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9.240.185)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477098 八年级物理下学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末专区/八年级下册

    1.将规格都是“220V 2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有关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B.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D.三者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2.电炉丝断了,去掉 后,仍然接在原来的电源两端,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 5 :4 B. 1 :5 C. 5 :1 D. 4 :5 3.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图5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4.如图2所示,A是悬挂在弹簧下的铁块,B是螺线管的铁芯,S是转换开关(S接1时连入电路的线圈匝数多,S接2时连入电路的线圈匝数少),P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使弹簧的长度变长,可采取的办法是( ) A.不改变滑片P的位置,S由1改接到2 B. S接1不变,将滑片P向右滑 C. S接1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73 滑轮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72 空气的力量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 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认识托里拆利实验过程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即标准大气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及托里拆利实验过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乐于进行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产生、大气压的测定以及大气压的变化。 教学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的应用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纸片、挂衣钓吸盘、"马德堡半球"、抽气筒。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7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 压强/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课本上的"迷你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流体的概念、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 教学难点: 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 实验器材:乒乓球、吸管、筷子、小纸船、水槽、两张纸 教学过程: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70 走进微观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模型。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 重、难点 1、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难点: (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69 看不见的运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难点:应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铅块、钩码、针筒、实物投影仪、课件。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68 做功了吗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三节 做功了吗

    一、基本要求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 1、怎样才算做功? 2、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怎样才算做功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计论法 五、教具准备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67 做功的快慢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一、基本要求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概念。 3、会计算同学的功率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和实验 四、教具准备 斜面、木块、钩码(4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466 合理利用机械能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基本要求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二、教学难点 1、能的概念 2、会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

  • ID:6-460314 2009年云南省祥云县鹿鸣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初中物理/期中专区/八年级下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就会形成电流。 B.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电路是通路,导体中就有电流。 C.电路中有电流,导体两端就有电压。 D.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两端产生电压。 2、对欧姆定律公式I=U / R的理解,下面的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与导体的电阻无关。 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 ) A.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丝电阻不同   B.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丝的电阻不同   C.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铁丝电阻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 ) A.一只100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1h,消耗1 kW·h电能 B.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电路电压大小的工具 C.收音机上调节音量的

    • 2009-04-25
    • 下载34次
    • 359.49KB
    • htzxyxs
    进入下载页面

    免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