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29.195.215)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20308111 2021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二模真题

  • ID:6-19755946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景山中学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三模真题

  • ID:6-19503482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 ID:6-18446651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ID:6-18413754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学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九年级上册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学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 ID:6-18413679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钟吾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九年级上册

  • ID:6-17853555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上册

  • ID:6-17072010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物理试卷(二)(无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三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物理试卷(二)(Word无答案)

  • ID:6-16842129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进行试验 D. 分析论证 2. 对于声音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 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 柴门闻犬吠,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3.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3m/s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 南京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 4. 目前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B. 冬天排气管冒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D. 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5. 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6. 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7. 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图乙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  ) A. B. C. D. 8. 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 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 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9. 如图,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B. 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C.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D.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 1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神舟十三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能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天舟二号” B. “天舟三号” C. 天和核心舱 D. 地球 11. 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 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 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 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12.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 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 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________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 14. 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_______图位置对应。 15. 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判断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光线是从______斜射入______中的。 17. 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铅笔的像尖端朝______(选填“左”或“右”),笔尖的像移动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s后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______cm;将平面镜M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8. 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左侧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9. 为了加强管理,某些公司对员工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选填“小于10cm”、“大于10cm且小于20cm”、“大于20cm”) 20. 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所示。 (1)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 A.B.C.D. (2)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m/s。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2分) 21. 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 ) 22.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 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4. 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① 钢 40 0.5 ② 钢 (a) (b) ③ 钢 60 1.0 ④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______(b)_______ (3)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4)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是______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D.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25. 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观察水的沸腾”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这两个实验进行研究,图丙、图丁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    (1)如图甲所示,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应将______(选填“铁圈向下调”或“铁夹向上调”)。 (2)两个实验装置用到的共同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______ (3)小明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水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D. (4)完成图乙实验后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______分钟。若继续加热,当烧杯中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中间画线MN的白纸。将玻璃板沿着画线竖立在白纸上,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充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 (1)你认为本实验应选择较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会好些。若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选用______(选填“白色”或“黑色”)棋子作为棋子A更好; (2)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此时棋子B的作用是替代______(选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 (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棋于B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模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像; (4)在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绕MN轴转向棋子A,发现镜中棋子A的像______(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27. 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情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填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会得出结论。 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调(选填“左”、“右”“上”或“下”); (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在凸透镜和烛焰间加放一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眼镜为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4)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______。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29. 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______; (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约为2m/s B.为了充分利用玻璃管,实验中气泡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 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大一些 D.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 (3)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4)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______ 表三: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5)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 30. 北京到南京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南京的一列动车时刻表。 站名 北京 济南 南京 到站时刻 -- 9:41 12:15 发车时刻 08:15 9:45 12:22 求: (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在动车行驶途中,高空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动车。动车的车身长度为300m,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驶入一隧道,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 (3)从北京到南京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1060450011645900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进行试验 D. 分析论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合作交流、评估”。“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是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环节,“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是属于分析论证环节,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对于声音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 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 D. 柴门闻犬吠,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是指音质好,这是对音色的描述,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不同人发声的特征不同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判断的,故B错误; C.固体是能够传播声音的,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是因为距离发声体太远,故C错误; D.听到“犬吠”是根据不同发声体的不同特征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来识别的,故D正确。 故选D。 3.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3m/s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 南京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4km/h,而 故B符合题意; C.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能够结冰,说明其温度不会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 D.南京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在5℃左右,不可能达到零下2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目前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B. 冬天排气管冒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D. 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能降低混合液的凝固点,可以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A正确;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C错误; D.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是车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5. 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答案】D 【解析】 【详解】A.做熔化实验时,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叫做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A错误; B.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水温度高,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水温还可以上升,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由图分析可知,应该是在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故C错误; D.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6. 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图乙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想看到完整的硬币,硬币的右侧的光,经过折射后要恰好进入人的眼睛,故选D。 8. 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 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 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可知,人在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不会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若将θ的值调小,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对应的入射角会增大,根据光的发射定律,反射角会随之变大,反射光会向上移;反之,若将θ的值调大,对应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会向下移,所以当调整θ的值为某个合适的角度时,反射光可能恰好进入人眼被看到,故C正确; 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 ,当θ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最高只能到达人身高的处,反射光线始终无法进入人眼,所以一定不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9. 如图,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B. 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C.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D.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不会形成光斑,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 B.当光斑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斑不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故B错误. CD.由于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不是焦点,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故C正确,D错误. 答案为C. 1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神舟十三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能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天舟二号” B. “天舟三号” C. 天和核心舱 D. 地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则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而选择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时,神舟十三号仍是静止的;但“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 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 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 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12.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 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示知,蜡烛与甲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焦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那么 2f<30.0cm,f<20.0cm<2f 解得 10cm

  • ID:6-14614431 [精]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九年级上册

    进入下载页面

    需要精品点: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