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同步精讲课件 课题6.3.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 (16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7-9618055
版本:人教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675.8KB
日期:2021-07-07
作者:元申教育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 一、激趣导入 关于“煤气中毒”的误区 没有“煤气味”就不会中毒 在炉边放盆清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冻一下会醒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1、温室效应 ②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c.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③防治措施 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1、温室效应 低碳生活 节能 减排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光合作用等?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3、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无色无味气体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3、一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CO+O2 2CO2 点燃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3、一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CuO Cu+CO2 △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3、一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顺序: ①通气; ②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停止通气; 先通后点防爆炸;先撤后停防氧化。 2)一氧化碳应点燃或收集处理,防止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3、一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 3)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人体动脉血一般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变成鲜红(偏粉色)。这是煤气中毒病人的特征变化。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4、煤气中毒的产生与预防 产生过程: 2CO+O2 ===2CO2 点燃 CO2+C === 2CO 高温 2C+O2(不充足) === 2CO 点燃 C+O2(充足) === CO2 点燃 二、考点剖析 (一)知识讲解 4、煤气中毒的产生与预防 没有“煤气味”就不会中毒 在炉边放盆清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冻一下会醒 CO的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 误区 适当通风预防 中毒后组织缺氧、人体虚弱;寒冷刺激反而会加重人体负担,可能导致休克等现象。 呼吸新鲜空气, 注意保暖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B.它们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5%时,人会感到头痛,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D.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二、考点剖析 (二) 典例分析 D 二、考点剖析 (三) 技巧点拨 1、正确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2、准确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3、正确掌握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及预防措施。 三、归纳小结 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弊:温室效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利:灭火、气体肥料、工业原料等广泛应用 一氧化碳 化学性质 煤气中毒 物理性质:色、味、溶解性等 低碳生活 1)可燃性:作燃料 2)还原性:冶炼金属 3)毒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