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8.206)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20398030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20397983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 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 ID:6-2039796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20397861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ID:6-20397706 河南省商丘市示范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版 有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20397675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 有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20387893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指路牌 B.路边的树 C.路边的石雕 D.小龙 2.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某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江岸 C.房屋 D.青山 3.今年暑假期间,德尔塔变异病毒来势汹汹,传播范围波及十四个省份。为了减少人员的接触,某餐厅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机器人为隔离人员送餐。机器人送餐过程中,如果我们说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隔离房间的人员 B.餐厅里的餐桌 C.托盘里的食物 D.厨房内的师傅 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高约为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人的正常体温为39℃ 二、多选题 5.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从A到C做变速直线运动 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2cm/s C.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 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6.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小明为参照物,小芳总是静止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三、填空题 7.在第32届东京夏季奥运会上,我国射击小将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荣获冠军。颁奖时,中国的五星红旗在俄罗斯和瑞士国旗的伴随下一起冉冉升起。若以中国的国旗为参照物,瑞士的国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8.北京时间2月27日中午,中国选手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的决赛中,以1分29秒213毫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求她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9.2023年3月26日,永川马拉松在永川区兴龙湖牌坊鸣枪起跑。运动员听到枪声说明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若以兴龙湖牌坊为参照物,起跑后的运动员是 的。 10.王宁同学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h,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王宁是 。 1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体温计示数为 ℃;??秒表读数为 s。 12.如图甲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 ,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13.如图,某一天的气温为32℃,请在图中把温度计的液柱部分涂黑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4.小明和爸爸驾车从保定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以 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标志牌上的数字“10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西柏坡至少还需要 min。 四、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比真实值偏 。 16.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2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s,图中BC段的路程sBC= 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停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5)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17.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木板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木板中点B和终点C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 (增大/减小)木板的坡度,或者换用更 (长/短)的木板;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S2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s、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2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 ,她所测量的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做的 (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正确/不正确),这样测出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18.小远同学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 (2)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3)根据图中信息,sAB= cm,vAB= m/s; (4)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的; (5)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结束计时,则会使测得的AC段的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五、简答题 19.如图甲是某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公共汽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如图乙,你得到的结论又怎样?说明理由。 六、计算题 20.国庆假期,小刚家人搭乘出租车到武汉站,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下表是武汉到北京的G558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1 武汉站 始发站 18:20 0 2 信阳东站 17:00 19:06 199 3 驻马店西站 19:31 19:40 357 4 许昌东站 20:10 20:15 500 5 郑州东站 20:35 20:40 536 6 新乡东站 21:00 21:03 643 7 石家庄站 22:15 22:22 948 8 北京西站 00:15 终点站 1300 (1)求G558次列车从驻马店西站到新乡东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小刚所乘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min20s完全穿过长度为219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某趟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到一隧道正前方时司机鸣笛,经过4s司机听到隧道上方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设当时的声速为340m/s。) 21.如图所示,这是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情景。某天早晨,小明先以3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60s,接着在后4min内继续骑行1.2km后到达学校。求: (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3)小明从家到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D 【详解】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小东相对于指路牌、路边的树、路边的石雕位置不断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相对于小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 故选D。 2.A 【详解】研究机械运动时,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的运动,所以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BD.以隔离房间的人员、餐厅里的餐桌、厨房内的师傅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以托盘里的食物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里的食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教室高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60~120次,故C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为3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D 【详解】A.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小车从A到B的路程是 s=10.00dm-6.00dm=4.00dm 小车从A到B的时间是 t=15︰35︰22-15︰35︰20=2s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故B错误; C.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故C错误; 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故D正确。 故选AD。 6.AC 【详解】A.小芳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以小明为参照物,小芳的位置不断改变,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都等于3m/s,故C正确; D.v-t图像与横坐标围成的部分的面积为物体运动的路程,由图得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AC。 7.静止 【详解】颁奖时,中国的五星红旗在俄罗斯和瑞士国旗的伴随下一起冉冉升起,中国的国旗和瑞士国旗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中国的国旗为参照物,瑞士的国旗是静止的。 8.40.46km/h 【分析】知道运动员滑行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她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详解】t=1min29s=89s, . 9. 空气 运动 【详解】[1]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运动员听到枪声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以兴龙湖牌坊为参照物,起跑后的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 10. 0.1 静止的 【详解】[1] 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2]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王宁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王宁是静止的。 11. 4.60 38.3 337.5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的刻线对齐,右侧估读为9.60cm,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l=9.60cm-5.00cm=4.60cm [2]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温度计的示数为38.3℃。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6”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 t=5min37.5s=5×60s+37.5s=337.5s 12. 0.1 7.50 218 【详解】[1][2]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合0.1cm,刻度尺读数需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铅笔的长度为7.50cm。 [3]机械停表小盘读数为3min,分针过半格,秒针读第二圈,秒针读数为38s,则机械停表读数为 13. 1.85 【详解】[1]温度计上数值上大下小,说明温度是零上,在20~30℃之间有5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32℃在30℃上增加一小格即可,如图所示: [2]由右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缘对准2.00cm,右边缘对准3.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85cm-2.00cm=1.85cm 14. 车 本路段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27 【详解】[1]标语牌相对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车为参照物,标语牌是运动的。 [2]这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是:本路段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3]到西柏坡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15. 减小 3 80.0 0.16 小 【详解】(1)[1]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公式 (2)[2]实验时,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减缓小车下滑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3)[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 tAB=09∶25∶18-09∶25∶15=3s [4]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C三点对应的刻度值分别为80.0cm、0.0cm,因此 sAC=80.0cm-0.0cm=80.0cm=0.800m [5]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 tAC=09∶25∶20-09∶25∶15=5s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4)[6]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大一些,由速度公式知道,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大,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16. 停表 40.00 0.5 小 降低斜面坡度 【详解】(1)[1]该实验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所以测量原理是。 (2)[2]由实验的测量原理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还有停表。 (3)[3][4]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 BC段所用的时间为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5]若停止计时时,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停表,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由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5)[6]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就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计时,应采取的操作是降低斜面坡度。 17. 减小 长 1cm 0.15 0.2 不是 不正确 小于 【分析】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已知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的平均速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倒数第二位与分度值对应;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详解】(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由题意知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所以实验时,应该减小木板的坡度,或者换用更长的木板,这样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由s2=90.0cm可知,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已知AB段小车通过的距离s1=s2=×90.0cm=45.0cm=0.45m,用的时间t1=3s,AC段小车通过的距离s2=90.0cm=90.0cm=0.90m,用的时间t2=4.5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0.15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v2==0.2m/s;由题知BC段路程等于AB段的路程,即s3=0.45m,BC段用时为t3=t2-t1=4.5s-3s=1.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3===0.3m/s,有计算可知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所以他的做法不正确,按这种方法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18. 间接 缓 40.0 0.2 加速 小 【详解】(1)[1]本实验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间接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 (2)[2]为了方便计时,让时间尽可能长一些,需要斜面的坡度就应该缓一些,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 (3)[3][4]由图中记录的位置可知 由速度公式可知 (4)[5]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和从B到C的路程是相等的,但是通过BC段的时间小于通过AB段的时间,由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说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做加速运动。 (5)[6]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结束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19.见详解 【详解】答:(1)甲图中,由于没有出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建筑物或树木,因此公共汽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有以下五种可能的情况: ①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从轿车的右边运动到了左边; ②公共汽车不动,轿车向右倒车,从公共汽车的左边运动到了右边; ③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左行驶,公共汽车较快; ④公共汽车向左行驶,轿车向右倒车; ⑤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右倒车,轿车运动较快。 (2)乙图中,轿车与树没有位置变化,由此可知,轿车静止;公共汽车从树的右边运动到了左边,因此,公共汽车在向左运动。 20.(1)214.5km/h;(2)210m;(3)560m 【详解】解:(1)由表格可得驻马店西站到新乡东站的距离为 s=653km-357km=286km 所花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2)设列车的长度为L,则完全穿过隧道行驶的距离为 s=2190m+L 车速为 v车=108km/h=30m/s 动车行驶的时间 t车=1min20s=80s 由速度公式可得 30m/s×80s=2190m+L 得列车长度为L=210m。 (3)列车行驶的速度为 v列车=216km/h=60m/s 声速为v声=340m/s,列车行驶的距离为 s列车=v列车t列车=60m/s×4s=240m 声音行驶的路程为 s声=v声t声=340m/s×4s=136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答:(1)G558次列车从驻马店西站到新乡东站的平均速度为214.5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210米; (3)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560m。 21.(1)180m;(2)5m/s;(3)4.6m/s 【详解】解:(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为 s1=v1t1=3m/s×60s=180m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 (3)小明从家到学校整个过程的路程为 s=s1+s2=180m+1200m=1380m 时间为 t=t1+t2=60s+4×60s=300s 平均速度为 答:(1)小明前60s内骑行的路程为180m; (2)小明在后4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3)小明从家到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4.6m/s。

  • ID:6-20387890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径迹都发生改变,产生的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水中筷子弯折 B.照镜子 C.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 D.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光带 2.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8cm处,两次成的像(  ) A.都是正立的像 B.都是放大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3.如图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减小物距 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 D.增大取景范围 4.下列物品或事件中所成的像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照相机照相 B.猴子水中捞月 C.水中倒影 D.转弯处安装凸面镜 二、多选题 5.如图这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 B.BO是入射光线、RS为法线、PQ为界面,PQ上方介质是水 C.反射角为30°,PQ为法线、RS为界面,RS左侧介质是空气 D.反射角为30°,PQ为法线、RS为界面,RS右侧介质是空气 6.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B.虚像和实像都能被看到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三、填空题 7.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现象。 8.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中心15厘米的地方有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可知f= 厘米. 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中信息可知,空气在界面的 (选填“左”或“右”)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若反射光线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若凸透镜焦距为12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A点处,在距B点5厘米的光屏上能找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 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选填“0-26”、“26-38”或“38-50″) 11.2015年12月14﹣15日,世界把目光聚焦在了郑东新区CB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如期在这里举行.如图是位于CBD中央如意湖畔的会展宾馆,有“中原第一高楼”之称.华灯初放,在楼外小彩灯的装饰下如同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玉米棒”,被市民戏称为“大玉米”.为了让照片中的“玉米”变大,小敏在拍照时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大玉米”,细心的小敏还发现“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原因是 . 12.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水珠相当于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如果叶片恰好在它的 上,这一点的温度很高,将把组织细胞烧死,从而出现焦叶. 13.小明逛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 (1)阳光下,小明看见公园中的红花,是因为花朵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来到湖边,小明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 的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 (2)如图是小明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矫正视力,小明准备去做激光治疗手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得 (选填“大”或“小”)一些。 ?? 1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放一张白纸,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白纸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小王同学用这只凸透镜当放大镜来观察一枚邮票,此时邮票距放大镜的距离应 (大于/等于/小于)焦距。在不移动邮票的情况下,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则他可以将放大镜向 (远离/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 四、实验题 15.小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小明用如图甲的方法测量透镜的焦距,此时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此时眼睛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侧”或“右侧”)观察烛焰所成的像。 16.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1)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适当的向 移动,同时将光屏适当向 移动(均选填“左”“右”);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之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安装一个 透镜,这与 (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相似; (4)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选填“能”“不能”)成清晰的像; (5)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6)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 上,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光屏上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则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避免该现象,小明将蜡烛替换成“F”形LED灯光源,这样做还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 (5)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18.小丽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小丽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上述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实验中她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规律的设备。 五、简答题 19.学了《透镜及其应用》后,小明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说“妈妈,原来眼睛看物体的原理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相似,和一般照相机相比,眼睛这架照相机更为精密呢!”只有初中学历的妈妈说,她上学时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妈妈很认真地请教了小明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作答吧。 (1)照相机成倒立的像,为什么眼睛这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却是正立的? (2)和一般照相机相比,眼睛更精密体现在哪? (3)“你”初一开始患了近视眼,你说一下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吧。 六、计算题 20.如图所示透镜,补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 21.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理由: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图甲水中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图乙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图丙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图丁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光带,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说明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15cm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8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3.D 【详解】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选D。 4.A 【详解】A.照相机的镜头由凸透镜制成,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故A符合题意; B.猴子水中捞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弯处安装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当光线射到凸面镜后,不会聚于一点,而是要发散开来,所以它要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要大得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D 【详解】由图可知,∠AOS=60°,所以 ∠AOP=90°﹣60°=30° 而∠COP与∠AOP是相等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因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水进入空气;即分界面的右侧是空气,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6.AB 【详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正确; B.虚像和实像都能用眼睛看到,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光的反射只能成虚像,而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如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B。 7. 反射 折射 【详解】[1]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所以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由于玻璃薄厚不均,当电线反射的光线进入玻璃时,光线的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使电线看起来粗线不均匀且弯弯曲曲,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8. 焦点 15 【详解】(1)太阳光是平行光,正对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因此凸透镜又被称为会聚透镜.(2)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点睛:(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平行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称为焦点.(2)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9. 左 30° 60° 【详解】[1][2][3]由图知:光线从右侧射向左侧,所以右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左侧光线是折射光线;已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折射角为 90°-30°=60° 已知反射光线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90°-30°=60° 所以反射角为 90°-60°=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入射角也是30°;过入射点做法线(如下图),可以看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过程,即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10. 同一高度 缩小 0-26 38-50 【详解】[1]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3]距B点5厘米的位置有两个:一是60cm处,此时像距v=60cm?50cm=10cmf,不能成像;二是70cm处,此时像距v=70cm?50cm=20cm,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在0?26cm之间. [4]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一倍焦点以,即在光具座38-50厘米的刻度线之间. 11. 靠近 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 【详解】(1)在照相时,为了让成像变大,可让物体靠近镜头一些. (2)“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是因为: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 12. 凸透 会聚 焦点 【详解】[1][2]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平行光经过透镜会会聚于焦点,这一点的温度很高,将把组织细胞烧死,从而出现焦叶。 13. 反射 折射 反射 虚 近视眼 小 【详解】(1)[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阳光下,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水中的鱼反射的色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便看见水中的鱼。 [3][4]水中的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5][6]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晶因为状体曲度变大,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得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 14. 10 小于 远离 【详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则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放一张白纸,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处,可得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此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小王同学用这只凸透镜当放大镜来观察一枚邮票,此时邮票距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3]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则物距增大,虚像越大,所以透镜应该是远离物体。即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处于适当位置。 15. 需要 10.0 右侧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故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蜡烛需要点燃。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0.0cm-30.0cm=10.0cm (3)[3]若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u=50cm-45cm=5cmv,成倒立、缩小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2)[3][4]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适当的向右移动,同时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 (3)[5][6]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所成的像远了,即所加的透镜使光发散了,而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所以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4)[7]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屏上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8]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凸透镜的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而成像,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 (6)[9]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 17. 主光轴 缩小 35 虚 完整 上 F光源大小恒定 B 【详解】(1)[1][2]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保证同一高度,以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到两倍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3][4]如图所示,此时的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15cm,像距等于30cm时,仍然可以成像,蜡烛的位置不变,物距为15cm,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35cm处时仍然可以成像。 (3)[5]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物体的全部光线会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故成的仍然是完整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4)[6][7]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烛焰的光线会经过凸透镜的光心往上偏,故像向上移;F光源大小恒定,容易判断像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5)[8] A.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则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则为凸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详解】[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光斑到光屏的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则焦距 f=30.0cm-20.0cm=10.0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便于观察。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详解】答:(1)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倒立的像,这个像在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而后经视觉中枢处理,最后产生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正立)。 (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0. 【详解】[1]根据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规律作图,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 21. D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1]A.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CD.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 ID:6-20387855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几种情况都涉及到内能的改变,其中改变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飞船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烧得通红 B.钻木取火 C.通过炼钢炉加热使铁熔化 D.通电后电水壶的发热体变热 2.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面上匀速滑行并从湖中汲水的过程中,飞机的动能(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减小后不变 3.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到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需要打开降落伞减速以便安全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 A.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4.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下列关于该汽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in完成吸气冲程2400次 B.1min完成2400个冲程 C.1s完成20个工作循环 D.1s对外做功40次 二、多选题 5.如图甲所示是一辆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的轿车,驾驶员系好安全带全神贯注地驾驶着汽车,如图乙所示,他的座位上有一个头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B.安全带能在小轿车急刹车时保护驾驶员 C.该轿车行驶时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可达到100% D.头枕能在小轿车突然加速时保护驾驶员 6.热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人类的现代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热机,热机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过程中,吸气、做功、排气这三个冲程是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 B.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它们的热机效率达到了100% C.使用热值大的燃料可提高热机效率 D.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工作时它们点火方式不同 三、填空题 7.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天,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火箭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总量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1)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这是利用了氢燃料 大的特性。 (2)如图甲所示,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地球为摆脱木星,主人公点燃了木星上的可燃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在推离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与图乙所示四冲程内燃机正处于某一冲程的能量转化方式 (选填“相同”或“不同”)。 9.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飞船,在进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时,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相当于从地面高处下降到低处),飞船的 能减少,速度将 。 10.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平安返回地球,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穿过黑障区,迅速弹出减速伞和主伞,从弹出减速伞和主伞到着陆的过程中,返回舱的动能 ,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运载火箭一般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完全燃烧3kg液态氢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能将 kg、初温为20℃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c水=4.2×103J/(kg·℃),q氢=1.4×108J/kg] 12.(1)如图1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是 cm;小物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重力是 N; ???? (2)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该晶体的熔点是 ℃,图2中该晶体在熔化时它的温度 ,内能 ;该晶体在 段比热容最大(选填“AB”、“BC”或“CD”)。 13.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 ,在物理学中称为 现象. 14.如图所示,瓶内有少量水,当向瓶内打气时,塞子会跳起。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出现白雾说明发生了 现象(物态变化),此时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在这个过程相当于热机中的 冲程。 四、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推距离的远近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 ;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此时质量不同的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4)用如图甲中的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必须增加的器材是 。 A.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 B.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C.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 16.萱萱同学做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①根据记录的数据,萱萱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知道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细心的发现:在用稳定热源加热的情况下,冰熔化成水后的温度升高更慢,这是因为 。 1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 相等的沙子和水,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是为了在相同时间内,两种物质 ; (3)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 18.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先后完成图1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 ??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 ; (3)分析比较 两组实验可得: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综上可知,如图2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 ; (5)在实验中,若增大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则木块移动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五、简答题 19.小明住的小区有很多高层建筑,小区在醒目位置贴有如图所示标语,请解释为什么高空落下的物体砸到人会产生很大的伤害。他坐在窗边,当窗外有风吹过时,观察到室内的窗帘会飘向窗外,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六、计算题 20.一到夏天,许多游客都喜欢待在公园的人工湖边,这是因为人工湖有“吸热”的功能,能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假设某公园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6.9×107kg,当水温升高了15℃时.求: (1)湖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 (2)放出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的汽油质量.(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21.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天然气灶将一壶质量为2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10 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 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 %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天然气?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B D为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所以选择C. 点睛: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C 【详解】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面上匀速滑行并从湖中汲水的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增加,因此动能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的总量也相应减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包含四个冲程,每个冲程完成一次,飞轮转2圈,做功1次。飞轮转速是2400r/min,所以1min完成吸气冲程1200次,故A错误; B.1min完成4800个冲程,故B错误; C.飞轮转速是2400r/min,即40r/s,1s所以完成20个工作循环,故C正确; D.1s对外做功20次,故D错误。 故选C。 5.ABD 【详解】A.小轿车上方成弧线形,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汽车受到一个大气压产生的向上的力,所以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故A正确; B.在小轿车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安全带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防止驾驶员由于向前运动撞击到前挡风玻璃,故B正确; C.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额外功,所以该轿车行驶时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在小轿车突然加速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方的头枕可以保护驾驶员,防止椅子撞击对驾驶员头部造成伤害,故D正确。 故选ABD。 6.ABC 【详解】A.汽机机的四个冲程分别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即吸气、压缩、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小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它们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100%,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特性,燃料的热值大,只能说明完全燃烧1kg的燃料放出的热量多,而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采用使用热值大的燃料,并不一定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汽油机工作时采用点燃式点火,而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工作时它们的点火方式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7. 增大 增大 增大 【详解】[1][2][3]火箭加速上升,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增大,则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则机械能也增大。 8. 热值 内 机械 不同 【详解】[1]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3][4]点燃木星上的可燃气体,将地球推开,燃烧后的燃气对地球做功,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地球的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中的做功冲程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乙为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与燃气将地球推离木星的能量转化方式不同。 9. 重力势 增大 【详解】[1][2]飞船在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相当于从地面高处下降到低处),飞船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飞船的重力势能减小,此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10. 减小 减小 【详解】[1]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穿过黑障区,迅速弹出减速伞和主伞,其质量不变,但运动的速度会变小,故飞船的动能减小。 [2]在该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故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即其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故其机械能会减小。 11.1250 【详解】若完全燃烧3kg液态氢会放出的热量为 Q放=q氢m氢=1.4×108J/kg×3kg=4.2×108J 完全燃烧3kg液态氢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Q放=4.2×108J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温度是100C,水的质量为 12. 2.00 1.6 0 不变 增加 CD 【详解】(1)[1]从图1中的甲图可看到,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的左端对准1.00cm的位置,右端对准3.00cm的位置,则木块的长度为 木块的长度为2.00cm。 [2]从图乙可以看到,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的读数为1.6N,即测力计对小物块的拉力为1.6N,小物块的重力为1.6N。 (2)[3]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则从图2可以看到,该晶体在BC端时,温度保持不变,该晶体的熔点是0℃。 [4][5]该晶体在熔化时它的温度不变,但它继续吸热,内能是增加的。 [6]从图像可以看到,AB段和CD段,同样加热2min,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AB段温度变化量为10℃,CD段温度变化量为5℃,所以CD段的比热容较大。 13.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详解】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是由于糖分子在水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14. 液化 放出 做功 【详解】[1][2]给瓶内打气,瓶内气体内能增大,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看到瓶内出现白雾,白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3]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汽油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曲轴的机械能,因此这一现象与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15. 转换法 速度 相同 B 【详解】(1)[1]我们是通过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采用的是转换法的思想。 (2)[2]图中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同一个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钢球滚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探究的是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3]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因此要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此时质量不同的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4)[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球到达平面时速度相同,因此小球应从同样的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运动到平面上,在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据此可知必须增加的器材是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晶体 见解析 【详解】①[1]由图像丙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 ②[2]冰熔化成水后,温度升高更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17. 质量 秒表 吸热相同 沙子 水 【详解】(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根据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所以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2)[3]根据转换法,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是为了在相同时间内,两种物质吸热相同。 (3)[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知,加热相同时间,升温较快的是沙子。 [5]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水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18. 距离s 见解析 甲、丙 速度 减小 【详解】(1)[1]小钢球滚下,在水平面具有动能,能对木块做功,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钢球的动能越大,所以小钢球的动能是通过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s大小来反映。 (2)[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将质量为m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高度越高,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钢球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3]由图甲、丙两组实验知,质量不同的小钢球由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速度相同,质量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钢球的动能越大。所以可得: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4]由以上实验知,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及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由图2中,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车型设定的最高速度,质量越大的车,限速越低。 (5)[5]实验中,若增大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则压力一定时,所受的摩擦力变大,速度减小得快,木块移动的距离将减小。 19.见解析 【详解】质量一定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动能,重力势能越大,转化成的动能就越大,给人造成的伤害就越大;风沿着外墙吹过时,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这样窗内外会形成一个向外的压力差,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 20.(1)湖水吸收的热量为4.347×1012J; (2)放出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的汽油质量为9.45×104kg 【详解】试题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又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利用Q吸=Q放=mq求需要完全燃烧的汽油质量. 解:(1)湖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2×103J/(kg?℃)×6.9×107kg×15℃ =4.347×1012J; (2)Q吸=Q放=4.347×1012J, 由Q放=mq可得, 燃烧的汽油质量m===9.45×104kg. 答:(1)湖水吸收的热量为4.347×1012J; (2)放出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的汽油质量为9.45×104kg. 21.(1)6.72×105J.(2)0.032m3. 【详解】(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t=100℃,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2kg×(100℃﹣20℃)=6.72×105J; (2)由η=×100%得,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 = 11.2×105J, 由Q放=Vq得,烧开这壶水需要天然气的体积: V===0.032m3.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 %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0.032m3天然气.

  • ID:6-20387846 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2.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 B.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D.红外线也属于电磁波 3.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A.110° B.120° C.65° D.70°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黑板反光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 二、多选题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6.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到它 C.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 D.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一定不是平行光线 三、填空题 7.一个1.7m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1m远的地方,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 m。当平面镜向他靠近时,他的像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8.如图所示,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这种镜面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处正准备要拐弯的两辆汽车,两车的司机都能从镜中看到对方,这是因为在发生反射时, 。 9.在发生地震或者矿难事故时,埋在废墟或矿井中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其原因是 ;日食、月食及影子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0.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现在看到的汽车是在平面镜中成的正立 像(选填“虚”或“实”)。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 侧转向(选填“左”或“右”)。 11.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都能看到画面。 12.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的 像(选填“虚”或“实”)。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到被测者的距离是 m。 13.医院卫生间里有“手伸水自来,手收水自停”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人体辐射 进行自动控制的,医院过道安装的消毒用的紫光灯是利用了 有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14.小明站在距镜子2m处,此时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m,像与小明的大小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四、实验题 1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要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目的是 ,在实验中需要点燃 (选填“玻璃板前”或“玻璃板后”)的蜡烛; (2)在实验中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 ; (3)实验中将玻璃板向右水平平移一定距离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完成实验后的记录纸,根据记录,他分析得出了“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请你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5)将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换成光屏,发现光屏不会出现前面蜡烛的像,是因为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16.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 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17.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 (2)实验中,纸板应 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 .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 (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当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的. 18.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 (3)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五、简答题 19.光污染与其他污染一样,都会危害人类健康。试举出两个例子,说明光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六、计算题 20.如图所示,为了看清山洞内的情况,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求: (1)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反射角和入射角; (3)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21.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计算出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因为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棋子不能重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证像的虚实时,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从B处直接观察光屏,通过看到光屏上没有像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红外线不易受干扰,穿透力强,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C错误; D.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都属于电磁波,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因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所以反射角为 90°-35°=5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也变为5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55°+55°=110° 故选A。 4.B 【详解】A.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BD 【详解】A、小孔成像B、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D、月食(都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现象)选ABD 6.AB 【详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只要由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眼睛就可以看到物体,所以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物体都能看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衣服表面比较粗糙,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方不同的方向,一定不是平行光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7. 2 不变 【详解】[1]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故人和像的距离是2m。 [2]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仍然是1.7m。 8. 缩小 光路是可逆的 【详解】[1]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2]甲、乙两处正准备要拐弯的两辆汽车,两车的司机都能从镜中看到对方,说明甲车司机眼睛反射的光线经过凸面镜反射后可以进入乙车司机的眼睛,乙车司机眼睛反射的光线经过凸面镜反射后也可以进入甲车司机的眼睛,这是因为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9.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直线传播 【详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且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发生地震时候,埋在废墟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的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及影子的形成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0. 虚 左 【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看到的汽车是在平面镜中成的正立的虚像。 [2]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左右相反,则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则后车的左转向灯闪烁,说后面的车准备向左侧转向。 11.漫反射 【详解】要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必须使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所以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 12. 虚 5.4 【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像与物体是等大的虚像,视力表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 [2]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2.5m+0.4m=2.9m 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9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到被测者的距离是 2.9m+2.5m=5.4m 13. 红外线 紫外线 【详解】[1]红外线有热效应,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可感应到人发出的红外线。 [2]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14. 2 相等 【详解】[1]小明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与小明的大小是相等的。 15.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玻璃板前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不会 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虚 【详解】(1)[1][2]实验时选择两支等大的蜡烛,当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然后另一支蜡烛不点燃,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若玻璃板后的蜡烛也点燃,会使得玻璃板前蜡烛的像不清晰,不便于实验,因此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 (2)[3]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能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也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4]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不会向右平移。 (4)[5]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5)[6]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黑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比白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强. 【详解】解答:由题知,两瓶内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Q吸=cm△t,在相同的时间内(30min),黑纸瓶水温升高的多,水吸热多,∴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 点睛: 1、本题考查的是热量公式应用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方法;2、热量的计算: Q吸=cm(t-t0)=cm△t??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17. 40°???20° 垂直 等于 同一平面内 会 可逆 【详解】(1)根据分社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2、3实验填写的数据依次为40°、20°. (2)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 (3)由图甲可知,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当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消失,所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当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会沿OA的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勤于动手. 18. 薄 像的位置 大小 等效替代法 到平面镜距离 不能 虚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2]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3)[3]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5]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5)[6][7]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白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白屏,这时,白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19.见解析 【详解】玻璃幕墙反射强光进入汽车内,会造成司机眩晕甚至暂时性失明,诱发交通事故;墙体反射强光进入对面楼房内,影响周围人的日常生活。 20.(1);(2)60°;(3)30° 【详解】(1)(2)由P点开始水平向右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由图知道,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如下图所示: (3)由图知道,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1)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2)反射角和入射角为60°; (3)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 21.3.9×108m 【详解】解:从地球到月球光的传播时间 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答: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