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220.34.198)

  • ID:10-20544945 4.1.2洪涝灾害防治第二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

    洪涝灾害防治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第1节课时2 新课导入 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6月30日至7月6日,武汉累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围城,多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点无法通行,部分地区供电、通信中断。 截至7月11日,武汉市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新课导入 【思考】 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区别。(区域认知) 2.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综合思维) 3. 运用资料,分析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洪涝灾害的类型 洪涝灾害的类型 1 洪水灾害 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洪涝灾害的类型 1 雨涝灾害 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拓展延伸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来水量大 排水不畅 调蓄能力差 气候 降水多,变率大 水系 支流多,入海口少 植被 覆盖率低 地形 地势低洼,不易排出 河道 弯曲,排水不畅 淤积或占用河道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 02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 洪涝灾害的监测 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风云三号 2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整治河道 修建分洪区 修建堤坝 修建水库 完善排涝设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 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 推行防洪保险 核心归纳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工程措施:上游兴修水库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退耕还湖,利用低洼地区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位。下游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2)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拓展延伸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 洪水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转移,或者爬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 洪水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如水位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好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 洪水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面。 素养培优 每年夏天进入雨季,当暴雨发生时我国很多城市进入“观海”季。城市不分大小,降雨不分大小,“大雨大涝,小雨小涝”现象屡见不鲜,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综合思维]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城市内涝会产生哪些危害? 3.[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治理城市内涝的工程措施。 问题:1.[综合思维]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城市位于地势低洼地带,易积水;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不易下渗;热岛效应增强,暴雨出现的概率增加,降水集中;汽车尾气大量排放,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凝结核数量大等。 问题:2.[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城市内涝会产生哪些危害? 答案: 阻断交通,影响居民出行;损坏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水体泛滥,损害城市环境;影响社会秩序等。 问题:3.[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治理城市内涝的工程措施。 答案: ①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②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③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④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⑤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42 4.3海洋与人类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海洋与人类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第3节 新课导入 古代先民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有很多是围绕海洋展开的。浩瀚的大洋,奔腾的浪涛,涨落的潮汐,深邃的海底,引发人们诸多的遐想,唤起人们探索的激情。记载古希腊时期奥德修斯海上十年漂泊历程的《荷马史诗》里,充满了关于狂风巨浪、船毁人亡的描述。我国浙江沿海居民7 000年前已能驾驶独木舟出海探险,充满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尚书》等古籍,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早期探索和认识。 1.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的事例。 2.海洋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重要性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有人认为, 人类正从“黄色陆地文明”向“蓝色海洋文明”转变,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通过相关视频、图表资料,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类型,综合分析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综合思维) 2. 结合相关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认知) 3. 能够结合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1 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种类 主要:鱼类、虾类、贝类、藻类 约有20万种 作用 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拓展延伸 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及成因—大陆架海域 阳光集中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生物光合作用强 饵料 丰富 浮游生物繁盛 温带海域、寒暖流交汇及海水上泛海区 温带海域冬季海水上泛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 上升流海区底层海水上泛 饵料丰富 浮游生物繁盛 表层养分丰富 海洋矿产资源 2 海洋油气资源 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丰富,约占全球总储量的34% 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可燃冰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全球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2倍 海洋空间资源 3 运输空间 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 现代化的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海上机场 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 海洋其他空间资源利用 海底通信 海底仓储 海洋军事基地 近海利用 / 02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影响方式 捕捞 养殖 生物栖息地改造 污染 影响地区 2 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面临的问题 3 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保护 4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透明海洋●拒绝石油海洋污染 拓展延伸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海洋环境问题 成因 解决措施 海洋污染 陆地上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陆地上的生活排放的废弃物;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 对陆地上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禁止向海洋上倾倒垃圾;海上生产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工程建设;过度的渔业生产;自然环境的变化 防治海洋污染;禁止过度捕捞;实施休渔制度;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素养培优 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我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1.[综合思维]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人地协调观]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问题:1.[综合思维]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答案: 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合理捕捞,建立休渔制度;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问题:2.[人地协调观]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 问题:3.[综合思维]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40 4.3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海—气相互作用 陆地水与洋流 第四章 第3节 新课导入 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 图4-20 8月份印度洋表层水温分布 新课导入 1. 波斯湾、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2. 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 【思考题】 图4-20 8月份印度洋表层水温分布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气候的关系。(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综合思维) 4.结合案例,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含义 1 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2 海洋→大气 蒸发 大气→海洋 降水 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3 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长波辐射 潜热 风 海水运动 影响因素:与海洋表层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交换活跃区: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思 考 思考:海洋是如何调节大气温度的? 答案 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上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小。 核心归纳 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纬度 洋流 低纬 高纬 寒流 暖流 水温低,蒸发量小,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 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北半球 最低温 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海洋:2月 陆地:1月 海洋:8月 陆地:7月 海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 原 因 北半球 最高温 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和缓 判 断 (1)海水温度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 (2)大气是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重要存储器。( ) (3)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 (4)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 × √ √ √ / 02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1 含义: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低纬 中纬 高纬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的关系 2 不同纬度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海陆间季风环流 海洋上的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 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 大洋环流 风海流 补偿流 密度流 拓展延伸 全球的水量平衡 对于海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陆地上流入海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对于陆地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流出陆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对全球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所以,对于海洋来说,蒸发量>降水量,而陆地上蒸发量<降水量,而全球则是水量平衡的。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判 断 (1)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 (2)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大气环流把中纬度的多余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 × √ / 03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正常年份 1 洋流:秘鲁寒流沿海岸向西北流 生物: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天气气候:太平洋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2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厄尔尼诺 拉尼娜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3 大气环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天气气候: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厄尔尼诺现象对洋流的影响 水平 补偿流 垂直 补偿流 秘 鲁 基岩 东南信风减弱 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东回流。东太平洋冷海水上泛现象消失,暖水回流加剧 厄尔尼诺现象对生物的影响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拉尼娜现象 4 大气环流: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偏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易出现洪涝。 拉尼娜现象对洋流的影响 水平 补偿流 垂直 补偿流 秘 鲁 基岩 东南信风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拓展延伸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素养培优 材料 2023年厄尔尼诺预警来袭,根据全球各地的天文气象部门和地理学家们推测,我们将很有可能再次迎来厄尔尼诺现象的袭扰。虽然我们国家不是这位“圣婴”的诞生地,但身处太平洋沿岸,我们也避免不了和它的交集。从2023年冬天开始改变,因为厄尔尼诺重现,寒冬现象将暂时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沿岸的北半球国家相对意义上的暖冬,尤其是中国、韩国、日本这些东亚国家,感受应该最为明显。下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及海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图。 问题:1.[区域认知]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势力加强的洋流和势力减弱的盛行风。 答案: 赤道逆流;东南信风。 问题: 2.[综合思维]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南美洲西海岸渔业的影响。 答案: 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减弱,表层海水养分减少,饵料减少;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改变,鱼类减少,渔业生产受损。 问题:3.[综合思维]说出A、B两图中哪一幅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的图,并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 A图。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因水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多;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因水温下降,气流下沉,降水减少。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38 2.1.2滑坡和泥石流 第二课时 课件 (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

    滑坡和泥石流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章 第1节 课时2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 结合资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与危害。(综合思维) 2. 查阅资料,说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滑坡、泥石流相关概念。 2. 观察图片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原因。 自主 探究 / 01 滑坡 后缘 滑动面 滑坡体 坡脚 放射状裂缝 横向裂缝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示意图 概 念 1 图2-15 浙江丽水滑坡灾害现场 滑坡的产生机制 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岩体中的裂隙 岩体中松软夹层 不适当地开挖坡脚 在坡面上增加荷载 过多水分渗入软弱面 软弱面的存在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滑 坡 成 因 2 3 危 害 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4 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 修筑抗滑挡墙进行支挡,采用分段开挖砌筑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有效防止滑坡状况的继续恶化。 方法技巧 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 ②恢复地表植被。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 02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示意图 概 念 1 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合作探究 | 2 成 因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山区的上层岩石相对松软。 我国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季节降水集中。 我国2/3的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地势陡峻。 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人工爆破,陡坡开垦等人为原因。 形成条件: 泥 石 流 1. 山区坡陡谷深 2. 植被覆盖率较差 3. 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4.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5. 弃土弃渣的堆砌 6. 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 7.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 危 害 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房屋建筑,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4 思考题:在野外活动时,人们应怎样应对泥石流的威胁? 泥石流的避灾措施 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 (1)稳: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2)拦:筑拦沙坝,拦截泥沙。 (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点。 (4)禁:禁止在泥石流沟开荒等可能引起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5)植: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 (6)薪: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泥石流避灾措施 素养培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1.[综合思维]说明泥石流的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 2.[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3.[综合思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1.[综合思维]说明泥石流的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 答案: 强降水天气或连续性的暴雨。 问题:2.[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 冲毁铁路;堵塞河道。 问题:3.[综合思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地。位于沟谷,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 03 防灾减灾 灾害监测 1 灾害监测:建设和完善防灾减灾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积极预测、预报自然灾害。 灾害防御措施 2 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 工程性措施—生物工程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 工程性措施—岩土体改造工程 稳定变形岩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工程性措施—水利工程 建设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固堤坝、建设防潮堤等 工程性措施—建筑工程 加固房屋、桥梁等建筑,达到抗灾要求 非工程性措施 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防灾教育 灾中救援与救助 3 思考题:在下列自然灾害发生前,如何做好灾前准备? 台风 地震 灾中救助 思考题:在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救助? 滑坡 洪水 泥石流 灾中救援与救助 3 (1)灾前准备:储备救灾物资,加强救灾演练,选择救灾避难场所等。 (2)灾中应急: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拨救灾物资和人员,打通救灾通道,抢救受灾人员,稳定灾区秩序,安置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等。 灾后恢复 4 灾后恢复: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家园。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35 4.2.2海水的温度和密度 第二课时 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第2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新课导入 【思考】 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图表、文字等材料,分析海水的温度、密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文资料,说明区域内海水温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3.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海水的温度 水平分布 1 读图总结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思考】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同一季节不同纬度 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世界大洋7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世界大洋1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垂直分布 2 读图总结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思考】 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 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深度、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洋流)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洋流 暖流 寒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深 深度 浅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高 海水温度 低 低 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纬度 低 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冬 夏 季节 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4 调节大气温度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调节大气温度 夏季海水增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变缓; 冬季海水降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世界大洋7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世界大洋1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表层水温上升带来负面影响 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影响生物多样性 4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影响海洋运输 影响气候 拓展延伸 海水温度产生的影响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01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清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罗非鱼 低纬度海域 鳕 鱼 中高纬度海域 01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寻更适宜的温度。 01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城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01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02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影响海洋运输 03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影响气候 素养培优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右图示意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三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 ℃以上时适宜游泳。 问题:1.[区域认知]分别描述三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答案: 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 问题:2.[人地协调观]分析三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问题:3.[地理实践力]三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 答案: 葫芦岛:7~9月; 厦门:5~11月;西沙:全年皆宜。 / 02 海水的密度 1.02—1.07g/cm3 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1 概 念 影响因素 2 【思考】观察此图,阐述海水温度、盐度对密度的影响。 盐度越大,密度越大;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分布规律 3 【思考】以大西洋为例,读下图说出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 位置 密度 原因 赤道附近 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赤道地区温度偏高,盐度稍低 副热带 海区 密度增大,但没有出现极值 虽盐度偏大,但温度下降幅度不大 随着纬度增高,密度继续增大 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 极地海区 密度最大 海水温度低 河流入 海口 密度较小 河水盐度低 密度变大 河水携带的泥沙多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规律 观察下图,分析不同纬度的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异同点? 【思考】 海水密度分布 垂直分布规律     海区 分布      低纬度海区 高纬度海区 表层 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 垂向上变化 很小 从海面到一定深度 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因此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 随着深度的增加 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2 000米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影响因素 温度(冰点温度以上) 盐度 深度(压力) 泥沙含量 高 低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密度 小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方法技巧 海水密度与盐度、温度、压力(深度)的关系 低密度水层 高密度水层 掉深 高密度水层 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 拓展延伸 海中断崖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32 4.2.1海水的盐度 第一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水的盐度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第2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思考】 2016年,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科学考察船航行至北极附近,考察队员们投放温盐仪,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 1. 你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吗?“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什么要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 2. 美国电影《后天》讲述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和盐度异常,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故事。你认为这种状况有可能发生吗?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通过图表、文字等材料,分析海水的盐度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 结合区域图文资料,说明区域内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特征 分析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3. 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5‰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 盐类物质 海水质量 盐度= 含义 1 Nacl Mgcl2 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2 读图说出世界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思考】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盐度 \‰ 30 北纬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20 10 0 -10 南纬 60° 20° 0° 20° 40° 60° 36 35 34 33 32 盐度 温度 温度\ ℃ 40° 外海或大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盐度 \‰ 30 北纬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20 10 0 -10 南纬 60° 20° 0° 20° 40° 60° 36 35 34 33 32 盐度 温度 温度\ ℃ 40° 盐度 低 高 近岸地区 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盐度 低 高 Source:svs.gsfc.nasa.gov 近岸地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水盐度垂向分布规律 3 读图,说出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 【思考】 垂向分层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浅表层:0~250米 盐度比较均匀 次表层:250~1000米 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盐跃层) 中下层:1000米以下 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纬度差异 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 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 02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 海洋表面盐度图 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 气候因素 盐度 \‰ 30 北纬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20 10 0 -10 南纬 60° 20° 0° 20° 40° 60° 36 35 34 33 32 盐度 温度 温度\ ℃ 40°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淡水注入情况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区形状 海域相对封闭时,海水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海水保持较高或较低盐度状态 洋 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影响盐度的因素 因素 影响 温度 温度高,盐度高;温度低,盐度低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降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升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结冰和融冰 海水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海域封闭状况 海域相对封闭时,海水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海水保持较高或较低盐度状态 盐度变化的影响 2 盐度变化的影响会影响渔业生产和生态结构。 如果盐度升高,加上海洋污染、入海径流量减少等原因,会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种群退化,河口区生态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拓展延伸 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气候条件: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素养培优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问题:1.[区域认知]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 红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蒸发较弱,降水较多,比较湿润。 问题:2.[综合思维]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答案: 红海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注入红海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对红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小;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河网密布,注入波罗的海的河流众多,流量大,对波罗的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大。 问题:3.[地理实践力]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答案: 红海、波罗的海都比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较小。 问题:4.[综合思维]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 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量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纬度较高,全年温和湿润,蒸发弱,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多,淡水注入量大,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31 3.3大气热力环流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内嵌1份视频)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第3节 新课导入 【材 料】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漂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新课导入 【思考题】 1. 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2.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地理实践力) 2.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认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认知) 3.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综合思维) 4.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污染企业布局方案、城市热岛的原因。(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大气运动 1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不同地区气温不同→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 分 类 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 水平运动:风 成 因 观察实验现象,绘制气流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并尝试分析原因。 热力环流 2 地面 高空 1000hpa 900hpa 800hpa 受热 冷却 低压 受热 A B C D E F 形成过程 地面 高空 1000hpa 900hpa 800hpa 受热 冷却 低压 受热 A B C D E F 高压 低压 高压 形成过程 地面 高空 1000hpa 900hpa 800hpa 受热 冷却 低压 受热 A B C D E F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易错提醒 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核心归纳 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气流下沉,高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水平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02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 1 山谷、山坡冷热不均 山谷风 海陆风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城市风 人类活动 山谷风 2 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谷 风 A B C 比较白天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气温大小,空气运动状况如何? 气温:A=C>B(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山谷风的形成 山 风 A B C 比较夜间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气温大小,空气运动状况如何? 气温:A=C

  • ID:10-20544927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第1节 新课导入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新课导入 【思考题】 1.有人认为,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你还了解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与大气中的哪些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相关? 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运用图表等资料指出大气的组成状况及大气的污染状况。(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表等资料及相关知识,说出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综合思维) 3.能在地理实践中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的组成 1 1.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气看不见,摸不到,是“透明”的。观察图片,这种认识是否准确? 2. 除了在图片中发现的大气组成物质之外,结合教材相关内容,绘制表格归纳总结大气(25千米以下)的组成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思考题】 21% 78% 1%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二氧化碳 CO2 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杀菌 氧气 O2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氮气 N2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78% 21% 1%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2 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3 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垂直方向: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杂质的分布特征 4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划分依据 1 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各层特征 2 1.根据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图,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层? 2.请你根据A、B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分别推测两层的气流运动特点。 3.根据A、B两个层的气流运动特点,推测两个层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思考题】 A B 对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运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 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平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 大气运动状况: 平流运动为主 与人类关系: 适合航空飞行,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高层大气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又持续上升 大气性质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与人类关系: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航天器;极光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1)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冷 暖 冷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2)逆温的类型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 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2)逆温的类型 ② 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会形成逆温。 ③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④ 地形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3)逆温的影响 有利:逆温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利于飞机的飞行;北方河谷地区,逆温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利于多年生果树越冬,减少冻害的发生。 不利: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影响交通。 素养培优 2023年1月1日,陈老师一家从杭州乘飞机到海南去旅游。起飞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这种天气变化? 2.[综合思维]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问题: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这种天气变化? 答案: 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朗。 问题:2.[综合思维]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 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且该层无云雨现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20 2.3.1喀斯特地貌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内嵌2份视频)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章 第3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材 料】 【思考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区域认知) 2.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作用 1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2)喀斯特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自主 探究 含CO2的水 可溶性岩石 溶蚀和沉积 喀斯特作用 1 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CaCO3+CO2+H2O = Ca(HCO3)2 溶蚀作用: (1) 沉积作用: (2) Ca(HCO3)2 = CaCO3 ↓+CO2 ↑+H2O 喀斯特作用 1 体积 2. 喀斯特作用化学方程式 体积 喀斯特地貌 2 概念: 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类型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2 任务:在下图中找出喀斯特溶蚀地貌,并说出其地貌特征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 峰林 洼地 洼地 喀斯特溶蚀地貌 孤峰 残丘 喀斯特溶蚀地貌 地下暗河 溶洞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斗 溶蚀地貌形成过程 3 结合各类溶蚀地貌的特点及喀斯特地貌演化模式图,思考喀斯特溶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自主 探究 溶蚀地貌形成过程 3 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 岩石 可溶性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 溶蚀力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流动性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思考: 1. 决定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 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 2. 影响喀斯特作用深入程度的条件是什么? 拓展延伸 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 拓展延伸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素养培优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面两图分别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问题:1.[区域认知]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 桂林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问题:2.[综合思维]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答案: 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清”;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问题:3.[综合思维]桂林地下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形成地下河。 / 02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类型 1 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下图中找出喀斯特沉积地貌,并说出其地貌特征。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幔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观看模拟实验,结合课本喀斯特沉积地貌的特点,说出石笋等喀斯特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自主 探究 当地表水从溶洞洞顶的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水中的杂质就会转变为碳酸钙并在洞顶沉淀形成石钟乳。 若水滴从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水分蒸发,碳酸钙就会沉淀并形成石笋。 经过漫长的发展,一些石钟乳与石笋就会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石钟乳、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2 农业 旅游 地下水应用 拓展延伸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1)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 (2)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3)地表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 (4)地表有很多裂隙、竖井等,地表水很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导致地表缺水,发展农业要依靠灌溉,且灌溉效率低。 (5)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区近几年农业生产易受旱灾威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VS 开发旅游资源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低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溶洞可用作地下厂址、仓库,亦可作为育苗温室基地或居住场所 开发旅游资源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小 结 课堂小结

  • ID:10-20544920 2.3.1喀斯特地貌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内嵌2份视频)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章 第3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材 料】 【思考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区域认知) 2.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作用 1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2)喀斯特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自主 探究 含CO2的水 可溶性岩石 溶蚀和沉积 喀斯特作用 1 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CaCO3+CO2+H2O = Ca(HCO3)2 溶蚀作用: (1) 沉积作用: (2) Ca(HCO3)2 = CaCO3 ↓+CO2 ↑+H2O 喀斯特作用 1 体积 2. 喀斯特作用化学方程式 体积 喀斯特地貌 2 概念: 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类型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2 任务:在下图中找出喀斯特溶蚀地貌,并说出其地貌特征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 峰林 洼地 洼地 喀斯特溶蚀地貌 孤峰 残丘 喀斯特溶蚀地貌 地下暗河 溶洞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斗 溶蚀地貌形成过程 3 结合各类溶蚀地貌的特点及喀斯特地貌演化模式图,思考喀斯特溶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自主 探究 溶蚀地貌形成过程 3 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 岩石 可溶性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 溶蚀力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流动性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思考: 1. 决定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 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 2. 影响喀斯特作用深入程度的条件是什么? 拓展延伸 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 拓展延伸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素养培优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面两图分别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问题:1.[区域认知]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 桂林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问题:2.[综合思维]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答案: 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清”;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问题:3.[综合思维]桂林地下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形成地下河。 / 02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类型 1 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下图中找出喀斯特沉积地貌,并说出其地貌特征。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幔 喀斯特沉积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观看模拟实验,结合课本喀斯特沉积地貌的特点,说出石笋等喀斯特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自主 探究 当地表水从溶洞洞顶的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水中的杂质就会转变为碳酸钙并在洞顶沉淀形成石钟乳。 若水滴从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水分蒸发,碳酸钙就会沉淀并形成石笋。 经过漫长的发展,一些石钟乳与石笋就会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石钟乳、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2 农业 旅游 地下水应用 拓展延伸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1)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 (2)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3)地表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 (4)地表有很多裂隙、竖井等,地表水很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导致地表缺水,发展农业要依靠灌溉,且灌溉效率低。 (5)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区近几年农业生产易受旱灾威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VS 开发旅游资源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低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溶洞可用作地下厂址、仓库,亦可作为育苗温室基地或居住场所 开发旅游资源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小 结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