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5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 含解析(中等难度)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5-9592649
版本:浙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3MB
日期:2021-07-06
作者:张胜_uMSDfp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5节 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小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①②③④。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属于20℃时的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②和④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 D.?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质量相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与b%(a≠b)两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前后质量没有改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混合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混合后的溶液是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 D.?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b%)/2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现给t℃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析出????????????????C.?由饱和变成不饱和????????????????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 5.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丙、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乙溶液中蔗糖的溶解度相等 6.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 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7.某温度时,物质 X 的饱和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气体 B.?该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该温度时X的溶解度为 50g D.?降低温度一定能析出晶体X 8.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 9.下图为小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过程,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食盐 ??????????????????????????????????????????B.?称量食盐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 10.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 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2.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B.?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C.?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少了20克 13.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B.?氢氧化钠????????????????????????????????C.?食用油????????????????????????????????D.?硝酸铵 14.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渍的方法,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 15.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匀地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 A.?c=2b-a??????????????????????????????B.?c=a+b??????????????????????????????C.?c=a+2b??????????????????????????????D.?c=2a+b 16.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则集气瓶中的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B.?硝酸钠?????????????????????????????????C.?蔗糖?????????????????????????????????D.?食盐 17.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 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18.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9.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图(?? ) A.????????B.??????????????C.??????????????D.? 20.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B.?溶液均一稳定??????????????????C.?溶液浓度较大??????????????????D.?池底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21.t℃时将一定量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成三份,均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低至t℃,已知从二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的质量分别为10g、20g,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质量分别为a g、b g ,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________g,若第三份溶液蒸发的是3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是________。(均用a 、b表示) 22.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该仪器有的作用是________;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天平指针左偏时就直接称量②砝码已生锈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 23.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 24.某同学欲配制70g 5%的NaCl(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 ??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________;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而不选用2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 ________;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4)请指出D中所贴标签的不妥之处。________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25.小科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取40gKNO3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填烧杯序号) (2)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 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2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100gA物质溶液蒸发掉10g水,有4g品体析出,再蒸发掉10g水,又有5g晶体析出。A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g,若再恒温蒸发10g水,则又有________g晶体析出。 27.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硝酸钾(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下列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 (1)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9.“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功效。现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固体次氯酸钠________g,如果要配成10%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再加水________g。 30.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_mL(选填“10”或“50”)的量筒量取水。 三、解答题 3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 (2)t2℃,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 (4)若要除去固体A中少量的B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3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33.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_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4.今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相等的两份。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 (1)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2)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 二氧化氯(ClO2)1000毫升 溶质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35.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小应同学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试回答: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多少克? (2)若将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氧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该校欲配置30千克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以消毒,需多少千克这样二氧化氧消毒液和多少升水? 36.现有硝酸钾(KN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45.8 85.5 110 138 (1)20℃时,能否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请计算后说明。 (2)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风吹日晒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这种从溶液中得到体的方法叫________(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有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则由表可知这两杯溶液的温度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 37.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16%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38.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该仪器有的作用是________。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9.如表是氯化钠、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 (2)40℃时,将40.6g氯化钠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五、综合说理题 40.“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1)将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前者大,溶液饱和;后者大,溶液不饱和; (2)根据(1)中分析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然后进行比较; (3)溶质质量分数=;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因为20g<34g,所以溶液①不饱和;因为35g>34g,所以溶液②饱和。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20g<31.6g,所以溶液③不饱和;因为35g>31.6g,所以溶液④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①中溶质质量为20g,溶液②中溶质质量为34g,溶液③中溶质质量为20g,溶液④中溶质质量为31.6g,故B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 D 解析:根据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属于物理变化、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变,两溶液一定至少有一种是不饱和溶液混合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A、混合前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 混合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不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 混合后的溶液是氢氧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因是等质量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b%)/2 ,符合题意; 故选D。 3. B 解析:(1)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3)如果有溶质析出,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现给t℃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那么它的溶解度减小,肯定会有溶质析出,故B正确; 溶剂质量不变,而溶质析出,根据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A错误; 因为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依然是饱和的,故C错误; 溶质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4. C 解析:(1)②为饱和溶液,将①和②的溶剂质量比较大小即可; (2)析出的晶体越多,溶质的质量越少;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它肯定是饱和溶液。 A.①蒸发溶剂得到②,即①中溶剂的质量肯定大于②的溶剂质量。因为②为饱和溶液,那么①肯定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和②中都没有溶质析出,那么它们的溶质质量相等,即①=②;③中析出氯化钠的质量小于④,那么③中溶质的质量大于④,因此溶质质量大小关系:①=②>③>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②③④都是饱和溶液,②和③的温度相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④的温度高,氯化钠的溶解度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④中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肯定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 B 解析:根据蒸发水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其形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无晶体析出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分析。 A、 甲恒温蒸发掉20克水无晶体析出,说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B、 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丙、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 乙是甲蒸发水后形成的,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 D、 甲、乙溶液温度相等,蔗糖的溶解度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C 解析:根据不饱和溶液加溶质和蒸发溶剂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蒸发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小、溶解度定义及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A、 ①→③过程中,温度未变KNO3的溶解度不改变 ,不符合题意; B、 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由转化关系可知,加入8.6克硝酸钾是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所以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符合题意; D、 ③比④都是25℃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C 解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任何状态、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解度定义及降低温度可能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析出晶体分析。 A、溶液中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不符合题意; B、该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不符合题意; C、 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比为1:2,则该温度时X的溶解度为 50g ,符合题意; D、因不能确定X物质种类,所以不能确定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降低温度不一定析出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C 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即可。 原来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60g×10%=6g;溶剂的质量为:60g-6g=54g。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为: , 故A错误;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为: , 故B错误; C.把溶剂蒸发掉30g,溶质质量分数: , 故C正确;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溶质质量分数: , 故D错误。 故选C。 9. C 解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A.取用食盐时,要使用药匙,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称量食盐时,食盐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每个托盘上都要垫上纸片,防止腐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搅拌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 A 解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物质溶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分析即可。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会导致饮料的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会导致饮料的温度升高,故B不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C不合题意; D.生石灰溶于水时会放热,导致饮料的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 A 解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称取氯化钠、量取适量的水、将二者倒入烧杯中溶解,故A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B错误;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由于试剂瓶中残留部分水,因此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需要水的质量:50g-7.5g=42.5g,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故D错误。 故选A 12. C 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A.甲→乙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变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A错误; 乙→丙的过程中,如果乙是饱和溶液,那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乙是不饱和溶液,而丙为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C正确; 甲→丙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减少了20克,且还有溶质析出,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大于20g,故D错误。 故选C。 13. D 解析:根据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根据图A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根据图B可知,甲中硝酸钾的固体增加,乙中氢氧化钙的固体质量减小,说明加入物质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了,即该物质溶解后吸热。因为四种物质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 C 解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去污原理判断。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A不合题意;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是因为水对水果渣有冲击作用,故B不合题意;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利用白纸和橡皮之间的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5. A 解析:原来溶液不饱和,因此蒸发水时不会马上析出晶体,而是先达到饱和,再析出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在蒸发掉10g水后,溶液肯定达到饱和,那么饱和溶液中,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a; 饱和溶液中,蒸发掉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c-a; 因为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肯定是10g水析出晶体质量的2倍, 所以:2(b-a)=c-a; 解得:c=2b-a。 故选A。 16. A 解析:要使小气球鼓起来,那么集气瓶内的气压肯定增大,要么是有气体生成,要么是产生了热量,据此分析判断。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向外放热,从而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故A符合题意; 硝酸钠、蔗糖和食盐溶于水时,不吸热液不放热,瓶内气体体积几乎不变,压强不变,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17. B 解析:(1)根据溶液乙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然后与前面析出晶体的质量比较即可; (2)根据溶液乙可知,10g水最多溶解该物质4g,据此计算出该物质的溶解度; (3)温度不变,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据此分析析出晶体质量; (4)物质的溶解度不变,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A.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析出,那么溶液乙肯定是饱和溶液;溶液乙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这说明10g水中最多溶解4g固体物质,那么溶液甲肯定不饱和,故A错误; B.20℃时,蒸发10g水,其饱和溶液能析出4g晶体,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则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B正确;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等于4g,故C错误; D.溶液乙和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B。 18. D 解析:(1)(3)(4)溶质质量分数=;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A.在①→②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变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A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解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③和④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②和③同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因此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根据C中分析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9. B 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当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可知,这段时间内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不断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在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根据可知,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20. D 解析: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据此分析判断。 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池底晶体析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21. 10(b-a);2b-a 解析:(1)蒸发溶剂时,两份溶液先要变成饱和溶液,再析出晶体,则二者析出的晶体质量之差应该是饱和溶液中10g水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后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成正比”计算出该物体的溶解度即可; (2)30g比20g水多10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比bg应该多10g水中的晶体,据此计算即可。 (1)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10g水中最多溶解晶体:b-a;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成正比得到,该物体的溶解度:。 (2)30g水中析出晶体比20g水中析出晶体多(b-a)g,那么析出晶体为质量为:b+(b-a)=2b-a。 22. (1)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2.5 (3)胶头滴管 (4)①③ 解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缺的器材,并描述它的用途。 (2)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在化学实验操作中,通过用胶头滴管精细的调节液体的液面高度;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1)根据图片可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它的作用:搅拌溶液,加快溶解速度。 (2)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①天平指针左偏时就直接称量,此时左盘重,右盘轻。放入右盘的砝码,先部分用于平衡左盘,然后剩下的质量用于测量氯化钠,则称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砝码已生锈,会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从而使称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①③。 23. (1)不是 (2)23.8% 解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形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0℃ 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升温到60℃ 得到的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丙溶液是乙中入5克无水硫酸铜粉末所得,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不是;(2)23.8%。 24. (1)3.5;防止氯化钠腐蚀托盘;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2)减少误差 (3)加快溶解 (4)未标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A,B,C 解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因此下面要垫上一张纸。在进行定量称量的过程中,砝码和游码已经放好,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再次实现平衡。 (2)对于大小相似的量筒,它的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 (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对于溶液来说,标明溶质质量分数十分重要;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70g×5%=3.5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防止氯化钠腐蚀托盘;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而不选用2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减少误差;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4)D中所贴标签的不妥之处:未标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这时实际上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之和会比读出的示数偏小,即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固体不纯,其中含有杂质,那么溶质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会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质量偏大,故C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25. (1)②③ (2)B 解析:(1)根据烧杯内固体溶解情况及100克20%的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偏多或溶剂质量偏小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1)②中固体未完全溶解,为饱和溶液,由②可知,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溶解了20克固体,则③形成的溶液刚好饱和,④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会使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错误; 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溶剂会减小 ,则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正确; 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不会影响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C错误; 故答案为:(1) ②③ ;(2)B。 26. 50;5 解析:(1)在第二次蒸发10g前,溶液已经有晶体析出,那么此时溶液肯定饱和。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该物质的溶解度; (2)当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温度不变,那么蒸发10g水,肯定会有5g晶体析出,据此分析判断。 (1)在第二次蒸发10g前,溶液已经有晶体析出,那么此时溶液肯定饱和。 设物质A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50g。 (2)根据第二次蒸发的情况可知,当溶液饱和后,蒸发10g水,肯定又会有5g晶体析出。 27. (1)20% (2)②⑤ 解析:(1)溶质质量分数=; (2)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②中硝酸钾部分溶解,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②是饱和溶液; 根据②可知,正常情况小2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的硝酸钾质量小于10g,而⑤中加入了15g,因此冷却后肯定有晶体析出,为饱和溶液。 溶液①、③、④中硝酸钾全部溶解,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那么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⑤。 28. T1;20% 解析:(1)甲和乙两条图像相交的位置,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像确定T2℃时甲的溶解度,然后计算出7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加水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1)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设75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 解得:x=25g。 则7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25g,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0%。 29. 6;10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1)需要固体次氯酸钠的质量:50g×12%=6g;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6g=(50g+x)×10%; 解得:x=10g。 30. (1)5 (2)玻璃棒 (3)D (4)25;50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根据溶液的配制过程确定需要的仪器; (3)根据溶液的配制过程分析判断; (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进而得到水的体积,然后与量筒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托盘天平由于称量药品、药匙用于取出药品、量筒量取水、烧杯用于溶液的配制、胶头滴管用于调节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试剂瓶用于盛放药品,还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3)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把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放在左边;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会腐蚀纸和托盘,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而不能在量筒内溶解。 (4)设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50g×10%, 解得:x=25g。 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25g, 相当于25mL的水,因此应选用50mL的量筒。 三、解答题 31. (1)A (2)C<B<A (3)A>B>C (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当水的质量相同时,溶解度越大,溶解物质的质量越大,根据t1℃时三者溶解度的大小分析即可; (2)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时,溶解度越大,析出晶体的质量越大,根据t2℃时三者溶解度的大小分析即可;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因此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比较; (4)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近处分离提纯。 (1)根据图像可知,t1℃时溶解度的大小:A>B=C,即A的溶解度最大,那么50g水中,溶剂物质最多的是A。 (2)t2℃时,溶解度的大小:C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C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等于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溶解度A>B>C,所以溶质质量分数A>B>C。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十分明显,因此若要除去固体A中少量的B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2. (1)20.9 (2)20% (3)解: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 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 解析:(1)根据表格确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根据表格确定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并计算出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3)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要么增加溶质质量,要么减小溶剂质量。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1)根据表格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那么: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克。 ?? (2)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4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因为10g<12.64g,所以溶液不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 ? 33. (1)等于 (2)15 (3)B;140克 解析:(1)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图像相交,那么该点时它们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像确定t1℃时乙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3)如果在100g水中加入物质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图像与乙的溶解度图像相交,则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像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即100g水中溶解15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A中加入15g甲,因为15g<20g,因此A不饱和;B中加入:15g+5g=20g,因此B饱和。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为20g<40g,因此C不饱和。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那么其中甲的质量为:20g+25g=45g,而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此恢复到t2℃,溶液C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40g+100g=140g。 34. (1)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 解得:y=40g。 答:需蒸发掉40克水. (2)160g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60g×10%=16g; 那么其中一份溶液的质量为80g,溶质质量为8g; 设需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答:需增加10克硝酸钾。 解析: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出增加硝酸钾的质量和蒸发水的质量。 35. (1)解:m液=ρ液V液=1.2g/cm3×1000ml=1200g m质=80%m液=960g (2)解:由于m质前=m质后 所以960g=P%×(1200g+5000g) 得到:P%=15.5% (3)解:由于m质前=m质后 所以80%×m液=20%×30kg m液=7.5kgV加水=m加水ρ水=30kg?7.5kg1×103kg/m3=22.5L 解析:(1)首先根据密度公式m液=ρ液V液计算消毒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用(2)中的方法列出方程,计算出需要消毒液的质量,然后两个消毒液的质量之差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需要加水的体积。 (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m液=ρ液V液=1.2g/cm3×1000ml=1200g; 溶质的质量: m质=80%m液=80%×1200g=960g。 (2)由于m质前=m质后?, 所以960g=P%×(1200g+5000g); 得到:P%=15.5%。 (3)由于m质前=m质后, 所以80%×m液=20%×30kg ; 解得:m液=7.5kg; 需要加水的体积。 36. (1)由表可知,20℃对应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度为36.0g,可计算得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纳溶液的济质质任分数为 所以该温度下不能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 (2)蒸发溶剂 (3)20~30℃ 解析:(1)查表找到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然后根据计算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与30%进行比较即可。 (2)海水经过风吹日晒后,其中的溶剂水会越来越少,当海水饱和时,其中的氯化钠就会结晶,据此分析结晶的方法;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哪两个温度之间二者的溶解度可能有重叠即可。 (1)由表可知,20℃对应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度为36.0g, 该温度下饱和氯化纳溶液的济质质量分数为:?? ? ; 所以该温度下不能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 (2)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风吹日晒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这种从溶液中得到体的方法叫蒸发溶剂; (3)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低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当温度高于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那么二者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 37. 解:设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50g×16%=100g×x,x=8%。 解析: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设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50g×16%=100g×x, 解得:x=8%。 四、实验探究题 38. (1)玻璃棒;加速溶解 (2)3 (3)滴管 (4)①③ 解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缺器材,并分析它的作用。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过程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溶质质量偏小;②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1)将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快溶解,因此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它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需要NaCl的质量:60g×5%=3g;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质量偏小,故②不合题意; 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那么氯化钠的质量+垫纸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则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③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①③。 39. (1)氯化铵 (2)136.6g (3)26.5%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将40.6g与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较,从而确定是否饱和,再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即可; (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计算即可; (1)根据表格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氯化钠; (2)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g,因为40.6g>30.6g,所以溶液饱和,溶质质量为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 (3)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五、综合说理题 40.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2)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3)搅拌和升高温度都会加快物质的溶解,据此分析解答。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