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225.56.247)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19087098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蒿店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九年级上册

  • ID:6-19079962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常宁镇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19037738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御家宫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月测试(三)物理试题(PDF版 无答案)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18835918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 ID:6-17363705 [精]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16809075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戴口罩”:一只新的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dm2 B.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 “常消毒”:常用的酒精消毒液的密度为0.8kg/m3 D. “测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8℃ 2. 如图是一种新型材料——海绵金属,它是往熔融的金属里加进起泡剂,金属中产生大量气泡,再将金属强制冷却、快速凝固,气泡被“冻结”在固体的金属里,这样就使海绵金属具有了多孔的独特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绵金属可以导电 B. 海绵金属的密度比同成分金属的密度大 C. 由于海绵金属多孔,可作为消音设备的材料 D. 海绵金属在水中可能处于漂浮状态 3.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 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气体存在扩散现象 D. 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4. 在5月份的校园运动会上小明参加了不少的项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短跑比赛时穿有鞋底有花纹的跑鞋是为了增大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B. 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跳高时用力蹬地后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排山倒海的项目中,队员们在行进过程中要尽力保持相对静止 5. 如图所示情景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A. 气垫船脱离水面航行 B. 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 C. 瓶盖上刻有条纹 D. 剩车时用力捏车闸 6. 一个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是因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下,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 足球运动员踢球使球飞出去,飞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踢力的作用 D. 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8.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让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关于此科技成果与涉及的物理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天问一号”相对于其内部的“祝融号”火星车是静止的 B. “天问一号”通过高降落伞展开减速、反推动力减速说明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C. “祝融号”火星车上安装几个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D. “天问一号”减速落向火星表面时向下喷出高压气体,利用了相互作用力的原理 9. 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块A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石块B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C. 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石块C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 10. 用手压着面积为10dm2的木块,在力F的作用下木块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所受的压力大于木块对墙壁的压力 B. 手对木块的压强等于木块对墙壁的压强 C. 木块和墙壁间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D. 木块所受的压力越大,木块和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越大 11. 被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脚掌宽大,它的这一“法宝”也被我们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A. ?推土机铲刃锋利 B. ?篆刻刀刀口尖锐 C. ?铁轨铺在枕木上 D. ?将破窗锤做成锥状 12.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乙图中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 丙图中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将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丁图中运动员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运动员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13. 近些年,竞技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不少人热衷于体验惊险刺激的旅游竞技挑战项目,高空跳伞就是普遍受到极限运动爱好者欢迎的一个项目。图甲是跳伞爱好者跳伞时的情景,图乙是跳伞爱好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跳伞爱好者一直匀速下落 B. 跳伞爱好者的阻力总是大于自身的总重力 C. 跳伞爱好者在t1?t2时间段受到的阻力大于重力 D. 跳伞爱好者在t2?t3时间段期间,若所有力消失,则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4. 如图所示,草原犬鼠的洞穴有两个洞口,A口在平地上,B口在凸起的小土包上。当微风从左向右掠过地面的时候,就会有气流在洞穴内流动,让闷热的洞穴变成凉爽的“空调房”。洞穴内能形成气流,是因为B口上方比A口上方(????) A. 风速大,气压大 B. 风速大,气压小 C. 风速小,气压大 D. 风速小,气压小 15. 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N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该木块(????) A. 未放置铝块前,木块上下面的压力差是60N B. 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m3 C. 木块的密度是0.7×103kg/m3 D. 放置铝块前,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23 16. 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后天平再次平衡,则甲瓶液体质量______ 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______ 乙瓶液体密度,甲瓶中的液体倒掉一半后密度______ 乙瓶液体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 小丽用气球在头发上蹭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这表明摩擦后头发丝和气球带上了______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经检验头发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在摩擦的过程中,头发______ (选填“失去”或“得到”)气球的电子,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 。 18.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强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0.5s时,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 N,t=2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_ N。 19. 大约在六百年前,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开始了下西洋的壮举,当时他使用的是名叫“宝船”的大船,若宝船排水量为5×104kg,则船满载时在长江航行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 N,浮力方向______ ,宝船进入大西洋中受到的浮力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 将注射器、锥形瓶、气球和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组装成如图所示装置,注射器与锥形瓶连接处密封良好,气球通过玻璃导管与大气连通,气球内气压______ 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随着活塞向上抽出,瓶内气球膨胀变大,在这个过程中瓶外大气压______ ,因此推测瓶内气体压强与抽出活塞前相比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 如图所示,该航空母舰舰长315m、舰宽75m,当一架舰载机着舰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将______ ,舰底受到的压强将______ (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若这架舰载机质量为7t,则航母的浮力变化量是______ N。 22.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挂香包、赛龙舟是我们熟悉的节日活动。香包里浓郁的香料味远远就能闻到是因为______ ,糯米很粘是因为它所含有的支链淀粉含量很高,从而增加了分子间的______ 力;赛龙舟的过程中队员们奋力向后划水,船快速前进,说明______ 。 23.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______ (选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kg/m3,从常温加热至900℃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其密度与原来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 24. 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5. 如图所示,一雨伞静止在水平木板上。请画出雨伞所受到的力。 26. 实验与探究题: (1)如图所示,该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 mL。 (2)如图所示,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改变小车两边托盘里所放砝码的数量,目的是为了研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______ 。 (3)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______ g。 (4)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时,当玻璃管稍微倾斜时玻璃管内与水银槽表面水银柱的高度差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 相同,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_ 。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______ 。 (3)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选填“长”或“短”),这表明小车速度减少得越______ (选填“快”或“慢”),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 运动状态不变。 (4)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观点是______ 。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8. 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1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 (1)将橡皮膜置于空气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实验中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两液面的______ 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2)图1甲、乙实验表明: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__ 有关;图1乙、丙实验表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小,液体压强越______ ,因为深度对液体压强大小有影响,所以河堤要修得______ (选填“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 (3)他结合液体压强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案,请你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2中的A所示,用细线和橡皮膜把玻璃管一端扎紧,向管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1; ②如图2中的B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将玻璃管缓慢浸入其中,直至______ ,用刻度尺测出盐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2; ③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 (利用ρ水、h1、h2等表示)。 29. 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高度为9cm、底面积为10cm2的实心圆柱体金属块,相同的平底大烧杯(烧杯底面积为60cm2)若干个,水,还有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小明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1)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4 2.0 1.7 1.7 1.5 (2)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 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实验步骤序号______ 分析即可。(填3个实验步骤序号) (3)为了验证猜想四,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G、H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这个结论______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____ 。 (4)小明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算出圆柱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 kg/m3,容器F里的液体密度是______ kg/m3。 (5)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金属块从刚接触水面(D图)开始,向上缓缓地拉动,直到金属块完全在空气中向上运动的过程,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拉力F时随间t变化关系图像的是______ 。 30. 为了迎接十四运,充分展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政府出台了不少的修建、改造项目。自强东路火车站改造工程中需要长方形的条石,经测量,条石长4m,宽60cm,高50cm,则每块条石的质量是多少?若用一辆载重20吨的卡车运送,每次能运几块?(ρ岩=2.5×103kg/m3) 31. 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装有深15cm的水,将一个横截面积80cm2、重为6.4N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如图所示。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水未溢出),g取10N/kg。求: (1)未往容器内缓慢加水时,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 (2)加水后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圆柱形实心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3)加水后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浸入水中体积是多少? 32. 如图所示为我国生产的一款高性能7座纯电动SUV,部分参数如表所示(g取10N/kg): 空车质量 2460kg 车身长度 5022mm 满载人员 7人(含司机) 满载时所有轮胎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 0.1m2 (1)汽车在水平地面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汽车在拐弯时,运动状态______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2)如果司机和乘客的平均质量为60kg,该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如果该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03倍,它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长约为18cm,宽约为10cm,面积约为180cm?=1.8dm2,故A正确; B、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0g=0.5kg,故B错误; C、常用的酒精消毒液的密度为0.8×103kg/m3,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在36到37℃之间,故D错误。 故选:A。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A、海绵金属是金属和气泡的组成的材料,金属是导体,可知海绵金属能够导电,不过由于空气是绝缘体,海绵金属的导电性较弱;故A正确; B、体积一定时,比同成分金属的重力小,由于海绵金属中有大量气泡,故海绵金属的密度比同成分金属的密度小;故B错误; C、海绵金属力存在大量气泡,气泡由利于吸收声音的能量,起到消音的作用,故可作为消音设备的材料;故C正确; D、海绵金属力存在大量气泡,可能导致海绵金属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海绵金属在水中可能处于漂浮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1)空气是绝缘体; (2)同种物质在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3)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利于吸收声音的能量,起到消音的作用; (4)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 本题考查了海绵金属的性质,根据题给信息判断海绵金属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题目信息的应用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A错误; B、面包可以被捏扁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面包组织之间的空隙比分子间的距离大的多,面包组织也不是分子,故B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气体存在扩散现象,花香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进入人的鼻子,引起人的嗅觉,人闻到花香,故C正确; 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分子比原子核大的多,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2)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及宇宙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解:A、短跑比赛时穿有鞋底有花纹的跑鞋是为了增大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作用,故B错误; C、跳高时用力蹬地后弹起,在第弹力的作用下,人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排山倒海的项目中,队员们在行进过程中要尽力保持他们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即要保持相对静止,故D正确; 故选:B。 (1)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现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目。 5.【答案】A? 【解析】解:A、气垫船向下喷气,使接触面脱离,能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瓶盖上刻有条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①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A、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文具盒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文具盒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竖直向下,两个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文具盒对桌子的压力、桌子受到的重力及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合力为0,相互平衡,但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解: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克服摩擦做的功就越多,需要运动更多的距离,才能将具有的动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物体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下,此时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物体并没有受力,物体仍然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正确; C、足球运动员踢球使球飞出去,此时飞出去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人对足球不再有踢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如果去掉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则物体会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析】A、“天问一号”相对于其内部的“祝融号”火星车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正确; B、“天问一号”通过高降落伞展开减速、反推动力减速说明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故B正确; C、“祝融号”火星车上安装几个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天问一号”减速落向火星表面时向下喷出高压气体,利用了相互作用力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对于此类结合现代科技考查物理知识的题目,是现在中考的热点,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紧扣物理考点,认真分析作答。 9.【答案】D? 【解析】解:A、石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石块B对它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石块A受到的合力为0,A错误; B、石块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石块A对它竖直向下的压力,和石块C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即石块B受到三个力作用,此时石块B受到的石块C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A对它压力的合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故石块B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 C、石块B受到的石块C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A对它压力的合力;可知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故不是平衡力,C错误; D、石块C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石块C受到下方石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石块A、B、C受到的总重力,石块A、B、C受到的总重力与石块C受到下方石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合力为0,D正确。 故选:D。 (1)石块A所受石块B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2)对石块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此题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平衡力。优先考虑整体法,先整体后隔离,这是一道难题。 10.【答案】C? 【解析】解:A、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木块所受压力与墙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而墙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墙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木块所受的压力等于木块对墙壁的压力;故A错误; B、手对木块的压力等于木块对墙壁的压力,但由于手与木块之间的受力面积小于木块与墙面之间的受力面积,由p=FS可知,手对木块的压强大于木块对墙壁的压强;故B错误; C、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墙面对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可知木块和墙壁间的摩擦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故C正确; D、木块所受的压力越大,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墙壁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大小仍然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木块处于静止受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利用压强计算公式p=FS分析比较手对木块的压强与木块对墙壁的压强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平衡力及压强计算公式认识和理解,要熟练掌握平衡力的条件,知道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11.【答案】C? 【解析】解: 被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脚掌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A、推土机铲刃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篆刻刀刀口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将破窗锤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12.【答案】B? 【解析】解:A、甲图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乙图中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运动速度;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在运动员起跳的过程中,运动员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 C、丙图中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将杆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丁图中运动员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运动员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力的作用效果、惯性概念的理解、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理解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可解答此题。 1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跳伞爱好者的速度是先加速下落,后减速下落,最后一直匀速下落;故A错误; B、在0?t1时间段内,跳伞爱好者的速度不断变大,说明他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在t1?t2时间段内,跳伞爱好者速度不断变小,说明他受到的阻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在t2?t3时间段内,跳伞爱好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说明他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阻力大小,合力为0;故B错误 C、由B选项分析可知,在t1?t2时间段内,跳伞爱好者速度不断变小,处于非平衡状态,说明他受到的阻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C正确; D、在t2?t3时间段内,跳伞爱好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时所有力消失,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将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结合v-t图像可知速度变化情况,再结合利于运动的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此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读懂v-t图像是解题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口在平地上,B口在凸起的小土包上,在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A的路程短,通过B的路程长,则通过A口上方的风速小,通过B口上方的风速大,则A处的气压大,B处的气压小,所以空气从A口进入洞穴,从B口流出,洞穴内能通风换气。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没有放置铝块前,木块上下面的压力差大小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可得木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ΔF=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6×10-4m3=6N,故A错误; B选项:放置铝块后,木块和铝块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木块和铝块的总重力,可得木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木+G铝=6N+4N=10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V木=V排'=F浮'ρ水g=10N1.0×103kg/m3×10N/kg=1×10-3m3,故B正确; C、木块的质量为:m木=G木g=6N10N/kg=0.6kg, 则木块的密度为:ρ木=m木V木=0.6kg1×10-3m3=0.6×103kg/m3,故C错误; D、放置铝块前,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V排V排'=6×10-4m31×10-3m3=35,故D错误。 故选:B。 (1)利用F浮=ρ水gV排求出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求出水的压力的变化;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知木块重力的大小;放置铝块后,木块仍然漂浮,可求此时木块与铝块受到总浮力,再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 (2)利用G=mg求出木块的质量,然后利用ρ=mV计算木块的密度; (3)根据(1)求得放置铝块前,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难度。 16.【答案】等于? 小于? 小于? 【解析】解: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物体的质量,即左右两盘中瓶子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 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比乙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两个瓶子中的液体质量相同,由ρ=mV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甲瓶中的液体倒掉一半后密度不变,仍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小于。 天平的横梁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物体的质量,由ρ=mV可知密度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此题考查了密度计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异种? 得到? 电荷的转移? 【解析】解:摩擦起电,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这表明摩擦后头发丝和气球带上了异种电荷;经检验头发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在摩擦的过程中,头发得到气球的电子,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故答案为:异种;得到;电荷的转移。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夺得电子的本领不同,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过程中有得失电子的现象,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有得失电子现象,不会发生摩擦起电。 18.【答案】静止? 100 200? 【解析】解:由图丙可知,0?1秒内,木箱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F=100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100N,故0.5s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100N; 由图丙可知,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过程中推力F=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f=F=200N; 由图丙可知,木箱在1?3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不变,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第2秒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200N。 故答案为:静止;100;200。 (1)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2)先根据图丙分析3-5s内,木箱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图乙读出木箱受到的推力,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即可得出t=2s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v-t图像、F-t图像相结合,判断出物体各段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中二力平衡找出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19.【答案】5×105? 竖直向上? 不变? 【解析】解:船在长江水中航行时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5×104kg×10N/kg=5×105N;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宝船进入大西洋中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而其重力不变,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5×105;竖直向上;不变。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船满载时在长江航行受到的浮力大小; 轮船无论位于江水和海水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解决此题型的关键是能够找到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比如本题的轮船一定是处于漂浮状态。 20.【答案】等于? 不变? 变小? 【解析】解:抽气前气球内外都与大气相通,此时气球内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抽气时,气球膨胀变大说明气球内部气压大于气球外部气压,气球内部与大气相通,所以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气体压强,而瓶外气压不变,进一步说明瓶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推测出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故答案为:等于;不变;变小。 抽气前气球内外都与大气相通,此时气球内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抽气时,气球膨胀说明内部气压大于气球外部气压进一步说明瓶内的气压减小。 本题考查了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 21.【答案】变大? 变大? 7×104? 【解析】解:航空母舰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总重力;当一架舰载机着舰后,航母受到的总重力变大,故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大;此时海绵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海绵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舰底受到的压强将变大; 若这架舰载机质量为7t,则航母的浮力变化量是:ΔF浮=ΔG排=Δm排g=7×103kg×10N/kg=7×104N。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7×104。 (1)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进行分析。舰载机着舰后,航空母舰的总重力增大,则浮力增大。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该浮力变化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和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航母参数表中得出相关信息和理解参数的含义。 22.【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包里浓郁的香料味远远就能闻到,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糯米很粘是因为它所含有的支链淀粉含量很高,从而增加了分子间的引力; 赛龙舟的过程中队员们奋力向后划水,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推动船快速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题是一道关于热现象的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等,难度不大。 23.【答案】隔热? 10:9? 【解析】解:(1)火箭在高速飞行时,与大气层摩擦生热,温度升高, 为了保护内部结构,在火箭的表面覆盖一层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所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常温下该陶瓷材料的体积为V,由ρ=mV可得该材料的质量m=ρV, 加热至900℃高温时,其质量不变,而体积变为V×90%, 则此时其密度为:ρ'=mV×90%=ρVV×90%=109ρ,故密度之比为10:9。 故答案为:隔热;10:9。 (1)火箭在高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摩擦生热,温度升高,为保持一定的温度,表面覆盖层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2)设出常温下该陶瓷材料的体积,根据ρ=mV表示出材料的质量,加热至900℃高温时其质量不变,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利用ρ=mV求出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要注意加热前后材料的质量不变。 24.【答案】解:小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上,如图: ? 【解析】分析小球摆动到A点时受重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再画出力的示意图。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所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注意在线段末端标明所画力的符号。 25.【答案】解:如图所示,雨伞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作用点画在雨伞的重心上,支持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点上,也可以画在重心上,如图所示: ? 【解析】物体静止,则受平衡力,这两个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本题考查了物体受力平衡的判断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重力和支持力的长短要相同。 26.【答案】1 大小是否相等? 31.6不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量筒的一大格为10mL,每一大格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mL,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 (2)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改变小车两边托盘里所放砝码的数量,砝码数量不同,托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不同,可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3)由图可知,天平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液面示数为1.6g,则物体的质量为:m=20g+10g+1.6g=31.6g; (4)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实验中的垂直高度由当时当地的大气压的值决定的,当时当地的大气压不变,玻璃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不变,故当玻璃管稍微倾斜时玻璃管内与水银槽表面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 故答案为:(1)1;(2)大小是否相等;(3)31.6;(4)不变。 (1)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 (2)改变小车两边托盘里所放砝码的数量,砝码数量不同,托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不同,可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4)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实验中的垂直高度由当时当地的大气压的值决定的。 此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难度不大。 27.【答案】速度? 摩擦力? 惯性? 长? 慢? 匀速直线? A? 【解析】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 (3)由图可知,三次实验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依次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依次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依次增大,可得到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表明小车速度减少得越慢,由此推断,右侧可以推理得到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4)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观点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1)速度;摩擦力;(2)惯性;(3)长;慢;匀速直线;(4)A。 (1)重力势能和质量、被举的高度有关;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小车下滑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也相同,重力势能相等,动能相等;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由于小车经过的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就会出现运动距离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后,可得出结论;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该实验是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来的。 28.【答案】相平? 高度差? 密度? 越小? 上窄下宽? 橡皮膜水平为止?h1h2ρ水? 【解析】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将橡皮膜置于空气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图1中甲、乙两图,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实验表明: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图1乙、丙两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液面的高度差不同,且深度越大,高度差越大,实验表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小,液体压强越小,所以河堤要修得上窄下宽; (3)他结合液体压强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案,请你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2中A所示,用细线和橡皮膜把玻璃管一端扎紧,向管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1。 ②如图2中B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将玻璃管缓慢浸入其中,直至橡皮膜水平为止,用刻度尺测出盐水面到下管口的距离记为h2。 ③因为橡皮水平,说明盐水与水产生的压强相等,即:ρ盐水gh2=ρ水gh1, 得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h1h2ρ水。 故答案为:(1)相平;高度差;(2)密度;越小;上窄下宽;(3)②橡皮膜水平为止;③h1h2ρ水。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 (3)小强的方法是利用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相等,借助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的检查与使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9.【答案】2.7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A、E、F 不可靠? 未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7×103? 1.2×103? B? 【解析】解:(1)如图1,A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1N,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2)分析实验步骤A、B、C、D,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测力计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此时浮力越大,因此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因此,应选择实验步骤序号A、E、F进行分析。 (3)在验证猜想四的实验中,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这主要是因为未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4)由实验AD,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2.7N-1.7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ρ水gV排=ρ水gV物, V物=F浮水ρ水g; 金属块的密度为: ρ=GgV物=Gg×F浮水ρ水g=GF浮水?ρ水=2.7N1N×1.0×103kg/m3=2.7×103kg/m3 由AF,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液=2.7N-1.5N=1.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ρ液gV物,因物体的体积不变,故有: V物=F浮水ρ水g=F浮液ρ液g, 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ρ液=F浮液F浮水?ρ水=1.2N1N×1.0×103kg/m3=1.2×103kg/m3。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金属块从刚接触水面(D图)开始,向上缓缓地拉动,开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受到浮力变小,直到物体全部露出水面向上运动,排开液体的体积为零(不变),受到的浮力为零(大小不变),从而分析物体所受浮力先变小后不变,由称重法知拉力F=G-F浮,拉力随间t变化关系应该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2.7;(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A、E、F;(3)不可靠;未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4)2.7×103;1.2×103;(5)B。 (1)根据测力计分度值来读数; (2)结合图片和表格中的数据,根据称重法求浮力,比较浮力的大小可得出结论; 要验证猜想一,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小明同学的方案,即可判断不可靠的原因; (4)由实验AD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ρ水gV排=ρ水gV物,得出V物;根据ρ=GρV物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由AF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ρ液gV物,因物体的体积不变,求出某种液体的密度;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金属块从刚接触水面(D图)开始,向上缓缓地拉动,直到金属块完全在空气中向上运动的过程,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大小变化,从而分析物体所受拉力F时随间t变化关系。 本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称重法测浮力、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数据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运用及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等,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30.【答案】解:(1)花岗岩条石的体积为:V=4m×0.6m×0.5m=1.2m3, 每块条石的质量为:m=ρ岩V=2.5×103kg/m3×1.2m3=3000kg=3t; (2)每次能运:n=20t3t≈6.6,所以每次能运6块。 答:每块条石的质量为3t;每次能运6块。? 【解析】求得条石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求得每块条石的质量,进一步求得每次能运的块数。 此题考查了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31.【答案】解:(1)未往容器内缓慢加水时,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00Pa; (2)由题意可知,圆柱体塑料块的重力为6.4,加水后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时,根据称重法可得,圆柱体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6.4N-2.4N=4N; (3)由F浮=ρgV排可得,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浸入水中体积是: V浸=V排=F浮ρg=4N1.0×103kg/m3×10N/kg=4×10-4m3。 答:(1)未往容器内缓慢加水时,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1500Pa; (2)加水后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圆柱形实心塑料块受到的浮力4N; (3)加水后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浸入水中体积是4×10-4m3。? 【解析】(1)根据p=ρ水gh可得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 (2)由称重法知圆柱体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3)由F浮=ρ水gV排可得,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浸入水中体积。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称重法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 32.【答案】小于? 改变? 【解析】解:(1)汽车在水平地面高速行驶时,汽车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车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上下压强差的作用下,此时汽车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这个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汽车受到的重力,可知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汽车在拐弯时,运动方向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2)由图表数据可知,汽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m车+m人=2460kg+7×60kg=2880kg, 满载时,人和车受到的总重力为:G=mg=2880kg×10N/kg=28800N, 该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FS=28800N0.1m2=2.8×105Pa; (3)该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此时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F=f=0.03G=0.03×28800N=864N。 故答案为:(1)小于;改变; (2)该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8×105Pa; (3)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是864N。 (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汽车在拐弯时,运动方向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2)根据G=mg求出满载时汽车和人的总重,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根据p=FS求出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观光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F=f=0.03G求出其大小。 此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力平衡的应用等,属于综合性题目。

  • ID:6-16073123 [精]【精品解析】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15444589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2020-2021 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新区八年级(下) 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 分) 下面是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普通 2B 铅笔的质量约为 500g B.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50cm3 C.物理课本的重力约 2N D.一个普通鸡蛋的密度约为 1.0kg/m3 2.(2 分)“后羿射日”是我国神话故事。如图所示,后羿瞄准太阳把箭射出后, 若箭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箭会 ( ) A.落回地面 B.飞向太阳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 3.(2 分) 寒冬,室外的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 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小 C.隔热性好 D.导热性好 4.(2 分) 下列现象或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的是( ) A . 轮船经船闸从下游开到上游 B . 用吸管喝饮料 C . 吸在光滑墙面上的吸盘 D . 覆杯实验中纸板不掉 5.(2 分)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如图所示, 盲道上铺设的条形砖高出地面 10mm,盲人 行走在上面不会偏离方向。当盲人走在盲道上时( ) 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6.(2 分) 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月球绕地球运动, 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在电子、分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 8 万光年可知, 光年是时间单位 7.(2 分)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一盒牛奶喝掉了一半, 牛奶的密度变小了 C.航天员把一支笔从地面带到太空中,笔的质量不变 D.氧气瓶用了一段时间以后, 瓶内氧气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8.(2 分)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甲所带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所带电荷相同, 则( ) A.乙一定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B.乙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 C.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 D.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 9.(2 分) 如图是同学们踢足球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踢球时, 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球时, 脚对球的作用力等于球对脚的作用力 C.踢球时, 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足球离脚后, 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10.(2 分) 小明在饮料吸管中塞入一些细铁丝作为配重,并将一端封闭,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甲、 乙两杯液体中, 当密度计静止时,两杯中液体深度相同,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计放入后,乙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更大 B.密度计的刻度线, 越往上标注的密度值越大 C.适当减小配重,可以增大该密度计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D.密度计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更大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 9 小题,计 22 分) 11.(3分) 生活中我们向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时, 周围的人会闻到一股酒精气味,这是 现象,这一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水分子之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 12.(2 分) 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游泳是 18 项赛事之一。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运动员 向前运动, 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3.(2 分)我国南极泰山站采用轻质材料装配而成,为了避免被强横风吹动移位, 支架上悬空部分结构特点如图, 其上方空气的流速 下方的流速, 上方的压强 下方的压强, 使房屋更加牢固。 14.(3分)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 比较两手指的感觉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 关。生活中常见的简易凳子, 其完全相同的四条竖直凳腿对称分布。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 (选填 “地面”或“凳腿”) 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若凳子对地面的压强为 p,则其中一条凳腿对地面的压强为 。 15.(3 分) 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 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 (如图甲),小孔的位置越低, 射出的水速越 (选填“缓”或“急”),该现象说明了同种液体深度越深, 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若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打开阀门, 水全部 流完需要的时间比酒精全部流完需要的时间 (选填“长”或“短”)。(ρ 水<ρ 酒精 ) 16 .(3 分)如图所示是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ρ 甲 ρ 乙 (选填“>”“<”或“=”);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 A 和 B,则 A 、B 两物体的体积之 比为 。若把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 则混合物的密度为 g/cm3。(假设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17.(2 分)如图所示, 物体 A 静止在斜面 M 上, 请画出M 对 A 的弹力的示意图。 18.(2 分) 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民俗。如图为小亮放风筝时的情景,请画出风筝所受重力及风筝线对手中线轴拉力 的示意图。(O 点为风筝的重心) 19.(2 分)在图中,重为 4N 的小球静止在水中,请画出该球所受的浮力 F 浮 的示意图。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计 22 分) 20.(4 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 并将玻璃管反复 翻转, 观察液面的位置, 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 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测量此时的大气压, 此时大气压强相当于 mm 高水银柱产生 的压强。 (3)小明用天平测量石块质量时,首先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回零后, 调节 ,使得天平在 水平位置平衡。把石块放置在已调平的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石块 的质量为 g。 21.(4 分)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 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 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 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 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 平衡。设 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 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2.(7 分)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所用棉布比木板表面粗糙)。 (1) 实验过程中, 应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 运动。图甲中,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是否有关;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 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是否有关。 (3)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小夏由此得出结 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 是 。 (4)小夏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戊所示, 当他再进行实验时, 发现效果更好。请你说出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3.(7 分) 小海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如图 1 所示。(假设金属块缓慢下降,ρ 水=1.0×103kg/m3 ,g =10N/kg) (1)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2) 分析 a 、b、c 三图可知:浮力大小与 有关; 分析 a 、d、e 三图可知: 浮力大小与 有关。 (3) 分析 三图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 。 3 (5)小海还想利用浮力知识粗略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 于是找来了刻度尺、水、水槽、粗细均匀的薄玻璃杯 等器材,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水槽中加适量水,把空玻璃杯放入水中, 如图 2a 所示, 用刻度尺测得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 h1 ; ②向杯中缓缓倒入未知液体, 玻璃杯会慢慢下沉, 下沉过程中玻璃杯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停止倒液体时,玻璃杯静止,如图 2b 所示, 测得此时玻璃杯浸入水的深度 h2; ③从水槽中取出玻璃杯, 测得杯中液体的深度 h3; ④未知液体密度为 ρ 液 = (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水 ,用 h1 、h2 、h3 、ρ 水表示)。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计 16 分) 24 .(8 分)如图所示是解放牌运油车,这辆运油车空车质量为 0.8×104kg,本次运输过程装满了 20m3 的汽油。汽 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22m2。已知 ρ 汽油=0.7×103kg/m3 ,g 取 10N/kg,这辆运油车满载时, 求: (1) 所装载汽油的质量为多少? (2) 车和汽油的总重力为多少? (3) 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5.(8 分) 如图为中国新一代通用型导弹驱逐舰 169 号(武汉舰),它是 052B 型导弹驱逐舰。其满载时的排水量 约为 7×103t,当驱逐舰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时, 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 0.01 倍。求:(海水密度 近似取 1.0×103kg/m3 ) (1) 在水面下 3m 深处, 船体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 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 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4) 驱逐舰满载时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航行,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2020-2021 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新区八年级(下) 期末物理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解答】解: A、一块橡皮的质量约 10g,一支普通 2B 铅笔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 在 6g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 1.0×103kg/m3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 体积在 V= = =0.05m3=50dm3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200g=0.2kg,受到的重力约 G=mg=0.2kg×10N/kg=2N。故 C 符合实际; D、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 ,鸡蛋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 1.0×103kg/m3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2.【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射 出的箭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箭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直飞 向太阳。故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3.【解答】解: 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 破”;包上发泡塑料后, 因发泡塑料的导热性能差, 隔热性好, 能有效防止寒气的入侵, 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故选: C。 4 .【解答】 解: A、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与大气压无关, 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 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故 B 不合题意; C、吸盘的工作过程是: 用力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将吸盘中的空气排出,松手后, 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 内 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故 C 符合题意; D、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托住了杯中的水, 与大气压有关,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A。 5 .【解答】 解: 脚踩在盲道上,脚对盲道的压力不变(等于人的重力),砖上有条形或圆点,减小了脚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增大 了地面对脚的压强, 增大脚的感觉。 故选: B。 6 .【解答】 解: A、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A 正确; B、宇宙由无数天体组成,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不是宇宙的中心, 故 B 错误;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在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故 C 错误;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是长度单位, 故 D 错误。 故选: A。 7 .【解答】 解: A、水结成冰, 物体的状态改变, 质量不变;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密度变小, 故 A 错误; B、一盒牛奶喝掉了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 故 B 错误; C、航天员把一支笔从地面带到太空中,笔的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故 C 正确; D、氧气瓶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瓶内氧气质量减小,但氧气依然充满氧气瓶,即氧气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 故 D 错误。 故选: C。 8.【解答】 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已知甲球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所以甲球带正 电; 由图可知, 甲和乙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一定带正电; 乙和丙相互吸收,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丙球可能带负电, 也可能不带电。 综上分析可知,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9 .【解答】 解: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反作用力, 所以脚也会痛, 故 A 正确; B、踢球时, 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故 B 正确; C、踢球时, 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 D、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故 D 正确。 故选: C。 10 .【解答】解: AD、同一支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漂浮, 则 F 浮甲=F 浮乙=G,即浮力是相同的;由图可知, 密度计在 乙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 根据 ρ 液 = 可知, 乙液体的密度大,深度相同,根据 p =ρgh 可知,乙杯 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更大, 故 A 正确, D 错误; B 、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大,即密度计越靠近上方的刻度,其相应的密度数值越小, 故 B 错误; C、因为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 则 F 浮=G,即 ρ 液 gSh=G,则△V=Sh,增大该密度计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即△V 变大, h 变大, 具体做法是: 可适当增大配重或用更细的吸管, 故 C 错误。 故选: A。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 9 小题,计 22 分) 11 .【解答】解:人会闻到一股酒精气味, 这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 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故答案为: 扩散;无规则运动; 引。 12 .【解答】 解:游泳时,运动员和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向后划水,人就向前运动, 所以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 施力物体是水; 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水; 运动状态。 13 .【解答】 解:支架上悬空部分结构特点如图所示,当空气流过时上方气体的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流速大, 压强小,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压力差, 使房屋更加牢固。 故答案为: 小于;大于。 14 .【解答】 解:(1)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知,拇指和食 指受到的压力相等,由于铅笔的两端面积不同,所以两手指的受力面积不同,食指会感觉到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2) 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凳腿发生形变对地面产生的挤压作用; (3) 根据 p = 可知,一条凳腿对地面的受力面积是总的受力面积的 ,其压力大小也为总压力的 ,根据 p = 可知,一条凳腿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凳子对地面的压强, 大小为 p; 故答案为: 受力面积;凳腿; p。 15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速越急, 这是因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 若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 由于 ρ 水<ρ 酒精, 根据 p=ρgh 可知,相同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大,液体流出的快,因此打开阀门,水全部流完需要的时间相比酒 精需要的时间更短。 故答案为: 急; 大; 短。 16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 ρ 甲 = = =0.5×103kg/m3, 乙物质的密度: ρ 乙 = = =2×103kg/m3, 所以, ρ 甲<ρ 乙; 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 A 和 B, 则 A 、B 两物体的体积之比: = = = =4:1; 若把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则混合物的密度为: ρ 混合 = = = = = =1.25 × 10 kg/m =1.25g/cm 。 3 3 3 故答案为: <; 4 :1 ;1.25。 17.【解答】 解: 物体 A 所受的弹力是接触面对 A 产生的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因此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 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弹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向上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如图示: 18 .【解答】 解:重力的作用点在风筝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拉力作用点在风筝线与手中线轴的接触点,方向沿 细线方向。如图所示: 19.【解答】解:小球悬浮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F 浮=G=4N,作用点在重心上,从小球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 向画一条有向线段, 用符号 F 浮表示,大小为 4N,如图所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计 22 分) 20 .【解答】 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 隙中, 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 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为 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750mm 高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水平平衡; 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 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 2g,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 值,石块质量: m =50g+5g+2.2g=57.2g。 故答案为:(1) 间隙;(2) 750;(3)平衡螺母; 57.2。 21 .【解答】 解:(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 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即通过调整钩码数目可改变拉力的大 小。 (2) 当平衡的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后,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再在同一直线上, 松手后小卡片不会平衡,会扭转回原来两力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是否是平衡。 (3)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的原因是: 在小明的实验中, 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而小华的实验中,纸片被悬挂, 就消除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故 BCD 错误; A 正确。 故答案为:(1) 钩码数目;(2) 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是平衡;(3) A。 22 .【解答】 解:(1)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木块 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 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弹簧测力 计分度值为 0.2N,示数为 4.2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4.2N; (2)甲、乙两次实验,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 故甲、乙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 是否有关; 乙、丙两次实验, 压力相同,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故乙、丙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 关。 (3)甲、丁两次实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即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无 法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故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 (4) 实验改进后, 物体 A 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物体 A 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物体 A 的滑动摩擦力是一 对平衡力,其大小始终相等, 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 所以实验时不必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且 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 4.2;(2)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错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4)不 必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或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23.【解答】 解: 根(1) 据甲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 G=8.0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拉力 F 拉=6.0N,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 ﹣ F 拉=8.0N ﹣ 6.0N=2.0N; (2) 分析 a 、b 、c 三图可知,液体密度相同,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 可知浮力大小不同, 故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 a、d、e 三图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可知 浮力大小不同, 故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故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 金属块排开液体体积相同, 改变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不同, 所以 a 、c、d 三图符合要求; (4)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 物=V 排 = = =2.0×10 ﹣4m3 ;金属块的 密度 ρ = = = =4×103kg/m3; 64187073782568(5) ②向杯中缓缓倒入未知液体,杯会慢慢下沉,下沉过程中杯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杯子受到的浮力变大; ③因为要知道未知液体的体积, 所以需要测玻璃杯中液体的深度; ④设杯的底面积为 S ,空杯放入水中竖直漂浮,空杯的重力等于浮力, 可得 G 杯=F 浮 =ρ 水 gSh1, 杯和液体整体漂浮在水中,杯和液体受到的总浮力等于重力, 可得 G 杯+G 液=F 浮 =ρ 水 gSh2, 即: ρ 水 gSh1+ρ 液 gSh3=ρ 水 gSh2, 解得 ρ 液 = ×ρ 水。 ×ρ 故答案为:(1) 2.0;(2)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液体密度;(3) a 、c 、d;(4) 4×103;(5) ②变大; 水。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计 16 分) 24 .【解答】解:(1)已知汽油体积 V 汽油=20m3 ,汽油的密度 ρ 汽油=0.7×103kg/m3 ,由 ρ = 可得, 所装载汽油的质量 m 汽油 =ρ 汽油 V 汽油=0.7×103kg/m3 ×20m3=1.4×104kg; (2) 车和油总重力 G 总 =m 总 g=(m 汽油+m 车 ) g=(1.4×104kg+0.8×104kg)×10N/kg=2.2×105N; (3) 这辆运油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2.2×105N; 对地面的压强为:p = = =1× 106Pa 。 答:(1)所装载汽油的质量为 1.4×104kg; (2) 车和油总重力为 2.2×105N; (3) 对地面的压强为 1 × 106Pa。 25 .【解答】解:(1)船体受到的海水的压强: p =ρ 海水 gh=1.0×103kg/m3 ×10N/kg×3m=3×104Pa; (2) 满载时, 驱逐舰受到浮力: F 浮=G 排 =m 排 g=7×103 × 103kg×10N/kg=7×107N; (3)由 F 浮 =ρ 海水 V 排 g 驱逐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V 排 = = =7×103m3; (4)驱逐舰匀速直线航行时,水平方向受到的牵引力、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 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 驱逐舰的重力: G=F 浮=7×107N, 牵引力 F=f=0.01G=0.01×7×107N=7×105N。 答:(1)在水面下 3m 深处,船体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3×104Pa; (2) 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 7×107N; (3) 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 7×103m3; (4) 驱逐舰满载时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航行,受到的牵引力是 7×105N。

  • ID:6-15211426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PDF解析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 ID:6-14604646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如图,一位旅客正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图中“冰墩墩”的“身高”约为(  ) A.0.2 m B.0.5 m C.1.5 m D.3.0 m 2.(3分)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3.(3分)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4.(3分)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写道“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树 B.船 C.河岸 D.青山 5.(3分)9月2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中,浙江选手汪顺以1分46秒14的成绩获得冠军,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57 27.35 27.52 26.70 A.一 B.二 C.三 D.四 6.(3分)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在舱外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 A.太空中不能传声 B.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C.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太空中的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 7.(3分)用如图所示自拍杆给自己拍照,与直接拿手机相比,用自拍杆拍照(  ) A.增大了物距 像变大 B.增大了物距 像变小 C.增大了像距 像变大 D.增大了像距 像变小 8.(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越小 D.红花呈红色是因为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 9.(3分)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D.在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都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 10.(3分)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 C.甲为海波,乙为石蜡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11.(3分)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当池中水面到达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被照亮(即水面升高到b)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Q被照亮。则(  ) A.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 B.点S与点Q是同一个点 C.点P在点S上方 D.点S在点P下方,且在点Q上方 12.(3分)甲、乙两辆玩具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由图(a)可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s B.由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2m C.由图(b)可知,乙车的速度为1.2m/s D.由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9小题,计26分) 13.(3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所示),常用的手持式测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测温枪的彩色屏幕上呈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4.(3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月光下李白的影子是光的    现象,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   进入了水中 15.(3分)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 16.(3分)日常生活中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空气的    和降低    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存储在钢瓶里的。 17.(4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    (选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太强,需佩戴    透镜来矫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透镜。 18.(2分)夜晚当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河面上实景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 19.(4分)如图,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05s.木块由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是    cm,这个过程中木块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在该过程木块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如果在刻度尺的左方竖直放置一平面镜(如图),则木块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面向    (选填“左”或者“右”)运动. 20.(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1.(2分)请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2分) 22.(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同,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   的关系;若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   与振幅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    ;某同学将温度计放在不同色带上,发现温度计放在A处外侧时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 23.(5分)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    (选填“热”或“凉”)水。 (2)小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   ℃,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24.(6分)下面是小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下面的操作按正确顺序排列是    (填字母序号)。 A.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B.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并记入表中 C.把一个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NOE和NOF两块纸板连接成一张纸板ENF,并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D.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正确操作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 30° 2 42° 42° 3 60° 60° (3)我们能看到纸板NOE上的入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NOE上发生的是    (选填“全反射”或“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验证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在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路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反射光路恰好与入射光路重合,光路是    。 (5)在图甲实验中,将纸板ENF沿纸板与平面镜的交线向后倾倒,保持一束光贴着纸板NOE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5.(7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变色近视眼镜,眼镜镜片制作过程中掺入或在镜片表面贴上对紫外线敏感的材料,镜片的颜色越深,透光度越低。近视眼镜变色后折光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光屏上恰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应该将蜡烛    (选填“向上”或“向下”)调节,直至在光屏的中心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将此凸透镜摆放到标尺的50.0cm刻度处,将蜡烛摆放到标尺的20.0cm刻度处,如图丙所示   cm刻度处,光屏上就会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为了模仿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应该将充当视网膜的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侧适当移动,此时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3)将合适度数的可变色近视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中间的适当位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用紫外线手电照射可变色近视镜,观察光屏上的像,说明镜片变色对折光能力    (选填“产生”或“未产生”)影响。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6.(8分)(1)小明烧水时发现,水烧开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仍然保持    (选填“液”或“气”)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遇冷后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   (后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白气”不见了。 (2)如图所示为投影仪的原理图,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3)郊游时,小贺对着远处680m的石崖大喊一声:“啊!”请计算小贺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7.(8分)一辆旅游大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10min内前进6km,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0min (1)大巴车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大巴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 (3)若大巴车长为10m,当它以10m/s匀速直线运动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时,求大巴车过完此桥时所用的时间。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如图,一位旅客正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图中“冰墩墩”的“身高”约为(  ) A.0.2 m B.0.5 m C.1.5 m D.3.0 m 【解答】解:成年女子的身高在160cm左右,由图知,所以在150cm=1.5m左右。 故选:C。 2.(3分)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解答】解:在不同的季节,日出时的方位不同。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正确。 故选:C。 3.(3分)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解答】解: 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故选:A。 4.(3分)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写道“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树 B.船 C.河岸 D.青山 【解答】解:“青山”连着向后“退去”,说明“青山”在运动。 以地上的树、河岸为参照物、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作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青山作为参照物; 以船为参照物,“青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连着向后“退去”。 故选:B。 5.(3分)9月2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中,浙江选手汪顺以1分46秒14的成绩获得冠军,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57 27.35 27.52 26.70 A.一 B.二 C.三 D.四 【解答】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则用时多的赛段速度慢,在第三赛段用时最多。 故选:C。 6.(3分)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在舱外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 A.太空中不能传声 B.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C.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太空中的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 【解答】解:在舱外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太空是真空。 故选:A。 7.(3分)用如图所示自拍杆给自己拍照,与直接拿手机相比,用自拍杆拍照(  ) A.增大了物距 像变大 B.增大了物距 像变小 C.增大了像距 像变大 D.增大了像距 像变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从而增大取景范围。故B正确。 故选:B。 8.(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越小 D.红花呈红色是因为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 【解答】解:A.月亮,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故A错误;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故C错误; D.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红花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故D正确。 故选:D。 9.(3分)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D.在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都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 【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但远小于3×108m/s,故A错误; B、雨滴落在地面上,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故C错误; D、在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故D正确。 故选:D。 10.(3分)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 C.甲为海波,乙为石蜡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解答】解: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石蜡; 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是48℃,到8min熔化完成,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但内能增加; 从图可以看出,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11.(3分)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当池中水面到达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被照亮(即水面升高到b)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Q被照亮。则(  ) A.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 B.点S与点Q是同一个点 C.点P在点S上方 D.点S在点P下方,且在点Q上方 【解答】解: (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通过以上两图可知: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 故选:A。 12.(3分)甲、乙两辆玩具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由图(a)可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s B.由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2m C.由图(b)可知,乙车的速度为1.2m/s D.由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a)可知,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时间是6s; B、观察图(b)可知,B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1.4m,故B正确; CD、由图(a)可知,则甲车的速度v==; 由图(b)可知,乙车12秒通过的路程为2.4m==0.3m/s, 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C错误。 故选:C。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9小题,计26分) 13.(3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 ;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所示),常用的手持式测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红外线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测温枪的彩色屏幕上呈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 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解答】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测温枪接收红外线来感知温度,所以测温枪是利用红外线实现测温; 显示屏上的彩色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外线;蓝。 14.(3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月光下李白的影子是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反射 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 折射 进入了水中 【解答】解:月光下李白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树木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 15.(3分)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 响度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 【解答】解: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16.(3分)日常生活中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空气的  流动速度 和降低  温度 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存储在钢瓶里的。 【解答】解: 温度越低,空气流动速度越慢。所以把水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慢蔬水分的蒸发;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存储在钢瓶里的。 故答案为:流动速度;温度。 17.(4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  厚 (选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太强,需佩戴  凹 透镜来矫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凸 透镜。 【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戴上凹透镜后,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厚;凹;凸。 18.(2分)夜晚当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河面上实景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10 m;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2:50 。 【解答】解:因为彩灯距水面10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表盘的数字顺序正好上下相反。 故答案为:10;2:50。 19.(4分)如图,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05s.木块由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是  3.65 cm,这个过程中木块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36.5 cm/s,在该过程木块做的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如果在刻度尺的左方竖直放置一平面镜(如图),则木块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面向  左 (选填“左”或者“右”)运动.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木块由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为s=3.65cm; 木块运动的时间t=2×3.05s=0.1s;则木块的平均速度为:v==;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的运动称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sAB>sBC,可以判断这个木块运动的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在刻度尺的左方放置一个平面镜(如图),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8.65;36.5;左。 20.(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 21.(2分)请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2分) 22.(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相同,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 频率 的关系;若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 响度 与振幅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  复色光 ;某同学将温度计放在不同色带上,发现温度计放在A处外侧时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 【解答】解:(1)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用力大小一定,则振动的快慢不同; 若钢尺伸出桌边的一段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则探究的是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2)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 故答案为:(1)频率;响度;红外线。 23.(5分)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  热 (选填“热”或“凉”)水。 (2)小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沸腾时,水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 97 ℃,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解答】解:(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所以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乙可知; (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为试管中水汽化吸热等于试管从烧杯水中吸热,此时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热;(2)99;(3)97。 24.(6分)下面是小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下面的操作按正确顺序排列是  CDAB (填字母序号)。 A.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B.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并记入表中 C.把一个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NOE和NOF两块纸板连接成一张纸板ENF,并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D.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正确操作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 30° 2 42° 42° 3 60° 60° (3)我们能看到纸板NOE上的入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NOE上发生的是  漫反射 (选填“全反射”或“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验证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在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路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反射光路恰好与入射光路重合,光路是  可逆的 。 (5)在图甲实验中,将纸板ENF沿纸板与平面镜的交线向后倾倒,保持一束光贴着纸板NOE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解答】解:(1)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要先布好器材,然后改变入射角再做出第二组,并将数据填入表中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纸板NOE凹凸不平,光在纸板NOE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路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反射光恰好与入射光路重合,光路是可逆的; (5)保持一束光贴着纸板NOE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虽然在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CDAB;(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3)漫反射、入射光线和法线;(5)不能。 25.(7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变色近视眼镜,眼镜镜片制作过程中掺入或在镜片表面贴上对紫外线敏感的材料,镜片的颜色越深,透光度越低。近视眼镜变色后折光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光屏上恰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应该将蜡烛  向上 (选填“向上”或“向下”)调节,直至在光屏的中心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将此凸透镜摆放到标尺的50.0cm刻度处,将蜡烛摆放到标尺的20.0cm刻度处,如图丙所示 65 cm刻度处,光屏上就会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为了模仿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应该将充当视网膜的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侧适当移动,此时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3)将合适度数的可变色近视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中间的适当位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用紫外线手电照射可变色近视镜,观察光屏上的像,说明镜片变色对折光能力  未产生 (选填“产生”或“未产生”)影响。 【解答】解:(1)由图可知,成的像将在光屏的上方; 由图可知,此时u<v,应用为投影仪; (2)由图乙可知,此时的u=15cm,由于凸透镜成像时,所以当u'=v=30cm,光屏上依然可以成像,此时成倒立; 由于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是光成在视网膜前方造成的,应该将充当视网膜的光屏再次向右移动; (3)用紫外线手电照射可变色近视镜,观察光屏上的像,所以像距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1)向上;放大;(2)65;右;(3)未产生。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6.(8分)(1)小明烧水时发现,水烧开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而靠近壶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仍然保持  气 (选填“液”或“气”)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遇冷后 液化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 汽化 (后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白气”不见了。 (2)如图所示为投影仪的原理图,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3)郊游时,小贺对着远处680m的石崖大喊一声:“啊!”请计算小贺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解答】解: (1)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则水蒸气仍然是气态的,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形成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 (2)投影仪上的平面镜能反射光线,其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若使屏幕上的清晰的像变大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则像距变大,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3)他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时传播的总路程:s=680m×2=1360m, 由v=得听到回声的时间:t==。 故答案为:(1)气;液化;(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27.(8分)一辆旅游大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10min内前进6km,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0min (1)大巴车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大巴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 (3)若大巴车长为10m,当它以10m/s匀速直线运动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时,求大巴车过完此桥时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由题可知大巴车前10min的平均速度为:v1===10m/s; (2)由v=可知大巴车在后20min通过的路程为:s2=v5t2=72km/h×=24km=24000m, 则大巴车在这30min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s1+s6=6000m+24000m=30000m=30km, 则大巴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v===60km/h; (3)大巴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s′=L车+L桥=10m+100m=110m, 由v=可知大巴车过完此桥所用的时间为:t′==。 答:(1)大巴车前10min的平均速度为10m/s; (2)大巴车在这3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 (3)大巴车过完此桥时所用的时间为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