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课件(共26张PPT)+教案+素材

资料详情
需要60个学币
ID:2-9856553
版本:统编版
类型: 素材 课件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53.4MB
日期:2021-07-21
作者:素面女孩
星级:4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使至塞上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 生平、思想。 3.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4.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5.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目标   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放声吟诵,读准字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dān)车 属(shǔ)国 征蓬(pénɡ) 汉塞(sài)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 整体感知 放声吟诵,读准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整体感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整体感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译文: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整体感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译文: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整体感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 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整体感知 朝庭的使臣轻车从简,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他们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向他们报告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 整体感知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  这句诗中,这个字(词)用得好,它写出了    ,它表现了    。 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风烟直上云霄,与塞外大漠相衬,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 品读赏析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 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品读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叙事 出使边塞 此诗押“ɑn”韵。 【起】首联点题,交代诗人此次出使的地点和事由。“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 诗人自称。 品读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承】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莲、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凋怅,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蓬”“雁”多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处指诗人自己。 抒情 内心抑郁 品读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景 塞外风光 【转】颈联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 默写常考句 · · · “大”字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大漠上燃起的那一缕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品读赏析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三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壮丽风光的赞美,也暗含诗人孤寂的情感。 品读赏析 (2)这两句诗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请简要分析。 ①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上)到空中的烽烟(中)再到地上的河流(下),从近处的烽烟(近)到远处的夕阳(远)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背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概括性强。 ③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明、引人想象。 ④意境美:缓缓升起的狼烟,波澜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的落日,意境雄浑。 品读赏析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合】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写到达边塞的情景,从侧面反映前线将士紧张的战十生活,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壮美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变得慷慨悲壮。 运用“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都护的赞叹。 叙事 故事紧张 侯(hòu)侦察 侯(hóu)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用典 有道理,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合作探究 使至塞上 孤独苦闷 慷慨悲壮 首联(起) 颔联(承) 颈联(转) 尾联(合) 叙事 抒情 绘景 叙事 出示边塞 内心感受 塞外风光 战事紧张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以及在雄浑的大漠风光中情感得到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比较异同。 【甲】使至塞上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唐]王 维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意谓战士们报国的忠心光明有如白日 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使至塞上 战城南 相同点 不同点 意象 意境 都描写了边塞景色,都涉及边塞将士 大漠、长河、 孤烟、落日 幡旗、甲胄、 冻水、悲风 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描绘出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