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9523289
版本:浙教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34.0KB
日期:2021-06-29
作者:21jy_5413347066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别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知道物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别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通过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学会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合乎科学的结论,同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 【教学准备】酒精灯,烧杯,镊子,鸡蛋壳,盐酸,硝酸银,氯化钠,石棉网,试管,砂纸,火柴,镁带,蜡烛,生锈的铁钉,磁铁,澄清的石灰水,塑料吸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总处于变化之中的,如铁生锈、汽油挥发、水果腐烂等都体现了物质的变化。举例说明,我们仔细观察下列常见现象的变化。分为两组,加以分析,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加以判断: 1、纸撕碎;纸点燃 2、鸡蛋壳放入盐酸中 3、镁带有白、有黑是为什么?点燃有什么现象产生?产物有什么不同? 4、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5、蜡烛掰断;蜡烛燃烧,上面罩干燥的小烧杯,再在上面罩有澄清石灰水附着的小烧杯 6、硝酸银中滴加氯化钠 分析讨论: 1.以上实验中,物质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从物质变化看有什么特点?物质的变化有那些形式? 有的实验中物质状态、形状等变化,无新物质生成。而有的实验中一种物质变成其他物质,并伴随着放热、发光等现象。 变化形式多种多样,以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产生为依据把这些变化整理分析。 结论:物质的变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 3.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分析讨论: 1.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是同一个概念吗?什么是物质的性质,举例说明。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2.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 有些性质不需要物质变化就能表现,如物质的颜色、光泽、现有状态、软硬程度、气味等。有些性质必须通过变化才能表现,如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性、晶体的熔点、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等。 3.必须通过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性、晶体的熔点等不需要物质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等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结论]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将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种: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沸点、熔点、凝固点、硬度、密度、发光、发热等。 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化学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 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依据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依据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沸点、熔点、凝固点、硬度、密度、发光、发热等。 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