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纪以告诸往,念以知来者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2-9564947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天津市
文件:24.6KB
日期:2021-07-03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纪以告诸往,念以知来者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可切分为三层,这三层层次清晰,逻辑自然,而又不蔓不枝。第一层:“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还有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国家赋予的重大节日。第二层,为一短句“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自然过渡。而在纪念日作用上,则有“继往开来”的深意,意为这些纪念日,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仅仅在于缅怀、纪念其来有自,更在于砥砺未来,奋勇前行。第三层“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其重心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上面。 综上所述,仔细厘清三层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至此,立意已然非常显豁,即铭记过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望未来。 这样看来,这则材料看似意蕴非常,其实蕴含的“母题”,仍然是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披文入境,通过材料,明确本次写作大致的话题和范围,与“纪念日”“初心”有关,这是最重要的写作任务。 材料后面没有特定的情境、场合限制,也没有相应实用文体、应用文体的规定,也没有诸如“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假想代入,似乎可以围绕“纪念日”“初心”天马行空,不受拘囿。 其实不然,写作时,应自觉置身于当今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如近年来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学生应该明确,写作时必须明确当代青年身份,自觉观照时代,审视自我,激扬家国情怀。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回顾成长,感悟亲情,观照社会,感恩时代,凝聚国家记忆,砥砺民族精神。本题以纪念日来附丽青春感悟和家国情怀,向时代曲线致敬,暗合建党100周年、建国七十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意在不忘来时路,砥砺新征程,“染乎世情,系于时序”,可谓“雅颂”正音。?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围绕“纪念日”和“初心”,结合材料,可以从个人层面立意:纪念日见证成长,每一个纪念日,俨然生命的拔节,情怀的吐穗,青春的驿站,每一次纪念就是一次情怀的激荡和洗礼。也可从社会层面,如某些民俗节日,其实也是纪念日,往往蕴含着某些民族心理和文化意蕴,常怀纪念,就是延续文脉,传承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最好能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如建国七十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这些纪念日见证民族独立、自强、复兴的伟大征程,镌刻山河,砥砺初心,凝聚民族精神。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如何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又不人云亦云,既有“大我”情怀,又有“真我”“自我”?? 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考生可分门别类盘点,联想有径,有序。如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还可以从社会、国家、民族层面来联想,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国家赋予的重大节日。当然也可以从多维角度来联想,如亲情类、民俗类、祭奠类、庆典类……进而思考每一类、每一种纪念日蕴含的美好情思、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这样考生的思绪充分发散,想到很多人、事、场景……顿有一种“心鹜八极、神游万仞”的开阔之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游目骋怀,浮想联翩,思路渐渐打开,何愁写不出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文章???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文体不限。不过,建议考生驾轻就熟,扬长避短,还是以平时训练较多的议论文为宜,围绕“纪念日”“初心”等关键词展开议论;部分同学,情感细腻丰富,可选择记叙文,可能更适切自己,梳理重要纪念日,回顾成长历程,感悟世间真情,氤氲美好情思;当然,少数学生,如果积累丰厚,底蕴深厚,也可调动阅读积累,写成文化散文,如选择端午、中秋等节日,以缅怀仁人先贤,寄寓美好情思,弘扬传统文化,也不失为出彩方法。 ? 解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多为较为复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材料限定大致话题、命意、范围和价值取向,而以各种实用文体、应用文体来设置鲜活、真切、具体的情境,以防套作,引导个性化写作和真实表达。而本题出乎意料,乍一看似乎“复辟”到传统的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并非常见的时政、时事、实事、现象类,也非寓言类材料。材料赏心悦目,文采斐然,多情暖心,像一首散文诗。 但细细忖度,则会发现:哲理其表,而家国情怀其里。家国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正当时。近几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有众多重大历史节点——建国7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染乎世情,系于时序”,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或许命题者用意正在此。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虽是“遵命写作”,其实也可以适当具有“命题者意识”:既是“立德树人”的抡才大典,难道此题仅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记取成长痕迹、体悟亲情真情?深度追问“恐怕并非如此简单”(李元芳口头禅),就会发现,命题人要我们写的,是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的纪念日,是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且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的纪念日,是我们要永远记住的纪念日。这样一想,就会明白,此题是在向时代“曲线致敬”,这才是此题的立意密码。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纪以告诸往,念以知来者。 2.纪念日,唤醒久远的记忆,激荡日新的情怀。 3.纪念日,是生命的拔节,青春的吐穗。 4.常怀纪念,秉持初心,继往开来。 …… 偏题立意: 1.纪念青春,不负峥嵘岁月稠。(未能抓住关键词“纪念日”,明显偏题。)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仅没有明确关键词“纪念日”,而且以口号来套作,没有深入理解材料。) ……?? 下水文?? 纪以告诸往,念以知来者 ?岁月悠远,天地常新。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赋予平淡的日子以壮丽和庄严,唤醒久远的记忆,激荡日新的情怀,让人们在岁月的长河里、历史的荣光中,且行且思,且歌且吟。一个人,一个民族,回望身后的路,知其来有自;瞻望前方征程,砥砺初心。 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些纪念日,俨然悠悠岁月的厚重注脚,更是漫漫征程的醒目路标。 个人、青春的纪念日,是生命的拔节,情怀的吐穗,为青春赋能,为成长加冕。你看,从“六一”,到“五四”,到十八岁……这是我们和生命准点的约定。从幼稚园的载歌载舞,到青春的激扬呐喊,到着汉服、行冠礼的庄严肃穆,在父母的注视下,在举起右手的宣誓中,在春服既成、峨冠博带的浪漫里,在太阳和国旗辉映下,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我们也从爱的襁褓,走向风华正茂;我们从“小皇帝”、“小公主”,成为法典上的公民。成人,还意味着“成仁”。“仁”是什么?就是现代公民的权利义务,是新青年的责任担当——自觉担负起仰事俯畜、达人济世的责任。因此,这一纪念日,就是一条金扁担,一头挑起家庭,一头挑起国家。青春的纪念日,宛如生命的一次次拔节,情怀的一次次吐穗;纪念日,逆时针来看,是我们缱绻峥嵘的成长日志,是灼灼其华的青春相册;顺时针来看,更为青春赋能,为成长加冕。 国家、民族的纪念日,凸显岁月的浮雕,砥砺未来的征程。 睽诸当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建国7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一百周年……这些盛大庄严的纪念日,如同参天大树清晰的年轮,如同百战归来的老兵满身的勋章,如同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凝重浮雕,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使人感慨天若有情,见证正道沧桑。因此,纪念日并非只是万人空巷、载歌载舞的庆典。纪念日里,我们更应肃穆、沉思、扼腕、感奋:那是石库门的胡同里,一群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晤言一室之内,执手共襄大计。那是井冈山上的星火,是古田的军号,是西柏坡小院里的耿耿星河欲曙天,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惊天的春雷,是共商国是的人民大会堂丽雷鸣般的掌声…… ?纪念日,不是我们洗去风尘、稍事小憩的驿站,而是我们告别过往、整装待发的长亭。 纪念日,用以铭记历史:一个国家、民族,其来有自。但不惟如此,每一次纪念,又是一次洗礼和淬炼,又是一次出发。鲁迅说“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担心麻木健忘,所以纪念。而我想斗胆地说:纪念,是为了忘却。忘记母亲节是哪一天,我们每天都须反哺感恩;忘记4月23日,我们须知读书没有节日;忘记5月1日,我们一辈子以劳动为美,奋斗为荣;忘记10月1日,我们每天都须激扬家国情怀。 纪念日,不断提醒着我们:笃行如初,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