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5.59.210)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1021-19348387 《6 小书包中的大学问》(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四年级

    1071880011353800《小书包中的大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实践探究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书包整理活动,体验整理书包的乐趣和成就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 1. 书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2.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和技巧; 3.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整理和管理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如何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书包整理活动中来;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在书包整理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书包整理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书包整理的重要性。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书包整理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书包整理问题。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二)感知与体验环节(1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书包,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书包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思维。 2.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体验整理书包的过程,如分类整理物品、合理规划空间等。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整理方法,并强调整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整理书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与操作环节(6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书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分类整理、合理规划空间、定期清理等。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整理书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书包整理实践。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做法,共同提高书包整理水平。 3.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书包整理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例如:在分类整理物品时,要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在规划空间时,要考虑书包的整体布局和承重能力等。通过实用性和美观性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书包整理能力和审美素养。 4.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创作。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主题或情境如:“我的理想书包”、“环保书包设计”等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特点的书包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10分钟) 1. 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书包整理成果并简要介绍整理过程和心得体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提高。 (五)拓展与延伸环节(5分钟) 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更多关于书包设计和整理的知识和技术。

  • ID:1021-19348386 《5 消防安全与幸福生活》(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五年级

    1115060011760200《消防安全与幸福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实践探究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的实践,体验消防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消防安全、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 1. 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的了解; 2. 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 3.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消防安全、珍爱生命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消防安全的实践中来;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在消防安全的实践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火灾现场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火灾的危害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关注过类似的消防安全问题。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二)感知与体验环节(1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体验消防安全的实践过程,如学习使用灭火器、模拟火场逃生等。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技能。 (三)实践与操作环节(6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火灾的分类、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消防安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消防安全的实践操作。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做法,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的实践操作水平。 3.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例如:在模拟火场逃生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烟雾的扩散速度和方向、火源的位置和火势的大小等;在学习使用灭火器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火灾适用的灭火器类型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创作。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主题或情境如:“假如我是一名消防员”、“我为社区设计一个消防安全宣传方案”等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特点的消防安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10分钟) 1. 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消防安全作品并简要介绍实践操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五)拓展与延伸环节(5分钟) 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更多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1021-19348384 《3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五年级

    1033780011074400《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地区和主要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以实践探究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和实践,体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 1. 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特点的了解; 2.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地区和主要特点的掌握; 3. 如何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特点;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和实践中来;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和实践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的民族文化元素。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二)感知与体验环节(1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中国少数民族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特点。通过观察和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体验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如试穿民族服饰、品尝民族美食、欣赏民族歌舞表演等。通过动手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魅力所在。 (三)实践与操作环节(6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地区和主要特点,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等。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践操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做法,共同提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践操作水平。 3.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分析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例如:在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服饰特点等;在品尝民族美食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饮食口味、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等。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 4.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创作。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主题或情境如:“假如我是一名少数民族导游”、“我为中国少数民族设计一款旅游纪念品”等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10分钟) 1. 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并简要介绍实践操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五)拓展与延伸环节(5分钟) 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1021-19348383 《3 动物的保护色》(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三年级

    1235710012014200《3 动物的保护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掌握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亲历动物保护色的奇妙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怀,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动物保护色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视频:展示各种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和多彩。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吗?它们身上有什么特殊的颜色或花纹吗?这些颜色或花纹有什么作用呢?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的保护色》,揭开动物世界中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 动物保护色的概念和种类(10分钟) (1) 讲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动物保护色是指动物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保护自己的颜色或花纹。这种颜色或花纹能够帮助动物在环境中隐蔽自己,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2) 介绍动物保护色的种类:动物保护色可以分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三种类型。保护色是指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如绿色的螳螂、枯叶蝶等;警戒色是指动物体色鲜艳且具有警告意味的颜色,如红色的瓢虫、黄色的蜜蜂等;拟态是指动物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形态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如竹节虫模拟树枝、兰花螳螂模拟花瓣等。 2. 动物保护色的作用(10分钟) (1) 讲解动物保护色的作用:动物保护色的主要作用是隐蔽自己、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通过拥有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或花纹,动物可以更好地融入环境中,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一些具有警戒色的动物还能够通过鲜艳的颜色警告捕食者不要靠近,否则可能会遭受反击或伤害。 (2) 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例如,绿色的螳螂在绿色的草丛中很难被发现;枯叶蝶在枯叶堆中就像一片真正的枯叶;红色的瓢虫在绿叶中显得格外醒目,提醒捕食者不要靠近;竹节虫模拟树枝的形状和颜色,使其在树林中难以被察觉。 3. 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方法(5分钟) (1) 讲解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基本方法:要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首先要学会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具有保护色的动物样本;注意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体色变化和行为表现;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推测其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 (2) 示范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具体步骤:选择一个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作为观察地点;准备好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仔细观察环境中动物的体色、花纹和行为表现;记录下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选择观察地点:各小组选择学校或社区内的一个地点作为观察对象,如公园、动物园、湖泊等。在选择观察地点时,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和观察对象的典型性。 3. 制定观察计划:各小组根据所选地点的特点和动物的习性,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计划应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记录方式等内容。 4. 开展观察活动:各小组按照观察计划开展观察活动,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安静和距离,避免惊扰动物。 5. 记录观察结果:各小组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形成观察报告或日记等形式的作品。在记录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和感受,并配以图片或视频资料加以说明。 6. 交流分享:各小组将观察报告和日记进行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 环保教育:结合动物的保护色和生活习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来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保护色的概念、种类和作用以及观察和识别动物保护色的方法强调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 ID:1021-19348382 《2 蔬菜印象》(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四年级

    1174750010858500《蔬菜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蔬菜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蔬菜的基本画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出以蔬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以实践探究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蔬菜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体验蔬菜的种植过程和营养价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蔬菜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蔬菜知识与绘画技能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蔬菜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3.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蔬菜的短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蔬菜的美丽和多样性。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蔬菜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他们对蔬菜的印象和感受。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二)感知与体验环节(1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蔬菜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蔬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美。 2. 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蔬菜在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生长在哪些环境中?”、“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益处?”等。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动手触摸和品尝各种蔬菜,体验蔬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蔬菜的趣闻轶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实践与操作环节(6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蔬菜的基本画法,包括线条表现、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蔬菜的画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蔬菜绘画实践。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做法,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3.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蔬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搭配。例如:在画胡萝卜时,要注意表现出其粗壮的茎和红色的果实;在画西红柿时,要注意表现出其圆润的形态和鲜亮的颜色等。通过形态特征和色彩搭配的训练来提升作品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4.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创作。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主题或情境如:“未来的蔬菜王国”、“蔬菜的奇妙之旅”等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蔬菜绘画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四)展示与评价环节(10分钟) 1. 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蔬菜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提高。 (五)拓展与延伸环节(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著名的蔬菜绘画大师或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白菜图》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蔬菜绘画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取向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蔬菜种植基地或农贸市场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销售情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1021-19348381 《2 电能》(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六年级

    1065530012382500《2 电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传输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电能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传输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能与环境、能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电能应用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电能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传输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电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电源设备、输电线路和家用电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能的存在和应用价值。 3.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以及如何安全用电等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电能的神奇(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发一套简易的电路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灯泡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 2. 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操作和使用实验器材;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改变电路的结构或连接方式,观察灯泡的变化情况。 3. 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灯泡亮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调整电路以使灯泡更亮或更暗?等问题。 (四)展示评价,交流心得(10分钟) 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的明显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2. 学生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各自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电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以及安全用电的必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与电能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自己家庭或社区的用电情况以及采取的节能措施;或者设计一个节能型的家用电器产品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分享。

  • ID:1021-19348380 《1 用身体说话》(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四年级

    1215390010731500《用身体说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身体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学会并运用基本的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体语言的差异和误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提高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身体语言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自信。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 二、教学重点 身体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基本身体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身体语言,避免误解和冲突。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体语言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视频片段、图片等,用于展示不同的身体语言及其含义。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观察和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场景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包含丰富身体语言的视频片段,如舞蹈、演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身体语言在表达中的魅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身体语言及其含义。 引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身体说话》,并阐述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 身体语言的基本概念:解释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多个方面,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沟通中的具体作用。 基本身体语言的运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常见的身体语言及其含义,如微笑、握手、点头等,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差异: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身体语言的差异和误解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理解差异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 小组观察与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商场购物、餐厅就餐等)进行身体语言的观察。要求学生记录并讨论场景中人们使用的身体语言及其含义,以及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 角色扮演:提供一系列场景卡片,如道歉、邀请、拒绝等,要求学生根据卡片内容选择合适的身体语言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图,并观察同伴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身体语言猜谜游戏:教师展示一系列身体语言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总结拓展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身体语言基本概念、运用技巧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积累身体语言的运用经验。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情感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提高沟通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 六、评价方式 观察记录:通过学生在小组观察与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身体语言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沟通自信的提升程度。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1021-19348379 《3 轮子》(教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四年级

    1192530011201400《轮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探索轮子的工作原理,理解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和便于移动。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轮子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轮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轮子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轮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轮子减少摩擦的原理。 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制作出功能良好的轮子模型。 四、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轮子样本,如自行车轮、汽车轮、滑轮等。 准备制作轮子模型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材、塑料、绳子、胶水、锯子等。 准备实验器材,如斜面装置、滑轮组等,用于探究轮子减少摩擦的原理。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轮子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带有轮子的物品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玩具车等,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轮子为什么能够使物体移动得更快、更省力。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即轮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轮子》,并阐述通过学习轮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科技应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二)新课讲解 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示不同形状的轮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轮子的基本结构(轮毂、轮辐、轮胎等)。解释轮子的主要功能,即减少摩擦、便于移动和传递力量。 轮子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如使用斜面装置和滑轮组,让学生观察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和便于移动。引导学生理解轮子通过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摩擦。 轮子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让学生认识到轮子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轮子应用的探索兴趣。 (三)实践活动 制作轮子模型: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每组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轮子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功能的轮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测试轮子模型:完成制作后,让学生将轮子模型安装到斜面装置或滑轮组上,进行滚动测试。观察轮子滚动时的情况,记录摩擦力和移动速度等数据。通过比较不同轮子模型的性能,让学生发现轮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分享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活动,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轮子模型并介绍制作经验和测试结果。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总结拓展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轮子知识,包括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加深对轮子概念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轮子原理,如设计更高效的交通工具、改进机械设备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六、评价方式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制作过程和测试结果,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1021-17751644 成功训练——猜心 教案(表格式)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三年级

    第( 二 )课时 累计( 2 )节 教学内容 猜心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同情理解”的意义。 2.学生学习从对方角度理解别人。 3.学生学习包容,宽容别人。 重点难点 1、学会从对方角度理解别人。 2、学会让别人重视自己,先要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班级这个团体中,人和人交往都有自己的“黄金定律” 要让别人重视自己,就先要关心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猜心”一课,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探究新知 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试一试,提出目标: 师:课件出示书中第四页两幅图中画出了几个日常交往中的情景。 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想法? 师:请大家仔细想想,把自己的看法写在图下的方框里。 二、猜猜: 1.严克看到自己的同学在哭。他也跟着哭。严克为什么会这样? — 5 —页 2.小华给小维看自己画的一幅画,小维却把一瓶墨水倒在了画上了。小维为什么会这样? 3.李凡在商店里拿一支笔,没有交款就往门外走,这很可能是因为: 4.秦松在大街上把一个人打伤了。这很可能是因为: 教师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看教材中的漫画,分析画中人物的行为原因,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师:和人交往中,先判断对方是“好人”或“坏人”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别人通过一件事就认为你品德不好,你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成功加油站 学习《与人交往的“黄金定律”》。 1.找同学以接力的形式朗读。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成功指南 (1)只有自己现有笑容,才能看到别人的笑脸。 (2)自己的付出等于自己的获得,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 (3)要让别人重视自己,先要关心别人。 (4)先伸出友谊的瘦,才能得到温暖的帮助。 — 6 —页 师总结:在交往中,首先要付出,要让别人重视自己,先要关心别人,才能得到温暖的帮助。 温馨小提示 不要到有“禁止游泳”“深水危险”等警告标志牌的水域游泳。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猜心 重视自己 关心别人 —7 —页 学会让别人重视自己,先要关心别人。 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 ID:1021-17751642 成功训练——简单算术 教案(表格式)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三年级

    第( 四 )课时 累计( 4 )节 教学内容 简单算术 教学准备 1.培养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关心,体贴别人。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视与别人深入沟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按照别人的指令办事,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恩多时候,我们常常在没有弄清楚被人的想法之前,就匆忙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们要会和别人沟通“简单算术”这一课我们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探究新知 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试一试: 师:做游戏,在游戏中,解决加减乘除运算问题。 1.我们做击鼓传花,花落在谁的手里,谁就出一道算术题,看谁打的有对又快。 2.这个游戏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填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二、想一想 问题:(课件出示) 你是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你做对了几道题? — 11 —页 在这个游戏中,为什么很多人会犯错? 游戏中,你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做题,有没有感到紧张(有压力)? 生活中还有与这个游戏相类似的现象吗?你能举出学习中的例子吗? 为什么“时间”成了“压力”? 这个游戏中,“老师的指令”有什么问题值得总结? 学生交流汇报。 三、反思明理: 1.在每一轮比赛中,小组队员应该怎么做? 2.你认为,要取得高分,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3.这个游戏如果再进行下去, 你有得高分的策略吗?是什么策略?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游戏,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后活动中,要特别重视与别人深入沟通。 成功加油站 学习文章《价值20美金的时间》。 1.找同学以接力的形式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组内交流。集体汇报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算术 重视与别人深入沟通 培养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关心,体贴别人。 重视与别人深入沟通。 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