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3.231.26)

  • ID:2-20540189 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度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一年级上册

  • ID:2-20540115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度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期末专区/一年级上册

  • ID:2-20539531 7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表格式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7 一匹出色的马

    课题 7.一匹出色的马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波、纹、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1至3自然段,感受春天郊外异常美丽的景色。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低段学习主要任务就是识字教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他们基本可以运用以往的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完成识字任务。 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书写规则。 难点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能读出文中感叹句、问句的语气和句子的重音。 教具 准备 生字卡、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1.童谣引出课题。 (1)读童谣:课前我们先来读一首童谣。(出示课件:3) (2)导入课题:“竹马”是什么马?你玩过吗?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题目为“一匹出色的马”,请同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7.一匹出色的马)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陈伯吹(1906-1997)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1.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杜顺句子,圈出生字。(出示课件5) 2.交流反馈,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要认的生字。(出示课件6) ①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全班齐读。 ③按音节归类:“葱”是平舌音,“舍、株、拾”是翘舌音,“恋”是三拼音节。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动作加联想识记,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动作识记:“拾起、骑木马、跨栏”。(出示课件7) ②语境加经验识字:“波纹、毛毯软软的”。(出示课件8) ③猜字谜: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出示课件9) ④比一比,把形近字放在句子里面理解记忆。(出示课件10) ⑤识字游戏:给妹妹指路。(出示课件11) (3)学写生字,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12、13) ①指名读加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分组读、齐读生字和词语。 ③生字归类:“妹、波、纹、像”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景、恋、舍”是上下结构的生字,“求”是独体结构,“匹”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多,读准字音是课文学习的前提。本环节通过分类指导、多种形式朗读巩固、多种方法识记等策略帮助学生识记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出示课件15) 2.课堂互动,感受人物美,风景美。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16) ①找出文中时间、地点、人物。 ②两个“牵”字,在你脑海中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家人幸福的样子。 教师小结:是的,你说的非常好。两个“牵”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 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我”和妹妹当时心里很高兴?(课件出示17) 预设:笑。 教师小结:一个“笑”字,溢着童趣,透出天真。这快乐、会心的笑,是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十分幸福。 (2)春天的郊外,拥有什么样的景色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总结出来了,请你将它找出来。(出示课件18) ①出示“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出示课件19) ②解释词语“异常”,特别非常的意思。 教师小结:春天的郊外,景色非常美丽。 (3)找出文中描写春天郊外美丽的景色的句子,想象所描绘的画面。(出示课件20) ①生汇报描写春天郊外美丽的景色的句子。 预设: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预设: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②男女生轮流读句子。 (4)出示: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出示课件21) ①请你读一读描写河水句子,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学生读。 预设:河水的颜色绿绿的,微风从水面上吹过,水面上荡漾起一层层波纹,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河水图啊。 教师小结:“碧绿碧绿”体现的是河水颜色美,“泛起层层波纹”体现的是动态美。 ②指导朗读:“碧绿碧绿”要重度,语速较慢,“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轻轻的,柔柔的,语气自然柔和,语速稍缓,仿佛层层波纹荡漾开去。(出示课件22) (5)春天的郊外,除了“碧绿碧绿的河水”,还会看到什么景物的颜色?(出示课件23) 预设:油菜花(金黄金黄的);梨花(雪白雪白的) 3.通过解词,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1)创设情境:同学们,路的一边是田野,是什么样子的田野呢,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吧! (出示课件24) ①解词“葱葱绿绿”:路边长满了葱葱绿绿的小草,葱:草字头,原本指一种蔬菜;葱绿:表示植物的一种颜色;葱葱绿绿:表示植物颜色绿,把小草的颜色美展现出来了还表示植物长得非常茂盛。 ②比喻句:这葱葱绿绿的小草,“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田野比作柔软的绿毯,这样描写形象贴切,把田野里的草长得绿长得茂盛,很形象的表现出来了。我们今后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比喻句,把事物写形象具体。 ③指导朗读:同学们,看到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有想摸一摸、躺一躺的冲动。所以啊,“柔软”要读得舒缓一些,“葱葱绿绿”“绿毯”读出重音,以示强调。(出示课件25) ④组织练习朗读:再给同桌读一读吧。 ⑤仿写比喻句:路边的田野“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出示课件26) 预设: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预设:雪白的梨花像一团团棉花。 (2)引发思考:你们看呀,多么美的景色呀,如果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还想不想回去呢?(出示课件27)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这么美的景色,会让我们“恋恋不舍”,谁能大胆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我认为是舍不得的意思。 教师小结:同学说得很好,“恋恋不舍”现在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感觉再来读一读句子吧。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一次出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巩固原来的朗读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抓人物对话体会心情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1.出示“匹、妹、波、纹、像”,学生认读巩固。(板书:匹 妹 波 纹 像) 2.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妹、波、纹、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避让穿插,捺要写得舒展。 (1)指导写字“匹”: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竖折。 (2)指导写字“妹”:“女”成为偏旁之后,最后一笔要写短,不越过第二笔“丿”;右边第一横短,第二横要长一些。 (3)指导写字“波”:右边的“皮”第一笔为横钩,第二笔的撇要注意穿插到“氵”的右下。 (4)指导写字“纹”:右边“文”的撇穿插到“纟”的右下。 (5)指导写字“像”:“象”的第六笔撇从“口”中间穿出去,弯钩及接下来的两撇一捺要左右平衡,把字写正。 3.学生练习写字。 (1)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合作评价。 三、拓展迁移 课堂演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也掌握了生字的正确书写规则,学得很不错!今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来学习和认识其他的生字。 作业 1、1号本抄写今天学习的生字,组两个词。 2、读课文2遍。 板书设计 匹 妹 波 纹 像 课后反思

  • ID:2-20539527 6.千人糕 深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6 千人糕

    课题 6.千人糕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味、买、具”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1至5自然段,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他们基本可以运用以往的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完成识字任务。 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运用所学的方法识字,老师再加以点拨。 难点 通过朗读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具 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什么? 预设:生日蛋糕。 师:是的过生日我们会吃蛋糕,蛋糕是属于糕点类的一种,还有绿豆糕、桂花糕也是我们常吃的糕点。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糕”——同学们将题目朗读一遍。(生朗读) 师提问:看了这题目,你觉得奇怪吗?奇怪在什么地方? 想了解“千人糕”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的东西都在课文中。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3)标一标段落序号。 2.标出自然段。 3.检查交流,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①合作认字。同桌互相认读,交流方法。 ②汇报交流。 a.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嘛”是轻声;“蔗、汁”是翘舌音;“菜、算”是平舌音;“应”是后鼻音“的”是多音字。 b.生分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观察。 C.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如结合生活识记“特”:“特殊”“特别”。 ③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词语。 ①不带拼音指名认读。 ②加上拼音全班齐读。 ③去拼音分组比赛读。 ④指导读多音字“的”。在“的确”中读“dí”;还可以读“de”,如“我的、你的”;还可以读“dì”,如“目的” 4.交流识字方法。 (1)图片识字。 (2)熟字换偏旁:削-刂+钅=销 份-亻+米=粉。 (3)形近字比较:“菜、采、彩、踩”都含有“采”这个字 (4)形声字特点识记:“熬”上半部分“敖”表音,下半部分四点底表意,由“火”演变而成。把蔬菜等加水放在文火上久煮为“熬”。 (5)组词识记,一字组多词。 识字游戏。 5.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生字已经掌握了,现在我们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课文先写爸爸告诉孩子什么是千人糕,然后写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最后写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千人糕。 三、读好对话,认识千人糕 1.研读课文,读好对话。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千人糕。(回顾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千人糕吗?(板书:谈论“千人糕”:需要很多人做成) 预设: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预设: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 教师小结:没错,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但也就是我们平常吃过的米糕。 (2)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对千人糕的好奇? (3)学生汇报交流。 (4)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①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产生疑问,对千人糕很感兴趣,有疑问,想弄明白。 ②读好猜测。千人糕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吗? a.第一句要读出猜测的语气,第二句比第一句语气更强烈。 b.两个“特别”的意思相同吗? c.学生交流评价,提示:第1句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2句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d.指两名同学对比读,教师评价指导。 ③验证猜想。“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a.指名读。 b.教师示范读,语气要上扬,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 c.全班齐读。 四、观察字形,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归类。“劳、菜”是草字头的字;“能、味、甜”是左右结构;“桌、菜、劳”是上下结构;“买、具、甘”是独体结构。2.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带拼音全班齐读,去拼音指名读。 3.指导书写“能、味、具”。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书写要点。 (2)提示要点。 ①“能”:第三笔是竖;右边的“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个“匕”上小下大。②“味”:右边的“末”第二横比第一横长。③“具”:里面三横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横略长,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展示评价。 5.指导书写“桌、买”。 (1)学生描红一个字,同桌互评。 (2)指名交流书写要点。如,“桌”第一笔是竖,与中间部分没有间隙;底下“木”中的竖与中间部分也没有间隙。 (3)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五、课堂演练 1.认一认,连一连。 三、拓展迁移 千人糕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以及体会了孩子的心理变化,那千人糕又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作业 用①号拼写本抄写本课生字。 2、读课文3次。 板书设计 千人糕 “千人糕”:需要很多人做成 课后反思

  • ID:2-20539525 6、千人糕 深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6 千人糕

    课题 6.千人糕 课时 第 12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制成。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会写“甘、甜、菜、劳”4个字,抄写词语。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对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不够清楚。通过课文学习可以加深印象。 重点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制成。 难点 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具 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板书:6 千人糕) 2.自由朗读,回顾课文: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你们对千人糕的了解吧。 3.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经过对千人糕的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板书:制作过程) 二、新课学习 二、学习第6至9自然段,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提出自学要求: 2.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千人糕主要有哪两种东西做成的? (2)文中找出大米是怎么来的?经过了哪些人的劳动呢? 师:省略号表示种稻子的要用到的东西很多,没有一一例举出来。 (3)结合种稻子的图片,看看种稻子还需要什么?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板书:稻子→大米) (4)文中找出糖是怎么来的?师:熬糖的过程也很复杂,还要有很多的工具和很多道工序,课文没有一一例举出来,用省略号代替。(板书:甘蔗汁、甜菜汁→糖) (5)补充拓展熬糖的工具和工序。 教师提问:你觉得熬糖除了用到文中所例举的工具还会用到什么工具?怎么熬的? 预设:锅铲、锅、木柴。 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好,熬糖还要用到很多的工具,它的工序也很复杂,要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制过程还要不停地搅拌,整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 根据图片提示说一说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7)小结:米糕看似普通简单,主要原材料就是大米和糖,但是这些普通简单的材料就需要成千上百人付出辛勤的劳动。 (8)了解包装、运输、销售过程的不易。米糕从做好到摆上人们的餐桌,又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结合插图说说这些情景吧。(板书:包装→送货→销售) ①指导朗读“就算米糕做好了,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这句话。 ②教师提问:这个过程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③了解包装、运输、销售的过程。 ④借助插图及文中爸爸的话,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对话朗读指导,读第8、9自然段爸爸说的话,语气稳重、平静,要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 三、角色朗读,感悟千人糕 1.默读10、1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米糕叫“千人糕”?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吗? (板书:孩子理解“千人糕”)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2)分组合作。小组成员合作,分角色朗读。 (3)全班汇报展示。 2.拓展创新,深入理解 1.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用的铅笔、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 (1)学生练说,互相评议。 (2)课件出示衣服的制作过程。出示“种棉花、收棉花、纺纱、服装加工”等图片。 2.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板书:珍惜劳动成果) 四、观察字形,学习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具、甘、甜、菜、劳”,齐读,巩固字音。 2.引导学生观察五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甜”。 (1)引导观察:甘+舌=甜 (2)指导理解识记:“甘”表示用口品尝美味,本义是甜。“甜”表示用口和舌头品尝美味,意为糖或蜜的味道。 (3)指导“甜”的重点笔画。第二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稍微向上倾斜,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教师范写“甜”。 (4)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由学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便于记忆、理解意思,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五、课文小结。 (1)课文小结。 (2)课堂演练。 三、拓展迁移 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过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 的对话,阐述了一个大道理,告诉我们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 勤俭节约 ,珍惜别人的 劳动成果 。 作业 小状元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ID:2-20539522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深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题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时 第 2课时 主备人 蔡兴连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形成画面。 2.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形成画面。 难点 通过读句子,想画面。让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具 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一、音乐导入,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唱一首歌吧 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上节课,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了雷锋叔叔的足迹,我们还可以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新课学习 二、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学习第3、4小结,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师: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在干什么?轻声读3、4小结。 (2)引导学生画出在哪里:“弯弯的小路”;干什么:“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撒下的汗滴”。。 (3)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 ①“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这几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怎样的小路? ②结合图片,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的样子。 想象画面“背着年迈的大娘”,理解“年迈”。 ①雷锋叔叔背的是谁? ②师: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年迈”的意思。 师:所以,“年迈”的近义词就是“年老”。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荆棘”。 ①师: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指导猜测“荆棘”的意思 a、出示课件“荆棘”的图片。 b.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的画面。 (6)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 ①师:根据图片,你能想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走在这布满荆棘的小路上的样子吗?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②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③师:雷锋叔叔流下的汗滴是怎样的?(晶莹的汗滴)。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晶莹”的意思。晶,由三个“日”组成,说明“晶莹”的物体亮亮的。所以“晶莹”就是光亮而透明的意思 (7)对读练习,想象画面,体会雷锋的辛苦。 (8)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的画面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 2.情感升华,丰满想象。看着浑身湿透的雷锋叔叔,看着泥泞小路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音频范读第3、4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语气。 男女生对读,教师点评。 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三、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1.学习第5节。 (1)自由读第5节,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觅) (2)指导猜测“寻觅”的意思。 ①给“寻觅”找近义词。②词语积累。明确“寻”和“觅”互为近义词并思考: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3)学生练读,指名读。 ①音频示范读,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啊”和两个“哪里” ②学生练读和指名读。 ③全班齐读第5小节。 (4)集体评价朗读情况,教师小结:雷锋叔叔是怎么找到的?对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雷锋叔叔可能出现在? 2.仿编诗歌。教师引发思考: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其实,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雷锋”,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在帮助谁?怎么帮的?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觅吧。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弯、背、洒、温、暖”。指名认读并组词,如“弯曲、背包、洒水、温暖”等。 2.生字归类:“温、洒”是三点水的字,“暖”是日字旁;“洒、温、暖”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弯、背”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宽下窄。 3.重点指导书写“暖、洒”。 (1)指导观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写,提示要点。 ①“暖”字右边是“爰”不是“爱”,“爰”要写得稍大;长撇伸展,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②“洒”字提醒学生注意与“酒”区别开。 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评议。 五、课文小结,结构梳理 1.结构梳理。师: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2.课文小结。 三、拓展迁移 读雷锋名言。 四、课堂小结 这首儿童诗通过描写“我们” 寻找雷锋的足迹,赞扬了雷锋 助人为乐 的精神,呼唤我们向雷锋学习,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别人,使 奉献爱心 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作业 小状元同步练习。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ID:2-20539521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深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2/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题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时 第 1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读“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本课“锋、昨、冒、留”4个生字。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他们基本可以运用以往的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完成识字任务。 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运用所学的方法识字,老师再加以点拨 难点 通过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具 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一、创设情境,指导书写 1.视频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你认识这位解放军叔叔吗?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师播放雷锋事迹简介视频。) (2)视频结束,教师引人物雷锋:视频介绍的是谁呢?雷锋叔叔。 (3)指导“锋”字的书写①教师讲解并指导书写:请同学来看雷锋的“锋”字。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左小右大,右下部的“丰”有三横,第二笔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学生书空。 ②学生描红一个字,写一个字。 ③联系形近字“峰”“蜂”,区别偏旁,比较识记。 ④给“锋”组词:锋利、刀锋。 2.师小结,板书课题。 (1)师小结: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是,因为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所以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诗歌,识记字词 1.初读诗歌,完成任务。 (1)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③标一标诗歌各小节的序号。 (2)标一标:标出诗歌小结。 2.检查反馈,识记字词。 (1)识记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生字。 ②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③小结:“曾、蒙、泞、荆、莹”是后鼻音,“曾”字注意是平舌音,“顺”字要注意读翘舌音。 ④齐读 ⑤交流识记方法:归类识记,“蒙、莹”都是草字头;区别形近字“莹”和“萤”;“迈、需、献”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迈开、需要、献出”。 (2)认读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 ②词语中生字注音齐读。 ③去拼音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听的一方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纠正。 ④开火车读。 交流识字方法。 ①形声字识字:泞=氵+宁,氵表义,宁表声。地面因有水而成为泥浆。组词,泥泞。 ②加一加:瓣=辛+瓜+辛,迈==辶+万 ③结构比较:蒙和莹都是草字头,它们都含有相同部分草字头和秃宝盖。 ④熟字组词。 三、整体感知,知晓大意 1.教师组织再次自读全文:同学们,生字都读准了,也记住了,现在把这些生字送到课文里,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我们”还能找到他吗?“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师:“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2.轻声读第一、二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1)师: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引导学生画出“沿着长长的小溪”。 (2)师:雷锋叔叔来这里干什么了? (3)结合图片,想象画面。 ①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书上圈出来。 理解词语“泥泞”。 ①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泥泞”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推测:结合“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3.想象画面,感受雷锋的形象。 (1)想象动作,雷锋叔叔在泥泞的小路上还会做哪些动作? (2)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3)小结:刚才我们读诗句,抓住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想象他冒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这就是“抓动作,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4.升华情感,朗读诗歌第1、2节。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朗读诗歌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音频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问答的语气。 同桌对读,注意读出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全班齐读。 四、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昨、冒、留”,指名认读;区分结构:“昨”是左右结构的字,“冒、留”是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昨”字。 (1)观察比较:和学过的“作”进行区别。 (2)教师范写:“日”要写得瘦小一些,“乍”的第三笔是“丨”,应写在第二笔“一”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 3.指导写“冒”和“留”字。 (1)观察“冒”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在田字格中书写的要点。 提示:“冒”字上边部分写得宽扁,两横不与左右两边相连;下边的“目”写得窄长。 观察“留”,说说这个字在田字格中书写的要点。 提示:“留”上边写得宽,下边的“田”写得略小一些,注意第三笔“丶”的位置和方向。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并展示。 5.总结复习。 师: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把生字都掌握了吗?那我们一起来摘小花吧,看谁摘得多! 三、拓展迁移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释词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和多种解释词语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学以致用。 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读课文3次。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锋 冒 留 汗 泥 泞 课后反思

  • ID:2-20539519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二年级下册

  • ID:2-20539516 16.雷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5/16 雷雨

    课题 16.雷雨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哗、户、扑”6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雷雨、雷声、清新”。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重点 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具 准备 生字卡、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你观察过雷雨天气吗?说说当时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请看大屏幕上的自读要求。 (2)学生自由读。 2.学习字词 (1)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2)提供方法,多样识字 (3)识字游戏“躲雨”,巩固识记。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 2.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说说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1句话。 (2)正音:“压下来、垂下来”中的“来”读轻声。 (3)理解“压”: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厚又低,就叫“压”。 (4)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5)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名说,指导朗读。 4.感受“闷热”。 (1)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 (2)指名交流。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 (4)指导朗读。 5.学习第2自然段。 (1)雷雨前没有风,没有声音,好安静呀!忽然…… (2)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读课文了解。 (3)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 6.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2)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 (3)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7.学习第3自然段。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词语积累:“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8.朗读第1~3自然段。 (1)听朗读 (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课件17) 1.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的书写要点:“雷”字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黑”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灬”的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2.生字归类 3.指导书写“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4.指导易错字 三、拓展迁移 听朗读,想象画面。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3自然段,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孩子们学生字还是比较认真的。 作业 1、1号本抄写今天学习的生字,组两个词。 2、读课文2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ID:2-20539516 16.雷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5/16 雷雨

    课题 16.雷雨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哗、户、扑”6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雷雨、雷声、清新”。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 材 分 析 学情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重点 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具 准备 生字卡、PPT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意义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你观察过雷雨天气吗?说说当时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 二、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请看大屏幕上的自读要求。 (2)学生自由读。 2.学习字词 (1)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2)提供方法,多样识字 (3)识字游戏“躲雨”,巩固识记。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 2.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说说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1句话。 (2)正音:“压下来、垂下来”中的“来”读轻声。 (3)理解“压”: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厚又低,就叫“压”。 (4)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5)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名说,指导朗读。 4.感受“闷热”。 (1)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 (2)指名交流。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 (4)指导朗读。 5.学习第2自然段。 (1)雷雨前没有风,没有声音,好安静呀!忽然…… (2)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读课文了解。 (3)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 6.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2)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 (3)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7.学习第3自然段。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词语积累:“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8.朗读第1~3自然段。 (1)听朗读 (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课件17) 1.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的书写要点:“雷”字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黑”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灬”的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2.生字归类 3.指导书写“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4.指导易错字 三、拓展迁移 听朗读,想象画面。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3自然段,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孩子们学生字还是比较认真的。 作业 1、1号本抄写今天学习的生字,组两个词。 2、读课文2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