,只要分析合理均可给分。 若答赞同后者,则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第①条,答出“银山”与“青山”都是山,给1分;答出两者的联系和表达效果,给2分。第②条,答出“比喻”给1分;答出“照应风雨”给1分;答出“风雨很大”“符合当时天气状况”等,给1分。 若答赞同前者,则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第①条,答出“盘”用词重复给1分,答出“盘”与“山”形状等的差异给2分。第②条,答出当时的天气给2分;答出“湖水像银盘”之意,给1分。第③条,答出“化用典故”,给3分。 17.每句1分,句子选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没有漏字、添字才给分,否则不给分。字迹书写难以辨认,或书写不规范,写异体字、繁体字,字体写草书、篆字等,以错字看待,不给分。 18.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空答出“出现”“有”给1分;答出“多次”“三次”“以下几句”给2分;答“无处不在”不给分。第二空答出“品行”“精神”“灵魂”等给1分;答出“孤高”之意给1分。第三空答出“作者的”“陶渊明的”等给1分;答出“感情”“色彩”等给1分。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结构相似、字数相近,语言表达要流畅。每句2分,其中含有“舟”的诗句1分,处境和情感分析正确1分;若作者和作品匹配错误扣1分。除参考答案外,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改对一处给1分。(1)句,去掉“左右”给1分,将“左右”改为“大约”“大概”等不给分。(2)句,改为“能增强滑翔能力”“具有增强滑翔能力的作用”均可给1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正确合理亦可给分。指出怎么修改,或者把正确的句子完整写出来,这两种方式都正常给分。 22.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改为长句给2分,答出“是体色”(肯定判断句)给1分,答出“不是形态”(否定判断句)给1分,语言通顺无语病给1分。除参考答案外,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3.材料先交代了政府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对科学家精神做出了全面概括,接着通过问答的形式,指出了六种科学家精神。随后交代了科学家精神在过去70多年间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后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青年提出了要求——继承与发扬科学家精神。任务要求“选取科学家精神中的若干种精神”写作。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这六种精神分别指什么。其中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比较好理解,而“协同、育人”相对陌生一些,其实“协同”强调的是合作精神,而“育人”则是培养青年一代。其次要围绕每个精神展开联想,比如教材中学过的钟扬,在“爱国、奉献、育人”等方面就比较突出;袁隆平在“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等方面也有优秀的表现。然后是理清所选择的几种科学家精神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选择“爱国、创新、奉献”来写作,可以指出“爱国”是其他精神的根基,“创新”是促进国家科学走向世界前列的必要途径,“奉献”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使几种科学家精神的内在联系得以阐明。不能简单罗列,而不考虑几者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联系时代,谈一谈青年如何做。

  • ID:2-20063314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三模真题

    11

  • ID:2-20063134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 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二年级下册

  • ID:2-20063134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 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二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