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写作指导:纪念日(审题解析+主题素材+优秀范文4篇)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2-9457397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天津市
文件:25.8KB
日期:2021-06-17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写作指导:纪念日 202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审题解析】 材料语:“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个人的“纪念日”,还是国家、民族的“纪念日”,都在激励我们要牢记历史、逐梦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作文材料以“纪念日”为抓手,启发考生聚焦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国家、民族走过的凝结着鲜血与汗水、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伟大历程;同时,将个人成长的“纪念日”与国家、民族关联,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任务语:作文题注重紧密联系时代要求,启迪考生对“纪念日”丰富、厚重的内涵进行思考,紧扣“立德树人”育人使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主题指向明确,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思考“纪念日”之于国家、民族及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可以帮助我们重温或反思走过的路; 二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些特殊事件的历史价值; 三是不断校正航向,不忘起点,不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主题素材 01我们这一生中,总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许许多多的伤痛,我们忘记了多少,到底又有多少挥之不去,可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我们不知不觉长大成人。忘记悲伤,铭记教训,再见过去,展望明天,02作为一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作为一个曾经被野蛮的铁蹄践踏的民族,我们在经历着无以复加的伤痛之后,选择了坦然地面对,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深深的将其铭记于心,伤痛可以随时间而忘却,可是教训却要永远的记住,铭记它,我们才可以以之为鞭策以之为前车之鉴,因为铭记了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才能带着我们成功越过困难的自豪,在新的一个时代里发展腾飞。忘记悲伤,才能展望未来。 03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04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的穿梭! ? 【优秀范文】 01百年红船,我们用青春铭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于历史长河,犹如短暂一瞬;但对于洞察一个政党的性质与灵魂,却是足够的时间尺度。 1921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其第一个纲领中宣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在筑梦、逐梦、圆梦的宏伟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镌刻进每寸土地,激荡着百姓心弦。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在湘西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谋划精准扶贫,赴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新县纵论乡村振兴,到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前海了解开发开放情况,重访“两山论”提出地浙江余村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抵达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改革热土、抗疫前沿。人民,是他最深的牵挂、最浓的情结。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再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广袤生活的无数细微处萌发,“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递。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邹碧华,无怨无悔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独龙族全面小康“领头雁”高德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无数新时代共产党人传承前辈精神,勇担时代重任,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新坐标。 它是飘扬在急难险重一线的鲜红旗帜。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29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攻坚任务抓在手里,甚至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面对严峻疫情,党中央科学决断,广大党员枕戈待旦、冲锋在前,4万余名医护人员逆行驰援,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 它是对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不懈探索。在“枫桥经验”诞生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亩均论英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等举措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在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共识,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人民城市,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诠释。 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2018年,国家监察委员会依法组建,各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行监督全覆盖;2020年,民法典出炉,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 滴水藏海,千江映月。每份具体而微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不变初心、永恒追求。 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要走过第一个百年。回望来时长路,展眼未来航程,如何才能“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秉持初心、扛起使命,用卓越行动写下铮铮誓言:传承“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船起航、义无反顾,人生百年、壮丽助航,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每一个人都了不起,中国梦必然可期! ? 02国庆,祖国腾飞的纪念日 走进九月,就走进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走尽九月,就迎来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 忘不了1949年金秋的北京,当礼炮鸣响,当万众欢腾,当一个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如春雷般震耳,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地球上最大的人群的节日诞生了。 那一刻,在亚细亚的版图上,终于能听到一只雄鸡的昂首高歌,在太平洋的海岸边,终于能看到一只雄狮的矫健步履。 从此,厚重的中国历史,开始谱写新的篇章,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之林。 追忆那一刻的振奋啊,又怎能忘记1921年的7月,也是一个动人心魄的季节:时光掠过嘉兴南湖,风雨中驶来一页小舟,舟上承载着一个灵魂,一个在欧洲大陆上飘过的灵魂,一个准备附着在被列强所谓的东亚病夫身上的灵魂。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个灵魂的诞生,使这只普通的小船成了悠悠五千年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这个灵魂的诞生,使中国之船在风雨飘摇中看到了前进的航标。 穿过历史的风雨,跨过时间的长堤,小舟上的灵魂飘荡于祖国的千山万水,镰刀和铁锤发出的金色光芒,照过古楼门洞,照过山涧小道,照过草地上的草根,照过雪山上的雪坑,照过大渡河上的铁索,照过延河边上的宝塔,照过古都西安的城墙,照过横渡长江的千帆。终于,照亮了紫禁城上的红瓦,照亮了天安门前的广场,也照亮了祖国的城市乡村。南湖小船上的舵手,又掌握着新中国巨轮的航向。 天翻地覆,换了人间,这几个简单的字,又怎能涵盖新中国日新月异巨大变化的丰富内容。 也有一段阴霾的日子,也有一段步履的蹒躔,但“两弹一星”仍然在艰难中冲上云霄。 当春天的故事从南海边讲起,中国这只巨轮又开始了新的航程。从此,古老的山村收获着小康的梦想,开放的城市演绎着新的加速度。那是好事多多呀,目不暇接,那是喜事连连呀,应接不暇:港澳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召开,WTO加入,“神五”载人上天……,一个个美丽的神话在雄鸡版图上诞生。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着新世纪的鸿篇巨著。 尽管还有国际风云的千变万幻,尽管还有日本鬼子的亡魂飘散,但过洋走世界的中国,仍然并且还要更好地担当着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迎一个国庆节。 金秋田野的颗颗果实,怎能多过华夏子孙今天的喜悦之情?三峡平湖的圈圈涟漪,哪能诉尽中华儿女今天的国庆感怀! ? 03纪念日之清明节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 04纪念日:停留、思考与铭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习惯了不停地向前追赶,似乎放慢脚步都成了逆道而行,更何况偶尔暂停脚步。信息不断更迭,忙碌成为常态,被人流裹挟着前行的我们,忘记了停留,也忘记了思考。纪念日,给了我们反思和总结的机会,让我们在这浮躁的生活中,给自己一个正当理由,稍作停留,专注思考,铭记历史。 《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惊讶并感动于古代先贤的自律品格。诚然,对自我的反省和思考本应成为常态,但因为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无法达到做到这一点。纪念日,可以帮助我们稍事停留,暂时脱离向固定方向奔波的单行道,将注意力投向过去,回望来时的路,以前人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 思考的前提是必要的闲暇,纪念日则给了我们时间专注于思考。生日、跨年、节日等等,都是我们钟爱的纪念日,在这些日子里,人们整理、思考自己在过往一段时间内的表现,然后在日记本或朋友圈里写下思考的结果。于是,这些文字和纪念日作为思考的证据被保存下来,供我们在下一个纪念日到来之际,再次对照、反思,我们就在这样的仪式中不断成长。 健忘是人类的共性,纪念日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帮助我们与记忆力对抗。根据德国学者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纪念日作为文化记忆表现的一种途径,以仪式的形式来唤起从前的历史记忆——如重要的人和物,以防止记忆被社会淡忘或者边缘化。是这些被标注了的日子定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不应忘记的事。德国的纳粹受害者纪念日,二战欧洲战场终战纪念日,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个个日期都承载着重要的记忆,以起到历史反思的作用。 记住才能传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是这一特殊的纪念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100年前上海石库门、嘉兴红船上热血沸腾的青年们,不要忘记革命年代为真理献身的英雄烈士们,不要忘记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这些珍贵的记忆遗产,又化作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告诫我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化作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将中华儿女凝结在一起,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化作前进动力,为我们开拓新的征程提供不竭力量。 纪念日有如时间绳上的结,是岁月长河中一颗颗无法忽视的明珠,它们或光辉耀眼,或沉重悲怆,但都以回望来路的方式,帮我们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