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7.28.48)

  • ID:1021-20154445 组合光谱扫描环境下蔬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的研究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46480010236200组合光谱扫描环境下蔬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的研究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组合光谱扫描环境下蔬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的研究 一、研究青景 现代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大大优于传统农业,无论科学技术还是生产条件都有很11111大的提高。为了稳产、高产,农药这一科技的新产物登上了舞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成效可见一斑。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们因误食含有残留农药的蔬果而引起食物中毒,其后果轻则头晕腹痛,重则引起人员伤亡。下面是一些报刊上的报道: 三季度农药中毒发生仍频 ……在今年第三季度全国4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农药中毒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卫生部 11月9日呼吁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各领域严格依法管理,以降低农药中毒发生率。 重大毒物危害事件频发,化学物管理急需加强 继吉林千余学生饮用豆奶中毒,广西误卖2.5千克氰化钠等事件后,11月1日河南发生 11吨氰化钠翻入洛河事件,造成局部严重污染,1人中毒,当地动用了数万人参与事件处理;11月2日,北京某大饭店14名员工在职工食堂就餐后发生瘦肉精中毒;11月7日,广东某地发生484人瘦肉精中毒事件;11月7日,江苏盐城13人亚硝酸盐中毒,两人死亡;国家质监局近日公布的23个省的蔬菜农药检测结果显示,47%的蔬菜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允许量。 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寻求一条既不影响杀虫效果,又可以减少其对人民群众潜在威胁的途径已刻不容缓。笔者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并请教了专家,初步了解到:农药在一般的条件下是缓慢自然分解的;而在组合光谱脉冲环境之下,植物生长机理会有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将可能影响农药的降解速度。 所以,希望通过实验找到一种降解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研究方案 1.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可变脉冲光谱条件对蔬菜上残留农药-一乐果降解的影响,寻求既不影响农药杀虫效果,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的有效途径。 2.试验方法 建立三组观察对象,喷洒等量的农药,然后在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置于脉冲光谱、自然光照及温室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测试其中的农药残留量。 3.实验场地、设备、器材 使用带有可变脉冲光谱发射装置的小车,生物园二楼的温室以及空地作为三组对象的观测场地。 使用大白菜、小白菜作为实验对象。 使用乐果作为实验用农药。 此外还有手套、口罩、喷雾器等辅助工具。 4.实验内容 实验1: 用三个试剂瓶分别放入等量1:100的乐果药液,并分别置于温室环境下、室外自然光照下,以及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实验,2天后送检。 实验 2: ①根据一般用量,将40%的乐果乳油兑水1200~1600倍使用。 ②)选取三组,每组两棵长相基本一致的大白菜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其上喷酒等浓度、等量的配制好的乐果农药,然后分别置于温室环境下、室外自然光照下,以及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分别编为1号对照组、2号对照组和3号试验组。在培养过程之中,保持其他的环境变量不变,如选取同样状况的培养土壤,保持温度喷水间隔、水量等一致,7天后送检。 实验3: ①将 40%的乐果乳油按1:100 配制成药液。 ②)从市场上买取1000g的小白菜,分成三等份,在上面喷洒等量的乐果药液后分别置于温室环境下、室外自然光照下,以及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进行实验2天后送检。 三、结果与分析面 从表 5-16 所列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表 5-16 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单位:mg/kg 实验序号 农药残留 温室环境 室外自然光照 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 实验1 2430 2440 2140 实验2 1.16 1.28 未验出 实验 3 5.8 5.1 3.8 实验1中,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残留乐果的量比室外自然光照中的残留量低12.3%,比温室环境中的残留量低11.9%。 实验2中,在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乐果降解得很快,以至于检测不出残留农药。而同时,在温室环境下和室外自然光照下的对照组中乐果残留量均超出国家标准。 实验3中,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残留乐果的量比室外自然光照中的残留标准。量低 25.5%,比温室环境中的残留量低 34.5%。 四、研究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光谱脉冲周期扫描环境下,农药乐果的分解速度明显加快由此,可以找到降低残留农药乐果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 拓展 农药乐果药效残留期,怎么处理 乐果的药效残留期在10-15天左右,如果想较好的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可以采用生物清洗液进行清洗即可,具体如下: 目前市场上有数种生物净洗液(降解酶),原理上这些生物净洗液是从菠萝、 木瓜、柚子、艾叶、苹果、柠檬等生物中提取可食性生物蛋白酶提炼而成,原理是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残留农药的结构是农药因子脱落、降解。 如何预防农药残留超标 1、掌握使用剂量 不同农药有不同的使用剂量, 同一种农药在不同防治时期用药量也不一样,而且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量都是经过技术部门试验后确定的,对选定的农药不可任意提高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 2、掌握用药关键时期。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应在关键时期施药。预防兼治疗的药剂宜在发病初期应用,纯治疗也是在病害较轻时应用 效果好。防治病害最好在发病初期或前 期施用。防治害虫应在虫体较小时防治。 3、掌握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收获时的时间 , 不同农药由于其稳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间 隔要求,间隔时期短,农药降解时间不够造成残留超标。 4、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为防治农药含量超标,在生产中必须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剂型农药,禁止剧毒 、高残 留农药的使用。 5、交替轮换用药。 多次从复施用一种农药,不仅药效差, 而且易导致病 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当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需多次使用时,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44 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216660011557000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关于中学生购买与使用参考书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现在,在家长陪同下挑选参考书已成为书店里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在开学前后尤为亮丽。对参考书的疯狂购买及依赖,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一个通病。但是在铺天盖地的参考书下,中学生真的能学得很顺利吗?针对这种目益严重的社会现象及经济现象,对此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二、研究方案 相信那些堆积如山的试卷和习题集还令大家记忆犹新,但在踏入书店看到一排排大小、厚度不一的参考书、学习指南如山般面对自己的时候,心中不由涌起沉句甸的感觉。 面对形形色色、铺天盖地的教学辅导书,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不可能不产生选择的困惑。通常,学生书包的重量会一天天地变得沉重起来,但并不是每名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都能够相应地成正比例增长。 只要考试成绩仍然被当作评判学生的主要标准,出版社出版此类读物的热情便不会消退,类似的困惑也将不断重演。教学辅导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不能代替课本,不能作为学习的主导材料。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主要应该在课堂上。教师在40分钟的教学中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也要将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如果学生要依靠教学辅导书或者家教来完成在课堂上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那将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10%的人是不听教师讲课,靠自已课外看参考书自学的,由此看来过于偏激地利用参考书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对此现象相关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本调查并不是反对学生使用任何参考书,而是强调参考书只能在巩固和提高的意义上被使用。教学辅导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研究小组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问题不少,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忽视技能的培养。好的教辅图书能够在这方面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和完善的知识网络。我们也不赞成做太多的题,一本参考书除了题还是题,有些甚至没有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及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使用起来效率并不高。 三、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调查对象为初二至高一的学生,男生女生各占50%。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的问题: 1.教学铺到书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现在出书的速率快,盗版书又多,图书质量很难保证。有的书名很花哨,专门跟着形势走,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创新思维”,仔细翻翻,内容还是老一套,出书人也总是那几个,内容重复、交叉,少有新意。 从图书批发市场买来的打折书更是错误百出,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调查发现时下的参考书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不太正规的书店,参考书粗制滥造及翻版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很多教学辅导书的编者并没有做过中学教师,没有教学经验,编出来的东西跟课内知识关系不大,对学生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有的甚至出现知识性谬误以假乱真。经过调查,发现如下现象: ①即使是某些比较出名的参考书,其答案或解答过程都有错漏的地方,而且几乎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有错误出现,其他不知名的参考书更是可想而知了。 ②)语文方面的错误尤其多。通过比较得知,广西某出版社和河南某出版社出版书籍的错误率较高,而且这两个单位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出版单位。例如,某同学手里的一本语文辅导书中竞把“三更”解释为“晚上十点”! ③参考书的错误很多,即使是答案书也是如此,想找一本令人满意的比较困难。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解答与书不一致时,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是错误的,而不敢怀书的正确性,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大障碍,扼杀了学生的正确思维,即使是认为自己正确的学生,也会对着参考书中错误的答案思考良久,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购买和使用教辅书籍更应持谨慎态度。 2.学生的“跟风习惯” 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由于考试的需要,喜欢那些针对教材编写的参考书或者以习题为主的教辅书。使用这种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更糟的是,学生之间买书是相互传染的,有人买了觉得好,立刻就有许多人跟着买。根据调查资料,有20%的学生买参考书时是“参考同学”买的,有30%的学生买参考书的标准是参考书的“名牌效应”,这两种类型合起来已经占了调查人数的50%。学生买书的参考标准大都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而成绩好的同学选用的参考书往往是比较难的,如《中学教材全解》《状元之路》《发散性思维》《黄冈兵法》《走向清华北大》等,买了太难的参考书,看不懂又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就将其丢在一边,造成了金钱上的浪费。还有很多参考书是针对学习好、“吃不饱”的学生的,超纲的题目多,题目难度大,目的是“提高”;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买书是为了“补差”,当然达不到目的,尤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参考书提供的例题的难度和后面练习题的难度完全脱节,例如,某知名参考书的化学版,前面的例题比较难甚至有超纲现象,而且解释比较难懂,后面的习题难度却大减,令学生(特别是水平一般的学生)不知如何把握。大部分学生是在跟风的心态下做参考书上的习题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再加压,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学生在挑选参考书时并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只看书名。还有不少学生每门学科都选用同一系列的参考书。然而,一些参考书各学科间质量不均的现象就对这一类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抓住基础;中等程度的学生应该力求完成课堂内容,不要看别人买了参考书就丢开课本跟着买,忽略知识的连贯性和基础的重要性;学习较好、需要提高的学生可依据自己各科的程度理性地选择,但前提仍然是掌握课本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怕浪费时间去估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做出客观估计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参考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神与金钱的损失。 学生手里的“学辅学参”太多了,他们未必都看。据调查,50%的学生每门课都有好几本参考书,比教师的还多。 学生自己购买的“学辅学参”非常多,理科生尤然,这些书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适用,因为编写者并没有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外做了不少题,但最后基本的题型却不会。参考书可以用,但毕竟是服务工具,要以教材为主,有目的地选择,不能被参考书牵着鼻子走,东一本西一本地看。高中生多数以感性学习为主,上升到理性学习的极少,选书也是凭感觉。其实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一两本参考书就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了反而找不到学习重点。 其实,买过多的参考书是没有必要的,但平时从学生、家长到教师,似乎人人都在瞪大眼睛、挖空心思地做难题,找难题,设计难题,唯恐漏掉“万一”。学生适当地多看几本参考书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选好“精读本”,不要过多地沉浸在习题之中。除了一本需要仔细阅读(包括仔细做题)之外,对于普通的参考书看看例题和知识点即可。在看的过程中注意领会解题技巧,要能够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3.家长效应 在给子女买“学辅学参”时,不少家长不够理智,有跟风心态、攀比心态,好像给子女多买参考书、报各种补习班,学习就有保证似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学生在参考书购买上是受“家长影响”的(见图5-1)。学生手里的不少书是家长选的,由于购买的盲目性,参考书的作用并不大,有的书甚至连翻都没有翻过。另外,同学之间有攀比心理:好学生有参考书,我为什么不能有?又不是买不起!结果课外的书越来越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成绩未必能提高;有的甚至觉得反正有参考书呢,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有的连课内的作业都不能完成,实际效果与家长的初衷大相径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即对参考书有一种天然的信任,然而现在有些所谓的“学辅学参”错误率太高,不仅引起学生的怀疑和误解,也影响到课堂教学。 4.“过时”参考书处理不周,造成严重浪费 调查统计图5-2显示,20%的学生把用完的参考书扔掉,25%的学生把用过的参考书当废纸卖掉,15%的学生留下自己以后用,40%的学生把参考书留给比自己小的亲戚朋友。而再追问这40%的把书留给比自己小的亲戚朋友的学生,“亲戚会用你的书吗?”大多数的回答却是“不确定”或“多数不会”,这无形中又是一种浪费。而且现在教材的更新改版非常快,往往对比自己小一两岁的人就已经不适用了,即使教材相同,每年考试的重点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语文、政治等学科。不少人也会认为上几届的参考书比较老旧,不太会选择使用。而留给亲戚朋友的参考书又有一部分是几乎没翻过的新书,这就更浪费了。据不完全统计,每十名同学中就有一到两人一个学期浪费价值几十元的新参考书,这看似不多,但累积起来的数目是难以估计的。调查小组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还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开销,更助长了那些出版低质量参考书的不法商人的气焰。而且现在的参考书定价不合理,涨价速度快,比同类型的其他书籍价格更高,但纸的质量往往不如那些书。 四、思考与建议 总之,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各种各样的资料,而是反思的时间!大量、反复、机械地做题,却不对所做的题进行反思,成绩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据报纸报道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介绍,他们最重视的是教材,重视反复研究教材上附的阅读材料,还动手做小实验,直到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这才是值得借鉴的“诀窍”。学好教材是最重要的,应把注意力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巧上。所以建议大家购买“学辅学参”时更要考虑基础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千万不能脱离自身的具体情况。学生用“学辅学参”的情况是高中生比初中生多,理科生比文科生多,家庭经济情况好的比经济困难的多。尽管高考的题目从不超纲,但难度大,题目活,不做课外的题还真不行。当然,做题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教材上的基本概念,而且要通过做题训练科学的思考方法,如果只着眼于做题,做一题只有一题的收获,就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思考方法。学生常常心急,觉得教师推荐的还不够,自己还要到处找,结果买了又不看,造成浪费。适当参考教学辅导书,有益于开阔思路,学生看了以后会反思,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参考书用到实处。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42 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实践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256030011595100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列入。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引进,使当前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 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大量的中学中,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 研究性学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外显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对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达成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现,由于在一些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希望以下反思能为进一步推广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点启示。 一、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学习”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这里有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为主要手段; 二是以实现课程目标(加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 三是定位于认知领域,属于种学习方式,重心在“学习”。由于对基本内涵的理解不同,研究性学习在当前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矛盾的做法。 1.过于强调“研究性”导致学习程序、培养目标等脱离中学生实际 如很多研究性学习案例与《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上的“研究生课程讲坛”,从研究对象到研究程序都很相似。这反映了一些研究性学习过于强调“研究性”,基本照搬历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程序,把中学生当成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来培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层次性,针对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首先,研究的任务要简单并与教材联系密切; 其次,研究的对象要多样而浅易,有文字、图片资料也应有学习过程、历史场景等; 最后,研究的程序应简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周期应较短等。 2.把明显带有体验式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归纳到研究性学习范畴 一般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感受、理解研究性等学习对象的过程和方式。它与研究性学习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式,都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研究性学习突出“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于研究性学习,它与探究式学习、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 3.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存在的前提条件;强调任何一种特性,都不能以牺牲全面达成课程目标为代价。当前很多研究性学习,缺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的反思,与主要基础知识间的联系不密切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4、把成果展示和交流过程等同于研究过程 一般而言,研究过程应包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收集和使用材料解决问题、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等环节。如“掸去‘土布’上的尘埃”的案例基本包含了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环节。但有的案例就把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同于研究过程,如把双方辩论过程作为研究过程等。 辩论属于交流学习成果范畴,辩论过程虽然能获取和应用知识,但是否“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值得推敲,同时,对实现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效果不很明显,这也就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功能。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率。所以,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价值功能的前提,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主要理由如下: 1.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重,中学研究性课程不是核心课程,在此背景下,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收集和使用研究性材料,解决研究性问题是不现实的。 2、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长时间、多渠道地收集研究性材料,解决一个或两个研究性问题,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在课堂上,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研究性知识为载体运用收集和使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脱离教材而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研究性材料,既没有方法保证,也缺乏过程监控。 3.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学生的学习具有以研究性课程标准为基本目标、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等基本特征。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 4.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课堂使学生处于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与合作,收集和使用研究性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能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率。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并不否定适当开展实践研究活动。但课外的研究活动只能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三、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 研究性学习开始于问题的形成,结束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决过程的反思。问题是引导研究性学习展开和步步深入的航标,问题的解决和反思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结果之一。就目前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在问题的形成、问题的引导、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1.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导向功能不明显 问题具有复合性功能,它不仅是研究的任务,还是引导研究的航标。实践中很多研究性学习所解决的问题,由于过大或过难等使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导向功能不是很明显。如果在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时,使用多个子问题构成的问题链,更能发挥问题的导向功能。 2、形成的问题缺乏层次性,且“过大”“过难” 如让中学生解决“如果中国的好东西不传到欧洲去,中国不就比欧洲先进了吗”的问题就显得过大和过难。因为,要研究这一问题,既要了解有关中国先进科技的传播过程,又要知道这些科技成果对中国和欧洲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要知道导致这些不同作用的主要原因等,涉及知识过于宽泛,对于中学生来说,任务太过繁重。 可以说在一些整个研究过程只解决一个问题的案例中都存在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相当长时间内,学生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用多个子问题构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研究任务。 3.缺乏解决问题的反思环节 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环节,既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表现,起着升华学习过程的作用。但当前许多研究性学习案例都没有这-环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或在研究即将结束时,增加对学习过程的反思环节,对提高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问题的形成缺乏加工提炼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审视事物的角度等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能以害怕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为借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提炼就让学生研究解决。否则,将使研究性学习陷人尴尬的境地。作为研究性学习主要任务的问题,不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都要经过加工提炼使之成为贴近课程标准、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研究性课程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航标。 知识窗 研究性学习倡导“标准”下的“多元”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多元化,研究性学习也强调多元,而研究性学习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必须完成课程目标。因此,中学研究性学习倡导的“多元”是有“标准”的多元。而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则存在着一些“多元”与“标准”的“过”与“不及”。 1.在评价某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强调评价方法而忽视评价标准 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课程标准专门有“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但对于评价某事物来说,没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是无用的方法。如果只引导学生掌握“要拿证据说话”和“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去考察,进行换位思考”等评价方法,而不涉及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的话,可能会得出事与愿违的结论。 2.任由学生理解误区的发展 由于学生掌握事实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许多理解的误区。学生暴露误区是好事,但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将遗患无穷。 3.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不够多元化 如很多案例基本采用课外收集有关材料,课堂展示学习结果的程序开展研究性学习;而研究结果的展示基本套用研究生的讨论方法等。笔者认为,掌握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目标之一。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程序和展示学习成果方式的权利同样重要。 因为学生选择与自己特长相匹配的学习程序和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可见,研究过程具有多元化特性,如研究过程可以穿插体验式学习或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等学习环节;又如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的方式,除在一问一答中解决问题、双方辩论等方式外,还应包括撰写交流论文、编制板报、编演课本剧、模拟新闻发布会等方式。 4.部分研究性学习只强调学习过程而忽视学习结果 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而有力地进行引导,就有可能出现辩论过程轰轰烈烈,而辩论结果却与课程目标相差很远的现象。 比如在“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恰当吗”的案例中, 首先正、反方辩论的观点与辩题不符因为辩论的内容是洋务运动是否失败,而辩题是“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强调“不可能使中国富强”并不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发展没有贡献; 其次,辩论的结果不是使“真理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糊涂,因为辩论双方的角度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也就不可能出现谁说服谁的结果。 辩论不是目的,也不是课堂的全部,正如专家点评的那样,教师应该在评价标准、评价角度、评价过程等方面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全面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40 关于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23620012026900关于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关于中学生饮食习惯与第二节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营养是维持人体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是保证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性成熟的阶段。为了应付身体的迅速增长和紧张的学习,保证均衡的营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综观现今青少年的饮食,营养的摄取并不均衡。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没食物可吃,而是不会搭配食物使营养均衡。对此,课题小组调查了xx中学13岁到17岁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状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求一套适合该校学生的科学饮食配方,供学生以及学校食堂参考。 二、研究方案 (1)调查时间 2022年1月12日: (2)调查对象 xx中学初一到高二的学生。 (3)调查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被调查者当天早、午晚三餐所摄入的食品种类和量。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问卷如表 5-1~表 5-3 所示: 表 5-1中学生饮食情况调查表(早餐) 项目 品种 白粥 肉粥 粉面 豆奶 蛋 蛋糕 面包 馒头 点心 糯米制品 饼干 煎炸类 其他 早餐的数量/份 表5-2 中学生饮食情况调查表(午餐、晚餐 ) 项目 品种 青菜类 瓜类 菌藻类 猪肉类 牛肉类 鸡鸭肉类 豆制品 蛋类 烟熏类 其他 午餐的数量/份 晚餐的数量/份 表5-3 中学生饮食情况调查表(加餐) 项目 品类 课间餐 夜宵 水果 饮料 零食 每周次数 数量(份) (4)统计方法 将收回的问卷分为初中男生、初中女生、高中男生、高中女生四类。首先,计算每餐食量,若一餐吃三款或三款以下品种的,每款以80克计算,一餐吃三款以上品种的每款以50克计算(鸡蛋算作50克)。另外,饭量方面的统计我们采用表5-4所列数据: 表5-4 饭量统计数据标准 单位:50g 项目 类别 初中男生 初中女生 高中男生 高中女生 午餐 2.5 2.0 3.0 2.5 晚餐 2.0 1.5 2.5 2.0 然后将每组调查对象、每个品种摄入总质量,对照食物营养表换算出其所含各类营养的总量,再将每个品种所含营养分类相加后除以相应的人数,即可统计出平均每人每餐各种营养的摄人量,最后与标准数进行比较,制成统计表(见表5-5~表5-7)。 三、结果与分析 1、早餐 调查结果表明,xx中学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早餐搭配比较简单随便。普遍的早餐模式是奶加面包,或单纯的粉面加一个鸡蛋。这样一来,摄入的营养单一,远远达不到标准值。 一般地,早餐与中餐间隔时间为5到6小时,中餐和晚餐间隔时间亦为5到6小时而旱餐与前一天晚餐的间隔时间竟达12小时。经过一夜,食物消耗殆尽,学生必须从早餐中获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供脑力和体力活动的需要。而且对于该校的学生,一般上午有早读和五节课,中间有课间操,学习任务繁重,活动量大,所以,早餐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要补充一夜的消耗,又要保证一个上午的学习及活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有调查报告指出,学生中吃好早餐的,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反之,学生在上午两节课后会出现饥饿、胃疼、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从而导致上课不专心,学习效率受影响的后果。所以,早餐的摄取量应占全天摄取量的 30%左右。然而由于早晨时间比较仓促,早餐往往吃得比较随便,摄入量占总摄人量的 15% 到 26%,这样怎能应付一个上午的学习和活动呢? 2.午餐 由表5-5可见,该校学生除了铁、维生素C外,其余营养都偏少。特别是维生素A、核黄素与钙等几项,与标准相差甚远。经过一个上午的学习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热能代谢发生了变化: 合成代谢趋缓,分解代谢加快,血糖水平下降。这时如果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不集中,效率下降;如进行体育锻炼,就会感到体力不支;再加上消化系统由条件反射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活动,都催使人们产生对食物的欲望。因此,午餐不仅补充上午所消耗的热能,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准备热能。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在中午补充充足的热能和各种养素。按营养学的要求,一日三餐总热量分配中午餐应占40%,午餐营养素的供给应占全日营养素的一半左右。因此,午餐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可见,对午餐的营养要求是较高的。 表5-5 中学生饮食情况统计对照表(参见教材P67) 3.晚餐 表5-6(参见教材P68)是对该校晚餐的统计及其与标准摄人量的对照。 由表5-6可知,学生的晚餐情况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蛋白质等摄入过多,维生素A、钙、核黄素等摄人过少等,这也应该引起重视。 对于学生,晚上要进行2小时左右的晚自习,能量的消耗也不少,所以吃得太少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吃得太多,令血液集中在胃部,导致出现胃部与大脑“争血”的现象,产生学习效率低或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晚餐的进食也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4.营养健康调查分析 以下是该校医务室提供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表,如表5-7(参见教材P69)所示: 表5-7所列数据所反映的该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几乎近半数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正常,有两极分化的现象。肥胖与超重源于无节制的饮食及过多的营养品这是城市青少年的普遍问题,该校学生也不例外。但令人吃惊的是,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更加严重,其百分率比超重的高出许多。 四、思考与建议 1.对症下“药”,力争营养均衡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学生总体上缺少了较大量的维生素A、钙、核黄素,饮食中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素不平衡。无论是肥胖还是营养不良的学生都存在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各类不同营养素的搭配或营养搭配不当。营养不均衡可以导致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该校有统计数据的各年级学生的平均视力不良率竞高达74%这不仅仅是因为不科学用眼,还与学生的营养状况之一--缺少维生素A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适当调整该校学生的饮食搭配,补充适当的营养素,减少个别营养素的过多摄取,平衡学生的整体营养情况已成为不容怠慢的问题。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学生应对症下药。 缺少不同营养素的学生应适量补充相应食物。 (1)缺少维生素A 缺少维生素A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痒,头屑很多,眼睛有灼烧感,对光敏感,目常生活中容易双眼疲劳,头疼,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严重时会得夜自症。应在饮食中加入猪肝、菠菜、胡萝卜、杏、白薯、冬瓜、蛋黄、黄油、奶油等。 (2)缺少钙 缺钙常表现为做运动时手足容易抽筋,出血时凝血、止血慢。应当多吃豆类、粗粮水果、荠菜、花椰菜、鱼类、蛋类、乳类、虾皮以及各种禽畜的骨骼等。不宜多吃菠菜。 (3)缺少核黄素 缺少核黄素易患口角溃疡、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视觉不清白内障等症。应当适量补充肝类食物。 (4)缺少锌 缺锌表现为食欲不振,味觉不灵敏,身高体重比不上正常的青少年。应多补充牡蛎等小海鲜产品、羊排、崽鸡、面筋、豆荚、坚果、鱼类及禽畜的眼睛等食物。 肥胖和超重的同学不宜多吃下列食物: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猪肉、鸭、香肠、火腿、巧克力、鸡蛋黄、黄油、芝麻、面筋、炸腐竹、花生仁、葵花籽。 糖含量高的食物,如软性饮料、糖果。 2.正确对待课间餐 学生大都对课间餐的营养摄取不大注意,只是为了味觉上的满足才吃课间餐,或早餐吃少了,几节课后肚子饿了,便到食堂大吃课间餐,而这往往导致午餐食欲不振,甚至不吃午餐。对于早餐营养摄人不足的,课间餐作合理补充是可以的,但不能过量,否则既浪费食物又对身体不好。一般来说,课间餐可以适量吃一些高营养的物质,但吃多了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使过多的血液用于消化,而影响学习,特别是接着上体育课的,更要少吃。具体的食品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情况来决定。 3.建议食谱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平衡饮食,现在提供几个有代表性的食谱供参考(注:1两=50克)(见表5-8~表5-11)。 表5-8 初中男生参考食谱 项目 参考方案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早餐 豆浆/牛奶 蛋挞 面包/馒头 粥 炒面/拉肠 火腿蛋 牛腩汤粉 鸡蛋 午餐 2.5 两饭 猪扒 香菇青菜 2.5 两饭 煎蛋 香肠 瓜 鸡肉 2.5 两饭 鱼 肉丸 青菜 晚餐 2两饭 牛肉 蛋 番茄 紫菜汤 2两饭 木耳 炒猪肝 青菜 2两饭 鸡肉 豆腐干 蛋 表 5-9 初中女生参考食谱 项目 参考方案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早餐 豆浆/牛奶蛋挞 面包/馒头 粥 炒面/拉肠 火腿蛋 牛腩汤粉 鸡蛋 午餐 2.5 两饭 猪扒 香菇面筋 2 两饭 咸蛋 青菜豆腐鸡肉 2两饭 牛肉 蒸蛋青菜香肠 晚餐 2两饭青菜蛋 猪肉 2两饭鱼 冬瓜豆腐 2两饭 蚬肉 青菜 木耳 表5-10 高中男生参考食谱 项目 参考方案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早餐 豆浆/牛奶蛋挞 面包/馒头 粥 炒面/拉肠 火腿蛋 牛腩汤粉 鸡蛋 午餐 3 两饭 猪扒 番茄 豆腐 蛋 3 两饭 面筋 冬瓜 青菜 鸡肉 2两饭 鱼 胡萝卜香肠青菜 晚餐 2.5 两饭 蚬肉 鸡肉 青菜 2.5两饭 荷兰豆 炒猪肝 炒蛋 胡萝卜 猪骨汤 2.5 两饭 牛肉 青菜 紫菜汤 表 5-11 高中女生参考食谱 项目 参考方案 参考1 参考2 参考3 早餐 豆浆/牛奶蛋挞 面包/馒头 粥 炒面/拉肠 火腿蛋 牛腩汤粉 鸡蛋 午餐 2两饭 鱿鱼 木耳炒猪肉 青菜 2 两饭 咸蛋 青菜 香菇鸡肉 2两饭 面筋 蒸蛋 猪扒冬瓜 晚餐 2两饭 青瓜 胡萝卜猪骨汤 猪肉 2 两饭 蚬肉 冬瓜 豆腐 2两饭 五柳蛋 番茄牛肉 五、体会与收获 当调查小组怀着兴奋的心情着手开展第一次研究性学习计划时,才发现它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制订计划、设计调查表、统计数据……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调查小组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心里才有了底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制订计划时仍存在一些漏洞,等它们在实践中暴露出来时才急急忙忙去想应对的方法,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先对研究对象做充分的了解,估计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力求把计划做得更科学,更全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做学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自己设定方案,自己开展调查,自己统计数据,自己编定食谱,等等,每一个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成了所有参考者不可多得的一份财富。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39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实践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46480010909300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及课程构建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列入。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引进,使当前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 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大量的中学中,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 一、实施原则 研究性学习有其独立性,在实施中除遵循一般教育原则外,还要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和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性原则 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目标、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形成,并逐步实施,课题指导教师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2.双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围绕问题,借助各种信息源,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思索或协作讨论,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思路疏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地突出出来,转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唤起学生自觉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 3.科学创新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操作过程与成果要讲究科学性,力求创新。立足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科学意识、严谨的求实作风、探索调研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4,实践应用性原则 课题的确定、调查研究及其成果评定都要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5.综合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新型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并不是孤立的课程,它与校内各学科教学联系紧密,是各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业务校长为主的课程领导小组,下设教研室、专家组和德育组三个机构: ①由教务处、教育科研室及各教研组建立的教研室;可分为自然科学教研室和社会科学教研室,向下对接各学科教师。 ②由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主要负责课题的设计、实验、监控与指导,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③由党总支及政教处主任及各年级主任组成德育组,下对各年级主任及各班主任,主要负责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与指导。 教学组主要负责课题申报的认定、评审工作。按课题研究内容归类,以科学考察研究实验、发明、制作等为主的,由自然科学教研室和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对申报课题进行初步认定;以社会实践考察、调查研究为主的,由社会科学教研室及相关学科的教师初步认定。班主任下设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小组一般可由4到6人组成,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并由组长全面负责组内的工作。 三、工作程序 每个学年初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研究课题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召开教师大会、全校学生大会和全校家长动员会。 教师大会要求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并投入研究课程之中,并且要意识到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对教师的一场严峻的挑战,其挑战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于学生所研究的内容教师不再具有权威性; ②过去是教师选择学生,现在是学生选择教师; ③过去师生关系是封闭的,而现在是开放的、平等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指导者。 ④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挑战,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科书,还要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内容。 学校倡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各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研究方法的指导,如文献的查阅、社会调查方法、实验测量法、论证方法等。向学生传授课题研究的一般知识,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安排教师及专家的有关讲座来实现。 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和全校家长动员会让学生家长了解什么是研究性课程,及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自觉主动的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学生参加研究性课程,也许有的家长在某些领城里就是专家,那么家长就可能成为学生或者学校要聘请的或学生要采访的对象,或者家长所在单位正是学生将要采访的场所或实验地点,所以开展研究性课程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并充分利用好这一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宣讲实施过程和实施要求,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号召家长、学生自主选题,鼓励家长做指导教师。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确定本年度的主题,学生自愿组合,自己聘专家,每年10月份陆续开始选题、论证、开题,召开开题会。 在此之后正式进入课题研究阶段,中间不定期进行阶段检查和汇报,经过一年的时间,第二年的9月份结题,召开班级和学年的结题会,进行答辩,编辑出版成果集。 四、组织形式1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形式和教学班管理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报名人数和学校的控制人数,编成小组,设指导教师,小组成员主要是班级内的同学,个别的可以跨班甚至跨年级组建。整体情况由班主任把握,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控制研究性学习进展情况和活动情况,填好《访谈表》《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并备案,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 时间 研究性学习应排入正式课程表,任何活动不得挤占此时间。 为了保证研究性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 ①建立研究性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聘请专家,统筹安排课程的开发。 ②制定研究性课程开发指南,使课程开发活动科学、规范,具有学校特色,明确课程目标,避免经验性和随意性。 ③制定研究性课程管理条例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管理。 ④由学生、家长、社会等不同对象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实施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知识窗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研究性学习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相对稳定,同时做到灵活机动。 ①开晨研究性学习的地点可以以校内为主,也可以以校外为主。 ②开展研究的领域可以是社会人文学科的、自然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国指导教师可以请校内教师,也可以请校外专家。在高中阶段,学生可确认一个课题,也可确认几个课题同时研究,每个课题可由一个学生独立研究,也可由几个学生共同研究。 ④研究周期可短至几周,长至一学期或一年。 ⑤成果形成也可采用不同方式。 一般认为,研究件学习的实施要经过以下五个基木阶段: 1.问题分析阶段 按兴趣或特长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小组规模适中且允许人员流动,小组及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然后确定围绕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2.信息收集阶段 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学生开始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如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作价值判断等,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学生可以通过图书目录、统计年鉴、书籍报刊、广播电视、Internet网等多种媒体会找他们最想知道的信息,逐步为建起自己的解决该领域问题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自主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综合研究阶段 经过信息收集的自主学习阶段之后,学生重新回到学习小组中,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作出评估。学生通过设疑、质疑、交流、合作、研讨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阶段,学生不是简单地说说他们已经学到什么,而是要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产生广泛的联结,从而牢固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成果展示阶段 各小组利用小论文、图表、模型、影像等各种不同形式来展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展示应依据一定的课题内容,也要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客观条件的许可程度来决定。 5.反思阶段 一旦学生觉得问题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讨论其他相关的、相似的问题或不相似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有意识地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辅导教师应适当作一些关键环节上的点评,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以及对新学到知识的反思,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37 探索纽扣中的学问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71880011112500探索纽扣中的学问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纽扣中的学问 一、研究背景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全校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主题为“衣、食、住、行、环境”我们年级进行以“衣”为主的课题研究。 我们中队首先确定了一个大主题--“缤纷千彩话衣裳”,并且分了四个小主题:“民族服饰”“异国风情”“学生装”和“特种服饰”。研究小组选择的小主题是“民族服饰”。围绕这一主题又组建了几个探究小队,有的研究帽子,有的研究旗袍、鞋子等。 该选择什么课题来研究呢?令大家感兴趣的是服装中最小的一件物品--纽扣,它可能并不起眼,但它的功能是不可小视的,其装饰效果有时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纽扣虽小,但其中奥妙不少。与指导教师商议后,笔者和其他队员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五花八门的纽扣”。 二、研究方案 1.查询资料 (1)网络查询 研究小组去过网吧,但收获不大,于是决定向校长求援。令人兴奋的是,校长非常支持该研究,欣然答应可以在他的办公室上网。然而,在茫茫的网络世界,要找到关于纽扣的信息并非易事。开始,我们只是漫无目的地寻找,但一无所获。渐渐地,摸索出了一点上网的技巧。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Yahoo!”搜索引擎,小组终于找到了一个网站--中国纽扣网。这个网站上有许多纽扣的资料,纽扣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我们欣喜若狂,于是追不及待地下载、打印资料。 (2)查阅文献 除了在网上和书店查询资料,小组还向同学和教师借阅了一些有关纽扣的书籍从中了解到了有关纽扣的功能、起源、制作、样式和使用等方面的许多知识。 2.收集实物 除了查询资料,小组还去了几个大商场和小商品市场,深人市场调查如今流行的新款式纽扣。在那里果然有了新的发现:一些未曾见过的纽扣,在形态和装饰性上都极富创意。有像牛角的塑料扣,精致的金属扣,还有旗袍上的盘扣……研究小组把购买和收集到的各式纽扣缝在了校服的马夹上,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三、研究结果 将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纽扣的起源 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纽扣出现得较晚。考古发掘证明,明代以前,墓中出土的衣服均不见有纽扣,几乎全是以“结带式”互相连接,古人称之为“结缨”。据《天水冰山录》记载,衣用纽扣是在16世纪末才被逐渐使用的。明末主要在礼服上使用,常服几乎不用。直到清代,纽扣才被人们广泛使用。 纽扣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过程,涉及多种文化和时间跨度。 起源传说: 纽扣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由波斯?人尝试用石块制作纽扣,用于装饰服装。 随后,埃及?人使用金银等贵金属打造纽扣,这些纽扣后来传播到欧洲,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纽扣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最初主要是石纽扣、木纽扣、贝壳纽扣。后来,出现了布料制成的带纽扣和盘结纽扣。中式盘扣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纽扣形式,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做工著称。 周朝时期,中国已有纽扣的使用,如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就有用兰、苹果绿、浅灰色的绿松石制成的纽扣。 欧洲的普及: 16世纪时,欧洲开始出现类似纽扣的装置,最初由贵重的宝石、金属制成。到了18世纪,纽扣的制作用材料更加普及,广泛应用于中产阶级的服装上。19世纪工业革命后,纽扣的生产工艺愈加精细,种类也更加繁多。 其他文化和地区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纽扣主要作为装饰品使用。 乔达罗地区的贝壳被用作护身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纽扣之一。 综上所述,纽扣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跨文化、跨时间的过程,涉及多个地区和文明。它从最初的装饰品逐渐演变为实用的服装配件,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 2.纽扣的功能 纽扣不仅能把衣服连接起来,使其严密保温,还可使人仪表整齐。别致的纽扣,还会对衣服起点缀作用。因此,它是服装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纽扣的主要功能包括: 连接衣物。纽扣最初的功能是将衣服的两侧连接起来,起到固定的作用,使衣物紧密贴合身体,避免走光,一些特殊设计的扣眼和纽扣,如拉链和魔术贴,广泛应用于运动服和户外服装等领域。 保温和保护。纽扣可以使服装更紧密地贴合身体,提高保暖效果,同时,它们也帮助保护服装,避免损坏。 装饰作用。纽扣可以用来点缀和美化服装,不同的纽扣排列和设计可以影响服装的整体风格和外观,如错位扣合和不同位置的扣子排列。 个性化表达。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纽扣,可以展现个性和品味。 环保意义。某些材质的纽扣,如塑料纽扣,因其可回收性和低污染性,对环保有积极作用。 总之,纽扣不仅是连接衣物的实用部件,也是表达个性和审美的重要元素,它们在服装的发展和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纽扣的制作和式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纽扣从材质到形状以及制作工艺都越来越丰富。 清代服饰上的纽扣,多为铜制的小圆扣,大的有如榛子,小的有如豆粒。民间多用素面,即表面光滑无纹。宫廷中或贵族则多用大颗铜扣或铜鎏金扣、金扣、银扣,纽扣上常常镌刻或镂雕各种纹饰,如盘龙纹、飞凤纹及一般花纹。纽扣的钉法也不一样有单排、双排或三排纽。 乾隆以后,纽扣的制作工艺日趋精巧,衣用纽扣也越加讲究,以各种材质制作的各式纽扣纷纷应市,光怪陆离,斗胜争奇,应有尽有。如镀金扣、镀银扣、螺纹扣、烧蓝扣、料扣,等等。此外,贵重的还有白玉佛手扣、包金珍珠扣、三镶翡翠扣嵌金玛瑙扣以及珊瑚扣、蜜蜡扣、琥珀扣,等等,甚至有钻石纽扣。纽扣的纹饰也多种多样,诸如折枝花卉、飞禽走兽、福禄寿禧,甚至十二生肖,等等,可以说无奇不有,五花八门。 4、纽扣的使用 纽扣最初的功能仅限于保温和使人仪表整齐等实际意义上的应用功能,而如今人们已逐渐赋予它美观、装饰等更多的意义。 一般纽扣的颜色和纹饰往往与衣料配套,也有颜色反差较大的。例如,结婚时穿“喜字袍,纽扣也用“喜”字扣;生日穿“寿”字袍,纽扣则用“寿”字扣或“万寿”字扣;若穿花卉纹袍,则配以花卉纹扣。总之,清代制作精巧的纽扣,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对今天的纽扣生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纽扣的变异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出现了一些纽扣的替代品,如搭扣、拉链、串绳…… 在当今时尚社会,纽扣已经成为我们服饰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天,款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纽扣为我们的服饰增添了许多美感,凭添了许多便利。 但是,在工业不发达的古代,普通人家是佩戴不起漂亮的纽扣的,因为纽扣质地坚硬外形细小,在工业不发达的古代,要的加工这么小的纽扣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以前的纽扣多以玉石、骨骼、贝壳、金属为原料,主要起装饰作用,一般普通人家都用不起的。 这个时期的很多扣子保留到今天,都成为了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例如各种鎏金镂空的扣子,各种雕花、刻字、景泰蓝、烤瓷工艺扣子,很多工艺已经失传,我们也只能惊叹着观赏,无法再加以复制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古代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为了令劳动更加方便,中国的巧手绣娘们发明了金属扣子的替代品,盘扣。对比坚硬的骨骼和石头、金属,盘扣制作相对简单,原料易得,一块块碎布头在巧手的绣娘手下变成了各式各样有着不同寓意的盘扣,成为我国古代服饰的点睛之笔和代表。 就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件旗袍没有盘扣的点缀,就如同吃中餐不用筷子,会让人感觉不够正宗,不够有格调。各种花苞形状,树叶形状、祥云图案的盘扣令旗袍女性更加增添了一分妩媚和含蓄。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令我们的物质生活陡然丰富了起来,塑料和金属材质的广泛使用,使得纽扣的制作变得开始简单而充满乐趣了起来。特别是民国初年,中山装的推广,让扣子渐渐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人家简便服饰的必备。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不再满足纽扣本身的色泽,他们开始利用各种着色工艺在纽扣上描绘各种精美的花纹,于是,纽扣的功能也再一次由实用转为装饰了。 金属和机械的大量使用,让我们开始有了扣子的新品种——暗扣。这是一种扣上了不显痕迹的扣子,一般用在贴身衣物,比较柔软的布料上,不易掉落,扣上非常结实。现在很多宝宝和儿童服装上都可以见到暗扣的踪迹。 还有一种新型的金属扣子——工字扣,最开始的时候是用在大家喜爱的牛仔裤上,因为牛仔布料厚实,钉扣子很不容易,所以这种扣子一般用机器装订,结实耐用,从开始使用的第一天,就成为了牛仔裤的标准配置。 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无痕,还有一种金属钩扣也成为现代服装的宠儿。它一般使用在不希望出现连接痕迹的衣物接口处,韧性强结识耐用,例如女性内衣、外搭小衫上都少不了它的痕迹。 说到方便,还有一种不是扣子的扣子,也是近代才有的,它就是尼龙搭扣,它因为起着扣子的作用,所以名字里也有一个扣字,但是却没有传统扣子的形态,是由两片不同粗细的尼龙纤维组合而成,一般运用在鞋子等需要快速穿脱的衣物上面。 四、思考与设想 通过探究,感受到了纽扣世界的多姿多彩,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值得研究和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纽扣也发生了变化和发展,相继出现了搭扣、拉链和串绳等,它们部分地代替了纽扣,但纽扣的功能和它独特的装饰效果是其他物品难以替代的,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纽扣会更加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同时,纽扣也需要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具创意的设计。 如今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事物几乎都用到了芯片,研究小组也设计了内置芯片的纽扣: ①纽扣内部的芯片可用来通信:从纽扣中通出一只麦克风和耳机,便是微型电话了。 ②纽扣可作为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野营、露宿或迷路时只要按一下纽扣上的键,喇叭就会报出所处位置。 ③纽扣上也可以装上一只摄像头,纽扣的外面再安装一个小灯泡,晚上可用来照明。 一只小小的纽扣,可以有多种用途。 五、体会与收获 通过课题研究,收获很多。 首先,我们对纽扣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纽扣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期盼着更多五彩缤纷的纽扣问世。 其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 最重要的是,锻炼了独立思考、自主钻研的能力,学会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还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和网络的神通广大。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35 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的综合实践活动 背景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问题的提出 为留住绿水青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明古国都起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部分人类文明也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走向衰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道出了生态环境状况与文明发展兴衰的直接关系。 知识窗 印度河流域古城的兴衰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这里就发展起来了早期城市文明,它以印度河平原上的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分别位于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境内)为代表。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规划整齐的街道,完善的供水和地下排水系统,以及精美的绘画、雕刻、棉织品和风格独特的青铜雕像等。据估计,摩亨佐·达罗古城面积约7平方千米,是一座拥有上万居民的繁华城市。地层学和孢粉研究等方面的证据还表明,当时这里气候比较湿润。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各种人为原因,肥沃的平原变成了不毛之地,形成了今日黄沙滚滚的塔尔沙漠和印度大沙漠。 活动 除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古代文明最终由于生态问题走向衰亡,你能举出一个实例吗?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其衰亡的主要生态原因。 在我国,也有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带来的教训。历史上,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生态环境一度严重恶化;盛极一时的丝路古城楼兰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走向衰落;河北北部的木兰围场,曾因开围放量,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荒山秃岭。 活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就上面的论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说说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多的地区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知识窗 福建长汀的生态巨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历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人们安居乐业近代以来,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长汀一度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出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晴三天,闹早灾;雨三天,闹洪灾”的现象。 进入21世纪,长汀县确立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新思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实现了“荒山一绿洲一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在此基础上,长汀县 建设湿地公园、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旅游,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2017年,长汀县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活动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或你了解的案例谈谈福建长汀经验带来的启示。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环境污染防治而言,国家正着力采取三大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錇跨润聋娡參松皖鼎卜蜥快地土壤环境风险。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可以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认同度,其效益远远超出任何事后治理项目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以参与立法、项目听证、环境监督、公益诉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践行环境保护理念。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知识窗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 第一条 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第二条 节约能源资源。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第三条 践行绿色消费。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第四条 选择低碳出行。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第五条 分类投放垃圾。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第六条 减少污染产生。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第七条 呵护自然生态。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第八条 参加环保实践。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第九条 参与监督举报。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第十条 共建美丽中国。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编制,2018年6月4日公布。 活动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仅要求公众积极参加有关行动或项目,还要求人们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 下面表格中列出了20项环保行为的表现,请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凡是做到的请在相应栏目中打上“V”,最后统计出你一共做到了多少项。 如果做到15项以上,说明你关心环境,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果做到10~14项,说明你比较关心环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如果做到不足10项,说明你还应该加强环保知识学习,增强坏保意识。 环境保护调查表 经常收看环保节目 不采摘花木,不践踏草坪 经常与同学谈论环保类话题 节约用水 能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节约用电 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 节约纸张 不吃青蛙、蛇、乌类等野生动物 积极参加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活动 不把电视机、收音机等的音量放得过大 能影响家人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积极参加植树节、爱乌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不在风景区乱涂乱画 不吸烟 能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活动 购买有绿色标志的商品 能向环境报刊投稿 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 社会调查是针对某类社会信息开展的收集、调查和研究活动。其基本步骤是: 选定调查内容 确定调查课题 制定调查计划 进行实地调查 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交流调查成果 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可选择“家乡某河流水污染状况”“城区大气污染状况”“某市的绿色出行状况”“某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为研究课题,采用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等来实施。 实例1:某环保组织的调查问卷(部分) 1.在公共场合见到垃圾,您会主动捡起来丢到垃圾箱里吗?(  ) A.会  B.看情况,有时会 C.不予理睬 2.您对“给予乱扔垃圾者罚款处罚”的看法是(  ) A.很赞同 B.赞同 C.不赞同 3.您认为垃圾回收工作由谁承担?(  ) A.每个人 B.政府 C.环保人员 4.您或您的家人平时上街买东西,是否自带购物篮或布袋,而不使用塑料袋?(  ) A.经常自带 B.偶尔自带 C.没有自带过 5.您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会主动制止吗?(  ) A会 B.看情况,有时会 C.不会 实例2:水污染调查卡片 调查地点:___   调查时间:___   编号:___ 水体类型(打√) 河水(  ) 湖水(  ) 沼泽水(  ) 池塘水(  ) 水库水(  ) 人工河渠水(  ) 污染程度 水面植物覆盖率/% 固态悬浮物 水色 气味 pH值 化学需氧量(选) 氨氮(选) 污染类型 富营养化(  ) 化学污染(  ) 污染来源 工业污染(  ) 农业污染(  ) 生活污染(  ) 调查成果的汇总,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记叙、说明的方式,或者两者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现象总结、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等,最后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小结 通过此次活动,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环保意识强了,班级里没有了乱扔垃圾的行为,弯腰捡拾垃圾的行为多了起来;没有了破坏花草的行为,主动擦拭校园栏杆、墙裙、窗台等的行为多了起来:没有了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随手关紧水龙头的行为多了起来;大白天还开着灯的现象没了,节电意识明显强了。绿色、环保、低碳,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此次活动是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的更进一步深入,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充分认识活动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作用,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把此次活动的意义延伸下去,让地球母亲真正得到我们的呵护!

  • ID:1021-20154433 中学生消费心理探究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36320011569700 中学生消费心理探究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中学生消费心理探究 一、研究背景 洞察当今社会,回眸人类历史,从资本主义萌芽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并存的世界是由两个字演变过来的,那就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向前发展,社会制度的向前迈进,人类思想的不断解放,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进步的体现,发展一直没有放慢它的脚步。 社会基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也是最根本的作用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最佳体现则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制度使统治阶层与劳动人民都感觉到日子越过越好。举个例子,物质生活的丰富代表着消费能力的提升,生产出来的物品有人买,厂家自然会再生产,人们用了觉得好自然会再买……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延续至今,便形成了今天人们每天最高频率的动作之——消费。 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可用来消费的物质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可以人工合成,真是无奇不有。世界发展到今时今日,商品品种绝对称得上琳琅满目。“不怕没有货,只怕没有钱”,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只要拥有货币,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消费活动,当然这也包括了刚能识别货币的儿童。而中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往往影响着人生观。 从如今的社会状况来看,中学生的消费存在以下特点。 消费这种日常生活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几乎完全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忽视,致使不少学生出现消费行为的偏差。有的学生任意挥霍家长给的零花钱;有的学生有了钱,却不懂得怎样去花,缺少一般的消费意识;有的学生则不顾自己的消费能力,盲目追求名牌。一方面,过度的消费会导致学生产生自目攀比、崇拜金钱、贪图享乐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不会消费则会让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无所适从,这也是生活能力薄弱的表现。 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多样性,是该研究性课题最具研究价值的地方。人是善变的,同一种购买行为,同一个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目的。而且,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育及成长阶段,对其心理的探究就变得更有意义。这次研究采取了“基础(本质)+创新”的思维理念,为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做一个尽可能合理的定义,试图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内因包括自身的性格、人生观,外因则来自多方面,如家庭、学校社会等。根据中学生购买不同商品的动机及选择的条件分析其心理,从中找出新的问题,即除了大家平时老生常谈的关键点以外,是否还有隐蔽的、鲜为人知的其他因素,然后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争取能有突破,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二、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50名中学生(男女学生各25名,包括了初二至高三的学生)。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以查找资料作为辅助的形式,了解所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和所研究课题的基本步骤,再制订总体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一份预备问卷,请50名中学生填写,并根据结果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冉经过访问调查,设计出一份正式问卷。最后,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整理数据并加以分析阐述观点,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三、讨论与分析 调查结果如表5-12~表5-15所示。 表 5-12 购买需要结构 类别 项目 报纸杂志 娱乐 体育用品 文具 初中生/% 20 41.8 28.5 9.7 高中生/% 22.3 40.5 40.5 3.7 结果显示,中学生在除去生活必需品、日用品消费的情况下,用在娱乐消费(包括零食)方面的金钱占了大多数,而且消费的目的多种多样。可见,如今的中学生在基本物质方面的追求并不强烈;相反,对于精神生活,却投人了较大的物力和财力。从中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代中学生的精神比较空虚。他们每天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就再也抽不出时间来思考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另外,就算有思考,也抽不出足够的时间来实施。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自己的兴趣,以致对任何事物都毫无感觉,但又耐不住寂寞,只能花大笔的金钱在这些简单的消遣上。 表 5-13 直接独立性消费的主要项目 类别 项目 饮食用品 文具 书籍 报纸杂志 音像制品 娱乐 体育用品 初中生/% 66 70 57 38 17 9 4.5 高中生/% 58 55 51 38 25 21 15 如今的中学生,每月不仅有一笔固定的零用钱,还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学生的消费已不再局限于独立这个层面,而更趋于对个性、特殊化的追求。“通过一个人的消费方式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学生恰好处在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周围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很大,这当然也包括消费观。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束缚,学生在购买活动方面表现出独立的一面。其中,男生比女生的消费独立性更强,在这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没有太大的差别。 表5-14 每月零用钱量 类别 项目 50 元以下 50~100元 100~200元 200 元以上 初中生/% 66 22 12 0 高中生/% 38 45 13 4 由于调查对象有一部分为住宿生,所以月零用钱在100~200元的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当代中学生的消费基本在正常消费的范畴。其中可以体现出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金钱的敏感度越来越大。初中生并没有过多地意识到金钱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即使他们需要较多的钱来购买自己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调查还表明,大多数初中生早已不把50元当作一笔大数目。而高中生不同,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足够的金钱在口袋里才会安心,这也是他们发展私有空间、摆脱父母束缚的物质基础。 表 5-15 家长对子女消费的看法 观点 正确消费 无可厚非 不够节俭 奢侈浪费 比例/% 31 24 36 9 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不够节俭。大概这也是产生“代沟”的主要原因。对熬尽了苦头的父辈来说,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挥霍。当然,比起当年,现在的人的确不一样了。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种消费手段与方式已不足为奇了,家长也许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中学生并没有尝过苦头,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艰苦朴素的重要性,只有当他们做过对比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时才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此外,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给予他们指导,家长责无旁贷。 从以上数据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如今中学生消费已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行为了。它可以衍生出许多比买卖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事实,那就是消费心理的窥探。中学生在消费的同时,也把自身的心理特点展现了出来。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可以充分说明他们某些方面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看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通过调查可知,中学生消费心理更有研究的潜在价值,研究这些数据,将有很大的意义 四、思考与启迪 1.影响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发现当今社会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充满了个性化与独特化,其影响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的发展 经常听到父母一辈的人说:“以前的生活很简单,放了学,就和大伙儿一起去河边抓鱼,也会跳下河玩,很少一个人在家,一般都和大伙儿在一起。”再听听同龄人说:“叵家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玩游戏”“网上聊天真的很好玩,不知道对方是谁。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太好玩了”“我喜欢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听歌,不想被别人打扰”……从中学生这一句句的话语中,人们大概知道为什么现代人这么追求独立。 社会形态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社会结构也逐渐复杂起来,社会意识更让人琢不透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如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会议等。但也往往使人走向自我封闭,同时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毫无顾忌地释放自己不愿意被别人觉察的一面,以“双重人格”生活着。 (2)父母的纵容心理 这里所说的纵容心理,是父母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受到委屈。经济状况已大有改善的今天、从小忍受饥寒之苦的父辈,不忍心再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没钱而吃不饱,穿不暖、因此,今天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3)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 对于父母孩子只有一个,如掌上明珠,让他们拥有购物的自主权并不是一件过分的事,加上如今家庭观念已大大改变,父母也想鼓励孩子通过购物了解社会,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 (4)家庭的经济水平 父母的职业和收人也会影响孩子消费的独立性。一般而言,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家庭中的消费地位一般较低。 2.、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及动机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学生的购物心理以及购物的动机。 (1)为了展现自我个性,即“华而不实型” 华而不实型消费群体多数是女生,他们只注重商品的“美观别致”,主要是用于对环境的装饰,对精神生活的陶冶。这一类学生中初中女生占多数,这很可能是因为高中生较为成熟、现实。据统计,存在这种心理的中学生占了17%。 (2)为了一展名牌,即“名牌意识” 存在“名牌意识”的中学生占78%,比例相当高。其中男生占83.5%,主要表现在购买体育用品时追求名牌。此外,6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中,在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时,自身起了主导作用。被问及购买某种商品的原因时,90%的人说“自己喜欢”10%的学生则是“受同学影响”或“受父母影响”,而不管商品的价格如何。 (3)追求“新”,即“创新型” 与别人不一样,借高消费获得注意或赞赏,即“创新型”。接近一成的受访者表示,进行高消费是想突出自己,最好是被别人羡慕。出手意料的是,追求商品实在、耐用的中学生只占极少数,不到5%。看来,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偏离正轨的趋向。 原本简简单单的买卖行为,竟可牵扯出这么复杂的关系。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变迁都会带来许许多多的效应。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关心的衣食住行,也会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中学生应该时时刻刻认清所处的环境,不要迷失自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当今中学生消费心理多种多样,其影响因素较多。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种事物都按照它的规律,沿着应走的路径一直向前走着。人也一样,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成长着。为给“祖国未来的花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就要努力纠正社会包括家庭中的不正之风。此外,要对在校学生进行多次普及教育,向学生提供最佳消费方案,以指导他们正确、科学地消费。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31 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室礼仪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实践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87120011861800研究性学习中的礼仪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列入。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引进,使当前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 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大量的中学中,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室礼仪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离不开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学校实验室里实验器材比较齐全,是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时一定要听从实验室管理员的安排、指挥,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室规章、规范等的要求。 一、着装得体 进入实验室前,应着装得体,或者按要求穿换适宜的服装,不能穿背心、短裤或拖鞋进入实验室。 二、遵守规则,听从教师指挥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三、认真准备,明确实验目的 具体实验前必须认真准备,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方法,以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验。 四、认真检查 实验开始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如果发现有损坏、丢失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以便更换处理。 五、爱护实验室设备,节约用水、用电和实验材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材料和标本都十分贵重,因此在操作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注意节约、节省。如果不小心损坏,应及时报告,不能互相推诿责任,更不能悄悄溜走。 六、不乱动实验室物品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或使用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更不得偷偷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至室外。在有计算机的实验室,不得携带光盘进入,也不得随意改动计算机设置,不准利用计算机进行与实验内容无关的操作。 七、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按要求操作,注意安全。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维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或实验室技术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做实验。 八、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教 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实验指导教师,不能自作聪明,擅自处理,以免发生危险。不能到处乱串,更不能与同学笑打闹,以免碰翻实验器材发生危险。 九、保持实验室卫生,整理实验设备 实验室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里面有很多精密仪器以及一些易燃物品,因此实验完毕后,应自觉打扫实验室卫生,按要求将废物、杂物放在指定地点,同时整理好实验器材,经管理员检查合格后,有序走出实验室。 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交礼仪,就会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许,反之,就会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不被人们接纳。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社交礼仪,并且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为工作和生活赢得和谐的空间。研究性课题组成员应“诚于中而利于行,慧于心而秀于言”。 一、外出访问、调查前的礼仪 ①与专家联系、预约时注意礼貌。 ②服装整洁。 ③准备学校介绍信。 二、访问、调查时的礼仪 1、访问专家时的礼仪 自我介绍要热情大方,自信坦然,不要过分热忱、夸张,如握手时用力摇动或热情拍打对方手臂。初次接触,最容易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神态,而面带微笑是最受欢迎的,这不仅因为微笑在外观上给人美感,而且它能带来令人愉快的信息,并唤起对方友好热情的情感。 另外目光也很重要,眼睛在而部最显眼的地方,是心灵的窗户,对话时要习惯看对方的眼睛。 此外,交谈是交际才能和素质的重要展现,是人的能力、修养和气质的体现,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所以在访问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在大脑中把采访过程“过一次电影”,确保访问有序进行。 2.外出调查研究时在外用餐的礼仪 (1)端正坐姿 不吃东西时,双手放在大腿上或桌边,肘部不要向外“扩张”占领别人的“地盘”亦不能放上桌面。手不要乱摸,更不要去整理头发,以免头发落入饭菜中。 (2)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 腰挺直,脖子不能前伸,而应该把筷子送到嘴边:吃米饭、面条等用碗盛的主食时要端起碗,用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而不是将嘴凑到碗边,用筷子把食物扒进嘴里。餐巾要在大腿上打开、铺平,而不要像演杂技一样拿在空中猛地抖开。大块的餐巾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放在腿上,以免掉落。 (3)做客就餐礼仪 切记“主不动,客不食”,只有当主人动手打开餐巾、拿起子夹菜时,宾客才能跟着“行动”,绝不能“反客为主”地坐下就拿起筷子夹。 进餐要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汤或菜太烫时,不要用嘴去吹凉,应等到稍凉后再用。不要把汤直接端到嘴边喝,而应该用勺子盛起来喝,喝的时候也不应发出声响。 进餐时吃出的骨头、鱼刺、渣滓,应轻轻吐在筷子上,放到准备好的盘子里,如没有多余的盘子,就应放在自己菜盘里的右上侧或餐巾纸上,不能直接吐在地上或桌子上。筷子不应直接放在桌上而应放在筷子架或自己的盘子上。 进餐后不要用牙签剔牙,也不要用舌头在里搅,如果实在难受,可用左手遮挡着嘴部,右手拿牙签剔牙,或到洗手间剔牙。 在餐上不要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掏出手帕来掩住口鼻,把头低下扭向一边,尽量压低声音然后对邻座说声“对不起”。 擤鼻涕要用自己的手帕或餐巾纸,绝不能擤到餐巾上去。万一有人打了饱嗝或咳嗽要礼貌性忽视。 教学小结 总之,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推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学反思

  • ID:1021-20154431 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室礼仪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实践课(通用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1087120011861800研究性学习中的礼仪 教学背景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的意识,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列入。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引进,使当前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 教学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新的,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上的挑战,又是发 展上的机遇。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天地之中,让兴趣成为研究的动力,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到知识的世界未知的领域去自由探索,主动寻觅。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大量的中学中,还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成为中学生发明家、史学家评论家、政治家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优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过程 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室礼仪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离不开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学校实验室里实验器材比较齐全,是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时一定要听从实验室管理员的安排、指挥,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室规章、规范等的要求。 一、着装得体 进入实验室前,应着装得体,或者按要求穿换适宜的服装,不能穿背心、短裤或拖鞋进入实验室。 二、遵守规则,听从教师指挥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三、认真准备,明确实验目的 具体实验前必须认真准备,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方法,以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验。 四、认真检查 实验开始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如果发现有损坏、丢失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以便更换处理。 五、爱护实验室设备,节约用水、用电和实验材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材料和标本都十分贵重,因此在操作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注意节约、节省。如果不小心损坏,应及时报告,不能互相推诿责任,更不能悄悄溜走。 六、不乱动实验室物品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或使用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更不得偷偷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至室外。在有计算机的实验室,不得携带光盘进入,也不得随意改动计算机设置,不准利用计算机进行与实验内容无关的操作。 七、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按要求操作,注意安全。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维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或实验室技术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做实验。 八、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教 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实验指导教师,不能自作聪明,擅自处理,以免发生危险。不能到处乱串,更不能与同学笑打闹,以免碰翻实验器材发生危险。 九、保持实验室卫生,整理实验设备 实验室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里面有很多精密仪器以及一些易燃物品,因此实验完毕后,应自觉打扫实验室卫生,按要求将废物、杂物放在指定地点,同时整理好实验器材,经管理员检查合格后,有序走出实验室。 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交礼仪,就会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许,反之,就会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不被人们接纳。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社交礼仪,并且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为工作和生活赢得和谐的空间。研究性课题组成员应“诚于中而利于行,慧于心而秀于言”。 一、外出访问、调查前的礼仪 ①与专家联系、预约时注意礼貌。 ②服装整洁。 ③准备学校介绍信。 二、访问、调查时的礼仪 1、访问专家时的礼仪 自我介绍要热情大方,自信坦然,不要过分热忱、夸张,如握手时用力摇动或热情拍打对方手臂。初次接触,最容易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神态,而面带微笑是最受欢迎的,这不仅因为微笑在外观上给人美感,而且它能带来令人愉快的信息,并唤起对方友好热情的情感。 另外目光也很重要,眼睛在而部最显眼的地方,是心灵的窗户,对话时要习惯看对方的眼睛。 此外,交谈是交际才能和素质的重要展现,是人的能力、修养和气质的体现,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所以在访问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在大脑中把采访过程“过一次电影”,确保访问有序进行。 2.外出调查研究时在外用餐的礼仪 (1)端正坐姿 不吃东西时,双手放在大腿上或桌边,肘部不要向外“扩张”占领别人的“地盘”亦不能放上桌面。手不要乱摸,更不要去整理头发,以免头发落入饭菜中。 (2)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 腰挺直,脖子不能前伸,而应该把筷子送到嘴边:吃米饭、面条等用碗盛的主食时要端起碗,用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而不是将嘴凑到碗边,用筷子把食物扒进嘴里。餐巾要在大腿上打开、铺平,而不要像演杂技一样拿在空中猛地抖开。大块的餐巾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放在腿上,以免掉落。 (3)做客就餐礼仪 切记“主不动,客不食”,只有当主人动手打开餐巾、拿起子夹菜时,宾客才能跟着“行动”,绝不能“反客为主”地坐下就拿起筷子夹。 进餐要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汤或菜太烫时,不要用嘴去吹凉,应等到稍凉后再用。不要把汤直接端到嘴边喝,而应该用勺子盛起来喝,喝的时候也不应发出声响。 进餐时吃出的骨头、鱼刺、渣滓,应轻轻吐在筷子上,放到准备好的盘子里,如没有多余的盘子,就应放在自己菜盘里的右上侧或餐巾纸上,不能直接吐在地上或桌子上。筷子不应直接放在桌上而应放在筷子架或自己的盘子上。 进餐后不要用牙签剔牙,也不要用舌头在里搅,如果实在难受,可用左手遮挡着嘴部,右手拿牙签剔牙,或到洗手间剔牙。 在餐上不要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掏出手帕来掩住口鼻,把头低下扭向一边,尽量压低声音然后对邻座说声“对不起”。 擤鼻涕要用自己的手帕或餐巾纸,绝不能擤到餐巾上去。万一有人打了饱嗝或咳嗽要礼貌性忽视。 教学小结 总之,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推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