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评析(材料解析+任务解析+立意解析+整体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9407509
版本:通用版
类型: 素材
地区:全国
文件:19.0KB
日期:2021-06-08
作者:21jy_1840287555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评析 ?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 本次高考作文是寓意感悟哲理思辨类作文。 材料由五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交代材料来源是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对人身体强弱转化的论述,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而变化或者说转变是时时刻刻发生着的,这为后面身体的强弱转化张本。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演绎和具体化,指出人可以变得耳聪目明,身体会发生积极良性的转变。 第三句话指出身体的强弱是如何互相转化的,生而强健的人滥用其强,如不保养锻炼、烟酒无度等,身体也会衰弱;而体弱者勤加锻炼,增进健康,提升体质,持之以恒,也会变得强健。 第四句推导结论,生来强健者不能沾沾自喜,依仗身体好而无所顾忌,耗损自己的健康;生来体弱的人也不要悲观,认为无法改变体质而自怨自艾。 第五句作者进一步着重指出,生来体弱,也许是上天给我们一个机会,上天引导我们变得强健。 毛泽东本人幼年体弱多病,在求学时格外重视身体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他的体质日益强健,这使他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受益匪浅。 【任务解析】 任务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这就暗示考生不能就事论事,仅仅谈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肤浅的,或者说没有切中肯綮。所以第二句话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考生的感悟和思考。而感悟和思考,要由材料生发。 【立意解析】 毛泽东的对体育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的效果的论述,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旧中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事业极不发达,国人体质羸弱,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毛泽东等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认识到体育对增加国人健康,振奋民族精神,进而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巨大的意义,所以大力提倡体育锻炼。 本文是寓意感悟类作文,谈体育应该是一个引子,重心应该是言外之“理"。命题者要考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套用江苏2019年高考作文的句子“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来说,“人如此,事犹是,物亦然。”人的全面或某个领域的发展,团队和集体建设,国家和民族兴衰,文化的发展与体育健身情同一理。考生构思时,要善于化大为小,万中取一,从一个角度和层面去写,结合自己感悟、思考最深的领域和话题写作,就能做到具体深刻以及新颖独到。 有以下几个立意角度: 1.处在落后和弱势的地位,不应该悲观哀叹,要坚信可以通过努力转弱为强。悲观和哀叹,至多博得几句同情,却丝毫不能改变现状。坚信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落后甚至是一种机遇,空白则是多种可能,乐观豁达,坚定理想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弱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力追击,优化路径,是可以实现后发优势的,是可以转弱为强的。这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我国北斗导航研究团队,不哀叹不悲观,而是坚信可以追赶和弯道超车,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建成了北斗导航系统,55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光耀全球! 2.在追赶强者,让自己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自我锻炼,要增长才能,提升能力,日有所进,完善自我,做好自我,才能实现由落后到领先的逆转,实现自身强弱角色的转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自身的弱势,不能仅仅依靠和等待外在形势的变化来改变;在用好外部条件的前提下,更要靠自身的积极作为和努力,靠大破大立的扬弃精神,靠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靠胼手胝足的奋斗精神,靠苦心孤诣的超越精神,艰苦奋斗,苦干巧干,不断发展进步,才可以实现强弱的逆转,跻身强者之列,拥有光明未来。总之,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各种努力和促成积极转变的因素都可以写。塞罕坝的变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很多扶贫事例也是绝佳的素材。 60年代的塞罕坝,黄沙漫漫,寸草不生,夏天酷热冬天严寒,可以说人迹罕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广大的建设者奉献青春,冒着生命的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让沙漠变成了绿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献身造林治沙事业,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3.强者不可以滥用其强,要防止盛极必衰,由盛转衰。强者如果不重视自己强大的原因分析,保持强大的因素,也会由强转弱,甚至一蹶不振。在一定的前提下,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衰强弱无常,惟朝乾夕惕者恒强。强者要居安思危,分析和寻找可能导致衰弱的因素,并积极加以弥补,做到慎始敬终。要有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闻过则喜,绝不骄傲自满,文过饰非。要善于学习,见贤思齐,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刻,但统治者志得意满,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滥用民力,贪图享乐,颟顸无能,导致国家的衰败,强弱的变化,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国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足之处和短板很多,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有些人却狂妄自大,极力贬低科技先进国家,这是很有害的思想。 【整体评析】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已一百多年,百年之中,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初步富强起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奋力前行,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为两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和智慧,共建美好未来。身处百年之大变局,在我国走向进一步强盛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国必然会遭遇围堵和阻力,道路曲折坎坷,我们可以毛泽东的论述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畏浮云遮眼,不为滔天巨浪吓倒,心怀远方的星辰大海,积跬步以至千里,累寸功以成大业。同时,广大考生即将步入大学或社会,以新人的身份开始奋斗或创业。作文可以鼓励青年坚定向上生长,登高自卑,终成凌云之志。所以说命题在立德树人上有极好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在材料形式上,命题人摒弃直白的事例和事迹叙述,采用了伟人的论述,让考生从中获得启示,有效考察了学生材料寓意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重点考察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考察有很高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