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5.229.161)

  • ID:2-20601370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1089660012026900《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哉”、“哉”等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我们先来欣赏了一首乐曲。 这首优美动听的古筝名曲就是《高山流水》,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 师: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鼓”是什么意思? “伯牙鼓琴”呢? 生:“鼓”就是弹,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伯牙鼓琴》的故事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那么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看数字教材,认真听音频朗读,听准字音。 师:同学们看的认真,听的专注。现在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生读。 师:你读的字正确流利,尤其是读好了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真厉害。谁还想读? 师:谁还想读?你读的字正腔圆。 师:课文还有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让我们跟着动画书空一遍“哉”字。 师:孩子们,古文之美在于节奏铿锵,韵味十足。请听老师范读,并在书上画出停顿线。老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来画。你真是一个善听会思的孩子。请大家借助停顿线,自己读一读。 男生读,女生读。 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2.读懂文意 师:知其言更要知其义。那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生说。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运用上面这些方法,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谁来挑战,让老师看看大家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掌握如何。 师:理解了字词,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意思呢? 指生说。 师:看来你已经读懂了这则文言文,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读一读吧。 齐读全文。 三、研读悟情 (1)喜: 师: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可文中却说他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这是为什么呢? 生:锺子期死了,他认为没有人值得他为之弹琴了。 师:看来锺子期很懂伯牙的琴声。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当伯牙志在高山时,钟子期眼前浮现的是什么?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让我们看视频感受高山巍峨。 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这句话中,“乎“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读时声音可以轻一些,延长一些,古文的味道就有了。(师范读) 生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高山在伯牙的琴声中是如此的巍峨。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时,钟子期眼前浮现的是什么?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流水的浩荡。 让我们来赞一赞伯牙的琴技吧!生读。 师:这真是汤汤之水,连绵不绝。 师:伯牙的琴声中还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 请你试着说一说。 师:凡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锺子期从琴声中还听出了什么? 生1:伯牙的理想。 生2:伯牙的抱负。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一起读:巍巍太山一般的志向,汤汤流水一样的胸怀) 师小结: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都能知其“音”,更知其“胸怀大志”,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伯牙该是多么欢喜啊!读。 (2)悲: 师:然而,天不随人愿,知音之情终难续。出示视频。 师:此时的伯牙的琴声似乎在对子期诉说着什么,他会说些什么?请你动笔写一写。 生展示。 师:是啊,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世上再无知音,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师: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的坟前吟诵了一首诗。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师: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生读。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后的资料袋,想想你明白了什么?(生阅读) 生回答。 师: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 孟浩然悲痛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李白感叹道: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王安石有诗云:古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令人感动,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友谊的诗句? 生回答。 师:我们来看这些表示友谊的诗句,谁来连一连? 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请同学们伴随之音乐试着背诵课文。谁来挑战? 五、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今后在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师: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 生:知音! 六、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 知 锺子期 高山 音 流水

  • ID:2-20601173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卷(PDF版 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六年级下册

  • ID:2-2060115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PDF版 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六年级下册

  • ID:2-20601125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毕业班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PDF版 无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六年级下册

  • ID:2-20600477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区/中考真题

  • ID:2-20600353 吉林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提分专项五古诗文对比阅读新人教版 (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

    专项五 古诗文对比阅读 一、[长春赫行实验学校期末]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15分)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材料二】 《神异经》①曰: 北海有大鸟, 其高千里。头文曰“天”,胸文曰“鸡”,左翼文曰“鹫②”,右翼文曰“勤”。左足在海北涯,右足在海南涯。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一名鹥勤。头河东, 止海央, 唯捕鲸鱼, 死则北海水流。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如雷如风, 惊动天地。 (选自《太平御览》) 【材料三】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 ”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神异经》: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②鹭(yī):鸟名。  1.下面每组中, 两个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或王命急宣( 《三峡》)或时举翼飞(《太平御览》) B.其名为鹏(《北冥有鱼》)有仙则名(《陋室铭》) C.其高千里(《太平御览》)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D.万川归之( 《庄子·秋水》 )鹏之背(《北冥有鱼》) 2. 同学们在读完三则材料后,分别对材料的内容和有关的文学常识进行了分析解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明: 材料 一中 “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一句, 看起来和大鹏没什么关系, 为了使语段更加凝练,这句话可以删除。 B.小芳: 材料二中主要介绍了北海“大鸟”的形貌特征和生活习惯,其外貌色彩鲜艳,主要体现在它的毛发是蓝色的,嘴是红色的,脚是黑色的。 C.小美:材料三借物说理,强调说明由于环境的差异,人各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人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有长远目光。 D.小智: 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惊天动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庄子》。 3.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B.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C.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D.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具体描写北海的 “大鸟” ?请简要分析。 (2分)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 材料一 材料三 语段中“鹏之徙于南 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说明_①_的道 理,给读者带来深层 次的启发。 语段中“井蛙不可以语 于海者, 拘于墟也; 夏虫 不 可 以语 于 冰 者,笃于时也;曲士 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 于教也”和材料一同 样运用了_②_的 写作手法。 ① ② 7.《庄子》延续了上古文化中对动物的审美传统,即借助具体的动物形象传情达意。请结合材料一和链接材料分析大鹏和意怠这两种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 【链接材料】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粉粉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节选自《庄子·山木》 ) 二、[吉林船营区期末]阅读下面诗文, 完成题目。(15分) 【甲】马说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小重山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③。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④。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 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③月胧明:月光不明。胧, 朦胧。④瑶琴: 饰以美玉的琴。 【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下列关于诗文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个作者都是唐代的人。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C.岳飞, 字鹏举,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的代表作品有《满江红》 (怒发冲冠)。 D.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世称 “孟襄阳” 。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B.欲将心事付瑶琴 付:辜负 C.欲济无舟楫 济: 渡 D.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并列而死 10.请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11.《马说》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2分) 12.《马说》和《小重山》一文一词, 却表达出共同的思想情感,你能简要谈谈这种情感是什么吗? (2分) 13.【丙】诗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两句诗所写的美景。 (2分) 14.【丙】诗是一首干谒诗,作者写这首诗给张九龄的目的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 【甲】苟堪励志勤读, 自能循序渐进。 惟单读时文①, 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 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 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若能分门别类, 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 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易懈,看书宜细心有恒。观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 明年更换他书。 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注释】①时文: 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 切合。 ③费解: 不好理解。④弹词: 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 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 过目,观看。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 使人知道。 麟儿, 郑板桥之子。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苟堪励志勤读 (2)无裨实益 (3)皆宜涉猎 (4)若能分门别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17.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请列举三种。 (3分) 18.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专项五 古诗文对比阅读 一、1. A 2. C 3. D 4. 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5. 示例一:夸张。材料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鲲鹏身躯之大以及飞离北海时的壮观场面,材料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北海大鸟的庞大。(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比喻。材料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摹出鲲鹏起飞时磅礴的气势,意境壮阔雄浑;材料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北海大鸟起飞时惊天动地的景象,突出了其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 6. ①世间万物都要有所依凭 ②类比 7. 大鹏的形象: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是志存高远、一飞冲天者的象征。意怠的形象:行动迟缓、不争不抢、毫不显眼、能避祸免灾。是善于处世者的象征。 【材料二参考译文】《神异经》中说:北海有一种大鸟,它高千里。(它的)头上纹着“天”字,胸上纹着“鸡”字,左翅膀上纹着“鹥”字,右翅膀上纹着“勤”字。(它的)左脚(踩)在海北高地的边缘,右脚(踏)在海南高地的边缘。它的毛是青色的,嘴是红色的,脚是黑色的,名叫“天鸡”,另一个名字叫“鹥勤”。(它的)头朝东方,栖息在海中间,只捕鲸鱼,(吃完)死(的鲸鱼)北海的水都会流动。(它)不触犯人,也不侵扰其他生物。有时候展翅高飞,它的双翅刚开始扇动,像响起惊雷和刮起大风,惊天动地。 【材料三参考译文】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从水边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不流空;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没有感觉。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自傲自夸?”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东海有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东西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们,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二、8. D 点拨:A.有误,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人。B.有误,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C.有误,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人。 9. C 点拨:A.临:面对。B.付:给。D.骈:并列。 10.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食马者洋洋自得的神情和以知马者自居的心理。 12.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13.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14. 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提携、引荐。作为人才,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可以毛遂自荐,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三、15. (1)如果,假如 (2)好处 (3)粗略地阅读 (4)如果 16. (1)读书时见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录。 (2)看这些书,不只没有好处,并且还有害处啊。 17. 示例:广泛涉猎;读完一种再换一种;随手摘录;分类积累;读书有计划;不理解的地方求教老师;读书要有选择。(答出三点即可) 18. 多次使用“宜”字反复叮咛,殷殷教诲中饱含着深切的爱子之情。 【甲参考译文】如果确实立志勤读,自然能够循序渐进。(如果)只是仅仅阅读时下流行的文体,不能增加什么实在的好处,应当提升自己看书的功夫,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粗略地阅读,只是需要看全其中的一种,再更换其他的种类,切不可东抓西拉,随意翻看,白白浪费时光,没有任何收获。读书时见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录。如果能够分门别类,积累成厚重的册子,那么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作为材料,收获无穷啊。 【乙参考译文】读书应当勤恳,不要懈怠,看书应当仔细,有恒心。(现在)看《史记》,非常切合实际,每天规定(自己)看十页,必须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记》,明年再换别的书。只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小说和弹词,不应当过目,看这些书,不只没有好处,并且还有害处啊。 1

  • ID:2-2059979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三年级下册

    1040130012128500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外 不 得 答 题··································································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 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运用(43分) 1.读拼音,写词语。( 8分) 一场疫情,让原本活泼的校园tíng zhǐ( )了往日的喧嚣,公园里jǐn guǎn( )鲜花朵朵,zhēng qí dòu yàn( ),有的花瓣在微风中已sǎ luò( )一地,但无人xīn shǎng( ),也少了许多xián sǎn( )的行人,ǒu ěr( )有几个志愿者在jiǎn chá( )。 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8分) (1)这两件瓷器的模(mó???mú)样很相似,就像用一个模(mó???mú)型做出来的。 (2)张老师称(??chēng???chèn)得上是一位称(chèn?????chèng)职的好老师。 (3)他挣(zhēng???zhèng)扎了半天,终于从歹徒手中挣(zhēng? ?zhèng)脱出来,撒(sā???sǎ)腿就向人多的地方跑去 (4)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ē??? zhé)出售,严重折(shé?????z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zhé)腾了。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0分) ①井底之( )?????????????②杞人( )天???????????????? ?③画( )添足 ④滥竽充( )?????????????⑤( ) ( )有味?????? ? ?⑥无( )无( ) 照样子,写词语。 例:?津津有味??(AAB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的解释。(填序号)( 5分 ) 信:①信用;②相信;③信奉(宗教);④听凭,随意,放任;⑤凭据;⑥书信。 (1)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 ) (2)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 ( ) (3)爸爸很久没回家了,我决定写一封信给他。 ( ) (4)他们一家都只信科学,不信宗教。 ( ) (5)不要信口开河,说话一定要负责任。 ( ) 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到那时我就把头发扎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蘑菇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婷婷做完了老师所有布置的作业。(修改病句) 6.补全诗句或根据课文填空。( 6分) (1)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 (3)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5分) 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又无交警值班,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意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想劝说他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感悟。(22分) (一)花钟(节选)(12分)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生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在这个选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几个四字词语来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6分) 2.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 3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A.“左右”这个词不是一个准确的表达,这样表达不科学。 B.“左右”这个词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 3.仿照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清晨六点,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奇妙的动物语言(10分) 动物学家发现,猴子会使用不同的声音来报告各种各样的敌人的来临。如遇见豹子,它们会发出狗叫一样的“汪汪”声;瞧见秃鹫,则发出一种低沉的喉音;碰上逼近的毒蛇,便一连串地吐出急促的“嘶嘶”声。 最为奇妙的是,动物也有人类一样的“方言土语”。从事鸟类研究的专家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密执安湖畔的乌鸦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乌鸦通话,城市的乌鸦与农村的乌鸦相互之间都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动物的语言是非常有趣的。蜜蜂以其辛勤劳作的特性精熟于舞蹈语言;萤火虫则以光色、光频、闪光时间来通话;生活在南部美洲漆黑山洞的油乌竟能使用超声波进行联络,仿佛人类使用电台一样。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4分) 奇特——( )    联系——( ) 2.猴子会发出哪几种声音,各有什么意义?( 3分)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动物也有人类一样的“方言土语”?( 3分) 四、习作。(30分)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①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②题目自拟。 ③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庭院 尽管???? 争奇斗艳???? 洒落???? 欣赏???? 闲散?? 偶尔???? 检查 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mú???mó (2)chēng???chèn (3)zhēng???zhèng?????sā (4)zhé???shé?????zhē 3.?蛙???? 忧???? 蛇???? 数???? 津津???? 忧虑 亭亭玉立???? 井井有条 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的解释。(填序号) ①②⑥③④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到那时头发就被我扎起来。 2.小蘑菇戴着一顶斗笠钻出泥土。 3.婷婷做完了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 6.补全诗句或根据课文填空。 春风花草香???? 绿阴不减来时路???? 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口语交际。 王刚,现在虽然没有车辆没有交警,但是周围有很多的电子眼呀,而且待会儿如果突然有车过来就太危险了。我们还是等一等吧,好吗?(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感悟。 1. 鲜花朵朵????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2.B 3.绽开了笑脸。 4. 奇妙 联络 5. 遇见豹子,它们会发出狗叫一样的“汪汪”声;瞧见秃鹫,则发出一种低沉的喉音;碰上逼近的毒蛇,便一连串地吐出急促的“嘶嘶”声。 6. 美国密执安湖畔的乌鸦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乌鸦通话,城市的乌鸦与农村的乌鸦相互之间都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四、习作。(略 符合题意即可)

  • ID:2-20599523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三年级下册

    1248410011290300

  • ID:2-20599089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ID:2-20599089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