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心理健康教育全册三年级第十课合作学习好处多教案(表格式)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2-9987913
版本:鄂科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98.5KB
日期:2021-08-11
作者:21jy_25194748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三年级 第十课 合作学习好处多 【主题说明】 未来的社会既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不断扩展,校园内学生间的竞争冲突也日益突现。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各自为战,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合不来”,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处共事,甚至不愿意或不屑于与他人合作。这种思想如不及时扭转,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势必影响未来的学习工作,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为此,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学习也需要合作, 2.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掌握合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难点: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活动场地及拼图材料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猜猜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面对面坐着在干什么?(看书、讨论、听写……)想象一下图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尝试模仿图中的情景。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你们有四人小组吗?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四人小组经常在一起开展哪些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可以马上建立。 3.教师总结:校园生活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我们要学会与同学一起学习,通过合作来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与人合作时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每个人都要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合作。 活动一:坐地起身 1.将班级场地预留出一片空地,全班同学5人一组。活动开始后,每组先出3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试着不用手撑地,成功地站起来,并逐渐增加至5人。 2.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们小组为什么能成功?你们觉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3.教师总结:在未来的生活中你们会面临很多事情是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来独自完成的,就如同今天的这个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彼此依靠,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这种合作意识无论是对你们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很高兴大家都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个活动,也希望在下面的活动中再接再厉。 活动二:拼图游戏 4.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小纸片(小纸片上分别印有不同的形状:大圆、小圆、三角形、横、竖),五个同学一组,互相合作,大胆想象,用你们手中的图形,合作摆出一个图案来。并为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5.选择三、四组同学,把他们的“作品”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老师点评,适时鼓励。(可以问: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其他同学是怎么配合的?) 心理引导: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与他人协作,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技术和知识的,要想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学会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融入到社会中去,这样自身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与人合作,才能够实现“双赢”。 1.活动参与人数及内容可灵活掌握。 2.活动一可以告诉大家合作的重要。正常来说一个坐在地上的人,是无法手不着物的站起来的,如果三个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则是可以完成的。 3.如果学生总结出了正确的完成任务的方法,可选学生按照他们总结的正确方法再进行一次,以便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确实能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4.活动二通过学生实际的拼图合作,让学生理解只有大家共同思考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创意,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5.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1.引导学生总结与人合作时的态度:积极、宽容、参与。不抱怨、不退缩、不放弃。 2.合作学习的步骤:组建团队、明确分工、完成任务。 心理引导:能够学会与别人合作并取得成功,是一件令人愉快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建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端正自己的合作态度,要对团队成员及自身负责,认真完成任务。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回归生活,体验合作 1.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小组,并与小组的同学制定计划参与完成一个任务。 2.可在下次课程时进行活动验收,交流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合作学习是指个体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具备合作能力。 3.学生是否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练习题】 请说出三个以上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 【教学参考素材】 1、《别惹蚂蚁》视频片段,一段精彩对话: 蚂蚁查克:你们所谓的城市,就像个蚁窝吗? 人类:嗯,有点像。 蚂蚁查克: 那所有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兄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集体奋斗吗? 人类:不尽然...比较像是...各自努力... 蚂蚁查克: 但这样是很原始的啊...这样,事情怎么做得好呢? 人类:有些人是一起工作的… 蚂蚁查克:有些...为何不是全体? 人类:我想是因为彼此的差异吧。 蚂蚁查克:就是因为这些差异才让蚁窝强大啊……觅食啊劳动啊护育啊……不同的才能对 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我们蚂蚁强大的原因。? 蚂蚁的一番话足可以让每个聪明的人类低下他那骄傲的头...究竟是人类太聪明了还是太愚昧了?难到我们不如蚂蚁? 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 2、故事分享: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可是他的儿子经常会闹矛盾。有一天,老人把儿子叫到自己的身边,然后给了他们一把绑得结结实实的筷子,让他们两人将这把筷子折断,可是他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谁都没能把筷子折断。后来,老人把绳子解开了,然后给了他们一人一根筷子,结果他们很容易就把筷子折断了。“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要让你们折筷子吗?”老人继续说道“把筷子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是很难被折断的,可要是把筷子分散成一根一根的,则很容易折断。只有你们变得像一捆筷子一样团结合作,才会更有力量。”两个儿子仿佛有所顿悟。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合作行为的发展 合作是一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出生后的第二年,绝大多数18-24个月的儿童可进行合作游戏,并且与成人合作的意向也越发明显。儿童进入学龄期后,竞争意识逐渐发展起来,导致合作行为出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学龄期以后的儿童的合作倾向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小学五年级是合作策略发生转折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一直到高一,儿童的合作倾向出现了转折,又出现合作的高峰。出现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个体强烈的竞争意识,如果能够合作性地解决问题,合作行为的这种变化性的增长趋势应该可以得到改善。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道奇在勒温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结构理论,这对合作学习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道奇认为目标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指的是,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某个团体中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他人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之间必定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合作目标结构创设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又产生了积极而且意义深远的影响。 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参考文献 周宗奎.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丁桂凤. 论小学生合作学习团队的构建.全球教育展望,2007(7):32-36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王坦.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68-72 合作学习-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7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