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制作保温装置 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9366595
版本:湘科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519.8KB
日期:2021-06-01
作者:21jy_5413347066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8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制作保温装置》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暖水瓶的构造,并知道暖水瓶构造的保温原理。 2.能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科学探究:1.能够应用热传递的知识分析暖水瓶的保温原理。 2.能够自己设计保温装置,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将创意转化为模型和实物。 3.能从不同方面去评价保温装置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 科学态度:从不同视角提出保温装置的设计思路,完成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教学难点:将创意转化为模型和实物。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任务 环节二 设计 环节三制作 环节四 评估 环节五 总结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热传递的知识。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阻止热的传递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目的。 2.教师出示热水瓶结构图(教材中的图),提问:观察热水瓶的结构,说一说它是如何保温的? 预设: 生1:热水瓶有塑料外壳,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不容易传导出来所以能保温。 生2:木头的瓶塞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也能减少热传导,起到保温作用。 师补充:木头的瓶塞不仅能减少热传导,还能减少热对流。热水瓶里面有两层玻璃,中间抽成了真空,没有了介质,也阻止了热向外传导。 里面还有银白色且光滑的“反光层”,阻止热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减少热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4.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图,提出任务: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杯热水。你能不能设计制作一个保温装置,帮助老师这杯热水保温。 1.材料和选择 教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材料。 出示材料图片: 保温板、棉花、毛巾、硬纸板、铝箔纸、盛装水杯的盒子、薄布、报纸、塑料等。 提问:你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 2.设计保温装置图。 教师:请大家根据材料设计一个保温装置设计图。并用图+文字的方式画出简易设计图。 预设: 方案一: 方案二: 3.学生设计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设计:两位同学都能根据材料的性能进行选择。考虑到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来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制作。 2.出示工具图:制作时,可能会用到下面的工具。大家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2.教师讲解制作基本步骤。 教师:制作时,我们先测量尺寸,再进行画线和裁剪,最后组装。 3.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测量盒子内壁的长、宽、高。 (2)画线。以一个面为例,注意尺寸要减掉一块保温板的厚度。以便组装。 裁剪。按画好的线进行裁剪。裁出5个面。 (3)组装。注意组装顺序。 1.作品展示 介绍自己的保温装置。 2.测试 教师:同学们都做好了保温装置,下面我们来对保温装置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先准备几个相同的杯子,标上序号。如果有多个保温箱,给保温装置也标上序号。在保温装置内和保温装置外各放一杯热水。15分钟后,比较装置内和装置外的水温,如果装置外的水温下降的多,说明保温装置有保温功能。再比较不同保温装置中的水温,水温下降的越少,保温的效果越好。 3.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做的保温装置的测试结果。 4.出示测试结果数据表格。分析测试结果:通过测试,我们知道,这两个保温装置中的热水经过15分钟后,温度都下降了(11℃ ),保温装置外的水温下降了(17℃)。保温装置中的热水水温下降的少。说明,我们制作的保温装置有保温的效果。比较保温装置1和保温装置2中热水的温度,都下降了11℃。说明这两个同学制作的保温装置,保温效果一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保温装置,帮老师解决了问题。从保温效果上看,这两位同学制作的保温装置效果都不错。他们的设计也很好的应用了热传递的原理。外观也比较美观。如果我们能把保温装置的密封性做的更好一些,再能加入真空层,还会提高保温效果。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制作的保温装置效果如何?也和身边的人分享一下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