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部编版八上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微课课件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2-9618437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733.3KB
日期:2021-07-07
作者:元申教育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考点聚焦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 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知识梳理 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概括介绍了 人物、地点以及全局的战况,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知识梳理 理清消息的六要素,在文章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 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技巧点睛 这两则消息分别发于什么时候?对当时作战的军队和人民有什么作用? 时间分别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技巧点睛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写?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技巧点睛 画线词换成括号里的字好不好? 中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到达)繁昌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共)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通过战斗取得的进展; 渡至:从水路进军到了;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渡江速度之快。 技巧点睛 画线句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拓展提升 这两则消息报道了同一件事,两则消息有什么异同? 相同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1日晚横渡长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不同 《人民》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重在详细描写我军渡江情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 《我三十万》的核心内容是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况。 我军:英勇善战 语言精练 层次分明 详略得当 敌军:溃不成军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