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模拟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5-9303943
版本:浙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浙江省
文件:420.9KB
日期:2021-05-23
作者:21jy_35247223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2021年初中科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B.?只能用水做溶剂 C.?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D.??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 测某溶液的酸碱度 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A.?A???????????????????????????????????????????B.?B???????????????????????????????????????????C.?C???????????????????????????????????????????D.?D 3.小王与同学在玩“你最喜欢的脊椎动物”游戏时,听到某种动物卵生,用鳃呼吸,那应是下图哪种动物(? ) A.???????????B.???????????C.???????????D.? 4.?如图所示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的是(  ) A.?HClO4? ?????????????????????????????????B.?KClO3????????????????????????????????C.?HClO ? ? ????????????????????????????????D.?KCl 6.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 38℃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 80 厘米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 千克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 20 立方米 7.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最省力的是(?? )。 A.?????????????B.?????????????C.?????????????D.? 8.关于动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B.?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 C.?运动物体只具有动能???????????????????????????????????????????D.?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9.“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下列四个实例中体现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选用一个10Ω的电阻代替两个20Ω并联时的电阻?????B.?选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D.?选用同一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0.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如图所示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地表径流????????????????????????????????B.?下渗????????????????????????????????C.?地下径流????????????????????????????????D.?蒸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是不加控制的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核能是再生能源 D.?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 12.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13.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 14.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物镜转换器?????????????????????????D.?载玻片 15.?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呈碱性?????????????????????????????????????????????????????B.?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酱油的酸性最强 C.?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强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打网球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甲为快速飞行的网球遇到迎面而来的球拍时的三个瞬间,图乙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网球离开球拍后在空中飞行过程的照片。 (1)网球遇到球拍时,球和球拍都变形了,这说明________。 (2)如图甲,球遇到球拍后的某一瞬间,网球的速度刚好变为零,此时网球是否受力平衡? ________。 (3)网球表面比较粗糙,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图乙中,网球从A点经过最高点B飞行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在A,B,C三点,网球在A点机械能最大 ②位于最高点B时,网球的动能为零 ③在该飞行过程中,网球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7.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浓硫酸不小心溅在衣服上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___ 18.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SARS(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国家提倡在饭店就餐时尽量减少堂食,堂食时须使用公筷。如图所示是一种紫外线杀菌的筷子盒,内置有一盏紫外灯,装入干燥筷子只需3一5分钟即可完成杀菌消毒。 (1)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该病毒可用抗生素来杀灭 C.该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使用公筷是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3)如今,针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新冠肺炎病毒毒株的疫苗还在研发试验阶段,若该疫苗研制试验成功,将它接种到人体,使之获得免疫,这属于________?免疫。 19.下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________。(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________。 20.水能灭火,但有时也能生火.例如: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用棉花包裹,再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氧气和另外一种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且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从而达到着火点;将反应后的化合物加入到酚酞溶液中,发现酚酞变红了,说明另外一种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_. 21.长江江豚与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于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甲是________,①处填写内容是________。 2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我国西藏日喀则等地也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人员伤亡。 (1)刚从平原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由于高原上夜间气温低,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这种行为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到了12月,一些援建人员发现,日喀则的一些哺乳动物换上了一层厚重的皮毛,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好处?________。 (2)小玲是一名支援日喀则灾后重建的工作人员,一天她感冒发烧了,医生为其测量体温并认真检查,但小玲的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 ℃左右,则小玲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6 (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3.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3.1毫克、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________。 24.小明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电流表A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V,选用为0~3V量程,电压表V.选用为0~15V量程(三个电表均完好),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的字样。 (1)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电压表V1的示数不为零,则电路只存在一处的故障是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乙图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电流表A与电压表V1 , 的关系图。 (3)在保证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该电路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W。 25.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微粒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________。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6.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①氯酸钾? ②大理石? ③过氧化氢? ④二氧化锰? ⑤稀盐酸 【装置】 (1)写出A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小聪同学选择药品③和④制取气体,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则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他选择了E做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第31题10分, 第32题10分,共44分) 27.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1)图中左心房与左心室间,右心房与右心室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果体内各细胞产生的尿素主要在 C 处排出体处,则器官 C 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某人牙龈发炎,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一部分?________。 28.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铁及其矿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学习研究。 (1)图中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下列所给选项)。 A.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B.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 C.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 D.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2)用如图乙装置来探究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3)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________。 (4)称取10g赤铁矿粉末(杂质不与酸反应),置于硬质玻璃管中并充分加热一段时间,熄灭酒精喷灯后继续通入CO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把反应后的固体进行酸洗、干燥,称量剩余固体杂质的质量为12g。计算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冶炼得到铁的质量。 29.?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为3N,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求: (1)小石块的质量(g取10N/kg); (2)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0.如图所示,烧瓶内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现象?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 31.某化肥厂需大量CO2 生产化肥,欲购进一批石灰石(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厂家到产地取样分析以确定价格。他们取样6克,并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每次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2.0 0.6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稀盐酸已过量的实验次序有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2.图示电路中,A1表接0~0.6A量程,A表接0~3A量程,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闭合开关S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伏,A1表示数为0.5安,A表示数为1.1安。 求: (1)电阻R2的阻值和R2消耗的电功率。 (2)在保证电路所有元件安全使用的情况下,电阻R1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3)有没有可能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A1与A指针偏转相同的角度?请说明理由(写出合理的推理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A 解答:解:A、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故正确; B、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故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错误; D、水蒸气是纯净物,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答案:A. 分析:A、根据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解答; B、根据水是常见的溶剂解答; C、根据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D、根据水蒸气是纯净物解答. 2. C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使使木条复燃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不能使用酚酞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3. B 分析: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流经鳃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A、蝗虫是卵生,呼吸器官是气管,A不符合; B、鱼是直接把成熟的卵产在水中进行受精的发育的,属于卵生,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符合; C乌龟是产卵繁殖,龟胚胎期虽有鳃裂产生,但不会形成鳃,自然也不用鳃来呼吸,龟胚胎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尿囊来实现的。出壳后的龟会使用肺部呼吸,C不符合; D、鸵鸟是产卵繁殖,属于鸟类用肺和气囊来完成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4. A 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不一定含有氧原子,故不一定是氧化物,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B、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根据微粒的变化; D、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5. B 解答: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价;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0,则z=+1价; D、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m=0,则m=﹣1价; 故选: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6. D 分析:根据对温度、长度、质量和体积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38℃,在正常范围内,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千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V=abc=10m×6m×3m=180m3 ,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B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当使用剪刀时,中间的轴为支点,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因此刀口越短,阻力臂越短;手柄越长,动力臂越长,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越省力。根据图片可知,B图中的剪刀刀口最短,手柄最长,因此最省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 D 分析:(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解答:AB、因为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所以具有的动能不一定大。质量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所以具有的动能也不一定大,故AB错误; C、运动物体如果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也具有重力势能,故C错误; D、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 A 解答: A、选用一个10Ω的电阻代替两个20Ω并联时的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符合题意; B、选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C、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绳的重力对该实验有影响,所以可选用轻绳,以便忽略其影响.不符合题意; D、选用同一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要解答本题想掌握: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 ①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②物理学中多个因素对物体有影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③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10. B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由图可知,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为草地>泥土地>沥青路面>普通混凝土砖;四种地表的最大区别是水的渗透情况不同,因此造成地表降水损失量的是下渗过程; 故答案为:B。 11. D 分析:(1)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3)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分析即可判断.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对核能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点. 解答:解:A、目前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A错误;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所以B错误; C、产生核能的燃料在自然界中的确储量是一定的,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C错误; D、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D正确; 故选D. 12. A 分析:圆形的酒瓶中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酒凸透镜,人参在酒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13. C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此题要明确各时间距离夏至最近的一个,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运用排除法即可. 解答: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时昼夜平分.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日(12月22日),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 选一个北京白昼最长的时间,就看哪个时间离夏至这天最近即可.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A 分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C 解答:解:A、西瓜汁的pH在5﹣6之间,呈酸性,故说法错误; B、pH小于7显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因此上述呈酸性的物质中苹果汁的酸性最强,故说法错误; C、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D、牙膏的pH大于玉米粥的pH,因此玉米粥的碱性比牙膏的碱性弱,故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不平衡 (3)①、③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2)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受力平衡; (3)①网球运动的时间越长,克服阻力消耗的机械能越大; ②网球的运动包括两个方面,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 ③根据网球的高度变化分析势能的变化即可。 解答:(1)网球遇到球拍时,球和球拍都变形了,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如图甲,球遇到球拍后的某一瞬间,网球的速度刚好变为零,但是此时球拍弹性形变最大,那么对网球的弹力也最大,因此它受力不平衡。 (3)①在A,B,C三点,网球在A点时运动时间最短,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最少,因此机械能最大,故①正确; ②位于最高点B时,网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因此网球的动能不为零,故②错误; ③在该飞行过程中,网球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它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③正确。 故选①③。 17. C;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 分析:A、根据天然水或自来水中因为溶解有多种物质,从而增强了导电能力分析; B、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要用大量水冲洗,以洗掉较多的硫酸; D、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A、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发现实里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清洗,并涂上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C. D、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8. (1)D (2)切断传播途径 (3)人工自动(或特异性免疫、人工免疫) 分析:(1)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 (2)预防传染病有三种措施:1、保护易感人群;2、切断传播途径;3、控制传染源。 (3)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主要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包括第三道防线. 解答:(1)A、普通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都不能看到病毒,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A不符合题意。 ??B、抗生素不能杀灭病毒,B不符合题意。 ??C、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C不符合题意。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D符合题意。 ?(2)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使用公筷是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因为使用公筷能够切断病原体经过的途径。 (3)??针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新冠肺炎病毒毒株的疫苗还在研发试验阶段,若该疫苗研制试验成功,将它接种到人体,使之获得免疫,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因为这是人体后天逐渐形成的。 故答案为:(1)D(2)切断传播途径(3)?人工自动(或特异性免疫、人工免疫) ? 19. (1)带正电 (2)D 分析:(1)如果正负电荷数相等,那么对外不显电性;如果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那么带正电;如果正电荷数小于负电荷数,那么带负电;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B微粒质子数为26,电子数为24,因为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所以带正电。 (2)根据表格可知,A和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 20. 放出;氢氧化钠 分析:根据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说明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用棉花包裹,再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说明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且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放出;氢氧化钠. 21. 扬子鳄;嘴狭长 分析:根据生物的主要特征及生物检索表知识解题。 解答:据图可知,在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长江江豚中具有四肢的只有扬子鳄;故物种甲是扬子鳄;其中尾鳍直立的中华鲟,故物种乙为中华鲟;长江江豚和白鳍豚尾鳍都是水平的,其中白鳍豚嘴狭长。 故答案为:扬子鳄、嘴狭长 22. (1)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2)B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在夜晚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是骨骼肌战栗的表现,可以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换上一层厚厚的皮毛,是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 (2) 小玲虽然感冒发烧了,但她的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 ℃左右,说明此时其体温处于动态平衡,即小玲体内的产热与散热是相等,不然无法维持体温的平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增加产热;减少散热;(2)B。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6 (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3. (1)使加入反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 (2)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达值) (3)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解答:(1)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测量瓶内气压的变化,所以要控制反应前的压强一样,而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后,相当于压缩气体,则压强会增大,所以要抽掉相同体积的气体才可以;故答案为:使加入反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2)要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的结论,即需要得到的数据是相同时间内加入过氧化氢酶产生的气体更多或者压强变化更快;故答案为: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达值);(3)过氧化氢酶是一种蛋白质,而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如果过氧化氢酶的量太多,则会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加快,短时间内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温度过高,酶的活性降低,即催化作用变慢;故答案为: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故答案为:(1)使加入反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2)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达值);(3)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24. (1)R1断路 (2) (3)1.8 分析:(1)首先根据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示数判断电路是否发生断路,然后再根据V 1的示数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 (2)根据乙图可知,当电流为0.3A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3V,根据U1=U总-U2计算出这时V1的示数,在方格上描点;当电流为0.1A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再根据U1=U总-U2计算出这时V1的示数,在方格上描点,最后将两个点连接起来即可; (3)从乙图中找到电路的最大电流,根据公式P总=U总I总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即可。 解答:(1)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里发生了断路;电压表V1有示数,说明它与电源的两极之间连接正常,因此只能是与它并联的电阻R1断路; (2)根据乙图可知,当电流为0.3A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3V, 那么这时V1的示数为:U1=U总-U2=6V-3V=3V; 当电流为0.1A时,电压表 V2 的示数为5V, 这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U总-U2'=6V-5V=1V,如下图所示: (3)根据乙图可知,电路的最大电流是0.3A,那么电路的最大功率为:P总=U总I总=6V×0.3A=1.8W。 故答案为:(1)R1断路;(2)同解析;(3)1.8 25. (1)AD (2)Si2- (3)D 分析:(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2)根据表格可知,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将二者的电荷数相减,哪个有剩余,那么该微粒就带几个单位的哪种电荷; (3)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越大,那么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 解答:(1)A和D的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4,但是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 (2)微粒C质子数14,电子数为16,二者之差为2,由于电子数多,所以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C的相对原子质量:14+14=28,D的相对原子质量:14+16=30,则质量较大的是D。 26. (1)铁架台 (2)B;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复燃;C (3)2KClO3=△2KCl+ 3O2↑;C 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特点选择收集方法。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即可; (3)装置A制取氧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药品应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装置E收集氧气,利用的是氧气的压力将水排出瓶外,而水都集中在集气瓶的底部,所以氧气应该从短导管进入,水从长导管排出。 解答:(1)A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铁架台; (2)药品③为过氧化氢,药品④为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固液常温型”,故选B。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小,所以还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因此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和C。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复燃。 (3)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 3O2↑。 选择E作为收集装置,则气体应该从c端进入。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第31题10分, 第32题10分,共44分) 27. (1)防止血液倒流 (2)肾脏 (3)右心房 分析:根据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在人体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能够控制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2)人体内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故如果体内各细胞产生的尿素主要在C处排出体处,则器官C的名称是肾脏; (3)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吃药等方式中的药物都首先汇入到人体的上、下腔静脉中,然后进入右心房;故若某人牙龈发炎,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防止血液倒流;(2)肾脏;(3)右心房。 28. (1)A,C (2)除去CO中混有的杂质CO2和H2O (3)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燃烧没有完全反应的CO(合理即可) (4)把反应后的固体(铁和杂质的混合物)进行酸洗(铁完全反应)、干燥,称量剩余固体杂质的质量为1.2g,所以10g赤铁矿粉末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10g-1.2g=8.8g 设8.8g氧化铁被完全还原生成铁的质 分析:(1)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2)根据碱石灰可除去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尾气中CO的处理方法分析; (4)根据氧化铁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出生成铁的质量分析。 解答:(1)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此可知,A和C主要成分为氧化物; (2) 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所以反应前要先除去原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中混有的杂质CO2和H2O ; (3)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为防止污染空气,可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燃烧没有完全反应的CO ; (4) 把反应后的固体(铁和杂质的混合物)进行酸洗(铁完全反应)、干燥,称量剩余固体杂质的质量为1.2g,所以10g赤铁矿粉末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10g-1.2g=8.8g 设8.8g氧化铁被完全还原生成铁的质量为? x 3CO+Fe2O3=2Fe+3CO2? ????????? 160??????? 112 ???????? 8.8g???????? x 160:112=8.8g:x x=6.16g 故答案为:(1)AC;(2) 除去CO中混有的杂质CO2和H2O ;(3) 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燃烧没有完全反应的CO ;(4)6.16g. 29. (1)?解:由G=mg可得,小石块的质量: m=Gg=3N10N/kg=0.3kg; (2)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3N﹣1N=2N. 分析:(1)知道小石块的重,根据G=mg求出小石块的质量; (2)知道小石块的重和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求出受到的浮力. 30. 答: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压强减小而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分析:液体沸点和压强的关系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减小而减低,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压强减小而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31. (1)3、4 (2)90%(或0.9) (3)设10克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x 100:73=2.0g:x x=1.46g 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g×100%=14.6%.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 (2)根据加入过量盐酸剩余固体为石灰石中杂质分析; (3)根据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的碳酸钙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析。 解答:(1)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10克盐酸全部反应会消耗碳酸钙质量为2克,而第三次加入10克盐酸,只消耗1.4克,说明第三次加入盐酸固体中碳酸钙就全部发生了反应,则第四次加入的盐酸不再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稀盐酸已过量的实验次序有3、4; (2) 石灰石样品中杂质质量为0.6克,则CaCO3的质量分数是 6g?0.6g6g×100%=90%; (3)设10克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x 100:73=2.0g:x x=1.46g 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g×100%=14.6%. 32. (1)I2=I-I1=1.1安-0.5安=0.6安 U=U1=U2=6伏 R2=U2/I2=6伏/0.6安=10欧 P2=U2I2=6伏×0.6安=3.6瓦 (2)I1max=0.6安,U总=6伏,I2=0.6安 I总max=I1max+I2=0.6安+0.6安=1.2安<3安 R1min=U1/I1max=6伏/0.6安=10欧 (3)I'=5I1',I2'=I'-I1'=4I1' R1R2=I2'I1'=41,R1=40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欧,所以不可能。 分析:(1)电阻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A1测R1的电流。首先根据 I2=I-I1计算出通过电阻R2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总电压计算出R2两端的电压U2 , 接下来根据R2=U2I2计算阻值,根据 P2=U2I2计算功率即可。 (2)首先根据电流表A1的量程确定通过R1的最大电流 I1max , 然后根据 I总max=I1max+I2计算出通过干路的电流,与电流表A的量程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通过R1的最大电流是否改变,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R1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3)电流表的两个量程分别为0~0.6A,0~3A,那么当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时,两个电流值之间的倍数为5倍,即电流表A和A1的示数之比为5: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出通过R2的电流,最后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计算出此时R1的阻值,并与它的实际阻值进行比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