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4.113.197)

课文内容

  海洋忧思录
  陈宗明
  一、 海洋——生命的摇篮
  海洋孕育了地球的个 性。它调控着天气和气候,保持着气温的稳定,滋润着大气并为河流、湖泊补充着水分。由于海洋的存在,人类才能呼吸,因为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雨林和其他陆地生态系统同样重要,但没有了海洋,陆地上就不会有生命。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不是巧合,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
  其余不足3%的淡水又有将近2/3冻结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海产品目前为人类提供22%的食用蛋白质。
  在过去100年间,人类不顾后果地从海洋里攫取了几十亿吨生物资源,又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由于污染和破坏性捕捞,约有10%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 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食物专家预计今后几年里捕捞资源将逐步减少;由于人们倾倒垃圾和废物而导致缺氧的“死亡水域”正从河湾地带向海洋迅速蔓延。
  鱼虾蛤蟹、珊瑚海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被当成了商品,而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海洋生物已濒临灭绝的边 缘。
  二、破碎的珊瑚礁
  珊瑚绚丽多彩的颜色来自一种叫虫黄藻的共生物,然而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珊瑚排斥其共生物,虫黄藻的离去使珊瑚变白,会对珊瑚产生致命的影响,1983 年,珊瑚白化使厄瓜多尔西部科隆群岛95%的珊瑚死亡。科学家们担心气候变暖可能使未来几十年内海水温度变化更加剧烈,从而对珊瑚造成更大威胁。
  珊瑚礁的价值远不止是让人赏心悦目,珊瑚破坏可能是最具威胁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开始。珊瑚是海洋生物的摇篮,它提供繁殖场所并在生物脆弱的早期提供庇护。此外,珊瑚坚硬的隆起部分可以减缓风暴对海岸的冲击,避免海蚀的发生;它还可为船只提供安全避风港。
  珊瑚犹如海洋的雨林,为各种鱼贝虾蟹提供了舒适和谐的生存环境。珊瑚礁还是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生物宝 库,有重要的医药和工业价值。
  三、绝望的鱼虾
  对人类来说,鱼的产量超过了牛和羊,是最大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由于捕捞技术的进步,
  海洋鱼和贝类捕捞量在过去40年中增长了4 倍。此后,全球捕捞量开始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在有些地方海洋已被消耗得超过了它的极限。
  据绿色和平组织和渔业专家介绍,大规模使用拖网船进行捕捞是造成鱼类资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
  捕捞技术的提高使渔民们几天之内就可以捕捞到过去一个季度才能捕到的鱼。他们拖着至少1千米长,足以罩得下纽约曼哈顿的鱼网,每次可捞起400吨鱼……虽然已知的海洋鱼类达1.3万多种,但海洋渔业的基础却只是为数很少的几种。目前,由于海洋的鱼类资源已经减少了1/4以上,70%的鱼类在数量上已经减少到难以维持商业利用的程度,有40多种鱼类即将灭 绝。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联盟已经将100 种海洋鱼列入它的“受威胁动物红色名单”,其中有鲨鱼、金枪鱼和海马等人们熟悉的物种。
  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某些鱼类的捕捞量实行限额。由于受定额限制,许多渔船只对某一种鱼感兴趣,而把同网捞起的其它鱼扔向海里去。这些被扔回海里的死鱼每年可达2700万 吨,占世界总捕捞量的    1/4,这种“顺捞”,同样是造成某些鱼类资源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好的办法也许应该是在某些鱼类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实行“休渔”,以便使鱼类资源得以恢复。两次世界大战曾使大西洋的渔业中止了数年,结果大量商业鱼类得到了极大的恢 复。目前欧盟正在讨论准备把其拥有的9 万条渔船削减40%,同时,拨出40亿美元用于补偿“休渔”的渔民们。但是,此项计划能否实施尚无定论。也许,真正的“休渔”只能等到鱼类资源被耗尽的时候,那时的“休渔”将是永久 的……
  四、自杀的鲸
  近20多年来,人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鲸和海豚冲上海滩集体“自杀”的镜头。
  为揭开这个谜,德国海洋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科学家们在许多条已腐烂的海豚脑中发现了高浓度的汀脂锡毒素。
  这是一种对海洋污染最大的毒素,它来自船体专业保护漆汀脂锡,它可防止藻类和贝类动植物寄生船体而影响船速和损害螺旋桨。
  据调查,目前海洋中约含有数千万升的汀脂锡毒素,并呈增加趋势。它能够损害动物神经细胞和内脏,并能损坏脑神经,使动物丧失辨别方向的功能。鲸和海豚特别喜好追逐船只驶过的波浪,时间一长很容易中毒。
  由于它们均有集体行动的习性,如果一条鲸或海豚中毒后失去辨别能力冲上海滩,其他的也会紧随其后,从而发生一宗宗集体“自杀”事件。
  五、拯救我们的海洋
  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离海岸线100 千米的范围 内,10个最大的城市中有9 个是海滨城市。人类不断地将污水、废渣、化学物品、化肥等倾入海洋,大多数国家把海洋当做污水排放场,海洋污染已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其中的有毒物质杀死鱼、海鸟和海洋植物,而营养物质则导致海藻大量滋生从而窒息其他的海洋生物,整个海岸生态系统已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如由于数年来硫化氢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大量集聚,死海里90%的水域已不能存活任何生命。
  以世界最大的内海——面积为250万平方千米的地中海为例,它每年要接纳沿岸11个国家排入的30亿立方米废水和超过5 亿吨垃圾废料,仅沿岸60家大型炼油厂和上百座燃油热电厂每年向海里排放的化学有毒废物就达350万吨,被雨水或河水直接冲入海里的危险废物达300 多种,包括汞、铅、锌等重金属和碳氢。地中海海域石油运输航道占全世界的1/3,邻海18个国家拥有58个石油港口,使地中海成为世界上海运最为繁忙的地方,每年约有65万吨原油泄漏。地中海海滩每年游客有3.17亿人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
  数十个意大利海滩和1/10的法国海滩达不到欧盟规定的清洁标准,致使意大利政府每年要拿出100亿里拉的资金来保护地中海生态环境。
  我国的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与之相对 应,我国近岸总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四大海区以东海、渤海污染最重,黄海次之,南海为 轻。专家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达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十几年后这里将成为“死海”。到那时,即使不再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需要200年的时间。
  污染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大量污染物的长期叠加影响下,舟山渔场生态环境已呈现明显劣变,虽然经国家硬性规定渔场“休渔”三年后,带鱼资源在低水平上回升,但渔业资源整体呈衰退趋 势。局部海域中一些对污染物敏感的资源种类逐渐减 少、消失,现有的鲚鱼、白虾产卵场已形不成生产规模,鲩鱼的产卵场外移,镇海沿岸的蟹苗基地大部分绝迹。
  海洋污染影响了海洋生物,而通过食物链最终又危害了人类自己。海流将DDT农药、PCBS(多氯联苯)以及其他几千种化学物质带到世界各地,最终出现在我们饭桌上的美味海鲜里。科学家甚至在居住于北极远离任何工业区的妇女乳汁中发现了氯的成分。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受害最深的将是位于生态系统最高层的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日渐恶化的海洋生态资源,国际社会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以此唤起对全人类共同遗产——海洋的关注。
  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孕育了地球上的文 明。诚如一句成语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于地球本身对海洋的依赖,反过来海洋也极大地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与人类的生活。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指起源于东太平洋海域海水的异常升温。近几 年,
  厄尔尼诺几乎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多少生灵遭涂炭,多少资产遭毁灭。无怪乎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便是:“天气、海洋和人类活动。”
  为了给浑噩的世人敲响警钟,联合国在大力推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同时,特地将199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联合国再度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