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深度分析及写作指导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2-9435763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浙江省
文件:17.9KB
日期:2021-06-13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深度分析及写作指导 【试题再现】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及写作指导】 在限制性思考中求具体 ——对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的一点想法 2019年高考作文题将人生比作一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像“沙之书”那样的,可以无限翻阅的书。所以,高考作文题就会在人生这本书当中选择无穷无尽的话题,让学生来谈感悟、省人生,2021年的浙江卷高考作文题也不例外。 这里,我想通过类比,确定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核心话题。当我们说“他把我看成你了”的时候,实际上“他”看到的人是“我”;那么,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核心话题应该是“得与失”。如果直接以“得与失”命题,那可以写得五花八门,现在因为有了三个分句的陈述,思考就受到了限制。接受限制,是目前写好给材料作文的优秀的必备的能力。除此之外,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要显示出作文功力,就得将面对的题目看得更加具体。 题目中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文章,甚至每一个词都可以大做文章。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将问题看得更加具体。 一、局部性质 1.关于做法。 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予以阐释,是使讨论的问题得以具体化的办法。日常写作,多数作品会在作文题所涉及的具体做法的意义上挖掘下去。 “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得失之意义重心放在了做事的结局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将得失之意义重心放在了做事的开端上。“花未全开月未圆比花好月圆更美”将得失之意义重心放在了过程上。 很有意思的是,其中第二个分句“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似乎可以开拓出另一种理解:有的人在一件事情完成后,通过对得与失的总结,开启新的事业。 2.关于事务。 光是考虑做法的具体意义及价值,考生们容易写得大同小异,区分度就不大了。我们可以对相关事务的性质进行具体意义上的挖掘。 有的事,确实应该更重其结局,仅拿学生说话,谁会说十年寒窗很重要,高考是否如愿次之呢?说实话,我是很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跳级被录取的,过程短而同样达成理想目标,何乐而不为?有的事,是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得想清楚得失的,否则可能以后回不了头。比如高考七选三,只为考试可以简单些,也不管是否符合自己的后期发展,不顾是否符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年以后就可能面临就业艰难的困境。比如选择配偶,千挑万选,是为有一个终生相伴的知心人,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标准有误,人生难得幸福,明星离婚率高估计与此有关。比如一个队伍的领起人如果选错、一套策略如果制订有误,发展下去便可能祸国殃民,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可引以为鉴的事例举不胜举。有的事,可能更适合将得与失看作过程。这一点,事例最多,孔子、孟子、李白、杜甫、孙中山、毛泽东、孟德斯鸠、贝多芬、爱因斯坦、乔布斯……无论什么时代、国度、领域的值得歌颂的伟大人物,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更值得学习的往往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质,而这些独特的品质是在伟人们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闪现出独特的魅力的。我们无法取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就,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甚至具备这些优良品质。 3.关于人物。 题目三次出现“有人”一词。人物性质不确定,使得文章有较大发挥空间。对人物性质进行推敲,考生可以进一步反省自我——想想自己是哪一种人;那么前面想具体了不同的人做法的性质、应对事务的性质,就更能起到指导自己的人生的目的。 把得与失看作终点的人,可能是急功近利的人,比如很多封建帝王打下江山之后就会走向昏聩,心里想的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后来的名声往往不好听,甚至结局有些可悲;这类人也可能是重担在肩的人,比如就革命者而言,推翻反动政府是应该有“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的。 把得与失看作起点的人,可能是目光短视的人,遇事刚开始就特别看重得失,从而不断推翻自己的选择,从事新的领域,美其名曰“人挪挪活”,没有仔细思考后期发展的可行性与方向,岁月便由此蹉跎,人生一无所成;这类人也可能是谨慎、有韧性的人,事业上我们需要各种分析师,如CFA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分析师、投资分析师、证券分析师、RCA分析师……分析好了再做下一步投资,成功的机率就会大一些,人生的各种选择就是一次次地在做各种各样的投资,策划好了再投资,人生的收获就会多一点。 把得与失看作过程的人,有可能是自我安慰的人,毕竟这个世界上是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的,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用自我安慰的方式摆脱无法解决的困境的,一蹶不振、走进死胡同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心理至少可以使抑郁、寻短见的人少一点;这类人也可能是境界确实较高的人,这样的人与事是很多的,比如《炼金术士》中的牧羊少年,在他而言,追求财物的过程中收获的成长远比那一坛金子有价值得多。 对于这些人而言,得与失是他们关注的终极目标,只不过,他们把终极目标寄寓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了。所以,写作时所举的例子可以是忽视、轻视人生的其他端点的人,也可以是兼顾但又有权重的人。 二、整体意义 以上的分析是彼此牵连的;这样一来,写作时有褒有贬,极具丰富性、思辨性,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内心做一次调谐,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明确的展望,作文题的意义也就更为长远了。 但因考试时间有限,或者说,面面俱到、均匀分配的作文布局会流于繁琐,写作时就应该有取舍有详略。 面对这次作文题中的三种观念,我们最好在详略合宜的基础上,写出某种特殊而具体的关系来。 比如说,这些态度引发的做法无论对错,都可能与我们的不同人生阶段的境况相关;每个人的心智都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谁敢说自己不会偶尔陷入思想的误区呢?所以我们有时会急功近利地将得与失看作终点,目光短视地将得与失看作起点,用阿Q精神装饰心灵,说自己将得与失看作了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我们无法逃避,无法逃避的错误有时甚至是人生宝贵的一课。 人是一点点成长的,这需要主客观各方面的条件来促成,成熟之后,当我们将得与失看作终点时就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了,当我们将得与失看作是起点时就是一个谨慎而有韧性的人了,当我们将得与失看作过程时就是一个境界不断提高的人了。 人生就是这样步步为营,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这样的思考,更接近每一个人的真实的发展境况,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认真写完这篇作文,每一位考生都等于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涤! 以不同的人生观念为作文题的导入性材料,这是常见的作文命制格局。作文题中的一些观念往往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关,但是很多人没有做过仔细而深入的思考。这样想来,参加高考,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