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1015-8802672
版本: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8.0KB
日期:2021-03-04
作者:21jy_5524245105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特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关键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提高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核心素养: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意义。 温故知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我们学习了什么? 3.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含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措施 3.2:文化交流传播途径,手段,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从横向看,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多样的文化交流传播;从纵向看,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入新课 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讲授新课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的表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3.掌握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意义。(难点)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9--43,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有哪些? 3.传统文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4.传统文化的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传统文化在哪里?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举例:书法;剪纸、京剧、二人转------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理解: ①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④历史到现实–- 具有继承性特点 教师展示图片: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A、含义 B、影响 C、地位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A、含义 B、影响 C、地位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A、含义 B、影响 C、地位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A、含义 B、影响 C、地位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研究探讨四个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A、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C、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举例:“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 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学生说出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中秋;重阳------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为寒食节。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焚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它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 重阳登高敬老 端午悼念屈原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A、含义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C、地位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举例:北京四合院;布达拉宫;窑洞-----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A、含义 文学艺术,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B、影响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C、地位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例:古代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绘画;四大名著------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A、含义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B、影响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C、地位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片:辛亥革命,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追求国家统一的伟大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两岸同胞为之奋斗。 孔子大同思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运大同篇》 传统思想的继承: “仁、义、礼、智、信”。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经典哲学;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崇德重义、修身为本。 小结:列表比较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 练一练 1、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份珍贵的遗产是指:传统思想 2、门联、请帖都用红纸;迎娶的车辆挂红彩带。这体现了:传统习俗 3、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 4、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传统思想 5、学习京剧、国画、唐宋诗词是传统文艺 6、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思想 思考: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艺:印章、篆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师给出材料:我国西周时期,婚嫁有“六礼” (1)纳采 (男家向女方送礼提亲) (2)问名 (男家问女方的生年月日时辰,卜吉凶) (3)纳吉 (卜得吉兆后与女家订婚) (4)纳征 (男家送聘礼给女家)  (5)请期 (商请女方确定婚姻)   (6)亲迎 (男子赴女家迎亲,举行结婚仪式)  问:现代婚礼还有哪些传统的印记?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什么特征?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①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例如:“和为贵”———“和谐社会” “浩然正气”———“讲正气”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含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B、地位: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教师给出材料: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思考:“乡愁”是一种怎样的中华传统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起消极作用的传统文化? 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举例:“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思考:对“埋儿奉母”体现的孝道进行评析。 2、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 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想一想:今天我们对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孝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的原因(意义) (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思考:你认为对待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应采取什么不同的态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总体上)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具体方面) 【课堂小结】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是什么 1、 传统文化含义 2、 传统文化特点 (二)、为什么 1、传统文化的作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三)、怎么办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辨析对错 :1、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旧有的文化。(×  )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继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不要认为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2、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必须按照原有的涵义去理解。(×  ) 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若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必须对其加以继承。(×  )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是简单地加以继承。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