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91.226.24)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1021-8408668 [精]深圳版综合实践二年级 露营小行家 第四单元 露营安全小知识 课件(共33张PPT)+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用/二年级

    1111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1021-8408622 [精]深圳版综合实践一年级 废纸变变变 第二单元 废纸大变身 课件(共22张PPT)+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用/一年级

    111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1021-8408621 [精]综合实践二年级 户外活动小行家 第三课时《校园星光帐篷节》课件+教案+素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用/二年级

    11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1021-8322020 [精]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 玩转豆子 第三单元 豆贴画 课件(共16张PPT)+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用/一年级

    111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1021-8314149 [精]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 玩转豆子 第二单元 数豆子 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圳用/一年级

    111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1021-8226684 小学 综合实践 粤教版 三年级 《广东“靓汤”》 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2020)/三年级上册/广东“靓汤“

    广东“靓汤”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过程中,喜爱上家乡的风俗文化,同时还要激起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意识。广州地区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借助教材重点提示,与具有浓郁广州本土特色的煲汤文化这一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广东“靓汤”。 二、设计理念 (一)根据课标,活化教材,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与近年研究的“运用本地文化资源,开展特色品德教育”的课题研究一脉相承,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三)过程中,关注借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充分挖掘其中人文情怀的内容,重视课堂文化的营造,强化主题的亲情及关爱。 (四)体现生活化课堂的理念,还原学生生活本色,关注学生的在场因素,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及内涵、深度。 三、学情分析 所执教班的学生大多是广州本地的孩子,一些外地来的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本土生活。虽都喝过靓汤,但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及其底蕴并不了解,而优良的风俗习惯是应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这就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让学生从了解到喜爱到传承。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之——广州的煲汤文化。 2.初步懂得广州地区的煲汤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煲汤文化是广州地区饮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是家乡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喜爱家乡的煲汤文化,激发对家乡人煲靓汤这种风俗的亲情感和自豪感,并产生继承此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了解感受广州的煲汤文化,知道这充满特色的风俗文化是广州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喜爱家乡的煲汤文化。 六、教学难点 喜爱家乡的煲汤文化,激发对家乡人煲靓汤这种风俗的亲情感和自豪感。并产生继承此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七、教学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乡。 2.学生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等了解家乡特有煲汤文化,并体验煲汤及喝汤。 3.搜集有关广东煲汤文化的资料,如: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等,自己最喜欢喝的某种汤的介绍和有关汤的亲情故事。 八、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闻香寻汤 1.调查了解,突出主题 了解一下,大家的家乡在哪里?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的家乡在广州或广东,也有来自湖南、湖北等地的孩子,也是住在广州的新广州人了。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祖祖辈辈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家 乡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有的已经保持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这就是乡风乡俗。 点题板书:乡风乡俗 那大家能说说你知道的我们广州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呀? 2.情景激趣,引出话题 老师的舅舅解答疑问。 上个月老师上海的舅舅一行人来广州看望我,我给他们接风洗尘就请他到广州酒家去吃饭,我们点了很丰盛的八菜一汤。一上来,服务员就端出了一煲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莲藕煲猪骨汤。然后给每位客人先盛了一碗清汤后,有礼貌地说了句“请饮汤”。我的舅舅有些奇怪了,悄悄地问我怎么菜还没上就先喝汤呀,还将个大煲搬到桌 子上来分~ 出示汤煲的图,并板贴 喝汤,对于广州人来说就这么重要、这么讲究吗,同学们你们能帮我的舅舅解答这个疑问吗? 结合视频资料及音乐拓展:有道是:“饭前喝口汤,胜过良药方”。饭前喝点汤可以润滑我们的肠胃,让我们的肠胃更好地适应接下来吃的大餐,懂吃爱吃的广州人早就深知此养生的道理,所以饭前喝汤是很科学的。 广州人喝汤的历史来源已久,因为广州天气长期以来炎热而潮湿,容易使人感觉热毒、湿气重。从中医学的角度说就容易因闷热、出汗多而气虚。因此用新鲜的食材加上适量的中草药,加上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细熬,将食物精华浓缩在汤汁里,成为一锅具有药膳功能的鲜美的好汤来~这就产生出极具我们南粤本 煲汤文化的区地特色的的“老火汤”啦! 这老火汤可是具有“养生”的理念的!我们岭南地区在历史上中医药学就比较发达,就 连普通的市民都对于药理有一定的认识。比如 说,北芪、党参、淮山、枸杞、玉竹、沙参、 莲子、百合等等怎么用,都能说出个道道来!专家都说了,煲老火汤能够成为代代相传的传统,是有深厚医学根基的。 你最爱喝哪一种靓汤,为什么? 点题:一煲应时应节、对应不同性别、体质及身体状况的美味靓汤或清热解毒去湿或滋补美容、强身健体,具有药膳的疗效,真是好处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怪不得广州人那么重视喝汤啊。 自由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 自由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 (如,逛花街、赛龙舟、煲汤等) 小组讨论、交流后自由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回答 。 通过有趣的生活化的话题,引出此课的主题。 初步了解学生对广州煲汤文化的了解,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续的探究活动。 引出喝靓汤在广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话题,激发学生探究。 相机结合事前准备的补充视频资料拓展,先让学生对广州汤文化有初步的知识性的认知,初步懂的得广州地区的域性特点。 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汤的作用。 二、开煲品汤 1.引出名人与靓汤的故事 俗话说“吃在广州”,广州的饮食文化可是全国有名的。粤菜可是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一大菜系,其中煲汤又是最能体现广州饮食文化中的标志,广州人认为,没有一道菜能与汤的魅力相提并论。广州有句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餐无汤。” 通过一个关于广州人爱煲汤的笑话,引出 名人与汤的故事。 视频资料辅助:下面给大家讲个有关汤的真实的故事。大家可知道,国父孙中山先生!他可 是我们广东人的骄傲。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了,你们可知道他还是一 位美食家哩。而且还对汤情有独钟。 介绍孙中山的“四物汤”的故事。 2.诉说我与靓汤的亲情故事 有关汤的故事还有许多,你们还想听吗? 教师先深情诉说亲情故事 从老师的这个靓汤亲情故事中,你觉得这煲汤中包含着什么? 结合学生表述相机自由板书: 思念 关怀 爱护 亲情 相机提升:在陈老师的靓汤故事中,奶奶的那碗浓浓的泥鳅汤表达了对儿孙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也让我们品到了陈老师对奶奶深从而深地思念和怀念。这是一煲多么让人回味的亲情之汤呀! 视频补充资料: 高考赛场门外顶着烈日手提汤罐的母亲; 在孩子病床前端着汤碗悉心喂汤的妈妈; 在电话里总说要喝妈妈煲汤的留学在外的女儿; 总叮嘱孩子记得常回家喝汤的奶奶; …… 专心聆听感人故事 自由深情表达 自主板书: 思念 关怀 爱护 亲情 借助名人与汤的故事,引发出汤文化的源远流长。逐渐使学生喜爱家乡的煲汤文化。 通过靓汤的故事,引发借汤抒发与家人的亲情故事的情感共鸣。体现汤中蕴含着亲情文化的内涵。

  • ID:1021-7661654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广东省博物馆 全国通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四年级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导学课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等。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为圭臬。?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是我校五年级校本综合实践特色课程之一,课程设置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更深入地了解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树立热爱岭南文化、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增强对广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了更好的开展“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开展走入广东省博物馆导学课。?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能对广东省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学会查阅、整理从调查、书刊、网上及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 2.通过实地参观、调查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岭南文化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识。?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团结合作,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组内任务,能够主动帮助其他组员解决问题。? 4.通过对广东省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的探究活动,感受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广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能对广东省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学会查阅、整理从调查、书刊、网上及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 【活动时间】? 四周??? 【导学课目标】? 1.?通过初步了解广东省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岭南文化的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形成本小组的研究内容。? 3.?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团结合作,完成本小组的研究方案。 ?【本课重难点】? 1.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形成本小组的研究内容。? 2.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团结合作,完成本小组的研究方案。? 【准备活动】? 1.?提前实地考察,预设研究问题? 2.?搜集广东省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资料,制作课件。? 3.?小组任务纸笔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地图吗?(广东省)? 我们生活的广东省,是一个文化多样的省份。其中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 2.?揭题。今天啊,我们就一齐走进广东省博物馆,探索岭南文化的奥秘。(引出课题——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目前馆内就有陈列体现广府文化特色的端砚艺术展览、陶瓷展览;体现潮汕文化特色的潮州木雕艺术展览;以及临时展览——中国传统山水画。? 师生共同提出小问题(分展馆):?“端石竹节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在端砚上镌诗题铭??为什么广彩瓷器有非常多的人物画?? “宜兴紫砂象生瓜形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通雕“郭子仪庆寿花板”有着怎样的故事??潮州木雕中的狮子有什么作用?? “达摩面壁图轴”中的色彩从何而来??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有什么区别??……?? 3.?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考古学家,试着像刚才一样,从不同方面提出小问题(问特点、问来源、问原因、问过程、问异同、问应用……),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研究内容吧。?? 二、教方法,举事例(10分钟)? 1.回顾学习方法:定内容——定方向——定途径——定成果——定人员? 2.定内容: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3.定方向:? 以“通雕九蝠捧寿龛门肚”为例? 什么是龛?? (2)设计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设计成“九蝠捧寿”?? (4)如何制作?? (5)“通雕九蝠捧寿龛”用在哪些地方?? (6)“九蝠捧寿”的设计还用在哪些地方??……? 4.定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研究?(板贴)? 查资料??????问卷调查????????? 实地调查?访问法??????搜集实物????????? 观察并记录?做实验??????其他___________? 定成果:ppt、小视频、美篇、手抄报、小制作、小节目、小竞赛……? 6.定人员:各部分小问题分别由谁负责?? 7.?小结。确定好研究内容后,注意从多方面提问;选择合适的,多种的研究途径及成果展示;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做到人人参与,让我们的展研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 三、小组合作,绘制导图(10分钟)? 小组合作:围绕本小组确定的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思路,绘制成思维导图。(可以邀请在场的老师帮助,注意礼貌用语哦)? 小组汇报(10分钟)? 1.?代表汇报? 2.?评价(好的方面,建议,师小结)? 五、根据以上内容,完善小组研究方案。(5分钟,机动)? 1.?老师示范填表? 2.?学生完善,老师巡视? 六、教师结课? 结束语:经过一节课,各小组已经初步形成研究的思维导图,有一些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请各小组回去修改和完善,并填写好研究方案。希望我们一起怀着对知识的渴望的心,认真记录,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七、布置作业? 1.?修改,完善小组思维导图;? 2.?完成本小组研究方案。

  • ID:1021-7659359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广东非遗博物馆 全国通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版本/五年级

    走进广东非遗博物馆?——成果展示课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走进广东非遗?热爱南粤文化(走进广东非遗博物馆)? 教学背景? 党十九大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视察,第一站选择了有百年历史的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提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而我校“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办学理念,依托“国学经典吟诵”项目,开展传统文化素养训练等活动。本课程拟运用教育学中课程开发 理论,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南粤文化的理解,热爱中华千年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课程将设立“了解广东非遗”、“爱听会讲故事”、“玩转广东非遗”、“创新展示非遗”四个目标,整合语文、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提升小学生语言艺术能力的目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新功能,让学生们成为新一代的非遗观众群,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学生初步完成搜集资料、采访等环节后予以过程的指导,学生对研究所得进行整理。? 本班学生五年级,自三年级开始接触广东非遗知识。自五年级开始,我们进行以下活动:向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刘钟萍学习木版年画拓印;与父母一起参观广东非遗博物馆,认真听取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劭侹讲解广东非遗知识;每天半小时观看广东省各非遗项目的相关知识视频,通过表格和思维导图方法做笔记;定期举行广东非遗知识汇报会。本节课,是学生前期学习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非遗项目。? b流利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广东非遗项目。? 2、过程与方法:? ?在公众场合大方自然地表述自己或小组的研究成果。?? 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说出他们做得好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关于广东非遗的故事,热爱南粤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介绍关于广东非遗文化的小组研究成果。? 2、在倾听中积累非遗知识,热爱南粤文化。? 教学难点? 1、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表述关于广东非遗文化的小组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在自主选题的基础上,招募各小组成员,在老师、家长的 指导下生成各小组的任务单,并认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为本次成果展示奠定基础。? 2、制作教学演示文稿和相关教具。? 3、明确活动安全事项,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与设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数学郭老师用汕头话讲澄海灯谜的音频。? (二)介绍澄海灯谜的由来。? ?教学导入?揭示课题:?走进广东非遗博物馆? (一)学生代表回顾 活动精彩环节。? (二)其他学生分享 非遗活动心得。? 创设广东非遗展馆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分享活动心得。? 汇报展示?? 明确小组成果汇报的流程,与小组活动评价的标准。? (二)控制汇报时间,根据小组汇报情况作出点评并讲解。? 1、广东特产组? 组长介绍杏仁饼的传说,小组合作展示制作过程,与同学分享广东特产。? 2、工艺品组? 展示广州榄雕、广州?珐琅、广东剪纸的作品,并介绍其特点。? 3、皮影戏组? 组长简单介绍皮影戏?的知识。小组展示皮???影戏《三打白骨精》? 4、木版年画组? ??组长分享之前参加的木版年画活动体会,展示木版年画作品,赠送其他小组木版年画。? (二)其他学生倾听、记录、提问、点评、分享收获。? 评价总结? (一)组织、参与、指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汇报展示进行评价。? (二)总结? 1、非遗是生活的一部分? 2、非遗是活态的精神财富? 3、非遗的类别?? 学生在他人评价中肯定自己的努力与成果,认可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信心继续深入研究。? 课外拓展? (一)按图索骥游非遗? (二)介绍保护非遗的方法? 拓宽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引起学生继续探索广东非遗知识的兴趣。? 作业布置? 走访广州市内的博物馆,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 了解广东历史,热爱南粤传统文化。? 板书? 走进广东非遗?热爱南粤文化? 我收获????(学生粘贴关键词,并解释)? 反思?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逐渐学会在公众场合大方自然地表述自己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学会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评价自己或别人的发言,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设想。在上课前,我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去搜集资料,走访非遗传承人,欣赏非遗展品,真切感受非遗的魅力。看到孩子们课堂上的评价单,上课笔记的内容和课后的心得体会习作,长时间的培养没有白费。只有真正的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非遗之美,热爱?南粤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广东。? 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我们这节课也突出一-些问题。各小组展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一,有些孩子表演十分精彩,有些孩子表现很紧张。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这是我往后努力的方向。? 此外,有些孩子的提问没有深度,回答也不够准确,可见我们以后对广东非遗的探索,对南粤历史的研究,还可以持续进行。但孩子们的思辨精神,已经逐步形成,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寻找答案,他们可以逐渐离开老师和家长的辅助,学会独立学习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畅游知识的海洋。

  • ID:1021-7154625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六、客家人的故事课件(15张幻灯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2016)/三年级下册 /六 客家人的故事

    (共15张PPT) 三 年 级 综合实践活动 六 客家人的故事 六 客家人的故事 客家人是在中国古代的战乱时期从中原一带迁徙来的,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的一些山区。 了解客家人 你是客家的孩子吗?如果是,就骄傲的举起你的小手吧! 客家凉帽(笠麻)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客家美食 客家酿豆腐 客家美食 梅菜扣肉 客家美食 盐焗鸡 客家山歌 一、按时间分类:山歌可为传统山歌、新山歌。 二、按题材形式的分类:虚玄歌、五句板、歌谣、佛曲、戏曲山歌、四句七字体山歌等 山歌分类 客家山歌 人生在世唔怕穷, 最怕睡到日头红; 古老言语都讲过, 早起三朝当一工。 四句七字体山歌: 劝世歌 客家山歌 观看客家山歌相关视频 思考与探究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客家习俗或故事,也可以谈谈你的收获。 课后实践活动 与亲戚朋友交流,或上网搜索客家人的故事,也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在“晓黑板”的作业中!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