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学案 (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7-8536838
版本:人教版
类型: 学案
地区:全国
文件:224.5KB
日期:2021-01-16
作者:21jy_212310003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十四讲 燃烧和灭火基础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 燃烧的条件 1.燃烧: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反应叫做燃烧。 4089400811530: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 ,即达到 (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 ,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 ,但没有 ,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 接触就燃烧起来。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红热状态,在纯氧:剧烈燃烧。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1)清除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 (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 以下。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 。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 可燃物隔绝 或 。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 。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1)基本原理:利用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 (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 和 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 (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 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 + +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 +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 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要点诠释】 1.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黑火药、硝酸铵等。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记忆口诀为:易燃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隐患为第一。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16668752075180     2.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 与 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要用到爆破技术。 2.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 584200412750 1.(20年广州卷T11).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灰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2.(17年广州卷T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然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5050155381003.(15年广州卷 T13)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14年广州卷T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857570485薄铜片 薄铜片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5.(2020·湖南怀化)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 6.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乏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7.(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8.(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3968750255270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9.(2020·四川甘孜州)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215900-71120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据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2.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3.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496062025761954.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        ?              A        B         C         D 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 7.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并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讲 燃烧和灭火基础 1063625201930 知识点一: 燃烧的条件 1.燃烧: 可燃物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 、 放热 的剧烈的 氧化 反应叫做燃烧。 4089400811530: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 一定温度 ,即达到 着火点 (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 氧气 ,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 着火点 ,但没有 氧气 ,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 氧气 接触就燃烧起来。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红热状态,在纯氧:剧烈燃烧。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1)清除 可燃物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 氧气 (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 着火点 以下。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 可燃物 。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 可燃物隔绝 空气 或 氧气 。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 降温 。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1)基本原理:利用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 (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 CO2 和 泡沫 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 干粉 (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 液态二氧化碳 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 NaCl + H2O + CO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 液态 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要点诠释】 1.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黑火药、硝酸铵等。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记忆口诀为:易燃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隐患为第一。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16668752075180     2.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速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 气体 与 空气 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要用到爆破技术。 2.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 584200412750 1.(20年广州卷T11).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灰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B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2.(17年广州卷T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然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50247552095503.(15年广州卷 T13)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14年广州卷T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可燃物 。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降低温度___。 3844925241935薄铜片 薄铜片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不合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N___和__M__(填代号)。 5.(2020·湖南怀化)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 6.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D ) A.缺乏氧气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乏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7.(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C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8.(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3968750255270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9.(2020·四川甘孜州)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215900-71120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据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2.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C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3.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C ) 496062025761954.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C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       ?        ?              A        B         C         D 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 7.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并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