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名师解读及范文--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导写分析及范文汇展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9413268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上海市
文件:18.9KB
日期:2021-06-09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高考上海卷作文名师解读及范文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教你怎么写】? 精密阅读,深入思考 ——2021年上海卷解析与写作指导 ?罗佰方 ? 2021年的上海卷延续了近几年的特征: 一是题干简洁但富有思辨性,给考生两种或者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2021年的作文题是就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关系进行思辨,有的人认为事物的价值要经过时间沉淀才能被人们认识,但有些人认为不尽如此,意味着事物的价值不必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显现出来。“不尽如此”四字,并不意味着对前面观点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说明,言有容易言无难。这其中的思辨很微妙,并不是互相否定、针锋相对的不可调和的观点。 二是这个问题并不包含命题者的思想倾向,仅仅是客观呈现出一个现象供考生思考。这是上海高考题的一大特征,命题人几乎完全起到报幕人的作用,不当导演,让考生在命题者报幕的这个节目下完成节目的表演。用最精炼的语言报幕,然后隐退其后。 三是给予考生极大的舞台空间。一个“有人说”,再加上一个“也有人认为”,最后直接明了地问“你怎么看”。考生应该仔细地分析材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就已经呈现出水平分级的意味了。那些思维能力一般、平时不爱动脑筋思考的考生可以迅速“躺平”,可以直接以有人认为的观点“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作为自己考场作文的观点,然后开始胡编乱造,堆积充塞素材,完成写作。而思维能力较高的考生则可以进一步辩证地思考这一个问题,分析“时间沉淀”与“事物的价值被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是作文题目相对比较抽象,干扰因素较大。题目中的“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一句话的干扰因素很大,非常能够检验考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部分粗心大意的考生可能会理解为“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会显露出来”,这与原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原题原句的意思是,事物本身的价值一直是存在的,但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够被人们认识。而不能理解为事物的价值是慢慢通过时间积淀下来的,比如古董瓷器,他的价值一开始并不大,但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沉淀,它的价值就特别大了。而题目中的意思不是这样,是某事物一直存在,一直在发挥作用,只是时间长了人们才发现。比如臭氧层,一直都在发挥作用保护着地球,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尤其是它在被逐渐破坏之后,它的作用才被全球人们认识到。这种精细的差别,足以让许许多多的考生混淆。 以上是粗略地通过分析特征对题目做了粗浅的解析。然后再来进一步稍作深入的分析。首先是要对价值做一个较为有效的理解。价值,当然是指对人们有积极作用或者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有人说,没有价值的东西是脆弱的。这就意味着有可能人们在意识不到事物的价值的时候忽略甚至破坏该事物。还有,有些事物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彰显了重要的价值但一时间因为没有被认识到可能会破坏或者并不珍惜。据说,波罗的海盛产蜜蜡,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蜜蜡的价值,就用蜜蜡生活取暖做饭,因为蜜蜡燃烧持久而且温度很高。还有人用蜜蜡来做肥皂的说法。中国海南省曾经用海南黄花梨做普通用具,也用来取暖等。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沉淀,蜜蜡与海南黄花梨越来越少,人们才意识到这二者的价值,开始用克来计算其价值并交易,蜜蜡与海南黄花梨已变成价格昂贵的有机宝石和香木。当然有些事物不必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立刻就认识到它的价值。有些事物甚至还没有出现,就被视若珍宝。比如疫情当前,新冠疫苗就成了最珍贵的事物。当然还有更珍贵的事物还没有出现,那就是治疗新冠的药品。 的确,大多数事物的价值必然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够为人们所认识。考生还要分析背后的心理原因。这反映了人类麻木的一面。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人类要珍惜世间之事物,然而人类似乎总是很健忘,破坏了一种事物之后有接着毁坏另一种事物。如果有一天,人们开始珍惜世界上的一花一木,一口空气,一缕阳光,能够在当下就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有其价值,就不会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才认识到事物的价值了。因为到那时候,这些事物都变成了稀有的事物。 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意识到一口的干净空气多么珍贵,一抔没有污染的土壤多么难得,一小段快乐的时光多么稀有。人们应该在当下就意识到,这一切,都是那么有价值。 【示范作文】 祛除时间滤镜,闪现真理曙光 翟新颖 人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无论是人的品行,还是事物的价值,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那么,时间的沉淀是判断事物价值有无的关键因素吗?我们认为,事物的价值不因时间的长短而产生,时间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决定因素。 巴特尔说:“没有价值的事物都是脆弱的”。事物的价值呈现需要时间的沉淀。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史上孕育过无数作家,产生过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但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不过是李白杜甫的诗篇,苏轼辛弃疾的豪迈诗词,明清的四大名著……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或文辞清丽,或慷慨悲凉,或沉郁顿挫,但无不经历了人们的口口相传,才传颂至今。在浩若烟海的古人作品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经典。他们经历了朝代的更替,经历了时间的沉淀,经历了历代人或挑剔或赞叹的目光,流传下来,写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 有人说,这不就是时间的力量吗?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被人们认识。诚然,时间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有了时间的加持,这些作品即使穿越千年而来,依然生动鲜活、魅力非凡。但在时间之外,作品本身的魅力同样很重要。我们不是因为它是秦汉或魏晋的文学而对它青睐有加,而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魅力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实践证明,这些作品受到无数人的青睐。不因时间长短而有所改变。 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毛泽东所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时间只是反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五四”狂飙突进的年代,对一切旧的思想全盘否定,连同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也被人嗤之以鼻。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因少年时的经历而否定中医,就连去日本留学最开始也是学的西医。中医药历来饱受争议。直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中医药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疾方案,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近年来的非典、新冠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医药的价值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不是因为时间的沉淀而产生,而是经过实践的再次检验而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拨开历史的迷雾,祛除时间的滤镜,我们才发现,真理的曙光在引领我们不断前进。时间的沉淀并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