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心理健康教育全册三年级第十二课小小理财师教案(表格式)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2-9987911
版本:鄂科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59.0KB
日期:2021-08-11
作者:21jy_25194748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三年级 第十二课 小小理财师 【主题说明】 学会理智消费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休闲辅导的一部分,其中理财能力的具备是生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部分。三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的消费需要由原先父母安排变成自己支配,但小学生有好奇心、从众、模仿、炫耀等特点,消费观念还不成熟。 本节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合理消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掌握一些合理消费的方法。 2、情感目标:树立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观念。 3、行为目标:帮助学生尝试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学会合理消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 难点: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学会合理消费。 【课前准备】 1、调查小学生消费情况。 2、收集关于小学生合理消费的方法。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有两个小朋友去超市购物,其中一个小朋友按照购物清单买东西,而另一个则是随意购买,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个小朋友做的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 教师总结:是啊!现在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应该怎么使用呢?究竟应该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制定计划来买东西,还是看到什么就买什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使用零花钱。导入本课课题。 3. 心理学引导: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按照计划和需求?还是随心所欲? 1.教师提示语:现在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应该怎么使用呢?。 2.时间: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如何使用零花钱 活动一:我是购物小能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假如周末要去郊游,你手上有30元钱,你到一家商店里,你会买什么呢? 2.让学生在列出的商品中自由选择,将所选物品填写在表格上。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结果,选几名同学交流。 4.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独立购物的机会,我们要学会正确支配手里的零用钱,有计划地进行购买才能更大的发挥零花钱的作用。 心理引导:健康消费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计划,让学生明白如果零花钱有限,应该先买自己最需要和最实用的东西,应当有计划的使用零花钱。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健全的经济意识,。 1教师提示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如果零花钱有限,应该先买自己最需要和最实用的东西。 2.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反馈。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以及该在什么时候买。 3.预计用时10分钟。 活动二:该不该买呢? 5.教师呈现故事,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6.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小文该不该买,并说明原因。 7.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理购物当一个购物小能手,不能因为仅仅因为攀比,喜好就乱花钱。要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真正的需要进行消费,这样,在消费中培养我们自制力,在消费中培养我们经济头脑。 心理引导:从理解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动机:避免攀比、盲目、从众心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 1.教师提示语: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以后就知道要在自己真正需要的时候购买商品,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购物。 2.时间:大概1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方法 合理花钱小妙招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引出本环节。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合理消费的方法。 3.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4.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合理花钱的方法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学会基本的记账、使用存钱罐、制定消费计划等。 心理引导: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升,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掌握基本的合理消费方法。 1.教师提升总结:合理花钱的方法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学会基本的记账、使用存钱罐、制定消费计划等。 2.时间:大概8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理念,对前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领悟和运用。 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制定自己的零花钱使用计划。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计划。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消费的能力,培养其良好消费习惯。 1.教师总结:要想做到合理消费,就要学会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理财师哦! 2.时间:大概7分钟。 【活动反馈】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学生是否学会了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 学生是否会制定消费计划。 【练习题】 1.假如小明手上有10元钱,他的铅笔就快要用完了。但是他还想买其他的玩具,你认为他怎么使用这10元钱最合理呢? 【教学参考素材】 一、课前小调查: 1.你每个星期的零用钱平均有多少?(???) (1)少于5元??(2)5-10元??(3)11-30??(4)不固定 2.这些零用钱是哪里来的?(???) (1)自己挣的??(2)家长平时给的??(3)压岁钱 3.你一般怎样使用这些零用钱??(???) (1)买零食??(2)买书??(3)买玩具??(4)买文具??(5)其他 4.你每天都会花多少钱?(???) ?(1)少于5元??(2)5-10元??(3)11-30??(4)?不固定??(5)不花钱 5.父母对你拥有零用钱的态度是怎样?(???) (1)反对??(2)不反对 6.你会把零用钱存起来吗?(???) (1)到处花(2)存起来,不乱花 7.你有设计你自己的理财计划吗?(???) (1)有??(2)没有 8.去购物时你会注意商品的哪些问题?(???) (1)生产日期??(2)保质期??(3)生产家??(4)价钱??(5)其他 9.你觉得购物的比较与分析重要吗?(???) (1)很重要??(2)不太重要??(3)不重要 10.当你要买价钱昂贵的物品时,你会向谁借钱?(???) (1)家长??(2)同学??(3)其他??(4)自己有 二、活动二的备选材料 角色扮演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30元钱的代币。 让每个小组分工,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另外一个扮演顾客,其他同学做观察员,负责记录。 请每个小组的观察员汇报本组购买情况,选出消费最合理的一组。教师反馈。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消费需求 心理学中把需要解释为个体体内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人们的这种不平衡常常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比如生理上具体表现为对食物、水等的需求;而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导致人们对化妆品、装饰品、新奇物品的需求等。 除了简单把消费需求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还可以把人的需求分成五大类型:生理需要(如药品和食物)、安全需要(如保险、投资等)、归属和爱的需要(如娱乐、休闲、服饰等)、自尊的需要(如汽车、家具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教育、运动等)。因此,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考虑,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才是自己迫切需要的。 二、消费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常见的一些消费动机包括实用型动机(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和价值)、方便型动机(能够减少人们时间或精力上投入)、美感型动机(给人以美感)、健康型动机(以健康为目的)、安全型动机(保证人身安全)、表现型动机(通过购买商品达到夸耀自己的目的)、低价动机(追求折扣或者便宜)、好奇型动机(新奇的产品如玩具引发的兴趣)、习惯型动机(长期购买固定商品或品牌)、储备型动机(保值储备)、补偿型动机(过去的缺失促使消费)、心理平衡动机(用消费来满足个人的心理平衡,如攀比、从众)等等。 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常出现多种消费动机而当个体只能满足一个或者有限的动机时会体验到消费动机的冲突。正如前面介绍到,需要是动机的内在条件,当出现动机冲突时应首先审视自己的首要需求是什么,然后以满足自身的首要需求为消费标准。而这也意味着那些与首要需要相关不大的动机可能会被压制。消费动机的压制是正常也是必要的。比如,一些表现型、好奇型或者心理平衡型动机促使地消费行为,往往会导致盲目、攀比、浪费等不良的消费观念。而就个体而言,当消费愿望不能满足时压抑自己的消费动机也可以转化成强大的生活和工作动力,推动个体更加积极和努力地生活与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子明. 消费者心理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2. 2.王官诚. 消费心理学[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彭聃玲. 普通心理学[J]. 修订版)[H],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2004. 4.黄文澜. 近十年国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5-128. 5. 刘爽,周颖华. 中小学生消费教育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2012,10:7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