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18.226.248.252)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学校教师招聘信息

  • ID:6-20545244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PDF版 含答案)

    初中物理/会考专区(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模拟

    111

  • ID:6-20542177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七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专区/模拟试题

    11125200113157002023-2024-2模拟考试物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核能 C. 天然气 D. 石油 2.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晷计时 B. 筷子弯折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3. 2024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璀璨,令人震撼。关于表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齐诵《将进酒》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 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分辨不同演员的声音 D. 全国人民通过电视收看到该节目,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4.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5.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来的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 银河系、地球、电子、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10.0dm B. 蜡烛放在35cm的刻线处,光屏向右移到80cm的刻线处一定能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C. 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与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一个焦距为12cm 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实像 D. 图乙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将变大 7.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着木块使放置在木块上表面的砝码随木块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砝码对木块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放置在木块上表面的砝码受到木块对其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木块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8.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螺丝刀试电笔笔尖接触火线,氖管就会发光 B. 图乙中,洗衣机的三脚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C. 图丙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家庭电路出现短路造成的 D. 图丁中,当人发生触电事故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 9. 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装有适量水的瓶子(瓶盖密封)先后置于甲、乙两容器中,瓶子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容器中,瓶子受到的浮力相等 B. 甲、乙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C. 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 甲中瓶内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乙中瓶内水对瓶盖的压力 10. 在学校举行的劳动技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小强同学展示了一辆自己组装的玩具车,它具有“原地灯光秀”“调速前进”和“定速后退”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控制开关S1、S2和滑动变阻器R1来改变灯L的亮度,实现“原地灯光秀”;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实现“调速前进”或“定速后退”,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不变,标有“0.6A”灯L的电阻不变且RL=10Ω,定值电阻R2=5Ω。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关于下列结论: ①电源电压9V ②玩具车“调速前进”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小于0.6A ③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于2.4W ④S闭合,S1接1,S2接2时,玩具车处于“原地灯光秀”模式 其中正确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 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22分) 11. 端午节煮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煮粽子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 能的,粽香四溢,这属于______现象;运动员划龙舟时, 一手握紧船桨上端,另一手握住船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此时船桨相当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选填“队员”“桨”或“水”)。 12. 4月25日,“神箭”长征二号F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我国2024年首次载人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燃料燃烧推动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______冲程相同,载人飞船的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物理实验。请结合以下实验操作,按要求回 答问题。 (1)小明根据图甲装置尝试制成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 (2)将如图乙所示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会逐渐 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这表明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3)如图丙所示,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发现玻璃管内液面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4. 如图所示,是某运动APP记录小明某次跑步时的路线和相应数据,你认为与图乙中______是相对应的。若他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在______(t1/t2/t3)时刻运动得最快。 15.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900N的物体A,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的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12m, 用时40s,滑轮组的额外功是400J,则动滑轮的重力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100N,拉力的功率是______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16.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L为“220V 22W”的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为2.8V,R1为阻值10Ω的定值电阻, R2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1)灯L 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 A, 受控电路中导线的______(选填 “a”或 “b”) 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火线; (2)由题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强而______(“变大”或“变小”); (3)傍晚时分,若想早些使灯L 发光,可采取______。 17. 为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一同学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如图所示。从A处向水中看去,看到刻度尺上B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位于C点,同时看到水中D点的像也位于C点。请据此:(1)用虚线画出水面位置;(2)完成看到D点的光路图。 18. 如图小磁针静止在地球赤道正上方,请标出小磁针的N极和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 三 .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9. 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20. 图示为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装置。某次实验时,若导体AB不动,磁体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则闭合回路中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21.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A的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与棋子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棋子A和 B的位置,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选填“AC”、“AD”、“BD”或“BC”)。可沿_____方向(选填 “MN” 或 “PQ”)移动棋子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22.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面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纸板F 可绕 ON 转动。 (1)实验时,将纸板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AO 贴纸板E 射向平面镜M, 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接着将纸板F 绕 ON 向后翻转,则纸板 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 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多次实验 B.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 (3)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老师进行了如图丙的改进,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 充满烟雾,激光笔1发出的光束AO 为入射光线,光束 OB 为反射光线;用激光笔2发出垂直于镜面射向入射点 O 的光束作为法线,缓慢转动水平圆台,当看到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步骤(1)中的结论; (4)学习完光的反射知识,善于思考的小静理解了生活中这一场景,如图丁所示,被隔板 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 A 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 B, 人偶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人偶A。 理由是_____ 23. 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 滑动变阻器3个(铭牌上分别标有A“5Ω 3A”B“20Ω 2A”C“50Ω 1.5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_____ (选填 “A” 或 “B”)端;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片P, 两表指针不偏转。将与电压表“-” 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 点,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_____ ; (3)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 电流表示数为0.07A。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采用描点的方式,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 ,实验中选用的是滑动变阻器_____(选填 “A”“B”或 “C”),电源电压为_____V;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能使用上一次的某一组实验数据,断开开关,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A; 断开开关,换接未使用过的一个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_____A。 24. 【探究名称】探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有些同学喜欢用保温瓶带热水到校饮用。使用过程中发现瓶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瓶内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据此,同学们猜想: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 【证据】针对同学们的猜想,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一套方案。 甲组方案:利用五个规格相同的保温瓶(容积为)在同一天进行实验 (1)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的热水,同时装入五个保温瓶内; (2)下午6:00打开五个保温瓶,同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乙组方案:利用同一保温瓶(容积为)分五天进行实验 (1)每天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98℃的热水装入同一保温瓶内; (2)每天下午6:00打开保温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上述两套方案,都能控制实验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完全相同,但乙组方案不能保证每天的______完全相同。所以,同学们选择了甲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水的初温:98℃ 保温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的体积(L) 1.6 1.7 1.8 1.9 2.0 水的末温(℃) 79.0 81.5 83.0 85.5 84.5 水降低的温度(℃) 19.0 16.5 15.0 12.5 13.5 【解释】 (1)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______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量少于时,水量越多,其保温效果越______;水量在时,水量越少,其保温效果越好。 交流】 (3)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水量在范围内的初步结论不一定可靠,原因是______。 四 . 综合计算题 25. 李老师有一种老式加热鼠标垫(内有一根加热电阻丝),鼠标垫质量为200g,规格为“5V,5W” 。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鼠标垫正常工作的电流;( ) (2)鼠标垫正常工作10min,温度升高7℃,若此过程中热损失为30%,估算鼠标垫的比热容;( ) (3)月月想帮老师扩大鼠标垫温度调节范围,现有12V 的电源、规格为“5Ω,2A”“20Ω,1A”的两个滑动变阻器。她准备通过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并调节鼠标垫加热功率,请你帮她选择规格为______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并计算改装后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 ( ) 26. 作为2024年全国两会中强调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的氢能,发展势头迅猛。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它的工作原理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以产生电力,再以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行驶。如图是国产“氢能源”汽车,加氢3分钟续航可达一千公里,其部分参数如下表。当汽车启动或者低速行驶时由蓄电池组向驱动电机供电;当中速行驶或者蓄电池组电量过低时,氢燃料电池开始工作,既向驱动电机供电,同时又给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氢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组同时向驱动电机供电 。 汽车核载质量 2100kg 蓄电池最大容量 30kW·h 氢燃料电池效率 75% 蓄电池充电放电效率 80% (1)蓄电池在充电时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2)某次测试中,核载质量汽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28h, 消耗氢气1.6kg。假设氢能源发电时消耗的化学能与等质量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已知汽车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阻力为1000N, 蓄电池储电量由最大容量的40%增加到80%。(q氢=1.4×107J/kg) ①汽车在测试阶段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 ) ②为了给蓄电池充电,氢燃料电池向蓄电池提供的电能是多少? ( ) ③驱动电机的效率是多少? ( ) 10401300120142002023-2024-2模拟考试物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核能 C. 天然气 D. 石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石油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晷计时 B. 筷子弯折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答案】A 【解析】 【详解】筷子弯折、雨后彩虹属于光折射形成的现象;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来计时的,小孔成像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4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璀璨,令人震撼。关于表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齐诵《将进酒》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 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分辨不同演员的声音 D. 全国人民通过电视收看到该节目,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故A错误; B.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有空气,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不同演员的声音,故C错误; D.全国人民通过电视收看到该节目,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B。 4.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5.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来的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 银河系、地球、电子、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面包可以被捏扁,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玻璃棒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故B错误;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即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 D.银河系、地球、分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故D错误。 故选C。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10.0dm B. 蜡烛放在35cm的刻线处,光屏向右移到80cm的刻线处一定能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C. 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与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一个焦距为12cm 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实像 D. 图乙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将变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凸透镜的焦距为 f=40.0cm?30.0cm=10.0cm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蜡烛放在35cm的刻线处,物距 u=50.0cm?35.0cm=15.0cm 此时的物距与原来的像距相等,由凸透镜成像时的光路可逆性可知,此时的像距应等于原来的物距为30cm,则将光屏向右移动到80cm刻度线的位置,能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与蜡烛的位置不变,物距 u=50.0cm?20.0cm=30.0cm 将凸透镜换为一个焦距为12cm凸透镜,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焦距增大时,相当于减小了物距,则应增大像距,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乙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不变,像距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但是凸透镜的直径变大,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变多,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7.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着木块使放置在木块上表面的砝码随木块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砝码对木块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放置在木块上表面的砝码受到木块对其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木块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面的支持力等于木块和砝码的重力,大于木块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砝码对木块的压力与木块对砝码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由于砝码随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 D.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二力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8.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螺丝刀试电笔笔尖接触火线,氖管就会发光 B. 图乙中,洗衣机的三脚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C. 图丙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家庭电路出现短路造成的 D. 图丁中,当人发生触电事故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螺丝刀试电笔笔尖接触火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形成闭合回路,氖管就会发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洗衣机的三脚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是接地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从而能在发生漏电时起保护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可能是发生了短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人是双线触电,电流经过人体,但火线与零线的电流相等,故漏电保护器不会切断电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装有适量水的瓶子(瓶盖密封)先后置于甲、乙两容器中,瓶子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容器中,瓶子受到的浮力相等 B. 甲、乙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C. 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 甲中瓶内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乙中瓶内水对瓶盖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瓶子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同一个瓶子重力相等,故甲、乙两容器中,瓶子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容器底面积相等,由F=p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容器的重力和瓶子的重力相同,甲乙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且乙液体的体积大于甲液体的体积,乙液体的密度大于甲液体的密度,由公式可知,乙液体的质量大于甲液体的质量,则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知,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中瓶内水对瓶底的压力等于瓶内水的重力,乙中瓶内水对瓶盖的压力一部分分担在瓶子侧壁上,因此乙中瓶内水对瓶盖的压力小于瓶内水的重力,故甲中瓶内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乙中瓶内水对瓶盖的压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在学校举行的劳动技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小强同学展示了一辆自己组装的玩具车,它具有“原地灯光秀”“调速前进”和“定速后退”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控制开关S1、S2和滑动变阻器R1来改变灯L的亮度,实现“原地灯光秀”;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实现“调速前进”或“定速后退”,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不变,标有“0.6A”灯L的电阻不变且RL=10Ω,定值电阻R2=5Ω。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关于下列结论: ①电源电压为9V ②玩具车“调速前进”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小于0.6A ③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于2.4W ④S闭合,S1接1,S2接2时,玩具车处于“原地灯光秀”模式 其中正确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开关S1接1、S2接1时,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2和灯泡串联,因为是原地所以不需要接入电动机,此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实现“原地灯光秀”模式;玩具车前进且能调速,故前进电路中应有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装置,即应有滑动变阻器且与电动机串联,此时S1接1、S2接2时,是“调速前进”; 玩具车后退时,以恒定速度后退,即电动机应与R2和灯泡串联,S1接2、S2接1时,是“定速后退”状态。由题意知,当玩具车工作在“原地灯光秀”模式时,当滑动变阻器不接入电路时,电流表A的最大示数为0.4A。此时电源电压为 当玩具车前进时电动机、灯泡R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6V,RL=10Ω,当滑动变阻器不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电流最大为 玩具车“定速后退”时,电动机应、R2和灯泡串联,由得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 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22分) 11. 端午节煮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煮粽子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 能的,粽香四溢,这属于______现象;运动员划龙舟时, 一手握紧船桨上端,另一手握住船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此时船桨相当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选填“队员”“桨”或“水”)。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扩散 ③. 费力 ④. 水 【解析】 【11题详解】 [1]煮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粽子的内能。 [2]人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里,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4]运动员手持船桨奋力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会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力,则龙舟就会快速前进,即使龙舟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运动员用桨划船时,桨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船桨是费力杠杆。 12. 4月25日,“神箭”长征二号F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我国2024年首次载人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燃料燃烧推动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______冲程相同,载人飞船的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做功 ②. 增大 【解析】 【12题详解】 [1]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出来,再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由于速度增大,其动能变大。 13.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物理实验。请结合以下实验操作,按要求回 答问题。 (1)小明根据图甲装置尝试制成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 (2)将如图乙所示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会逐渐 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这表明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3)如图丙所示,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发现玻璃管内液面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升高 ③. 上升 【解析】 【13题详解】 (1)[1] 自制温度计中的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所以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即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2] 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由于高度增加,外界大气压减小,又因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且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升高,液柱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3]对玻璃管吹气,玻璃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此时会发现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而玻璃瓶内部的压强不变,玻璃管中的水在瓶内气压作用下被压上升。说明玻璃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的时候压强已经变小了。可知说明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4. 如图所示,是某运动APP记录小明某次跑步时的路线和相应数据,你认为与图乙中______是相对应的。若他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在______(t1/t2/t3)时刻运动得最快。 【答案】 ①. 平均步幅 ②. t1 【解析】 【详解】[1]:表示每一步的长度,即平均步幅。 [2]“配速”为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数值越小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故t1时刻表示小明运动得最快。 15.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900N的物体A,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的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12m, 用时40s,滑轮组的额外功是400J,则动滑轮的重力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100N,拉力的功率是______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答案】 ①. 小于 ②. 100 ③. 90% 【解析】 【详解】[1]由题知,n=3,则s=3h,物体上升的高度 由W有用?=Gh得,有用功 W有用?=Gh=900N×4m=3600J 拉力做的总功 W总?=W有用?+W额?=3600J+400J=4000J 由W总?=Fs得拉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得,动滑轮的重力 由于实际存在摩擦和绳重,所以动滑轮的重力小于100N。 [2]拉力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L为“220V 22W”的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为2.8V,R1为阻值10Ω的定值电阻, R2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1)灯L 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 A, 受控电路中导线的______(选填 “a”或 “b”) 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火线; (2)由题可知,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变强而______(“变大”或“变小”); (3)傍晚时分,若想早些使灯L 发光,可采取______。 【答案】 ①. 0.1 ②. a ③. 变小 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由P=UI可得,灯L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电流 [2]由安全用电的原则可知,开关应控制火线,所以应将a端连接照明电路的火线。 (2)[3]由题意可知,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由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知,天亮时磁性增强,则电磁铁电路中电流变大,则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强而变小。 (3)[4]傍晚时分,若想早些使灯L发光,应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路中的电阻,所以应适当增大R1?的阻值或减小电源电压。 17. 为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一同学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如图所示。从A处向水中看去,看到刻度尺上B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位于C点,同时看到水中D点的像也位于C点。请据此:(1)用虚线画出水面位置;(2)完成看到D点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为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一同学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如图所示。从A处向水中看去,看到刻度尺上B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位于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水面在BC的中点处,根据BC长度为 30.0cm-10.0cm=20.0cm 则水面在20.0cm刻度处,如图所示,同时看到水中D点的像也位于C点,连接AC与水面相交点O是入射点,连接DO是入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 如图小磁针静止在地球赤道正上方,请标出小磁针的N极和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镇江的位置可判断,上端为地理北极,因为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指向北方(即地磁的南极)的为N极,指向南方(即地磁的北极)的是小磁针的S极,地磁场磁感线从地磁N极出发,地磁S极进去,如图所示 三 .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9.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答案】36.5 【解析】 【详解】由图知:体温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液柱最末端在后面5个小格处,示数为 t=36℃+5×0.1℃=36.5℃ 20. 图示为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装置。某次实验时,若导体AB不动,磁体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则闭合回路中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能 【解析】 【详解】若保持导体AB不动,闭合开关,左右移动磁体,导体会切割磁感线,也能产生感应电流。 21.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A的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与棋子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棋子A和 B的位置,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选填“AC”、“AD”、“BD”或“BC”)。可沿_____方向(选填 “MN” 或 “PQ”)移动棋子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 ①. BC ②. PQ 【解析】 【详解】[1][2]物到镜面的距离叫做物距,由“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与棋子A较亮的像重合”可知,玻璃板的反射面是C面。由图可知,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应为AC; 像到镜面的距离叫做像距,由图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应为BC;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改变物距多次实验,因此应沿PQ方向移动棋子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22.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面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纸板F 可绕 ON 转动。 (1)实验时,将纸板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AO 贴纸板E 射向平面镜M, 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接着将纸板F 绕 ON 向后翻转,则纸板 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 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多次实验 B.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 (3)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老师进行了如图丙的改进,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 充满烟雾,激光笔1发出的光束AO 为入射光线,光束 OB 为反射光线;用激光笔2发出垂直于镜面射向入射点 O 的光束作为法线,缓慢转动水平圆台,当看到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步骤(1)中的结论; (4)学习完光的反射知识,善于思考的小静理解了生活中这一场景,如图丁所示,被隔板 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 A 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 B, 人偶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人偶A。 理由是_____ 【答案】 ①. 漫 ②. 不能 ③. B ④. 三束光线相互遮挡 ⑤. 能 ⑥.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解析】 【详解】(1)[1]因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纸板F上显示出的反射光束OB,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 [2]将纸板F 绕 ON 向后翻转,此时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内,故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即不能显示反射光线。 (2)[3]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看到三束光线相互遮挡时,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可以判断三线共面。 (4)[5][6]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人偶 A 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 B, 人偶B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A。 23. 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 滑动变阻器3个(铭牌上分别标有A“5Ω 3A”B“20Ω 2A”C“50Ω 1.5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_____ (选填 “A” 或 “B”)端;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片P, 两表指针不偏转。将与电压表“-” 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 点,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_____ ; (3)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 电流表示数为0.07A。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采用描点的方式,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 ,实验中选用的是滑动变阻器_____(选填 “A”“B”或 “C”),电源电压为_____V;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能使用上一次的某一组实验数据,断开开关,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A; 断开开关,换接未使用过的一个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_____A。 【答案】 ①. B ②. BC之间的导线断路 ③. 正比 ④. C ⑤. 4.2 ⑥. 0.4 ⑦. 0.1 【解析】 【详解】(1)[1]为保护电路安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即B端。 (2)[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0,移动滑片P,两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有断路;将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D端拆下,试触C,电压表指针不偏转,说明C点到电源的负极某处断路;试触B点,电压表指针偏转,说明从B点到电源负极的电路是连通的,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B、C两点之间的导线断路了。 (3)[3]由图乙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直斜线,故得到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5]由图甲可知,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每节电压略小于1.5V,则电源电压应该大于3V,小于4.5V; 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为 U=0.7V+0.07A×R滑大① 若选用“5Ω?3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可得U=1.05V,不符合题意; 若选用“20Ω?2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可得U=2.1V,不符合题意; 若选用“50Ω?1.5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可得U=4.2V,符合题意; 故实验中选用的是滑动变阻器C,电源电压为4.2V。 (4)[6]由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 [7]此时电阻阻值为5Ω,电阻两端电压为 UR=IR=0.4A×5Ω=2V 第一次实验所有电阻为 则最后换接的是20Ω的电阻。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断开开关,换接20Ω的电阻,此时电流 则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0.1A。 24. 【探究名称】探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有些同学喜欢用保温瓶带热水到校饮用。使用过程中发现瓶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瓶内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据此,同学们猜想: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 【证据】针对同学们的猜想,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一套方案。 甲组方案:利用五个规格相同的保温瓶(容积为)在同一天进行实验 (1)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的热水,同时装入五个保温瓶内; (2)下午6:00打开五个保温瓶,同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乙组方案:利用同一保温瓶(容积为)分五天进行实验 (1)每天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98℃的热水装入同一保温瓶内; (2)每天下午6:00打开保温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上述两套方案,都能控制实验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完全相同,但乙组方案不能保证每天的______完全相同。所以,同学们选择了甲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水的初温:98℃ 保温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的体积(L) 1.6 1.7 1.8 1.9 2.0 水的末温(℃) 79.0 81.5 83.0 85.5 84.5 水降低的温度(℃) 19.0 16.5 15.0 12.5 13.5 【解释】 (1)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______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量少于时,水量越多,其保温效果越______;水量在时,水量越少,其保温效果越好。 【交流】 (3)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水量在范围内的初步结论不一定可靠,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水的体积 ②. 室温 ③. 水降低的温度 ④. 好 ⑤. 因为没有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没有普遍性,所以水量在范围内的初步结论不一定可靠 【解析】 【详解】[1]瓶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瓶内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猜想: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可能与水的体积有关。 [2]乙组方案中利用同一保温瓶分五天进行实验,每天的气温不同,不能保证每天的室温完全相同。 (1)[3]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越多,说明保温效果越差。 (2)[4]由表中数据可知,水量少于1.9L时,保温性能随水量的减小而减弱,水量越多,其保温效果越好;在水量在2L到1.9L时,保温性能随水量的减小而增强。 (3)[5]因为没有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没有普遍性,所以水量在范围内的初步结论不一定可靠。 四 . 综合计算题 25. 李老师有一种老式加热鼠标垫(内有一根加热电阻丝),鼠标垫质量为200g,规格为“5V,5W” 。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鼠标垫正常工作的电流;( ) (2)鼠标垫正常工作10min,温度升高7℃,若此过程中热损失为30%,估算鼠标垫的比热容;( ) (3)月月想帮老师扩大鼠标垫温度调节范围,现有12V 的电源、规格为“5Ω,2A”“20Ω,1A”的两个滑动变阻器。她准备通过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并调节鼠标垫加热功率,请你帮她选择规格为______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并计算改装后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 ( ) 【答案】 ①. 1 ②. 1.5×103J/(kg?℃) ③. 20Ω,1A ④. 12W ⑤. 5.76W 【解析】 【详解】(1)[1]由P=UI可得,鼠标垫正常工作的电流 (2)[2]由可得,鼠标垫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 W=Pt=5W×10×60s=3000J 由可得,鼠标垫吸收的热量 由Q=cmΔt可得,鼠标垫的比热容 (3)[3]鼠标垫的电阻 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鼠标垫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则应选规格为“20Ω,1A”的滑动变阻器。 [4][5]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因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鼠标垫正常工作的电流为1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1A,则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大?=UI大?=12V×1A=12W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P小?=UI小?=12V×0.48A=5.76W 26. 作为2024年全国两会中强调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的氢能,发展势头迅猛。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它的工作原理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以产生电力,再以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行驶。如图是国产“氢能源”汽车,加氢3分钟续航可达一千公里,其部分参数如下表。当汽车启动或者低速行驶时由蓄电池组向驱动电机供电;当中速行驶或者蓄电池组电量过低时,氢燃料电池开始工作,既向驱动电机供电,同时又给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氢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组同时向驱动电机供电 。 汽车核载质量 2100kg 蓄电池最大容量 30kW·h 氢燃料电池效率 75% 蓄电池充电放电效率 80% (1)蓄电池在充电时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2)某次测试中,核载质量的汽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28h, 消耗氢气1.6kg。假设氢能源发电时消耗的化学能与等质量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已知汽车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阻力为1000N, 蓄电池储电量由最大容量的40%增加到80%。(q氢=1.4×107J/kg) ①汽车在测试阶段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 ) ②为了给蓄电池充电,氢燃料电池向蓄电池提供的电能是多少? ( ) ③驱动电机的效率是多少? ( ) 【答案】 ①. 用电器 ②. 68400m ③. 5.4×107J ④. 60% 【解析】 【详解】(1)[1]蓄电池在充电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相当于一个用电器。 (2)①[2]由可得,汽车在测试阶段行驶的路程 ②[3]蓄电池增加的电能 已知蓄电池充放电效率为80%,则为了给蓄电池充电,氢燃料电池消耗的电能 ③[4]因为汽车匀速运动,所以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F=f=1000N 牵引力做的功为 某次测试中,汽车消耗氢气1.6kg,假设氢能源发电时消耗的化学能与等质量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 则消耗的化学能 氢燃料电池效率为75%,则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 根据题意可知,驱动电机获得的电能 驱动电机的效率

  • ID:6-20538377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二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8376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二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8373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二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6637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一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6632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一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6618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月考专区/高一下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 ID:6-20535128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

    高中物理/高考专区/模拟试题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物理试卷

  • ID:6-20535004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八年级物理试(PDF版 无答案)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