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9.231.128)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17075831 [精]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853 [精]【精品解析】广西昭平县四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115 [精]【精品解析】广西玉州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109 [精]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103 [精]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011 [精]【精品解析】广西防城港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3009 [精]【精品解析】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9682097 [精]广西防城港市北部湾经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联考试卷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2个

  • ID:6-9274826 广西梧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中考真题

    梧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 物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 B. 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 C.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D.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答案】D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实验时,老师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同学们能够闻到酒精的味道,此现象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C 【解析】解: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有时说成一者进入另一者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3.如图是2017年第十四届梧州宝石节骑楼城创意水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情景,一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装满六堡茶的小船正缓缓前行,演绎着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故事”。导游用扩音器讲解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变声音的音色 B.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提高声音的音调 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解: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可以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装置,扩音器是一个能够改变声音大小的设备;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如图所示是我国“神州”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 A. 熔化和液化 B. 熔化和凝固 C. 熔化和凝华 D. 熔化和汽化 【答案】D 【解析】解:“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 故选:D。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5.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用橡胶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 A. 甲、乙都增大 B. 甲、乙都减小 C. 甲、乙都不变 D. 甲减小,乙增大 【答案】C 【解析】解:由题知,甲带电,甲的金属箔张开;乙不带电,乙的金属箔闭合; 橡胶棒是绝缘体,不能导电,所以,用橡胶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电子不会发生转移,则会发现两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不变。 故选:C。 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橡胶棒是绝缘体,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本题正确判断的关键是要知道橡胶棒是绝缘体,无法发生电荷的转移,因此金属箔的张角不会变。 6.小雨家的空气开关发生了跳闸,则一定是电路中(  ) A. 发生了断路 B. 用电器电阻过大 C. 电压高于220V D. 总电流过大 【答案】D 【解析】解:在家庭电路中,因电流过大导致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有: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A、如果发生了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空气开关不会跳闸,故A错误; B、用电器电阻过大,则电路中电流变小,空气开关不会跳闸,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家庭电路两端电压不变为220V;虽然电压高于220V时,也会造成电流过大、空气开关跳闸,但这不是必要的原因,故C错误; D、空气开关发生了跳闸,一定是总电流过大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时,串联在电路中的空气开关会“跳闸”; 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电路发生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本题考查了空气开关的作用,以及家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要知道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7.小荣听了交通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后,对学校附近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的电路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观察、思考,他画出了下列红,绿灯连接的电路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A、两开关均闭合时红绿交通信号灯同时发光,只闭合一个开关均不发光,故A不正确; B、只闭合开关S1时绿灯亮,只闭合开关S2时红灯亮,两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故B正确; C、两开关都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且两灯泡不发光,任何一个开关断开时红绿交通信号灯同时发光,故C不正确; D、当只闭合开关S2时,两灯泡都发光;只闭合S1时绿灯亮。故D不正确。 故选:B。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红绿交通信号灯不能同时工作、且互不影响即为并联,然后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关键是知道红绿交通信号灯两灯泡不会同时亮,要注意从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8.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意为可以燃烧的“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1m3的可燃冰能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4m3的天然气。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1m3的可燃冰比0.8m3的水质量小 C. 在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可以结合成可燃冰 D. 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答案】A 【解析】解: A、“可燃冰”消耗后,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可燃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1m3可燃冰的体积大于0.8m3水的体积,由m=ρV可知,可燃冰的质量较大,故B错误; C、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在海底和冻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故C错误; D、“可燃冰”不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是天然气的水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可燃冰的密度约为1176kg/m3,根据密度变形公式m=ρV比较质量大小; (3)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 (4)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能源-可燃冰考查了对能源分类、密度、可燃冰的组成的理解和应用,要充分理解可燃冰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2018曼谷汤尤杯羽毛球赛于5月27日收官,中国男队时隔六年再次捧起汤姆斯杯,如图所示,是中国队新人石宇奇在比赛中的情景,在他挥拍把羽毛球击回到对方场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羽毛球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变大 B. 羽毛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变大 C. 羽毛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 D. 羽毛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变小 【答案】C 【解析】解: AB、羽毛球上升或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会变小,故AB错误; C、羽毛球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变大,故C正确; D、羽毛球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所以动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羽毛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羽毛球的能量才是守恒的。 此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10.刷卡机广泛应用于银行、超市等,如图所示的POS刷卡机读出信息的原理是:当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上刷过时,刷卡机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刷卡机读取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 A. 电磁铁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电磁继电器 【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探测器将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 A、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做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做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由题意可知,探测器是将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电流,则分析各实验现象可知能产生电流的选项。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要求学生能通过题意找出探测器的原理,并能正确掌握电磁铁、发电机、电动机、电磁继电器的原理。 11.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做短路演示实验时,他将蓄电池、自制铜导线组成短路电路,如图所示是在实验中铜导线烧断时的情境,烧断处被烧断是因为该处一小段铜导线与其它同长度的铜导线相比,它的(  ) A. 电阻较大 B. 电压较小 C. 电流较大 D. 电功率较小 【答案】A 【解析】解: 由图可知,电路中只有一条铜导线,所以铜导线中电流处处相等,根据焦耳定律公式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因此电阻大的位置容易被烧断,故A正确。 故选:A。 铜导线被烧断的原因是温度过高造成的,而温度过高是因为热量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电导线烧断的原因,是因为电阻过大造成的,会根据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12.如图所示,将标有“12V6W”的灯泡L1和“12V3W”的灯泡L2接在12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路总功率等于9W B. 电路总功率大于9W C. 灯泡L1和L2一样亮 D. 灯泡L2比灯泡L1亮 【答案】D 【解析】解:由P=U2R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U1额2P1额=(12V)26W=24Ω,R2=U2额2P2额=(12V)23W=48Ω, 两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路中时,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UR1+R2=12V24Ω+48Ω=16A, 则电路总功率:P=UI=12V×16A=2W,故AB错误;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且R1、“=”成“<”)。 【答案】<;< 【解析】解: 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由图知S1>S2,所以剩余部分的体积:V剩1>V剩2, 由ρ=m剩V剩可知,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长方体的高度关系为H甲

  • ID:6-4677570 2018年广西钦州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含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中考真题

    1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