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 全国乙卷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展示2篇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2-9413298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全国
文件:21.5KB
日期:2021-06-09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年高考语文 全国乙卷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展示2篇 作文原题 全国乙卷(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解读为“学问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求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强调“学习”这个基础的重要意义。 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名师解读】 今年的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延续了2020年课标卷全国Ⅱ卷的经典名言加热点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2020年的经典格言材料,更倾向于对文章需要确立的主题的表述和拓展上;而2021年全国乙卷的经典格言更倾向于行文指向的一个界定。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是对命题首句中“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的具体解读。这句话,帮助学生明确行文主要方向要探讨如何追求和实现理想。这一经典名句取自汉代扬雄编撰的《扬子法言·修身卷第三》。 作为开篇文句,这句话本身也是修身卷第三中的核心观点。这个句子浅显易懂,从作文命题角度体现了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继承,强调了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濡养之用。 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看,文题和2020年、2019年作文命题保持了命题指导思想和风格上的一致,命题覆盖学生平时关注和练习的范围,不偏不难,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具有广泛的考查意义;同时切入点精巧,避免了学生空泛地理解文题,保证了更多的学生在最大的程度上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文字上的竞技。从命题技术上体现了试题考查需要的公平。 这一命题符合高考语文关注社会现实,倡导积极进取的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在“躺平”成为热词的背景下,“追求理想”这一命题更彰显出语文教学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向引导作用。学生对于这一文题不陌生,跑题不容易,但审题时需要正确解读,任务要求和命题材料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到切中题点,明确行文需要突出的内容,做到不偏题。 同时,追求理想是一个陪伴了学生整个成长过程的话题,(徐徐语文坊精编)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接受教学的不同的水平条件,对于理想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的。所以这样的作文题目想要答高分,还是需要在构思、选材、文笔的润色上下功夫。 【名师下水文】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也是最梦幻的季节。理想之于青年,犹如灯塔之于茫茫大海之上的航船,指引着我们破浪前行。而对理想的追求,则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弓硬”“矢正”“的明”都做到了,方能一发必中。不过,在这里我更看重“弓硬”。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它们是青年人实现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确定了目标,再付诸行动,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奋斗动力,只想“佛系”“躺平”,这样的青春只会在虚度中枯萎。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十四亿中国人的温饱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绩将永远为国人铭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们年轻的官兵血洒高原,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他们最挚爱的祖国,他们的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牺牲无上光荣。 但是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纸上谈兵,只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空喊口号,只是夸夸其谈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这个世界只相信实力,实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气,实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标。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杨洁篪霸气地说出:“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是崛起大国的实力和底气,这是上一个辛丑年的中国所无法想像的。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天舟遨游……越来越多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国家如此,个人亦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既要修炼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惟有德才兼备,拥有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现理想,要靠实力,但实力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抗疫战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担,不惧艰险,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潜心学习,苦练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风华正茂逢盛世,奋斗拼搏正当时,当代中国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应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是雄鹰,就勇敢地奋飞翱翔;是骏马,就尽情地纵横驰骋。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来路无可眷恋,脚下站立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峰!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让追求理想成为我们的生存哲学 理想让人变成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一种生物。(开篇点题,强调理想对人的重要作用。)“举头望明月”之余,我们便想能不能有机缘能够窥探一下嫦娥的广寒宫,于是登月变成了我们的理想;“低头思故乡”之际,锦衣昼行又成了多少人思慕的来日!(化用诗文,从科技进步和世俗功名两个角度对理想进行情境式描绘,增强文章的代入感。) 当我们艳羡古人能够把理想渲染成一篇情采斐然的大赋时,不免感叹:我们的理想为什么会在生活中被碾压成断句残篇?(把理想比作大赋和断句残篇,生动优美。)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身着宽袍大袖的古人,念念不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屡屡用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也曾在心里探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可几经推敲下来,我们竟不禁黯然。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做了这些语句中的铺垫成分。(排比行文,例证丰富,喻体“铺垫成分”,反映普遍而深刻的社会现实。) 我们真切向往着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够周身沐浴着理想的荣光,然而我们却往往在隔岸观火中忘记了这世间最素朴的哲学,那就是——任何一种热爱都需要我们奋不顾身。(“隔岸观火”深刻反映人们对待理想的不正确态度,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先贤们现身说法,让我们明白只有“全力以赴,好为苟难”才能够实现传说中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例证典型,论述有力。引文恰当,增添文采。) 正如歌词中所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所见的惊鸿一舞,不过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慢移莲步而成。( 深化主题,强调努力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回扣命题材料,进一步突出文章主旨。) 想要让自己成为劲弩,又怎么能够拒绝煣木之苦?(反问修辞,增强语势,再次申明观点。) 古有宋濂穷冬烈风之中,为求学踽踽而行;今有黄国平在博士论文中自陈家世之多舛,求学之维艰。然而他们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热爱,诠释了什么叫穷且益坚。(举例论证,评古论今,丰富文章内容。)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引用诗文,渲染努力实现理想带来的收获和提升,契合学生读书生活。) 追求理想,上天给你永远都是这世间最好的馈赠。而追求理想,需要的永远是我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被消磨的热爱。 彭于晏每拍一部电影,就学会一项新技能。他出演《激战》,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在《海豚爱上猫》拿到海豚训练师资格证,在《听说》学会了手语,在《破风》考取了专业自行车手资格证,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学会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鹤双形拳,更厉害的是他拍完《湄公河行动》,直接学会了缅甸语和泰语。作为励志偶像,彭于晏用他的超于常人的努力,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律才能让我们更快地接近心中的梦想。(以影视明星为例,贴近学生生活,论述深入。) 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引用,进一步深化论点。)   让理想成为我们的生活哲学,让思考成为我们打开世界的钥匙,让内心的正义成为我们前进的帆板!让我们的人生在“冥冥之志”缔造的通透中,能够拥抱我们需要的成功、浪漫和喜悦;如果不能,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对人生正确的认知和真正的热爱。 只有默默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结尾简洁,紧扣命题任务核心,强化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