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91.186.72)

  • ID:2-20098339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 彩虹 第1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彩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体会汉语之美。 【语言运用】积累词语,读好长句子。 【思维能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审美创造】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素养分析 随文识字,积累词语,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长句子的节奏和停顿。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这是什么? 这是彩虹。 什么彩虹? 一道彩虹。 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我会说 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你还会怎样形容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知识小课堂 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经常出现在夏天雷雨或阵雨后。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彩 虹 hóng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为偏旁。 读一读课题 “虫”字加“工”字 组成“虹”字。 我会读 hóng 虹 彩虹 一道彩虹 zuò 座 一座 一座桥 jiāo 浇 浇花 浇花用的水壶 tí 提 提着 提着水壶 我会读 sǎ 洒 洒水 把水洒下来 tiāo 挑 挑水 挑水去浇田 xìng 兴 高兴 高高兴兴 jìng 镜 镜子 一面镜子 我会读 ná 拿 拿着 拿着镜子 zhào 照 照着 照着镜子梳头 qiān 千 秋千 树上的秋千 qún 裙 裙子 花裙子 彩虹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自主朗读课文 ① ② ③ ④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nà 结构:左右 部首:阝 笔画:6 音序:N “那里”表示具体事物方位,比如“车站在那里、他在那里”。 组词:那里 那么 书写指导 说一说 哪里有小鸟? 哪里有鲜花? 那边有小鸟。 这里有鲜花。 zhe 着 看 注意“着”和“看”字的写法,注意区分,下面都是“目”字。 结构:半包围 部首:目 笔画:11 音序: Z 书写指导 组词:走着 坐着 dào 书写指导 结构:左右 部首:刂 笔画:8 音序:D 组词:到底 到来 我收到了你的祝福。 形近字:致(专心致志) ɡāo 结构:上下 部首:高 笔画:10 音序:G 书写指导 组词:高大 高兴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 xìnɡ 结构:上下 部首:八 笔画:6 音序:X xīng 兴奋 xìng 高兴 你知道“兴”字有几个读音吗? 组词:高兴 助兴 书写指导 qiān 千 干 注意区分“千”和“干”字。 结构:独体字 部首:十 笔画:3 音序:Q 书写指导 组词:千米 千克 chénɡ 结构:半包围 部首:戈 笔画:6 音序:C 不要忘记“成”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书写指导 组词:成功 成长 礻 衤 “示字旁” 带“衣字旁”的字有:袖、裤…… 带“示字旁”的字有:神、社…… 两点 一点 认识新偏旁 裙 “衣字旁” 感知课文 把握主题 注意把字读正确,不会读的词语请拼音帮助你。 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朗读要求 带着问题读课文 “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小朋友们自己看一看,读一读。 交流讨论 “我”把这些奇妙的想法都跟谁说了?请在课文中标出来。 师生归纳 课堂回顾 说一说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我认识了这些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自由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衤( 裤 )(裤子)(长裤) ( )( )( ) 礻( 神 )(神奇)(走神) ( )( )( ) 一、生字开花。 _ǎ j t___ __ào _á q __ x ch s iāo ìng n zh ún ìng éng 二、把下列的音节补充完整。 照 ___ 洒 镜 挑 拿 ___ ___ 裙 兴 成 那____ ____ ____ 到____ ____ ____ 成____ ____ ____ 着____ ____ ____ 兴____ ____ ____ 高____ ____ ____ 三、我会组词。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收集关于彩虹的谚语或歌曲。 课程结束

  • ID:2-20098335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 彩虹 第2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彩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体会汉语之美。 【语言运用】积累词语,读好长句子。 【思维能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审美创造】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理解句子,指导朗读对话,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重点 了解主人公的奇思妙想,留心观察生活。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复习回顾 新课导入 我会读 彩虹 一座 浇花 提着 挑水 镜子 洒水 高兴 秋千 照着 拿着 裙子 练习书空写生字 那 到 高 练习书空写生字 注意:“兴”上面是点、点、撇。“成”字最后一笔是点。 兴 成 练习书空写生字 注意:“着”字上半部分“羊”的书写,下面是两横。“千”字第一笔是撇。 着 千 精读课文 句段赏鉴 理解与运用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彩虹弯弯,像小桥。 我会读对话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注意重点字词、句的朗读,读出问号的语气。 读短语,练长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读句子,理解句意。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提着它 把水洒下来 走到桥上 我知道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反问句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表达什么意思?你会造句吗? 情境朗读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再读一遍,体会“我”的体贴懂事,关心家人的心情。 镜子 月亮 我会读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试着读一读。 重点难点 疑点突破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我会读 树上的秋千 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 门前树上的秋千 飘啊飘 __啊__ __啊__ __啊__ 荡来荡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__来__去 积累与运用 飞 飞 说一说类似的词语,并造句。 __啊__ 走 走 情境朗读 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把 花裙子比成 彩云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表达句子。 师生归纳 课堂回顾 以对话的形式 我会思考 看到这座桥,我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我对爸爸说…… 我对妈妈说…… 我对哥哥说…… 回顾课文 水壶 镜子 秋千 下雨 月亮 花裙子 爸爸不用挑水浇田 用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彩云飘啊飘 通过关键词句回忆课文。 我会说 奇妙的想法立足于生活,和天空中的彩虹形象相互呼应,童心童趣! 自由表达,学完这篇课文我还知道___________。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①月亮 ②彩云 ③下雨 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如果“我”提着水壶在彩虹桥上洒水,那就是“我”在( );“我”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镜子就是( );“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花裙子就是( )。 下雨 月亮 彩云 例: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练习。 (1)你还可以把彩虹想象成什么? (2)你想在彩虹桥上干什么?大胆想象,再写一写吧!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走上彩虹桥去下雨 在彩虹桥上荡秋千 用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童心童趣 彩 虹 板书设计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2.请你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生活中你有什 么奇妙的想法。 1.课后搜集与彩虹有关的诗句,和同学们分 享。 课程结束

  • ID:2-20098332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9. 端午粽 第1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9 端午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 【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以及“的”字短语。 【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喜欢吃的食物。 【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 素养分析 读准字音,随文识字,学习书写生字,初步了解端午粽子的做法。 学习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我知道_________。 每年的_________是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人们吃粽子的时候。 你知道什么时候吃粽子吗? 交流讨论 新课导入 你们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我吃过很多种口味的粽子,比如猪肉粽、蜜枣粽、红豆粽…… 粽子刚开始在古代出现时,被称为“角黍”(shǔ)或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角黍 当时的“角黍”馅料是黍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米,到了唐代,黄米逐渐被糯米取代。 交流讨论 筒粽 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朗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多读几遍。 端午粽 念纪念 节 端午节 端端午 jù duān zòng jié zǒng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niàn 去掉拼音再读一遍!试着给每个字再组词! 粽粽子 总总会 米糯米 间中间 据据说 知知道 带 带回去 肉鲜肉 豆红豆 分十分 字词超市 粽子 zòng 总共9种水果 zǒng 重点字指导 五花肉 ròu 端午 duān 重点字指导 春节 jié 黄豆 dòu 海带 dài 大米 mǐ 重点字指导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左右结构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wǔ jié yè mǐ zhēn fēn dòu 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 节 分 午 真 豆 米 叶 认识字的结构 午 wǔ 结构:独体字 部首:ノ 笔画:4 音序:W 组词: “牛”字出头,“午”字没有出头,注意区分。 观察“午”字和“牛”字有什么区别? 指导书写 上午 中午 指导书写 jié 节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5 音序:J 组词: 节目 竹节绳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叶 yè “口”字和“十”字合在一起就是“叶”字。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5 音序:Y 组词: 指导书写 叶子 树叶 粽叶 真 zhēn “真”字里有三横,“直”字也有三横。 结构:上下 部首:十 笔画:10 音序:Z 组词: 指导书写 认真 真相 粽子真是又糯又甜。 豆 dòu 结构:独体字 部首:豆 笔画:7 音序:D 组词: 指导书写 红豆 豆子 形近字辨析组词: 豆( )( ) 立( )( ) 妈妈炒的豆芽非常好吃! 米 mǐ 结构:独体字 部首:米 笔画:6 音序:M 组词: 玉米 指导书写 形近字辨析组词: 米( )( ) 来( )( ) 玉米 大米 指导书写 结构:上下 部首:八 笔画:4 音序:F 组词: fēn 分 分数 十分 形近字辨析组词: 分( )( ) 公( )( )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礼物。 端 书写提示: 上点与短横不相连,第三笔点要小,“立”最后一笔横变为平提。 带立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有“站”“靖”…… 认识新偏旁 粽 书写提示: 两点左短右长,均与竖不相连,横左伸右缩,其余同木字旁写法,最后一笔是点。 认识新偏旁 带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有“粒”“糖”…… 以读促悟 整体感知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 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① ② ③ ④ 朗读课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祈福辟邪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便将端午节也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赛龙舟的习俗。 交流讨论 你了解端午节吗? 朗读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粽子时,需要什么材料?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味道? 我还想知道 。 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交流讨论 师生归纳 课堂总结 说一说 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包粽子需要什么材料? 外婆包的粽子有多少种味道?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 ) ( ) ( ) ( ) ( ) ( ) ( ) ( ) 粽 粽子 粽叶 一、写出本课生字中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米 立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叶 知 节 真 分 豆 米 二、下面的字各是什么结构? 端午(duān dān) 粽子(zòng zhòng) 十分(fēn fēng) 牛肉(lòu ròu) 总共(zǒng zhǒng) 真相(zēn zhēn) 想念(niàn liàn) 中间(jiān jān) ? ? ? ? ? ? ? ? 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2.了解家乡或者各个地方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1.练习书写生字。 课程结束

  • ID:2-20098330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7. 静夜思 第2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7 静夜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借助图画,熟读成诵。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习重点 合理想象,感受作者思乡情怀。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复习巩固 游戏闯关 光明 前后 高低 乡村 故事 起床 思念 摘苹果 思 床 夜 光 疑 举 望 低 故 乡 前 爬楼梯,夺红旗 图中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交流讨论 重点难点 理解运用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了什么? 好像 抬头 思念 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交流讨论 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人抬头看到了明月,低头看到了地上像霜一样的月光。 诗人把“月光”比作了“霜”,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也说明当时天气很冷,诗人一个人远在他乡,十分孤单寂寞。 我知道 诗人由月光想到了什么? 诗人看着明月,想到了一家人团圆的时刻,怀念那遥远的故乡,思念那遥远的亲人。 我知道 朗读指导 融情于诗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述的画面。 我会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边读边想象画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边读边想象画面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你发现了吗?本首诗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都是“ang”韵。 我会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的地面上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好像地上铺了一层白白的霜。 反复读 想一想:第一二句诗写了什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想一想:第三四句诗写了什么? 我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家乡来。 反复读 师生归纳 课堂回顾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 思乡 回顾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刻画出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归纳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还知道___________。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木床 (chuán chuánɡ) 一、用“√”标出正确读音。 安静 (jìn jìnɡ) 光明 (ɡuānɡ ɡānɡ) ? ? ? 高低 (bī dī) 举手 (jǔ jǚ) 故乡(xiāng xiān) ? ? ? 二、我会填。 床________明月光, 疑是地________霜。 举_____望明____ , _____头思_______。 前 上 头 月 低 故乡 三、我是扩词大王。 ( )( ) 故( ) ( )( ) 思( ) ( )( ) 前( ) ( )( ) 光( )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景 情 静夜 思念 思乡之情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1.把《静夜思》背给家长听。 2.拓展:阅读更多李白的诗。 课程结束

  • ID:2-20098328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 夜色 第2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8 夜色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知汉语的简练与生动,热爱汉语。 【语言运用】会根据语境朗读“一”的变调以及读好轻声词语。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语境进行推断,感受诗歌意境。 【审美创造】克服胆小,做一个勇敢的人,收获美好。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练习“一……就……”句式,指导朗读诗句,注意词语连读的节奏。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懂得课文中“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游戏闯关 复习字词 放飞气球 敢 勇 乱 胆 色 窗 往 笑 外 再 像 偏 爸 微 原 散 大胆 勇气 原来 微小 窗子 看见 好像 再见 晚上 散步 摘苹果 交流讨论 你喜欢夜晚的景色吗? 夜晚热闹的篝火晚会 夜晚飞舞的萤火虫 精读课文 把握主题 听录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 2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夜色 注意词语的朗读,比如“很小很小”…… 想象画面,自主朗读。 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我从前 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 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 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读得轻声一点, 表现“我”的胆怯。 ···· yí 学习“一……就……”句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妈妈一回家就马上去做饭了。 爸爸一高兴就____________。 ____一____就____________。 yì 你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吗? 第一小节主要意思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怕黑、胆小 试着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 积累词语 胆小 勇敢 很小很小 你能分别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彼此彼此 忽闪忽闪 很多很多 很圆很圆 …… 积累词语 你还知道哪些ABAB式的词语? 很小很小 填一填,读一读。 我从前 dǎn zi 很小很小, (胆 子) 天一黑就不敢往 wài 瞧。 (外) 妈妈把 yǒng gǎn 的故事讲了又讲, (勇 敢) 可我一 kàn 窗外心就乱跳…… (看) 想象自己就是这个怕黑的小主人公,天黑下来了,心情会怎样?应该怎么读? 想象画面,自主朗读。 爸爸 晚上 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 都像白天一样 微笑。 从此 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 小鸟怎样在月光下 睡觉…… 读出“我”的勇敢。 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仿写句子 拟人 把花草当作人来写 生动活泼 原来晚风都像人的手掌一样温暖。 原来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句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重点难点 疑点突破 思考讨论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想一想: 从前,“我”为什么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我”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思考讨论 怕黑、胆小 勇敢 因为爸爸晚上偏要拉着“我”去散步,他让“我”发现了夜色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夜色中美好的事物 发挥想象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 2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这两个省略号可能省了什么内容? 发挥想象 “我”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我能看见星星在夜空中如何闪烁。 我能看见萤火虫_______________ 我能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续写省略号后的话。 课外知识 开阔视野 说一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夜色的诗句吗? 师生回顾 课堂总结 回忆课文内容,说一说。 1.“我”害怕夜色,爸爸妈妈分别是怎么做的?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身边有晚上怕黑的小朋友,你会对他 (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收获了什么? 《夜色》是一首儿童诗,写出了“我”原本胆小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暗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一、连一连。 夜晚 故事 小鸟 花草 勇敢的 唱歌的 很黑的 微笑的 二、选字填空。 外 处 1.天一黑,我就不敢往( )走,到( )都是 黑乎乎的。 2.花儿好像( )说:“小朋友,( )见!” 再 在 外 处 在 再 三、根据原文填空。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______,原来花草_________________。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________睡觉…… 试着说说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吧!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从前 怕黑 夜晚和白天 各有各的美景 夜色 现在 不怕黑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1.补充说说小诗中省略号后的内容。 2.画一幅晚上的夜景,和家长分享。 课程结束

  • ID:2-20098326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 夜色 第1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8 夜色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素养分析 1 学习活动 2 目标达成 3 素养评价 4 课后作业 5 目录 CONTENTS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文化自信】感知汉语的简练与生动,热爱汉语。 【语言运用】会根据语境朗读“一”的变调以及读好轻声词语。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语境进行推断,感受诗歌意境。 【审美创造】克服胆小,做一个勇敢的人,收获美好。 素养分析 读准字音,随文识字,学习书写生字。 学习重点 借助拼音能够正确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感情;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学习难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情境激趣 新课导入 白天 黑夜 阳光明媚 灯火通明 你喜欢白天还是黑夜? 我喜欢白天,因为白天可以看见美丽的小花,听见小鸟的叫声…… 我喜欢黑夜,因为夜晚我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也可以看见美丽的烟花、五彩的街灯…… 交流讨论 白天 黑夜 白天和黑夜是相对的。 新课导入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这篇课文有几小节? 1 2 圈出本课生字。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夜色 读读课文 wēi dǎn gǎn wǎng wài yǒng chuāng luàn piān sàn yuán xiàng 去掉拼音再读一遍! 认读乐园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 胆 大胆 敢 勇敢 往 来往 外 外面 勇 勇气 窗 窗子 乱 混乱 偏 偏爱 散 散步 原 原来 像 好像 微 微笑 wēi dǎn gǎn wǎng wài yǒng chuāng luàn piān sàn yuán xiàng 组词强化 我会读长句子 我从前 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 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 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 心就乱跳…… 爸爸 晚上 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 都像白天一样 微笑。 从此 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 小鸟怎样在月光下 睡觉…… 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哦!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sè wài kàn bà wǎn xiào zài 认识字的结构 色 外 看 爸 晚 笑 再 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色 爸 笑 晚 外 再 看 色 爸 sè bà 观察“巴”字在“色”字和“爸”字里的大小。 在“色”中“巴”写得比较大,而在“爸”中,“巴”写得比较小。 “巴”字大 “巴”字小 我会写 结构:上下 部首:色 笔画:6 音序:S 组词:颜色 夜色 橙色 黄色 粉色 蓝色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颜色吗? 色 我会写 sè 结构:上下 部首:父 笔画:8 音序:B 组词:爸爸 老爸 读“爸爸”时第二个字是轻声“ba”。 爸 我会写 bà 结构:上下 部首:? 笔画:10 音序:X 组词:微笑 笑脸 跟老师、同学打招呼时要面带微笑,礼貌问候。 我会写 笑 xiào 结构:左右 部首:日 笔画:11 音序:W 组词:晚上 夜晚 夜晚,万家灯火 我会写 晚 你喜欢晚上出去散步吗? wǎn 结构:左右 部首:夕 笔画:5 音序:W 组词:外面 外地 我家窗外有一片树林。 我会写 外 wài 结构:独体字 部首:一 笔画:6 音序:Z 组词:再见 再会 “再”表示又一次,多次重复或继续。你知道“再”的近义词有哪些吗? “又”“还”“复”…… 我会写 再 zài 结构:半包围 部首:目 笔画:9 音序:K 组词:看见 看书 你知道有哪些字可以替代“看”字吗? 我知道有“望” “瞧”…… 我会写 看 kàn 原 我知道有“历史”的“历”、“大雁”的“雁”…… 认识“厂”字头 书写提示 上横稍短,撇画舒展,斜度适中,要把里面的字包起来。 “厂字头”加一点就是“广字头”。 你知道哪些带“厂字头”的字? 厂 厂字头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一共有2小节! 自由表达:我学习的生字词语有: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看 外 晚 色 原 再 爸 子 一、下列的字各是什么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看 外 晚 色 原 再 爸 子 胆子(dán dǎn) 窗子(chān chuāng) 往外看(wǎn wǎng) 乱糟糟(làn luàn) 散步(shàn sàn) 红色(sè shè) 晚上(wǎn wǎng) 微笑(wēi wéi ) ? ? ? ? ? ? ? ? 二、用“?”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胆 三、给花瓣找朋友。 胆子 大胆 胆量 原来 原 勇 勇气 微小 微 目标达成 03 MUBIAODACHENG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目标达成 素养评价 04 SUYANGPINGJIA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课后作业 05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把诗歌正确流利地读给家长听。 课程结束

  • ID:2-20098320 [精]【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3. 四个太阳 第2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1/3 四个太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3. 四个太阳(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下册第二单元“心愿”主题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内容是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间万物带来美好。四个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我”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我”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作者借用画太阳表达了美好的心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的变化,全文充满了童真童趣,非常适宜学生朗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课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他们对太阳比较熟悉,对一年四季的特点也有了简单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三课时,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提取文中明显信息。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体会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小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为等6个字。 语言应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所画的四个太阳分别是送给哪个季节的以及太阳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思维能力: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课文的语言的亲切、自然;在阅读、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年四季气候的差异。 审美创造:感悟到作者通过画太阳表现出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随文识字,学习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练习读好长句子和问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复习回顾 巩固生字】 1.我会读:归类识记词语。 2.书空练习:写生字。 第二板块 【以读促悟 理解运用】 1.朗读回顾:听录音,并跟读,读出句子的停顿和感情。注意顿号的停顿比逗号的停顿更短促一些。 2.想一想: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师讲解,讲解前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1)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教师:“我”为什么要画一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 出示炎炎夏日绿色太阳下的美好事物,一片清凉。 (2)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教师:体悟“金黄”“送给”“忙着”“邀请”等词,读好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出示秋天金黄的太阳下的美好事物,果园果子熟了,落叶铺满了大地。 仿照“金黄的落叶……”说一句话。 (3)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出示场景。 (4)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教师:思考:“我”为什么要画一个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出示色彩缤纷的春天图片)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运用突破】 1.品析词语: 你理解“到处”的意思了吗?还有哪些地方也会一片清凉? 2.照样子说一说: (1)绿绿的太阳照着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跑道,到处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大地,到处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城市,到处一片清凉。 (2)如果我是小画家,我会画一个蓝色太阳,送给失明的人,让他们也能看见世界的美好。 如果我是小画家,我会画一个紫色太阳,送给流浪的人,让他们知道前方是温暖的家。 如果我是小画家,我会画一个粉色太阳,送给难过的人,让他们开心起来。 第四板块 【师生归纳 巩固课堂】 思考小结:小男孩为什么要给夏天画绿色的太阳?小男孩为什么要给秋天画金黄的太阳?小男孩为什么要给冬天画红红的太阳? 1.你自己想给春天画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 2.“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界万物带来各种美好,你感受到“我”美好的心愿了吗? 第五板块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1.把下面的词语分类。 清凉 果园 金黄 田野 欣喜 天蓝 火红 香甜 温暖 碧绿 高山 麦田 (1)颜色:金黄 火红 碧绿 天蓝 (2)感觉:清凉 温暖 香甜 欣喜 (3)地点:高山 果园 田野 麦田 2.回忆课文内容,填一填。 ①夏天 ②秋天 ③冬天 ④春天 《四个太阳》中,“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③,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②,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①的天空,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④。(填序号) 3.连一连。 春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的水果 夏天 红红的太阳 美丽的花草 秋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的空气 冬天 彩色的太阳 温暖的阳光 第六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1.画一画你心中的太阳。 2.学唱歌曲《种太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促进与内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 ID:2-20098318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专区/一模真题

    11

  • ID:2-20098316 2024届高三二轮备考之文言文提分策略 课件(共56张PPT)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

    2024届高三二轮备考 之文言文提分策略 文言文断句 壹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语感+答题策略。 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标志”,寻找方法。 一、断句解题思路 文言断句具体有哪些“标志”呢? 标志一:明词性(名词或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标志二:明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标志三:关注对话词、引文 标志六:关注修辞(顶针)、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 二、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标志小结: 标志五:关注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标志四:关注虚词(借助虚词定首尾) 01 壹 01找名代,定句读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只有名而无姓。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02.虚词——定句读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当它们前面没有动词时,一般作疑问代词置于句首,则其前面一般要断句。 ④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于是、虽然、至于、向使、纵使、虽、虽然、纵、假使、苟、则、或、况、而况、且、至若、岂、岂非等,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03.对话——断句读 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一点: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2023全国甲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对话 BDG 04.文言句式——断句读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教材示例]请用“/”给以下文言语句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答案: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顶真 顶真 排比、对偶 排比、对偶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反复 05.依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典型题型练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个状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是官职名,“吴廷尉”的意思是“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于是说贾谊年纪很轻,非常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文言断句典型题型练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解析】 由语境可知,“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愿王举国而听之”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恰逢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解析】 画线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的“而……则是……”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疑之”的主语是“鲁君”而不是“君”,排除A。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参考译文】吴起,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抗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就有人说:“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所起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答案】 C 【参考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过关斩将,冲了出去赶赴曹爽处,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又怎么可以办到(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能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用羽檄征召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也受到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想求赦免。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没有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 比较四个选项,从断得不同的地方排除选项。第一处“涣少好侠尚气力”,“涣”作主语,“好侠”“尚气力”结构一致,并列关系中间要断开,故排除C、D。再比较A、B,“儒学”是专有名词,作“敦”的宾语,后面不应该断开,故选B。 【答案】 B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武力,多次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时,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绝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至朝中任大司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最好能在初步理解该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若对该段文言传记中的有些词语不理解,则要根据一些特殊虚词和句式,特别要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其宾语进行断句。在考场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排谬法。如“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写传主的名时带上字,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兴建(时)”,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由此得出答案是D。 【答案】 D 【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使者把事情告诉了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事吗?一定会有解释。”后来,众人责问他,范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年年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让各县分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可了他的回答。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物关系。(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 【答案】 D 【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解析】 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赵氏有孤孙”的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答案】 A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赵憙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复仇。但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能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临走前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避开我。”更始帝刘玄即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 “初”为时间副词,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C。“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为“选者”,意思是“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因此“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答案】 D 【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主语的变换初步断句,如“为政有能声”的主语是公亮,“悉窜他境”的主语是“盗”,“不闭”的主语是“户”,“亡橐中物”的主语是“使客”,“报”的主语是公亮。再次,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殆”前面要断开,虚词“耳”后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结合选项做出判断即可。 【答案】 B【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古代文化常识 贰 一、文化常识知识网络及积累方法 二、知识网络图 古代文化常识典型题型练习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 A【解析】 “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误,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 B【解析】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误,文中的“汤武”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 C 【解析】 “韩、赵、燕”错误,应是韩、赵、魏。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解析】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阼”。同时“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含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解析】 命题者从文本中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们加以解说。此类词语大多或在课本中常见,或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使用,加之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因此难度适中。D“师”单用没有国都之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解析】 A“陵寝”出现在文本“陵寝皆在邑境”中,此外还有“知陵台令”中也有所涉及,由此可知此项解说正确。B“株连”出现在文本“命释其株连者”中,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C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令尹”的例子则和《屈原列传》中的相关内容不合,在《屈原列传》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可知此项解说错误。D“御名”出现在文本“诜诬其辄斥御名”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答案】 C 【答案】 D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解析】 “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拷问的意思。 【答案】 B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解析】 “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 【答案】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解析】 本题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案】 C 文言文翻译 叁 一、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 采分点 命题特点 2023 新高考Ⅰ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骄侮、唯,是以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一隅、审、信 2022 新高考Ⅰ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岁、熟,奈何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折节、与、去 2021 新高考Ⅰ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赇、密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恶,乐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 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信 忠于原文 行文通畅 语言规范 雅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达 生动优美 力求保持原文风格 三、文言文翻译“二标准” 留、删、换 忠于原文,一一对应,不遗不漏,不多不少。 字字落实 补、调、变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文从句顺 采分点 文言知识点 命题人角度 评卷场经验 答题者角度 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疑难词 虚词:以、之、其、为、而 句式:宾前、定后、状后、判断、被动、省略、固定句式 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 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动词、形容词、名词及省略的句子成分;2~3个关键词语,1~2处文意通顺,偶有特殊句式。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四、高考试卷中要重点落实“信”和“达”,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一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发语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可不必译出来。 例1 [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片段]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译文] 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 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 不亦乐 乎! 请君 少 却, 令将士 得 周旋,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例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这里“利足”直译讲不通,就要意译为“善于奔走”。 文言文翻译典型题型练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言翻译练习 【解析】 (1)重点考查“乃”(于是,就)、“短”(说人的坏话;诽谤)、“初学”(学识浅)、“擅权”(独揽大权)。(2)重点考查“数”(屡次)、“或”(有的)、“稍”(逐渐)、“削”(削减)、“之”(封地)。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于是天子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便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江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尽地讲述了之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孝文帝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感伤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解析】 (1)苟,如果。强,使动用法,使……强盛。利,使动用法,使……获利。(2)期年,满一年。之国都,之,动词,到。数,计算。 【答案】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景监说:“您用什么说中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国君,国君就非常高兴了。”秦孝公任用了卫鞅后,卫鞅想变法,秦孝公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搞不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秦孝公说:“好。”“治理国家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有利于国家不一定要仿效古法。所以商汤、周武王不遵循古法却称王天下,夏桀、殷纣不更换旧礼却遭到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可非难,而遵循旧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解析】 (1)句中,“乃”,就是;“所以”,……的原因;“居”,占据;“自知”,倒装句,知道自己。(2)句中,“及”,等到;“作乱”,发动叛乱;“走之”,逃到;“伏之”,应为“伏(于)之”,省略介词,意为“伏在王尸上”。 【答案】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参考译文】 魏国设置相职,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请求和您讨论功劳的大小,可以吗?”田文回答说:“君主年少,国家不安定,大臣们尚未依附,百姓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相位属于您,还是属于我呢?”吴起沉思了好久,说:“应该属于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担任魏相,娶魏公主为妻,很妒忌吴起。吴起害怕武侯加罪,便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楚相。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打败三晋(韩、赵、魏);向西讨伐秦国。各国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原来楚国的贵族及宗室亲戚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杀吴起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派令尹把乱射吴起又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犯射杀吴起罪而被灭宗室的有七十多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解析】 理解是文言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息了诸葛诞的叛乱,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鲁芝改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上奏章表十余次,便被征为光禄大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请求)让位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与人和睦而不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曾被任用此官职,我越过鲁芝,怎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皇上不依从。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恸哭,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解析】 第一句,注意“思”“其”“为”“(于)安阳亭西”“食”“辄”“弦歌”“荐”的词义;第二句,注意“岁”“断狱”“威风”“不及之”的词义。 【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参考译文】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县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县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解析】 本题既有对文言实词(比如务、去、村野、蔽、恐、辜等)的理解,也有对文言虚词(比如之、岂、为、也、以等)的把握,还有对句式的把握等内容,考查较为全面,由于都比较常见,所以难度并不大。第一句中,文言实词“务、去”和文言虚词“岂”是得分点。第二句中,文言实词“村野、蔽罪、辜”是得分点。【答案】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参考译文】 纯礼说:“宽容和严厉互相弥补,是圣人的教诲。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切事情从宽处理。皇帝直接下诏命令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案,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取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工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答案】 (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与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当初,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做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只吃蔬菜和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和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固定句式、宾语前置等知识点。(1)“申饬”,饬令,指示。“何以……为”是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惭”,羞惭。(2)“肆”,肆意而行。“罗织”,虚构罪名,进行诬陷。“发”后面的宾语为“司马光墓”,结合语境,可以确定其释义应为“打开”,可意译为“开挖”。【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参考译文】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他上疏说:“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等到对西方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谢谢观赏

  • ID:2-20098316 2024届高三二轮备考之文言文提分策略 课件(共56张PPT)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

    2024届高三二轮备考 之文言文提分策略 文言文断句 壹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语感+答题策略。 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标志”,寻找方法。 一、断句解题思路 文言断句具体有哪些“标志”呢? 标志一:明词性(名词或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标志二:明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标志三:关注对话词、引文 标志六:关注修辞(顶针)、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 二、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标志小结: 标志五:关注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标志四:关注虚词(借助虚词定首尾) 01 壹 01找名代,定句读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只有名而无姓。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02.虚词——定句读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当它们前面没有动词时,一般作疑问代词置于句首,则其前面一般要断句。 ④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于是、虽然、至于、向使、纵使、虽、虽然、纵、假使、苟、则、或、况、而况、且、至若、岂、岂非等,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03.对话——断句读 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一点: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2023全国甲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对话 BDG 04.文言句式——断句读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教材示例]请用“/”给以下文言语句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答案: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顶真 顶真 排比、对偶 排比、对偶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反复 05.依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典型题型练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个状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是官职名,“吴廷尉”的意思是“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于是说贾谊年纪很轻,非常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文言断句典型题型练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解析】 由语境可知,“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愿王举国而听之”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恰逢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解析】 画线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的“而……则是……”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疑之”的主语是“鲁君”而不是“君”,排除A。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参考译文】吴起,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抗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就有人说:“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所起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答案】 C 【参考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过关斩将,冲了出去赶赴曹爽处,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又怎么可以办到(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能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用羽檄征召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也受到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想求赦免。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没有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 比较四个选项,从断得不同的地方排除选项。第一处“涣少好侠尚气力”,“涣”作主语,“好侠”“尚气力”结构一致,并列关系中间要断开,故排除C、D。再比较A、B,“儒学”是专有名词,作“敦”的宾语,后面不应该断开,故选B。 【答案】 B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武力,多次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时,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绝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至朝中任大司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最好能在初步理解该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若对该段文言传记中的有些词语不理解,则要根据一些特殊虚词和句式,特别要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其宾语进行断句。在考场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排谬法。如“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写传主的名时带上字,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兴建(时)”,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由此得出答案是D。 【答案】 D 【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使者把事情告诉了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事吗?一定会有解释。”后来,众人责问他,范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年年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让各县分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可了他的回答。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物关系。(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 【答案】 D 【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解析】 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赵氏有孤孙”的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答案】 A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赵憙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复仇。但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能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临走前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避开我。”更始帝刘玄即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 “初”为时间副词,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C。“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为“选者”,意思是“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因此“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答案】 D 【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主语的变换初步断句,如“为政有能声”的主语是公亮,“悉窜他境”的主语是“盗”,“不闭”的主语是“户”,“亡橐中物”的主语是“使客”,“报”的主语是公亮。再次,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殆”前面要断开,虚词“耳”后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结合选项做出判断即可。 【答案】 B【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古代文化常识 贰 一、文化常识知识网络及积累方法 二、知识网络图 古代文化常识典型题型练习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 A【解析】 “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误,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 B【解析】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误,文中的“汤武”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 C 【解析】 “韩、赵、燕”错误,应是韩、赵、魏。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解析】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阼”。同时“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含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解析】 命题者从文本中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们加以解说。此类词语大多或在课本中常见,或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使用,加之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因此难度适中。D“师”单用没有国都之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解析】 A“陵寝”出现在文本“陵寝皆在邑境”中,此外还有“知陵台令”中也有所涉及,由此可知此项解说正确。B“株连”出现在文本“命释其株连者”中,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C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令尹”的例子则和《屈原列传》中的相关内容不合,在《屈原列传》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可知此项解说错误。D“御名”出现在文本“诜诬其辄斥御名”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答案】 C 【答案】 D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解析】 “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拷问的意思。 【答案】 B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解析】 “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 【答案】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解析】 本题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案】 C 文言文翻译 叁 一、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 采分点 命题特点 2023 新高考Ⅰ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骄侮、唯,是以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一隅、审、信 2022 新高考Ⅰ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岁、熟,奈何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折节、与、去 2021 新高考Ⅰ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赇、密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恶,乐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 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信 忠于原文 行文通畅 语言规范 雅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达 生动优美 力求保持原文风格 三、文言文翻译“二标准” 留、删、换 忠于原文,一一对应,不遗不漏,不多不少。 字字落实 补、调、变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文从句顺 采分点 文言知识点 命题人角度 评卷场经验 答题者角度 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疑难词 虚词:以、之、其、为、而 句式:宾前、定后、状后、判断、被动、省略、固定句式 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 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动词、形容词、名词及省略的句子成分;2~3个关键词语,1~2处文意通顺,偶有特殊句式。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四、高考试卷中要重点落实“信”和“达”,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一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发语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可不必译出来。 例1 [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片段]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译文] 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 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 不亦乐 乎! 请君 少 却, 令将士 得 周旋,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例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这里“利足”直译讲不通,就要意译为“善于奔走”。 文言文翻译典型题型练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言翻译练习 【解析】 (1)重点考查“乃”(于是,就)、“短”(说人的坏话;诽谤)、“初学”(学识浅)、“擅权”(独揽大权)。(2)重点考查“数”(屡次)、“或”(有的)、“稍”(逐渐)、“削”(削减)、“之”(封地)。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于是天子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便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江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尽地讲述了之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孝文帝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感伤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解析】 (1)苟,如果。强,使动用法,使……强盛。利,使动用法,使……获利。(2)期年,满一年。之国都,之,动词,到。数,计算。 【答案】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景监说:“您用什么说中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国君,国君就非常高兴了。”秦孝公任用了卫鞅后,卫鞅想变法,秦孝公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搞不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秦孝公说:“好。”“治理国家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有利于国家不一定要仿效古法。所以商汤、周武王不遵循古法却称王天下,夏桀、殷纣不更换旧礼却遭到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可非难,而遵循旧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解析】 (1)句中,“乃”,就是;“所以”,……的原因;“居”,占据;“自知”,倒装句,知道自己。(2)句中,“及”,等到;“作乱”,发动叛乱;“走之”,逃到;“伏之”,应为“伏(于)之”,省略介词,意为“伏在王尸上”。 【答案】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参考译文】 魏国设置相职,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请求和您讨论功劳的大小,可以吗?”田文回答说:“君主年少,国家不安定,大臣们尚未依附,百姓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相位属于您,还是属于我呢?”吴起沉思了好久,说:“应该属于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担任魏相,娶魏公主为妻,很妒忌吴起。吴起害怕武侯加罪,便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楚相。于是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吞并陈国、蔡国,打败三晋(韩、赵、魏);向西讨伐秦国。各国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原来楚国的贵族及宗室亲戚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杀吴起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派令尹把乱射吴起又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掉。因犯射杀吴起罪而被灭宗室的有七十多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解析】 理解是文言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兵征讨,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息了诸葛诞的叛乱,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鲁芝改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上奏章表十余次,便被征为光禄大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请求)让位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与人和睦而不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曾被任用此官职,我越过鲁芝,怎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皇上不依从。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恸哭,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解析】 第一句,注意“思”“其”“为”“(于)安阳亭西”“食”“辄”“弦歌”“荐”的词义;第二句,注意“岁”“断狱”“威风”“不及之”的词义。 【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参考译文】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县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县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解析】 本题既有对文言实词(比如务、去、村野、蔽、恐、辜等)的理解,也有对文言虚词(比如之、岂、为、也、以等)的把握,还有对句式的把握等内容,考查较为全面,由于都比较常见,所以难度并不大。第一句中,文言实词“务、去”和文言虚词“岂”是得分点。第二句中,文言实词“村野、蔽罪、辜”是得分点。【答案】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参考译文】 纯礼说:“宽容和严厉互相弥补,是圣人的教诲。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切事情从宽处理。皇帝直接下诏命令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案,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取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工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答案】 (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与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当初,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做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只吃蔬菜和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和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固定句式、宾语前置等知识点。(1)“申饬”,饬令,指示。“何以……为”是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惭”,羞惭。(2)“肆”,肆意而行。“罗织”,虚构罪名,进行诬陷。“发”后面的宾语为“司马光墓”,结合语境,可以确定其释义应为“打开”,可意译为“开挖”。【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参考译文】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他上疏说:“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等到对西方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