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89.178.189)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19638247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下册

  • ID:6-18573769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汽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 ID:6-18558417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11

  • ID:6-18467011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具有较大(  ) A.热量 B.内能 C.温度 D.比热容 2.(2分)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地球为脱离木星,主人公点燃了木星上的可燃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3.(2分)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则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  ) A.只能串联 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 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以 4.(2分)我国成都青年曹原,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多年的难题,取得了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超导材料能用来制作(  ) A.电炉丝 B.输电导线 C.发光二极管 D.电位器中的电阻丝 5.(2分)如图所示,在 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列物体,闭合开关后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橡皮 B.铅笔芯 C.铁格尺 D.钢制小刀 6.(2分)生活中,我们应“珍爱生命,规范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不需要安装避雷针 B.发现有人触电,应先立即切断电源 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 D.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7.(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为2V B.R2两端电压为4V 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无示数 D.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示数为6V 8.(2分)将一个标有“6V 0.5A”的灯泡与“10Ω 1A”的定值电阻并联接在某电源上,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A.0.5A B.1A C.1.1A D.1.5A 9.(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L1比灯泡L2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的电阻较大 B.L2两端的电压较大 C.通过L2的电流较大 D.L1的实际功率较大 10.(2分)燃气安全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在某住户家中用测电笔测试金属燃气管道,发现:闭合厨房开关S,灯L亮,测电笔氖管发光;断开厨房开关S,灯L熄灭,测电笔氖管不发光,该住户家中,厨房照明电路的导线绝缘皮破损处与管道接触的实际情况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第20题作图2分,第21题5分,共50分) 11.(2分)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    现象。 12.(4分)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从开始加热到t1时刻,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   Q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关系c甲   c乙(以上两空选填“>”、“<”或“=”);甲液体温度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    (选填“快”或“慢”)。 (2)若想使两种液体升温一样快,应该减少    液体的质量。 13.(5分)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相会,彰显中国人筑梦太空达到一个新高度。 (1)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    ,液态氢燃烧时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神舟十五号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未来更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将继续开展。 ①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提供给空间站上的用电器。有阳光时,若空间站光伏发电的功率为70kW,则2h可发电    kW?h。 ②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力。 14.(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小灯泡L正常发光,功率为9W;现将定值电阻R与小灯泡L串联后仍接在同一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R的功率为2W,则串联后小灯泡L比正常发光时    ,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W。(小灯泡L的阻值不变,且R的阻值大于小灯泡L的阻值) 15.(4分)小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小青连接电路后,若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流表    将被损坏(选填“A”、“A1”或“A2”)。 (2)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小青发现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则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小青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将开关S2断开,S1、S3闭合后,两个灯泡都发光,此时观察到电流表A和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若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 (4)测量结束后,小青又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了多次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16.(5分)小春的爸爸新购置了一台“220V 6600W”的即热式热水器,小春家中的电能表表盘如图所示。 (1)已知她家原有用电器的总功率是2000W,从电能表使用的角度考虑,她家的电路    (选填“能”或“不能”)接入该用电器。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所以安装师傅会选用较粗的保险丝,   (选填“能”或“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3)小春洗头发时,热水器将5kg的水从20℃加热到45℃,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4)吹干头发后,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与梳子摩擦后的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    的结果。 17.(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0是定值电阻,当油箱内油面上升或下降时,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示数会发生变化。 (1)若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电源电压为15V,闭合开关,当油箱内油面最低时,滑片P位于a端,电路中电流为0.3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Ω,两端电压为    V。 (2)油箱中油面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    ,通过分析可知该油量表的刻度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18.(6分)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中,与U形管相连的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且都有一段电阻丝。 (1)电阻丝主要利用了电流的    效应工作。 (2)甲图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a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与b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明显,这是由于a容器中电阻丝发生    (选填“断路”或“短路”)造成的。 (3)乙图中,d密闭容器外部,阻值为2Ω的电阻丝与这个容器内的电阻丝并联,目的是使通过左右两个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    不同,d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阻值应为    Ω,才符合实验探究的要求。 (4)一款养生壶的电路如图丙所示,电热丝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40Ω和400Ω。 ①当开关S接2位置时,养生壶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②当开关S接1位置时,通电10s电路产生的热量为    J。 19.(5分)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电压恒为6V的电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选填“A”或“B”)端。 (2)实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为了完成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Ω。 (3)小年认为不可以利用上述器材和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实验,理由是    。 (4)实验后小华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模糊不清,但电压表已损坏,小华找了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代替灯泡,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0测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x,设计电路如图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滑片处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②滑片处于最右端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x=   (用I1、I2和R0表示)。 20.(8分)如图甲所示为“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装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断开”或“闭合”)。 (2)图甲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打上“×”,再用笔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 (3)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A,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W;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25V,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实,则P实   (选填“>”、“<”或“=”)。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调节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ΔR滑、两端电压减小ΔU滑,相应的小灯泡的阻值变化ΔRL、两端电压变化ΔUL,则ΔR滑   ΔRL,ΔU滑   ΔUL(两空均选填“>”、“<”或“=”)。 21.(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标有“2.5V 1W”的小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 (1)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 (2)通电60s,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具有较大(  ) A.热量 B.内能 C.温度 D.比热容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选:D。 2.(2分)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地球为脱离木星,主人公点燃了木星上的可燃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解答】解: 影片“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正确。 故选:C。 3.(2分)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则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  ) A.只能串联 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 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以 【解答】解:由于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不同,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的亮与灭时,这两盏灯泡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故选:C。 4.(2分)我国成都青年曹原,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多年的难题,取得了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超导材料能用来制作(  ) A.电炉丝 B.输电导线 C.发光二极管 D.电位器中的电阻丝 【解答】解:A、电炉丝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为0无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可以减小由电能到内能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故B正确; C、制作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半导体,故C错误; D、电位器中的电阻丝利用调节长度的方法改变电阻,不能用超导体制作,故D错误。 故选:B。 5.(2分)如图所示,在 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列物体,闭合开关后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橡皮 B.铅笔芯 C.铁格尺 D.钢制小刀 【解答】解:A、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在 A、B两个金属夹之间接入橡皮,闭合开关后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A符合题意; BCD、铅笔芯、铁格尺、钢制小刀容易导电,是导体,在 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铅笔芯、铁格尺、钢制小刀,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分)生活中,我们应“珍爱生命,规范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不需要安装避雷针 B.发现有人触电,应先立即切断电源 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 D.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解答】解: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故A错误; B、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要直接去救援,因为人在救援时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一定先切断电源,故B正确; 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容易碰到内部的电线,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了,可能是电路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D错误。 故选:B。 7.(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为2V B.R2两端电压为4V 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无示数 D.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示数为6V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后,R1、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已知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R2两端的电压为4V; 电源电压为6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和R2两端电压之和为6V; 则R1的电压:U1=U﹣U2=6V﹣4V=2V;故AB正确; CD、开关断开后,电压表与R1组成串联电路,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则电压表的示数为6V,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8.(2分)将一个标有“6V 0.5A”的灯泡与“10Ω 1A”的定值电阻并联接在某电源上,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A.0.5A B.1A C.1.1A D.1.5A 【解答】解:定值电阻的最大电压U定=I定R=1A×10Ω=10V>6V, 定值电阻和灯泡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灯泡的规格和定值电阻的规格可知, 电源的最大电压为U=UL=6V,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定′===0.6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max=IL+I定′=0.5A+0.6A=1.1A。 故选:C。 9.(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L1比灯泡L2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的电阻较大 B.L2两端的电压较大 C.通过L2的电流较大 D.L1的实际功率较大 【解答】解:D、灯泡L1比灯泡L2亮,说明灯泡L1的实际功率比灯泡L2的大,故D正确; B、由实物图可知,灯泡L1和L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故B错误; C、根据P=UI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灯泡L2的大,故C错误; A、根据R=知,L1的电阻较小,故A错误。 故选:D。 10.(2分)燃气安全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在某住户家中用测电笔测试金属燃气管道,发现:闭合厨房开关S,灯L亮,测电笔氖管发光;断开厨房开关S,灯L熄灭,测电笔氖管不发光,该住户家中,厨房照明电路的导线绝缘皮破损处与管道接触的实际情况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要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故BD错误; 闭合厨房开关S、灯L亮,测电笔氖管发光;断开厨房开关S、灯L熄灭,测电笔氖管不发光,这说明管道接在了用电器与开关之间,故C正确,A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第20题作图2分,第21题5分,共50分) 11.(2分)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  扩散 现象。 【解答】解: 用热水泡茶时,茶杯会从热水处吸热,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茶水散发出清香,说明茶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 12.(4分)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从开始加热到t1时刻,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 = Q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关系c甲 < c乙(以上两空选填“>”、“<”或“=”);甲液体温度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  快 (选填“快”或“慢”)。 (2)若想使两种液体升温一样快,应该减少  乙 液体的质量。 【解答】解:(1)已知加热装置完全相同,也就是相同时间为液体提供的热量相同。从开始加热到t1时刻,加热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吸收热量的关系Q甲=Q乙; 由图象知,从开始加热,到t2时刻,末温度相同,初温度不同,乙的初温度较高,说明乙升高的温度较少;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相同,由公式c=知,乙的比热容较大,甲的比热容较小,故甲液体温度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快。 (2)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cmΔt知,要想使两种液体升温一样快,应该减少比热容大的液体的质量,即减少乙液体的质量。 故答案为:(1)=;<;快;(2)乙。 13.(5分)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相会,彰显中国人筑梦太空达到一个新高度。 (1)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  大 ,液态氢燃烧时热值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神舟十五号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未来更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将继续开展。 ①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提供给空间站上的用电器。有阳光时,若空间站光伏发电的功率为70kW,则2h可发电  140 kW?h。 ②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 力。 【解答】解:(1)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液态氢燃烧时热值不变,因为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2)①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空间站上的用电器。有阳光时,若空间站光伏发电的功率为70kW,则2h可发电为:W=Pt=70kW×2h=140kW?h。 ②航天员王亚平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大;不变;(2)①电;140;②引。 14.(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小灯泡L正常发光,功率为9W;现将定值电阻R与小灯泡L串联后仍接在同一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R的功率为2W,则串联后小灯泡L比正常发光时  暗 ,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1 W。(小灯泡L的阻值不变,且R的阻值大于小灯泡L的阻值) 【解答】解:图中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小灯泡L正常发光,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此时PL==9W﹣﹣﹣﹣﹣﹣①; 将定值电阻R与小灯泡L串联后仍接在同一电源两端,由于定值电阻的分压作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小灯泡L的阻值不变,根据P=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小灯泡变暗, 此时R的功率为:PR=I2R=R=2W﹣﹣﹣﹣﹣﹣﹣②; ①÷②得===, 变形得2+2R2﹣5RRL=0, 所以(2RL﹣R)(RL﹣2R)=0, 解得2RL=R,即RL=R,或RL=2R,因R的阻值大于小灯泡L的阻值,故舍去RL=2R, 所以2RL=R,即RL:R=1:2, 因为小灯泡与R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由P=I2R知PL实:PR=1:2, 由于PR=2W,所以PL实=1W。 故答案为:暗;1。 15.(4分)小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小青连接电路后,若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流表  A 将被损坏(选填“A”、“A1”或“A2”)。 (2)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小青发现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则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小青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将开关S2断开,S1、S3闭合后,两个灯泡都发光,此时观察到电流表A和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若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0.8 A。 (4)测量结束后,小青又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了多次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 【解答】解:(1)小青连接电路后,若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流表A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电流表A1、A2被短路,所以电流表A将被损坏; (2)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灯泡亮度不同,是因为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同; (3)将开关S2断开,S1、S3闭合后,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大于电流表A1的示数, 观察到电流表A和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说明电流表A使用的是大量程,电流表A1使用的是小量程,电流表刻度盘的同一位置,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若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则电流表A的示数应该为0.2A×5=1A; 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I﹣I1=1A﹣0.2A=0.8A, (4)由于本实验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需要多次实验以寻找普遍规律, 故测量结束后,小亮又换用灯泡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A;(2)相等;(3)0.8;(4)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6.(5分)小春的爸爸新购置了一台“220V 6600W”的即热式热水器,小春家中的电能表表盘如图所示。 (1)已知她家原有用电器的总功率是2000W,从电能表使用的角度考虑,她家的电路  能 (选填“能”或“不能”)接入该用电器。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所以安装师傅会选用较粗的保险丝,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3)小春洗头发时,热水器将5kg的水从20℃加热到45℃,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5.25×105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4)吹干头发后,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与梳子摩擦后的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  排斥 的结果。 【解答】解:(1)“220V 10(40)A”中,40A为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电能表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P最大=UI最大=220V×40A=8800W, 增加此用电器后,他家用电器的总功率为P总=2000W+6600W=8600W, 因为P总<P最大, 所以她家的电路能接入该用电器; (2)其他条件相同时,保险丝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所以安装师傅会选用较粗的保险丝; 铜丝和铁丝的熔点较高、电阻较小,在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险的作用,所以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3)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4.2×103J/(kg?℃)×5kg×(45℃﹣20℃)=5.25×105J; (4)吹干头发后,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与梳子摩擦后的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的结果。 故答案为:(1)能;(2)小;不能;(3)5.25×105;(4)排斥。 17.(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0是定值电阻,当油箱内油面上升或下降时,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示数会发生变化。 (1)若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电源电压为15V,闭合开关,当油箱内油面最低时,滑片P位于a端,电路中电流为0.3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30 Ω,两端电压为  9 V。 (2)油箱中油面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  大 ,通过分析可知该油量表的刻度  不均匀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闭合开关,当油箱内油面最低时,滑片P位于a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总电阻:R总===50Ω,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R0=R总﹣R=50Ω﹣20Ω=30Ω,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IR0=0.3A×30Ω=9V; (2)油箱中油面越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大, 通过电路的电流:I=,分析函数关系可知I与R不是线性函数关系,所以该油量表的刻度不均匀。 故答案为:(1)30;9;(2)大;不均匀。 18.(6分)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中,与U形管相连的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且都有一段电阻丝。 (1)电阻丝主要利用了电流的  热 效应工作。 (2)甲图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a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与b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明显,这是由于a容器中电阻丝发生  短路 (选填“断路”或“短路”)造成的。 (3)乙图中,d密闭容器外部,阻值为2Ω的电阻丝与这个容器内的电阻丝并联,目的是使通过左右两个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  电流 不同,d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阻值应为  5 Ω,才符合实验探究的要求。 (4)一款养生壶的电路如图丙所示,电热丝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40Ω和400Ω。 ①当开关S接2位置时,养生壶处于  加热 (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②当开关S接1位置时,通电10s电路产生的热量为  1100 J。 【解答】解:(1)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阻丝会发热,则电阻丝主要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甲图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a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与b容器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明显,由转换法可知,a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为0,甲图中两电阻丝串联,若a容器中电阻丝断路,则没有电流通过b容器中电阻丝,b容器中的电阻不会产生热量,所以是由于a容器中电阻丝发生短路造成的。 (3)乙图中,右侧两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串联,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故阻值为2Ω的电阻丝与这个容器内的电阻丝并联,目的是使通过左右两个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不同;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故d密闭容器内电阻丝的阻值应为5Ω,才符合实验探究的要求。 (4)①开关接1时,两电阻串联;当开关S接2位置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根据P=可知,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则养生壶处于加热状态。 ②当开关S接1位置时,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通电10s电路产生的热量为: Q=W=×10s=1100J。 故答案为:(1)热;(2)短路;(3)电流;5;(4)①加热;②1100。 19.(5分)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电压恒为6V的电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B (选填“A”或“B”)端。 (2)实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0 Ω,为了完成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14 Ω。 (3)小年认为不可以利用上述器材和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实验,理由是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4)实验后小华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模糊不清,但电压表已损坏,小华找了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代替灯泡,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0测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x,设计电路如图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滑片处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②滑片处于最右端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x=  (用I1、I2和R0表示)。 【解答】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处,即B端; (2)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RL===10Ω;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U﹣UL=6V﹣2.5V=3.5V,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R滑===14Ω;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可以利用上述器材和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实验; (4)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x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①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1, 则电源的电压:U=I1R0……Ⅰ; ②再将滑片移到最右端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 则电源的电压:U=I2R总=I2(R0+Rx)……Ⅱ, ③由Ⅰ、Ⅱ可得:Rx=。 故答案为:(1)B;(2)10;14;(3)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 20.(8分)如图甲所示为“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装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 (2)图甲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打上“×”,再用笔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 (3)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0.32 A,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0.8 W;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25V,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实,则P实 > (选填“>”、“<”或“=”)。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调节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ΔR滑、两端电压减小ΔU滑,相应的小灯泡的阻值变化ΔRL、两端电压变化ΔUL,则ΔR滑 > ΔRL,ΔU滑 = ΔUL(两空均选填“>”、“<”或“=”)。 【解答】解:(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图中电流表与灯并联了,电压表与灯串联了,应该使电流表与灯串联,电压表与灯并联,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2.5V(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甲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I=2.5V×0.32A=0.8W; 电压表的示数为1.25V时,即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的一半,若灯泡的电阻不变,由P=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为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但灯泡的电阻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时,通过灯的电流变小,根据P=UI可知灯的实际功率减小,灯丝的温度降低,灯泡的电阻减小,根据P=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大于P额; (4)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则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电路中电流也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阻变小, 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电流增大,则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则灯泡的电阻会变大,根据R总=R滑+RL可知:只有当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量ΔR滑大于灯泡的阻值增加量ΔRL才会使得总电阻变小,即ΔR滑>ΔRL; 图中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U滑+UL,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量ΔUL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减小量ΔU滑相等,即ΔU滑=ΔUL。 故答案为:(1)断开;(2)见解答图;(3)0.32;0.8;>;(4)>;=。 21.(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标有“2.5V 1W”的小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 (1)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 (2)通电60s,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 (1)由题知灯泡L正常发光,则由P=UI可知,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L=I额===0.4A; (2)因为灯泡L正常发光,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UL=U额=2.5V,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L=3V﹣2.5V=0.5V,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IR=IL=0.4A, 则通电60s,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WR=URIRt=0.5V×0.4A×60s=12J。 答:(1)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为0.4A; (2)通电60s,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为12J。

    • 2023-12-26
    • 下载1次
    • 222.04KB
    • dimehau
  • ID:6-18416636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 ID:6-18359870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物理真题(pdf版 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2022-2023亚桥九年级上期末物理真题(含答案)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18273901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九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 B.伽利略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2.(2分)通常情况下,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铝、石墨、陶瓷 B.水银、玻璃、人体 C.铜、塑料、湿木头 D.铁、大地、食盐水 3.(2分)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熨斗 B.计算器 C.电视机 D.电风扇 4.(2分)C919大型喷气客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以减小飞机质量,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熔点低 B.密度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5.(2分)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集成电路上的芯片,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 D.铁、钴、铜都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 6.(2分)如图,正在使用电力检测仪对待机状态下的电视机进行测量。根据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判断,此时测量的是以下哪个物理量(  ) A.电功 B.电能 C.电阻 D.电功率 7.(2分)如图四个装置中,与电磁起重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手摇发电机 B.空气开关 C.扬声器 D.电动机 8.(2分)在学校举办的自制纸飞机飞行比赛中,一纸飞机沿虚线斜向下匀速飞行,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空气对纸飞机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运动方向相反 9.(2分)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球离开板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当球被击打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10.(2分)如题图甲所示为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的I﹣U图像,小灯泡标有“2.5V”的字样,把小灯泡和电阻R串联起来接入如题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正常发光时暗 B.图甲中曲线b是小灯泡的图像 C.此电路电源电压为4.5V D.此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10Ω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篮球向篮板抛出,篮球由于    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12.(2分)某型号手机电池铭牌上标有电池电压是3.8V,容量是40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为    J,充电时,手机中的锂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13.(2分)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   p2(两空选填“>”“<”或“=”);若F1=1N,笔尖的面积为1×10﹣6m2,则p2=   Pa。 14.(2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车厢内已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网络信号是通过    作为载体来传递的;动车上的三孔插座中间的插孔接    线。 15.(2分)如图所示,小彤用吸管喝水时,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 Δp1,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减小量为Δp2,则喝水过程中Δp1   ,Δp2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分)图1所示是一款消防应急照明灯,当外部电路停电时,应急照明灯就会发光,否则就不发光。图2是王明在设计应急照明灯的内部电路时少接了一根导线,则导线的两端需要分别与C点和触点    (填“A”或“B”)相连。应急灯的电池充满电后,可以持续正常发光    小时。 消防应急照明灯 型号:JF﹣ST﹣01 额定电压:AC220V 50Hz 功率:2×3W 电源:6V 充电时间:约20小时 电池:6V 2500mAh 输出流明:50Lm+50Lm 三、综合题(本题共7小题,共38分) 17.(7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运动得越    。 (4)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小车受到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 (5)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6)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18.(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小明用电池(电压一定)、滑动变阻器、数量较多的大头针、铁钉以及较长导线为主要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简易实验。 (1)他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制成简易电磁铁,并巧妙地通过比较    来显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图中甲、乙串联的目的是    ; (3)由该图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4)开关闭合后,乙的上端是    极。(填“N”或“S”) 19.(4分)小红和小龙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所选器材: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各一个,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依次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小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如图乙所示,小红将砝码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3)如图丙所示,小龙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在乙、丙两次实验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乙、f丙,则其大小关系为f乙   f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4分)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压强计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实验中两只大烧杯都装的是水,压强计的探头放在相同深度时,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填“相同”或“不同”)。 (3)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乙U形管水柱高度差8cm,则甲U形管中液体密度为    kg/m3。 (4)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a。 21.(5分)小婷同学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未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应调节天平的    ,使横梁平衡。 (2)如图甲所示,测得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2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婷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她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ρB(选填“>”、“=”或“<”)。 (5)如果小婷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鹅卵石体积的过程中,先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将鹅卵石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V1,再取出鹅卵石,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鹅卵石的体积V=V1﹣V2,然后利用ρ=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则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会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7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    表。 (3)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以此类推。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图像判断,小明要完成该实验,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    Ω。 (4)小明每次实验控制电压表示数为    V。 (5)小军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多进行了一次实验,所用定值电阻为32Ω,正确连接后,测得电流为0.1A,由此推断,小军用32Ω电阻替换掉的是阻值为    Ω的电阻。 (6)小红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连接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总功率为P,电压表示数为U,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则图中电路总功率与U、R之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23.(7分)为了缓解用眼疲劳,妈妈购买了一款如图甲所示的电加热眼罩,如图乙所示是电热眼罩的工作原理图,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高、中、低三挡加热。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R1、R2都是电热丝,S3为单刀双掷开关(即S3只能接在触点a或b)。求: 额定充电(放电)电压 5V R2的阻值 10Ω 中挡额定功率 5W (1)当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时,电热丝R1、R2的连接方式是    ; (2)R1的阻值; (3)求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 B.伽利略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分析】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相反,且不重合.即: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解答】解:A、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指向“常微信东,不全南也”,即: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略有偏离,是第一位指出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故A正确。 B、伽利略最初用实验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故B错误。 C、托里拆利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的数值,故C错误。 D、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入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理学史也是物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要求学生熟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 2.(2分)通常情况下,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铝、石墨、陶瓷 B.水银、玻璃、人体 C.铜、塑料、湿木头 D.铁、大地、食盐水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解答】解:A.铝、石墨都易导电,属于导体,陶瓷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A错误; B.水银、人体都易导电,属于导体,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错误; C.铜、湿木头都易导电,属于导体,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错误; D.铁、大地、食盐水都易导电,属于导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3.(2分)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熨斗 B.计算器 C.电视机 D.电风扇 【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除此之处,电流还有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解答】解: A、电熨斗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故A符合题意; B、计算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视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只有认真把握其中的能量转化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4.(2分)C919大型喷气客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以减小飞机质量,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熔点低 B.密度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分析】根据ρ=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 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5.(2分)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集成电路上的芯片,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 D.铁、钴、铜都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 【分析】(1)智能设备中都大量使用了半导体材料; (2)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3)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常见的磁性材料有铁、钴、镍。 【解答】解:A、集成电路上的芯片,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故C正确; D、铁、钴、镍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铜不是磁性材料,不可以被磁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导体的应用、能源的分类、电磁波的应用和磁性材料,属于基础题。 6.(2分)如图,正在使用电力检测仪对待机状态下的电视机进行测量。根据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判断,此时测量的是以下哪个物理量(  ) A.电功 B.电能 C.电阻 D.电功率 【分析】功率单位符号是W、电功和电能单位的符号是J和kW?h、电阻单位的符号是Ω,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解答】解:图中“电力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的是W,W是功率单位的符号,因此当前测量的是电功率,表示电视机的待机功率是0.4W。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的单位,除了W常用的还有kW,根据单位要能判断对应的物理量。 7.(2分)如图四个装置中,与电磁起重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手摇发电机 B.空气开关 C.扬声器 D.电动机 【分析】(1)手摇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2)空气开关的装置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 (3)(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所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解答】解:据课本可知,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来提升物体的,故 A、手摇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空气开关实际就是一个电磁铁,故与电磁起重机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 C、扬声器,当有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便会产生变化的磁场,与永久磁铁共同作用,吸引膜片引起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其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C错误; D、当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运动。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记住: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带电动机的用电器、扬声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带电磁铁的仪器利用是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8.(2分)在学校举办的自制纸飞机飞行比赛中,一纸飞机沿虚线斜向下匀速飞行,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空气对纸飞机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运动方向相反 【分析】纸飞机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俯冲,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空气作用力情况。 【解答】解:纸飞机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俯冲,处于平衡状态,则纸飞机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自制纸飞机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要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不能孤立地看受力情况。 9.(2分)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球离开板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当球被击打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运动速度没有关系,故A错误; B、球离开板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所以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C正确; D、当球被击打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球拍的作用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平衡力的辨别、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等,涉及到力学的多个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总体难度一般。 10.(2分)如题图甲所示为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的I﹣U图像,小灯泡标有“2.5V”的字样,把小灯泡和电阻R串联起来接入如题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正常发光时暗 B.图甲中曲线b是小灯泡的图像 C.此电路电源电压为4.5V D.此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10Ω 【分析】B、因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图甲中曲线b是小灯泡的I﹣U图像; A、闭合开关,灯泡和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0.2A,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结合甲图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C、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甲图可得电源电压; D、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此时灯泡的电阻。 【解答】解:B、因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图甲中曲线b是小灯泡的I﹣U图像,直线a是电阻的I﹣U图像,故B正确; A、闭合开关,灯泡和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0.2A,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由甲图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小灯泡标有“2.5V”,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则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所以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正常发光时暗,故A正确; C、由甲图可知,当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2A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为:U=UL+UR=2V+1V=3V,故C错误; D、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R===10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知道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很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篮球向篮板抛出,篮球由于  惯性 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将篮球向篮板抛出,篮球由于惯性离开手后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运动; 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 故答案为:惯性;相互。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惯性的应用和对力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属于力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2.(2分)某型号手机电池铭牌上标有电池电压是3.8V,容量是40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为  54720 J,充电时,手机中的锂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用电器 (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分析】(1)由电池电压和容量,根据W=UIt=UQ可求出电池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 (2)根据电源、开关、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可判断充电时,手机的锂电池的类型。 【解答】解:电池电压U=3.8V,容量Q=4000mA?h,这种电池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W=UIt=UQ=3.8V×4000mA?h=3.8V×4000mA×1h=3.8V×4A×3600s=54720J; 手机锂电池充电时,消耗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所以充电时,手机中的锂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故答案为:54720;用电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能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其中理解容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13.(2分)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 < p2(两空选填“>”“<”或“=”);若F1=1N,笔尖的面积为1×10﹣6m2,则p2= 106 Pa。 【分析】(1)铅笔静止时,受到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由力相互作用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等,拇指的受力面积大于食指的受力面积,根据p=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 (2)已知笔尖面积和压力大小,根据p=计算笔尖对食指的压强; 【解答】解:(1)铅笔静止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由力相互作用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等,即:F1=F2; 拇指的受力面积大于食指的受力面积,根据p=可知,拇指受到的压强小于食指受到的压强,即p1<p2; (2)笔尖对食指的压强为: p2====106Pa; 故答案为:<;106。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力一定时,正确判断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是比较压强大小的关键。 14.(2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车厢内已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网络信号是通过  电磁波 作为载体来传递的;动车上的三孔插座中间的插孔接  地 线。 【分析】(1)无线网络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2)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解答】解:WiFi网络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三孔插座的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居中间的插孔接地线。 故答案为:电磁波;地。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波的应用和三孔插座的接法,属于基础题。 15.(2分)如图所示,小彤用吸管喝水时,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 Δp1,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减小量为Δp2,则喝水过程中Δp1 变大 ,Δp2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杯子的形状是上宽下窄,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则杯内水的深度减小量增加,由p=ρgh分析Δp1的变化; (2)由p==判断Δp2变化。 【解答】解:(1)杯子的形状是上宽下窄,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则杯内水的深度减小量一次比一次多,则由p=ρgh可知,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Δp1逐渐变大; (2)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重力变化量相同,对桌面压力的变化量相同,受力面积不变,故由p=可得,Δp2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6.(2分)图1所示是一款消防应急照明灯,当外部电路停电时,应急照明灯就会发光,否则就不发光。图2是王明在设计应急照明灯的内部电路时少接了一根导线,则导线的两端需要分别与C点和触点  B (填“A”或“B”)相连。应急灯的电池充满电后,可以持续正常发光  2.5 小时。 消防应急照明灯 型号:JF﹣ST﹣01 额定电压:AC220V 50Hz 功率:2×3W 电源:6V 充电时间:约20小时 电池:6V 2500mAh 输出流明:50Lm+50Lm 【分析】(1)当外部电路停电时,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回到上面的位置,与触点B接触,此时,应急灯所在电路应该接通,分析导线的两端需要分别与C点和哪个触电连接; (2)根据t=得到应急灯能持续发光的时间。 【解答】解:电磁继电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用来控制应急灯的通断;当外部电路停电时,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回到上面的位置,与触点B接触,此时,应急灯所在电路应该接通,因此,C点应该与触点B连接。 两灯泡并联,总电流I总=2I=2×0.5A=1A; 电池充满电后总电荷量Q=2500mAh=2.5Ah 应急灯能持续发光的时间t==2.5h。 故答案为:B;2.5。 【点评】本题以应急灯入手考查电路连接、电流电阻的计算、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是一道考查能力的好题。 三、综合题(本题共7小题,共38分) 17.(7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运动得越  远 。 (4)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小车受到  非平衡力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 (5)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 (6)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不能 (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能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改变阻力的大小; (3)实验中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力不平衡; (5)由第(3)问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得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6)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解答】解: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3)实验中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处于非平衡状态,则小车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没有摩擦力也是理想情况,故实验结论是推理得出的,而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故答案为:(1)相等;(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小;远;(4)非平衡力;(5)匀速直线运动;(6)不能。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知道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并能根据所学的其他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本实验中相关的实验现象。 18.(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小明用电池(电压一定)、滑动变阻器、数量较多的大头针、铁钉以及较长导线为主要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简易实验。 (1)他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制成简易电磁铁,并巧妙地通过比较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来显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图中甲、乙串联的目的是  控制电流相同 ; (3)由该图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 (4)开关闭合后,乙的上端是  S 极。(填“N”或“S”) 【分析】(1)要掌握转换法,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体现的; (2)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处处相等; (3)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 (4)掌握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螺线管的N极。 【解答】解:(1)电磁铁磁性强弱是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此实验运用的是转换法; (2)该探究实验通过串联的电路连接方式来控制电流相同; (3)根据图可知,两个电磁铁串联在电路中,所以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等,甲吸引的大头针多,说明甲的磁性强,这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4)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S极。 故答案为:(1)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2)控制电流相同;(3)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4)S。 【点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考查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同时涉及到了右手螺旋定则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19.(4分)小红和小龙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所选器材: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各一个,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依次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小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2 N; (2)如图乙所示,小红将砝码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3)如图丙所示,小龙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在乙、丙两次实验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乙、f丙,则其大小关系为f乙 大于 f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1)根据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2)对比图甲乙中相同的量和变化的量,因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平衡力,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3)分别读数乙、丙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图甲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 (2)小红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此时物体相对于甲中的压力变大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图乙中,测力计示数为2.6N,即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6N,故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丙与图甲比较,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即f丙=2.2N,由图乙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乙=2.6N,故f乙大于f丙。 故答案为:(1)2.2;(2)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大于。 【点评】本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考查测力计读数、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数据处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0.(4分)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压强计  不是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实验中两只大烧杯都装的是水,压强计的探头放在相同深度时,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3)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乙U形管水柱高度差8cm,则甲U形管中液体密度为  0.8×103 kg/m3。 (4)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800 Pa。 【分析】(1)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为连通器。 (2)实验中两只大烧杯都装的是水,压强计的探头放在相同深度时,根据p=ρ液gh可知橡皮膜所受的液体压强相同,根据转换法可知可知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3)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乙U形管水柱高度差8cm,根据p=ρ液gh1=ρ水gh2, 得出甲U形管中液体密度。 (4)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根据p=ρ液gh1得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解答】解:(1)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为连通器,压强计不是连通器。 (2)实验中两只大烧杯都装的是水,压强计的探头放在相同深度时,根据p=ρ液gh可知橡皮膜所受的液体压强相同,根据转换法可知可知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相同。 (3)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乙U形管水柱高度差8cm,则p=ρ液gh1=ρ水gh2, 甲U形管中液体密度为ρ液=ρ水=×103kg/m3=0.8×103kg/m3。 (4)已知甲U形管液柱高度差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液gh1=0.8×103kg/m3×10N/kg×m=800Pa。 故答案为:(1)不是;(2)相同;(3)0.8×103;(4)800。 【点评】本题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压强计算等知识。 21.(5分)小婷同学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未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应调节天平的  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2)如图甲所示,测得鹅卵石的质量为  31.2 g。 (3)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2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5.2×103 kg/m3。 (4)小婷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她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 ρB(选填“>”、“=”或“<”)。 (5)如果小婷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鹅卵石体积的过程中,先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将鹅卵石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V1,再取出鹅卵石,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鹅卵石的体积V=V1﹣V2,然后利用ρ=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则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会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1)天平在使用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线,表示横梁平衡。 (2)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等于矿石的质量;鹅卵石与水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差是鹅卵石的体积; (3)已知鹅卵石的质量与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鹅卵石的密度。 (4)根据两个点,分别过原点做出m﹣V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的大小。 (5)取出鹅卵石,鹅卵石沾水,导致测量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变化。 【解答】解:(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对天平进行调节,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旋转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线; (2)由图甲所示天平可知,矿石的质量m=20g+10g+1.2g=31.2g; (3)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矿石的体积V=58ml﹣52ml=6ml=6cm3, 鹅卵石的密度: ρ===5.2g/cm3=5.2×103kg/m3; (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做出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故ρA>ρB。 (5)再取出鹅卵石,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鹅卵石的体积V=V1﹣V2,由于鹅卵石沾水,导致测量体积偏大,由ρ=可知,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 (1)平衡螺母;(2)31.2;(3)5.2×103;(4)>;(5)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误差分析等,掌握原理,学习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22.(7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  电压 表。 (3)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断开开关,滑片移动至阻值最大处 ,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以此类推。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图像判断,小明要完成该实验,他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  35 Ω。 (4)小明每次实验控制电压表示数为  2.5 V。 (5)小军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多进行了一次实验,所用定值电阻为32Ω,正确连接后,测得电流为0.1A,由此推断,小军用32Ω电阻替换掉的是阻值为  20 Ω的电阻。 (6)小红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连接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总功率为P,电压表示数为U,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则图中电路总功率与U、R之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 【分析】(1)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因此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 (2)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接入25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4)根据图乙可以求出电压表示数; (5)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电阻的电压,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由欧姆定律得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求出更换电阻前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进而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原来的电阻大小; (6)分析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电路的总功率随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式,据此分析。 【解答】解:(1)电压表应该与电阻并联,电流表应该与电阻串联,而在原电路中,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表与电阻并联,所以应该对电路进行改动,如图 (2)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保持电压不变,所以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该时刻注视电压表示数,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在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应该先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最大阻值处,再重新替换电阻,连接电路;小明要完成该实验,应该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根据乙图可知,定值电阻为5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5A,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U=IR=0.5A×5Ω=2.5V, 根据乙图可知,当更换25Ω定值电阻时,要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分的电压为:U滑=U总﹣U=6V﹣2.5V=3.5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则Imin=0.1A,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R滑===35Ω; (4)根据图乙可知,U=IR=0.5A×5Ω=2.5V,小明每次实验控制电压表示数为2.5V; (5)更换32Ω的定值电阻后,电流为0.1A,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 U′=I′R′=0.1A×32Ω=3.2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滑′=U总﹣U′=6V﹣3.2V=2.8V,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R滑′===28Ω, 在上一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滑″=U总﹣U=6V﹣2.5V=3.5V, 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为:I″===0.125A, 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电路中的定值电阻为:R′===20Ω; (6)根据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移动,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与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则电路中的总功率为:P=U总I=U总×=﹣, 在式子中U总、R′为定值,故总功率是和电压U相关的一次函数,且一次项系数小于0,故A正确,B错误; 电路中的总功率也可以表示为:P=,因U总、R′为定值,则P与R不是一次函数关系,且总功率P不会为0,所以CD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1)如图:(2)电压:(3)断开开关,滑片移动至阻值最大处;35;(4)2.5;(5)20;(5)A。 【点评】本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的连接、实验的操作过程、控制变量法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运用。 23.(7分)为了缓解用眼疲劳,妈妈购买了一款如图甲所示的电加热眼罩,如图乙所示是电热眼罩的工作原理图,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高、中、低三挡加热。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R1、R2都是电热丝,S3为单刀双掷开关(即S3只能接在触点a或b)。求: 额定充电(放电)电压 5V R2的阻值 10Ω 中挡额定功率 5W (1)当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时,电热丝R1、R2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 (2)R1的阻值; (3)求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 【分析】(1)(2)由图可知,当S1、S2闭合,S3接b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根据P=UI=可知,此时为高温挡,当S1、S2闭合,S3接a时,只有R1工作,为中温挡,当S1闭合,S2断开,S3接a时,两电阻串联,P=UI=可知,此时为低温挡,根据P=UI=求出R1的阻值; (3)根据W=Pt=(P1+P2)t=(+)t可求出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1)(2)由图可知,当S1、S2闭合,S3接b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此时为高温挡;当S1、S2闭合,S3接a时,只有R1工作,总电阻较小,为中温挡,当S1闭合,S2断开,S3接a时,两电阻串联,总电阻最大,为低温挡。 R1的阻值为: R1===5Ω; (3)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为: W=Pt=(P1+P2)t=(+)t=[+]×10×60s=4500J。 答:(1)并联; (2)R1的阻值为5Ω; (3)眼罩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为4500J。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P=UI=分析眼罩处于高、中、低挡时的电路连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1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2/12 14:23:14;用户:17606858847;邮箱:17606858847;学号:41295348 第1页(共1页)

  • ID:6-17851629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 ID:6-17851617 6.1 质量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

  • ID:6-17851610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