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188.229.246)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19667986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1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题一物理试题(PDF版 无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一模真题

  • ID:6-17503260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8年级物理(PDF版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下册

    11

  • ID:6-17503216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初中物理/开学考专区/八年级下册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物理试题 (60分钟,100分) 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单选题):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4.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5.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B. 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8.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与平面镜之间,可以发现像被挡住了 9.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 ) 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10.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光屏上能接到的像一定是实像 C、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D、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 11.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2.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13.下列物体中,质量为2.5×104 g的可能是( ) A. 一头大象 B. 一只鸡 C. 一本物理书 D. 一辆自行车 14.下列关于物质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余下的水的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 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余下的水的密度为原来的2倍 C. 一杯水结成冰后,其密度保持不变 D. 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半杯水的密度仍比一杯煤油的密度大 15. 质量是10 g的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20 g,若装满某种油后的总质量是17.5 g,则这种油的密度是( ) A. 1.75×103 kg/m3 B. 0.875×103 kg/m3 C. 0.25×103 kg/m3 D. 0.75×103 kg/m3 16.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 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 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 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1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18.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19.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2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 2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23.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___现象。 24.影子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不同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 形成的。 25.摩擦力的分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探究题(共20分): 26.(1分)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1分)如图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8.(6分)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1)图6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7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29.(6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甲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________。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30.(6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g.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如图1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甲 乙 四、计算题(共10分): 31.(5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2.(5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460 g,它装满水后的质量是960 g,装满葵花油时的质量是920 g,求葵花油的密度是多少kg/m3? 多少g/cm3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17410533 山东省青岛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习调研物理试题(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九年级上册

    山东省青岛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习调研物理试题

  • ID:6-16972683 [精]山东省德州市经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16271015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ID:6-16073133 [精]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14476765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2021-2022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 1. “阳光大课间”丰富了校园生活,活动中涉及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质量 50 k g B. 身高 1.66 c m C. 跑 1200 m 用时 10 s D. 重力 60 N 2. 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 (????) A. 天和号 B. 月球 C. 火星 D. 太阳 3. 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4.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 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 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 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5.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 a 的像更清晰 B.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C. 使用相同的蜡烛 a 、 b ,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D. 将蜡烛 a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6. 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通过玻璃板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 B. 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7. 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 放大实像 B. 放大虚像 C. 等大实像 D. 缩小实像 8. 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 A.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 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这个像是实像 D. 这个像比太阳小 9.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 15 c 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 B.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远视眼的矫正 C. 将蜡烛移到 30 c 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 将蜡烛移到 40 c 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10. 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 B. 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 C. 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 D. 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 11.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量的物体和砝码交换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 50 g 的砝码 1 个,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 4 g ,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A. 54 g B. 52 g C. 48 g D. 46 g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把铁块压成铁板,它的密度变小 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 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13. 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该先测石块的体积,再测石块的质量 B.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石块应放在右盘 C. 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 石块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 14. 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 B. 墙对人的推力大于人对墙的推力 C. 旱冰鞋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D. 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两个力的三要素只有方向不同 15. 足球运动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的直径约为 40 c m B. 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推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飞行中的足球受到重力和踢力 D. 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是因为不受力了 16. 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 (????) A. 河水不能流动 B. 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 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 人无法握住鸡蛋 17. 如图所示,气垫船在水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减小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 A. 减小压力 B.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用滚动代替滑动 D. 使接触面分离 18. 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 (????) A. 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用手拍打桌面,手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19. 小王同学参加了 2021 年广安市中考体育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的作用,绳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B. 小王投掷实心球时,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C. 小王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小王匀速跑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20.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 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小 D. 乙的密度为 1.5 × 10 3 k g / m 3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8.0 分) 21.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 ______ ( 选填“运动”或“静止” ) 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 22. 为了庆祝建党 100 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 ! 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______ ,小红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来判断的。 (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23. 某物体质量为 2 k g ,重力大小为 ______ N ,方向 ______ 。 24. 小明做了鉴别水和盐水的实验 ( ρ 水 < ρ 盐 水 ) 。如图,用相同烧杯盛装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上,右侧烧杯中盛装的是 ______ 。 25. 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的时候,当她往水球中注入空气,大球和小球上分别呈现出一大一小、一反一正的双重人像。大球可以看作一个 ______ 透镜,能 ______ 光线,王亚平老师站在远处,大家通过大球看到的是她倒立缩小的 ______ 像。 26. 我们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手机镜头焦距为 5 c m ,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 c m 。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 ______ (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 的实像。 27. 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 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 ______ 透镜进行矫正。 28. 2021 年 12 月 9 日 15 时 40 分,“天宫课堂”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小明同学发现空间站仓壁上有好多半环把手。航天员如果想向右运动,就可以推一下左边的把手或拉一下右边的把手,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______ ,同时也证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 。 29. 热爱运动的小张同学在平直跑道上跑步,当他的脚用力向后蹬地时,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______ 的。同时鞋底被挤压变形,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 。 30.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 k g / m 3 ,空烧杯的质量是 ______ g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31. 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2. 画出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33. 画出图中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 O 点为物体的重心 )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1.0 分) 3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 1 ) 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 ; ( 2 ) 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这是一个倒立 ______ 的实像,生活中的 ______ (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______ ( 选填“能”或“不能” ) 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 3 ) 若仅将图中凸透镜移动到刻度值为 ______ c m 处,光屏上可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小亮同学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 ______ (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 ; ( 4 ) 上述实验完成后,小亮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续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 ______ ( 选填“近视”或“远视” ) 眼镜; ( 5 ) 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______ 。 A . 6 c m B . 10 c m C . 18 c m D . 20 c m 35. 张明同学制作了一个如图一所示的金属面具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 1 )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称量标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如图二所示,应向 ______ ( 选填“左”或“右” )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 2 ) 天平调好后,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三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______ g 。 ( 3 ) 然后又进行了如图三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 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②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 ( 水未溢出 ) ,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 取出模型,用装有 40 m L 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三丙所示,则模型的体积为 ______ c m 3 。 ( 4 ) 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______ g / c m 3 。 ( 5 ) 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 (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 36.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 ( 1 ) 实验时,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0.8 N 时,木块未被拉动,此时木块 ______ ( 选填“受到”或“不受” ) 摩擦力; ( 2 )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 N ; ( 3 ) 通过比较 ______ 两图,可验证猜想 ① ;通过比较 ______ 两图,可验证猜想 ②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 。进一步归纳得出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 ______ ( 选填“大”或“小” ) ,接触面越 ______ ( 选填“光滑”或“粗糙” ) ,滑动摩擦力越大; ( 4 ) 有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A . 将木块竖直切去一半,如图丁,重复 ( 1 ) 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丁; B . 将木块侧放,如图戊,重复 ( 1 ) 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戊。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 选填“ A ”或“ B ” )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37. 一辆油罐车装有 20 m 3 的石油,从油罐中取出 30 m L 石油样品,称得样品质量为 24.9 g ,求油罐内石油的质量。 ( 取出样品的质量忽略不计 ) 38. 一辆汽车以 30 m /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它的总质量为 2 t ,突然发现正前面有一辆因故障而停止的小货车,于是紧急刹车。汽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到紧急刹车所需反应时间 0.5 s ,刹车后经过 10 s 汽车停止,刹车后到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0 m / s , g = 10 N / k g ,求: ( 1 ) 汽车的重力; ( 2 ) 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 【解析】 解: A 、成年人质量在 65 k g 左右,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 50 k g 左右,故 A 符合实际; B 、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 c 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 166 c m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 C 、中学生跑 1200 m 的时间在 4 m i n = 240 s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 、中学生的质量在 50 k 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 = m g = 50 k g × 10 N / k g = 500 N ,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答案】 A ? 【解析】 解: A . 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天和号和冰箱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和号是静止的,故 A 正确; B C D . 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月球、火星、太阳和冰箱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月球、火星、太阳是运动的,故 BCD 错误。 故选: A 。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3. 【答案】 A ? 【解析】 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 ( 频率越大 ) ,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 A 。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 4. 【答案】 D ? 【解析】 解: A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后经过介质传播到耳朵里才能听到声音,另外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或次声波,人耳也无法感知,故 A 错误; B 、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的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听到闹钟发出的铃声越来越小,故 B 错误; C 、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 、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 D 正确。 故选: D 。 ( 1 ) 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才能听到; ( 2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的传声能力跟空气的稀薄程度有关,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差; ( 3 )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4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5. 【答案】 C ? 【解析】 解: A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 A 一侧能看到蜡烛 a 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 B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 A 错误; B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 B 错误; C 、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 b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C 正确;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 A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 D 错误。 故选: C 。 ( 1 )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 2 ) 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 3 )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A 、 B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4 )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6. 【答案】 A ? 【解析】 解: A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通过玻璃板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故 A 正确; B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像可大可小,故 B 错误; C 、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C 错误; D 、太阳光经过折射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因此,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 D 错误。 故选: A 。 ( 1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 2 )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可大可小; ( 3 ) 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4 )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漫反射、小孔成像和光的色散现象等,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要了解,属于基础知识。 7. 【答案】 D ? 【解析】 解:已知焦距 f = 10 c m ,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u = 35 c m ,则 u > 2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D 。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8. 【答案】 A ? 【解析】 解: A B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样就能通过水盆观看日食,是因为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睛,故 A 正确。 B 、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即这个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 C D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这个像是与太阳等大的虚像,故 CD 错误。 故选: A 。 ( 1 )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2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明确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答案】 C ? 【解析】 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 15 c 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 15 c m 。 A 、从图上看出,物距 u = 50.0 c m ? 10.0 c m = 40.0 c m , v = 85.0 c m ? 50.0 c m = 35.0 c m ,由于 u > 2 f , 2 f > v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光屏在二倍焦距之外,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 A 错误; B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图中蜡烛成像在光屏之前,因此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 B 错误; C 、 2 f > u > f , v > 2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 30 c m 刻度处, u = 50.0 c m ? 30.0 c m = 20.0 c m ,此时 2 f > u > f ,则移动光屏能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 C 正确; D 、将蜡烛移到 40 c m 刻度处, u = 50.0 c m ? 40.0 c m = 10.0 c m ,物距满足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 故选: C 。 ( 1 ) 焦点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而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 2 ) 凸透镜成像规律: u > 2 f 时, f < v < 2 f ,成倒立缩小实像; f < u < 2 f 时, v > 2 f ,成倒立放大实像, u < 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 3 )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可戴凹透镜矫正。 本实验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0. 【答案】 A ? 【解析】 解: A 、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物体所含物质的减少,橡皮的质量会减少,故 A 符合题意; B 、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位置改变,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形状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 C 不符合题意; D 、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质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把握住物质多少是否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 【答案】 D ? 【解析】 解: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 所以砝码的质量 = 物体的质量 +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物体的质量 = 砝码的质量 ?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物体的质量: m = 50 g ? 4 g = 46 g 。 故选: D 。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无论放置情况如何,一定是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物体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无论天平两盘的放置如何,一定记住:左盘物体的质量 = 右盘物体的质量 +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12. 【答案】 C ? 【解析】 解: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 A 错误; B 、把一铁块压成铁板,形状变化,但体积、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故 B 错误; 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若它们的质量、体积相同,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密度就相同,故 C 正确; D 、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密度大的体积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小用公式 ρ = 比较。 此题考查了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抓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题的关键。 13. 【答案】 D ? 【解析】 解: A 、假如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物体上会沾有水分;再测质量则会引起质量的测量值比真实质量偏大,故 A 错误; B 、在用天平称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所以石块应放在左盘,故 B 错误; C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故 C 错误; D 、若石块浸没水中后其表面附着有少量的气泡则测出的体积将偏大,根据 ρ = ,质量一定时,体积偏大,算出石块的密度将偏小,故 D 正确。 故选: D 。 ( 1 ) 在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应先测出固体的质量再测其体积; ( 2 ) 在用天平称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 3 )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 4 ) 若石块浸没水中后其表面附着有少量的气泡则测出的体积将偏大,根据 ρ = ,质量一定时,可知算出石块的密度将偏小。 本题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这都是我们在测量密度的实验中必须掌握的,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14. 【答案】 C ? 【解析】 解: A 、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是同时产生的,故 A 错误; B 、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故 B 错误; C 、旱冰鞋装有轮子是为了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故 C 正确; D 、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因此方向和作用点均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 C 。 ( 1 ) 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2 )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始终相等; ( 3 )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 4 ) 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做出判断。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与分析,对减小摩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力的三要素的了解,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5. 【答案】 B ? 【解析】 解: A . 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使用足球的大小不同,成年人使用的足球直径一般在 22 c m 左右,故 A 错误; B . 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推出,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 C . 飞行中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离开脚后足球靠惯性向前方向,脚的作用力消失,故 C 错误; D . 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 B 。 ( 1 ) 足球直径在 22 c m 左右; ( 2 )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 ( 3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4 ) 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受到阻力作用。 此题是一道力和运动关系的综合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产生力的条件、力的作用效果,包含的概念和规律较多,正确、全面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6. 【答案】 D ? 【解析】 解:河水因受重力的作用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如果没有重力作用河水将不能流动,所以选项 A 的说法可能出现,不能选. 杯中的水因受重力的作用才流入人口,如果没有重力作用,杯中的水将倒不进嘴里,所以选项 B 的说法可能出现,不能选. 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人跳起后将落回地面,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所以选项 C 的说法可能出现, 不能选. 人握鸡蛋是靠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如果没有重力,人仍能握住鸡蛋,所以选项 D 的说法不可能出现,能选. 故选 D .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树叶总是落向地面,人总能站在地面上.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人握鸡蛋靠的是摩擦力,且摩擦力与重力的有无无关. 17. 【答案】 D ? 【解析】 解:气垫船在水面上行驶时,会在船和水面之间形成一个“气垫”,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故选项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等,据此分析。 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18. 【答案】 C ? 【解析】 解: A . 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易碎,故 A 错误; B . 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故 B 错误; C . 用手拍打桌面,手给桌面力的作用,同时,桌面给手一个力的作用,手会感到疼痛,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C 正确; D . 游泳时,人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 D 错误。 故选: C 。 ( 1 )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2 )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 ( 3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这个物体一定会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 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和重心,要注意明确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并且两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19. 【答案】 C ? 【解析】 解: A 、小王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对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 、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手与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 、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C 正确; D 、匀速跑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变化,导致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 ( 1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 ) 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 3 )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 4 )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该题考查了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受力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0. 【答案】 C ? 【解析】 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 、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甲的质量小,故 A 错误; B 、由图可知,质量相

  • ID:6-14362167 [精]【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卷

    高中物理/期中专区/高二上学期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

  • ID:6-13663445 [精]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五四学制)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