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17.233.26)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9692227 [精]【精品解析】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2个

  • ID:6-9692221 [精]【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2个

  • ID:6-9692215 [精]【精品解析】河南省安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2个

  • ID:6-6575944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一上学期



    ================================================
    压缩包内容: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PDF版).pdf

    • 2019-12-10
    • 下载0次
    • 3760.64KB
    • hnsyjwh
  • ID:6-6575277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二上学期


    
    ================================================
    压缩包内容: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答案.pdf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扫描版.doc

  • ID:6-6573462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磁场的基本性质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第三章 磁场/本章复习与测试


    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F=__BILsin__θ__,方向由__左手定则__判定.
    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的大小F=__Bqvsin__θ__,方向由__左手定则__判定.当θ=90°时,运动电荷将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依__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__,可推导出轨迹半径R=____、运动周期T=____.

    考点一 磁场的叠加
    例1
    
    (2018·全国Ⅱ卷)(多选)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0和B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  A.流经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B.流经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C.流经L2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D.流经L2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解析】设流经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a,流经L2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a,已知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原理,考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有B0-B1a-B2a=B0.同理,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有B0-B1b+B2b=B0.因为B1a=B1b=B1(因距离相等),B2a=B2b=B2,解得B1=B0,B2=B0.
    【答案】AC
    【方法总结】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安培定则确定,当空间有几个磁场同时存在时,空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是这几个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首先应用安培定则判断出各电流在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方向与该点和电流连线垂直),然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
    变式训练1
    
    某课外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学校所在位置的地磁场的水平分量Bx.将一段细长直导体棒沿南北方向放置,并与开关、导线、电阻箱和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导体棒正下方距离为L处放一小磁针,开关断开时小磁针与导体棒平行.现闭合开关,缓慢调节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发现小磁针逐渐偏离南北方向,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9R时,小磁针的偏转角恰好为60°.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磁感应强度为B=k(式中I为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该点到通电长直导线的距离,k为常数),导体棒和导线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则该位置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
    ================================================
    压缩包内容: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磁场的基本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x

  • ID:6-6573414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本章复习与测试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电容、平行板电容器
    1.电容器与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势差的比值.
    (2)公式:C=____.
    (3)物理意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有关,与U、Q 无关.
    (4)电容器的充、放电
    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
    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5)单位:1法拉(F)=__106__微法(μF)=__1012__皮法(p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影响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__正对面积__成正比,与两极板的__距离__成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__εr__有关.
    (2)公式:C=____.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1)运动状态分析: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受到的电场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用功能观点分析: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等于粒子动能的变化,即qU=__mv2-mv__.
    2.带电粒子的偏转分析
    
    (1)运动状态:带电粒子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的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
    (2)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如图所示.
    ①沿初速度方向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运动时间t=.
    ②沿电场力方向做__匀变速直线__运动,加速度a===.
    ③离开电场时的偏移量y=at2=.
    ④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偏转角θ:tan θ==____.

    考点一 电容器及其电容
    例1 (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水平放置,现将其接在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上,电容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可忽略.闭合开关S,一带电油滴恰好静止于两板中间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
    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P点的电势升高
    D.油滴仍将保持静止
    【解析】根据C=知,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即d增大,则电容减小,故A错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电容器不能放电,故电容器带电量不变,则由Q=CU知U增大,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错;E=不变且P点与下极板距离增大,故P点电势升高,油滴仍保持静止,C、D正确.
    ================================================
    压缩包内容: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x

  • ID:6-6573396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电场的基本性质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本章复习与测试


    电场的基本性质

    —

    1.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
    (1)定义式:E=____;
    (2)点电荷电场:E=____;
    (3)匀强电场:E=____.
    2.电势、电势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 φ=____;
    (2)UAB=__φA-φB__;
    (3)UAB=__Ed__;(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4)WAB=__qUAB__;
    (5)Ep=__qφ__.
    3.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
    (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__垂直__,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
    (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__一定做功__.

    考点一 库仑定律及其应用
    例1 (多选)与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周运动类似,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1,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周期为T1,形成的环形电流为I1;处于n=2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2,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周期为T2,形成的坏形电流为I2.已知r1∶r2=1∶4,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2∶1 B.a1∶a2=4∶1
    C.T1∶T2=1∶4 D.I1∶I2=8∶1
    【解析】电子受核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k=m,则v=,则=,故A正确;由k=ma,则a=,=,故B错误;由k=mr,则T=2π,=,故C错误;由I=,则I1∶I2=8∶1,故D正确.
    【答案】AD
    【方法总结】库仑力产生的效果服从牛顿力学中的所有规律,计算库仑力时根据库仑定律的条件进行;在分析其作用效果时,应根据力学的解题思路去分析与解答.在解题过程中,库仑力的正、负号不表示引力或斥力,而是与规定的正方向相比.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距小滑轮O正下方l处的B点用绝缘底座固定一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1,绝缘轻质弹性绳一端悬挂在光滑的定滑轮O正上方处的D点,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2连接,发现小球2恰好在A位置平衡,已知OA长为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由于弹性绳的绝缘效果不是很好,小球2缓慢漏电,一段时间后,当滑轮下方的弹性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时,小球2恰好在AB连线上的C位置.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压缩包内容: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期末复习学案 电场的基本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x

  • ID:6-6573095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作业 第一章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A组 素养达标]
    1.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位移
    解析:质量、时间和路程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D正确.
    答案:D
    2.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解析: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不是运动的方向,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位移不会大于路程,故B正确;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不是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错误.
    答案:B
    3.(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解析:位移为零,只能说明初末位置是同一位置,不能判断出物体是否运动,故A正确;物体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因此,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即物体静止,故B错误;除了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外,其他的运动中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故C错误,D正确.
    答案:AD
    4.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  )
    A.出租车司机按里程收费
    B.标准田径场的周长是400 m
    C.乘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 080 km
    D.铅球运动员的成绩
    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始、末位置间的距离,可知B、D错误,C正确;而出租车通常并不沿一直线单向运动,故A错误.
    答案:C
    5.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同
    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
    D.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解析:因为跑道外圈半径大于里圈,当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起点就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同,B正确.
    ================================================
    压缩包内容: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作业 第一章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word版含解析.doc

  • ID:6-6567940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2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折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2.(2分)小明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其记录结果分别为18.38cm、18.39cm、18.83cm、18.37cm、18.38cm。其中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于   。 3.(2分)大明驾驶汽车在信南高速上匀速行驶,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汽车的速度合   m/s;2018年8月,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飞人苏炳添不负众望,勇夺桂冠,他的百米速度约为10m/s。其物理意义是   。 4.(2分)歌手温岚和周杰伦合唱歌曲《屋顶》,一个女高音一个男低音,音域互补,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是靠各自声带的   产生的。 5.(2分)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标志牌,图中A是禁鸣标志,这从噪声的   环节防治噪声的影响;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0m至少需   s。 6.(2分)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   单位;如图所示的“日晷”是一种计时工具,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7.(2分)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m,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分)上物理课时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板书,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2分)人站在游泳池边观察池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要   ,正对着池壁,向下看水中池壁的正方形瓷砖,看起来如图的   的形状。 10.(2分)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是海洋勘察上常用来探测目标位置的一种设备,它能定向发射和接受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该装置无法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从声音的条件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1-18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第19-20每小题都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给1分,有一个错选不给分) 1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步行速度约为1m/s C.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12.(3分)唐河一南阳新能源城际公交的开通,既节能减排,又极大方便了往返于两地之间的唐河人民。小明坐在去南阳的城际公交车上,与之并排的一辆小轿车在超车,他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交车 B.小轿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13.(3分)唐河县体育加试中考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坐位体前屈 B.立定跳远 C.男子1000米跑 D.以上都是 14.(3分)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2 B.2:3 C.8:3 D.3:8 15.(3分)下列实验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在盛水的容器中摇动小铃铛看在容器外能否听到声音 B.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水花飞溅的现象 C.用硬卡片以不同的速度在梳齿上划过,比较发出的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比较发出的声音 16.(3分)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B.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C.改变用力大小,拨动同一根琴弦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17.(3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有“海市蜃楼”的奇景,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天空日食 B.手影游戏 C.水中铅笔 D.湖面倒影 18.(3分)“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9.(3分)小明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B.白纸板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路 C.增大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随之增大 D.沿ON向后转动板A,用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0.(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同地沿相反方向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下正确的是(  ) 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0~25s,甲、乙两车相距20m D.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21.(3分)A是一点光源,A′是经平面镜成的像,C是眼睛所在的位置,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从A点发出的经过C点的光线。 22.(3分)如图所示,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会出现自上而下的七色光带,请你做出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出红光和紫光的光路图,并标出红光和紫光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第23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共28分) 23.(5分)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将错误的步骤改为   。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4.(6分)如图1所示,在测量运动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其中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4)图2中能反映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25.(4分)如图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敲击右边音叉,接触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可说明   。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加大敲击的力度,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你由此可得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如果在真空中作图中的实验,塑料小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 26.(6分)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和小红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该实验中需要点燃的是蜡烛   (选填“A”、“B”成“A和B”)。当小明移动B的位置,直到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为止。此时从小红的角度看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重合。 (3)小红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丙两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4)小明想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   (选填“透过玻璃”或“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 (5)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用笔在白纸上记录平面镜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对应蜡烛B位置的连线,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蜡烛位置到镜面的距离,这一步操作目的是为了找到   的关系。 27.(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线和   光线分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   (“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小明让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入射向水面时,发现光线沿着OA方向折射进入空气,这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4)小明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五、缘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9分,共16分) 28.(7分)国庆假期结束,家住唐河的大一学生小亮返回南阳师院上学(如图),他先乘坐公交车到达唐河长途汽车站,接着乘坐城际公交从唐河到达南阳,最后乘坐出租车到达了师院,请完成以下问题 (1)若公交站与唐河长途汽车站相距6km,小亮用测速软件测出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20km/h,则公交车共行驶了多少min? (2)城际公交从唐河出发和到达南阳站点下车时,小亮手机显示时间分别为9:10和10:40,这个过程中小亮用测速软件测出行车平均速度为36km/h,则城际公交行驶的路程为多少km? (3)出租车到达师院后,计价器上显示的部分内容如表所示,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上车时间 10:55 下车时间 11:00 行驶里程(km) 2.4 金额(元) 8 29.(9分)10月1日上午,小明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他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解答一下。 (1)习主席讲话时用到的麦克风(图甲)是为了増大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以一台东风﹣41导弹发射车(图乙)为参照物,其它通过检阅区的该型号发射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纪念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到建国(相差28年零3个月),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图丙)只升高到28.3米,若完整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长为46秒,则国旗升起的速度为多少米/秒(保留三位小数)? (3)分列式阅兵环节,某步行方队(图丁)踏着统一的节奏,以1.5m/s的速度通过天安门前两个华表之间的检阅区,共走了128步,若每步走75厘米,则通过检阅区的时间为多少秒? (4)这次接受检阅的飞机,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其中接受检阅时歼20(图戊)的飞行速度约150m/s,电视直播解说时间40s,这段时间内它飞行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解答】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2.【解答】解: 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18.83cm与其它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38cm。 故答案为:18.83cm;18.38cm。 3.【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10km/h,此时汽车的速度:v=90km/h=25m/s; 苏炳添的百米速度约为10m/s,表示他每秒通过的路程约为10m。 故答案为:25;每秒通过的路程约为10m。 4.【解答】解: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音调;振动。 5.【解答】解: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即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在小区内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可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0m至少需要的时间: t==═0.1h=360s; 故答案为:(1)产生;(2)360。 6.【解答】解: (1)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表示长度的单位; (2)“日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而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日晷”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长度;光沿直线传播。 7.【解答】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也是6m。 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6;不变。 8.【解答】解: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板书,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漫;遵循。 9.【解答】解: (1)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是池底变高了,即变浅了,看到的是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池底。 (2)如图所示,在水池壁上任取一点A1,这一点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经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位置变高了,在A1′点;同理,在池壁上再取一点比A1高的点A2,人眼看到的像在A2′位置。由图可知,较深的位置,人眼看到的像变高较多,较浅的位置,人眼看到的像变高较少,所以人眼看到的像A1′A2′的距离小于真实的A1A2的距离,所以看到的正方形墙壁瓷砖变成的扁长方形。 故答案为:浅;②。 10.【解答】解: 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1-18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第19-20每小题都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给1分,有一个错选不给分) 11.【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故A错误;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故B正确; C、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左右,故C错误;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 A、该同学坐公交车回家,相对于该公交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同学坐公交车回家,与之并排的轿车在超车,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故B符合题意; C、该同学坐公交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该同学会感觉自己在前进,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同学坐公交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该同学会感觉自己在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所以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男子1000米跑,而坐位体前屈是以个数作为评定标准的,立定跳远是以距离作为评定标准,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 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为:==×=×=8:3。 故选:C。 15.【解答】解:A、在水中摇动铃铛,人能够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故A不合题意; 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 C、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从木梳上划过,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以证明音调和振动快慢有关,故C不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6.【解答】解: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时杯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改变用力大小,拨动同一根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不能改变音调,故C符合题意; 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时,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解答】解:“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天空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与“海市蜃楼”形成原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湖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C。 19.【解答】解: A、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白纸板后,能够间接的在白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B正确; C、增大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则入射角减小,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即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也减小,故C错误; D、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沿ON向后转动板B,故D错误。 故选:CD。 20.【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0~5s,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根据v=可得,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0~1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根据v=可得,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0~25s,甲车距离起点的路程是50m,乙车距离起点的路程是30m,沿相反方向甲、乙两车相距50m+30m=80m,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10~20s,乙车通过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21.【解答】解:连接AA′,做出AA′的中垂线,即为镜面;连接A′C交镜面于点O并延长,可得到反射光线;连接AO可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解答】解: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程度小,紫光的折射程度大,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第23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4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共28分) 23.【解答】解: (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2)故合理的顺序为:DEBC或DBEC; (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1)A;C;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BEC或DEBC;(3)AB。 24.【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根据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2)根据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v=;时间;(2)40.0;25.0;(3)小;(4)B。 25.【解答】解:(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因为音叉的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加大敲击的力度,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此可得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如果在真空中作图中的实验,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直接传播,所以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不会看到小球被弹起。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振幅;不能。 26.【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该实验中需要点燃的是蜡烛A.当小金移动B的位置,直到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为止。此时从小红的角度看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 (3)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 ; (4)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去镜后的蜡烛B,在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应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以探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故答案为:(1)较暗;(2)A;能;(3)乙;(4)直接;(5)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7.【解答】解: (1)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由15°增大到60°,则折射角由11°增大到44°,由此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靠近法线。 (3)如图所示,该小组同学继续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C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防止偶然性的发生,获得普遍规律。故选B。 故答案为:(1)折射;入射;在;(2)增大;靠近;(3)可逆的;(4)B。 五、缘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9分,共16分) 28.【解答】解:(1)由v=可得,公交车共行驶的时间: t1===0.3h=18min。 (2)城际公交行驶的时间: t2=10:40﹣9:10=1h30min=1.5h, 由v=可得,城际公交行驶的路程: s2=v2t2=36km/h×1.5h=54km。 (3)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3=11:00﹣10:55=5min=300s, 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v3===8m/s。 答:(1)公交车共行驶了18min; (2)城际公交行驶的路程为54km; (3)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8m/s。 29.【解答】解: (1)习主席讲话时用到的麦克风是为了増大声音的响度; 以一台东风﹣41导弹发射车为参照物,其它通过检阅区的该型号发射车与该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该型号发射车是静止的; (2)国旗升起的速度: v==≈0.615m/s; (3)由题意可得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为: s'=128×0.75m=96m; 由v=可知,通过检阅区的时间为: t'===64s; (4)由v=可知,这段时间内它飞行的距离约为: s飞机=v飞机t飞机=150m/s×40s=6000m=6km。 答:(1)响度;静止; (2)国旗升起的速度为0.615m/s; (3)通过检阅区的时间为64s; (4)飞行的距离约为6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