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5.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08-8709124
版本:人美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6.7KB
日期:2021-02-17
作者:21jy_70174922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发现与创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于人美版第十三册第五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目的是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观察、构思、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材料取自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例如色彩、质感、形状、肌理等;并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使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因此这节课老师准备采取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优秀环保创意作品的欣赏,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一件既能体现材质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发现与创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热爱艺术的健康生活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2.教学难点 使作品体现“实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历史人物,他就是鲁班。下面咱们通过这个故事来认识认识他。……同学来读一下。 《鲁班造锯的故事》 鲁班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这个劳动家庭里,他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手艺,例如盖房子、造桥、制造机器等。 百年来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师:好,请坐!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你觉得鲁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谁能来回答一下? 生:…… 师: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一定会发现许多奥秘。 师:生活中有许多废旧材料,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材料有着各自的形态、色彩、质地、肌理等视觉特征,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好材料,为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课《发现与创造》,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6页。(板书:《发现与创造》) 讲授新课 1.欣赏艺术作品图片 师:请同学们细心感受这些艺术品,看看它们来源于身边的哪些废弃物,你能说说这些不同材质表面的肌理给你怎样的感受吗?(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许多作品在保留了材质自身的美感外,艺术家利用造型、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将材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师: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是由什么材质做的呢? 生:塑料瓶。 师:这么多颜色是怎么呈现出来呢? 生:是瓶子本身的颜色。 师:那你看这个灯光是朦胧的还是明亮的? 生:朦胧的 师:那你觉得美不美? 生:美 师:好,请坐,塑料瓶朦胧的材质,在灯光的映衬下,展现了一种柔和含蓄的美。如果我们将塑料瓶重新打散、裁剪,组合在一起可以做什么呢? 师:利用塑料瓶特有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可以将塑料瓶重新打散组合成鱼的形象。 师:那要是矿泉水瓶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师:矿泉水瓶巧妙的构成,加上光影的效果,就像梦中的花朵。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用塑料瓶制作的艺术品。玻璃瓶他可不可以做艺术品呢? 生:可以 师:对,一定可以,因为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品我们都可以进行旧物改造。例如我们可以用几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做一个吊灯。玻璃瓶特有的透明质感体现了一种晶莹剔透的材质美。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瓶瓶罐罐,那一说到罐子你会想到什么罐啊?我们经常喝的饮料和爸爸们经常喝的啤酒是用什么装的啊? 生:易拉罐 师:那你们有用易拉罐做手工品的经历么? 生:有/没有 师:不管有没有,老师都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是老师以前用易拉罐做过的一幅装饰画,做之前我以为会很难,但是其实并没有,而且作品特别容易出效果,易拉罐材质特有的金属光泽,赋予作品灵动华丽的美。 师:通过刚才欣赏的几幅作品,塑料瓶做的灯,彩色的鱼,白色的花朵。玻璃瓶做的吊灯。易拉罐做的装饰画。都是一些瓶瓶罐罐却呈现了不同的美感,这都是因为他们的什么不同啊? 生:材料不同 师:好,请坐。材料不同,也就是材质不同。(板书:材质) 师:那么生活中你是不是也观察过某一种物品的材质适合做什么呢?这个人的头发是用什么做的? 生:磁带 师:那制作者为什么会把他的头发用磁带代替呢? 生:因为磁带很像头发,又黑又亮 师:嗯,你发现了磁带的材质,根据磁带想什么,好、能做什么而决定。那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个人会不会和磁带有什么联系呢?比如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有关系? 生:音乐 师:其实这个人就是从事的音乐工作,他叫莫里森,他是英国人,1945年出生,他是一个音乐方面的全才,既是作词家又作曲家、歌手,并且会八种不同的乐器。磁带亮丽的光泽与头发的质感异曲同工,并且他从事音乐工作,所以用磁带来制作他的画像真是在合适不过了。 师:除了磁带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彩带盒的形状做一个,既实用又美观,既美观又环保的收纳盒。磁带盒的质感和磁带的圆形,整齐的排列组合,带有很强的形式感。 师:磁带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的,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我们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看到图像,那你们说这时候出现了什么? 生:光盘 师:这是用光盘画的黑白装饰画,我们平时大多是用方形的纸或者材料进行作画,当我们看到用圆形的纸或者材料作画就会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刚才用方形磁带盒做的收纳盒和用圆形光盘画的装饰画又给你什么启发呢?我们在做手工或者画画的时候我们应该善于运用什么呢? 生:形状(板书:形状) 师:当我们发现某个物体的形状并合理巧妙的利用这个物体的形状就会让我们在做手工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有时候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就是看你有没有仔细观察细心琢磨。 仔细观察身边的废旧物品,我们可以利用报纸的原色,通过有秩序的编织,创造出凹凸的肌理效果,散发着朴素自然的美。还可以带花边的铅笔屑和木质的原色,根据明暗关系拼贴在一起,既有造型美又有特殊的肌理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生: 师:瓦楞纸的表面是不是和一般的纸不一样,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生:凹凸不平的 师:有没有美感 生:有 有什么样的美感呢? 师:瓦楞纸表面有着特殊的肌理,表面看上去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看上去无论是截面还是表面怎么看都颇具美感,更好的展现和骆驼高大的形象。(板书:肌理) 师:这是用废旧拖鞋拼接的地毯,那你们发现这个地毯和你平时看见的地毯有什么特别之处么?或者说和你家里的地毯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材料不一样 师:对,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到它第一眼你是什么感觉? 生:颜色鲜艳 师;很好,观察的特别仔细,柔软的材质,五彩缤纷的颜色,表达了一种热情洋溢的美。所以说我们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时还应该考虑到它的颜色。(板书:色彩) 师:咱们再来欣赏两幅作品,用陶罐做的小人,陶罐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色彩给人以朴实无华的美感。 这幅是用轮胎做的动物头部,如果说这幅展示的是结实厚重的力量美,那么用陶罐制作的小人展示的就是小巧的精致美。 许多作品在保留了材质自身的美感外,艺术家利用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将材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玉米叶——金鱼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在好奇桌子上的玉米叶?这可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希望同学们能将它变废为宝,那咱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一下这不起眼的玉米叶究竟可以做什么? (播放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下呢? 生:想 师:好,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 (制作........) 师:这样一条小金鱼就做好了,同学们做的也都非常棒。你们动手能力这么强,不知道你们的眼力如何,以上作品中许多材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你们能不能啊? 生:能 师:好,先来看一下第一幅用的时是什么材料? 生: 师:想不到吧!揉成一团的小纸球也能聚集成盛开的花朵。 师: 生: 师:彩色的纸藤构成了一支蔬菜狂想曲。 思考讨论 (1).经过巧妙构思、细心制作,把废弃物利用起来,这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环保 实用 美观 .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活中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忽略,比如一个废光盘,一个瓶盖,当然还有更不被我们所珍惜的就是那一分一秒溜走的时间。好吧!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常常被人遗忘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光阴的故事…… 学生动手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至少创作一件作品。 设计理念:实用、美观、环保 注意:形状、色彩、材质、肌理 展示 师:请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向咱们班的同学进行展示。首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作品的,制作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是怎么克服的?做的这个作品有什么用途和意义。 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当你们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克服困难,最后做成了这么漂亮的作品,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其实老师比你们还开心,你们真是太棒了。 五、拓展 师:为了讲了同学们,下面老师像同学们介绍两位非常厉害的人物,这位艺术家名叫阿纳斯塔西娅·埃利亚斯,现年33岁。谈到自己的作品,他说:“每个模型我都要花数小时,因为我必须裁剪出能放在卷筒内的小纸片。这是艰难的任务,但只要有实践和耐心,它就变得比较容易了,我用镊子来操作和处理纸片的形状。我选择同样颜色的纸,让人觉得就好像纸人是从纸筒里冒出来似的。” 埃利亚斯说:“我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观察我身边人的日常生活。有时我用再生材料来创作,这一次我用卫生纸卷。这个纸卷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瓶子里的微型船模型’。” 还是卷纸筒,日本艺术家阿纳斯塔西娅?埃利亚斯展现他精湛刀功,在这平淡无奇的材质上精心地雕琢出了富有东方神韵的树,当多个卷轴连在一块,就组成了一片美丽的森林风景,非常漂亮。纸的原材料是树,艺术家用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艺术作品呼吁大家节约地球资源,保护环境。 小结 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做一个像鲁班一样善于发现的人。不要怕失败,不要太注重结果,要体验发现与创作过程中的乐趣。细心观察,发现身边被忽略的废旧材料的美感,大胆创造,变废为宝,使之成为使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