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6.1.5小篮球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与游戏和比赛 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0-8477385
版本:通用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61.5KB
日期:2021-01-06
作者:21jy_225953522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趣味投篮 教学 内容 1.趣味投篮 2.投篮能手 3.游戏:送篮球回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80%的学生能够初步学习并掌握投篮的动作方法,在投篮时臂展力均、上下肢协调,并能在游戏中熟练的应用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灵敏性及协调性 3.体验参加投篮游戏时的心理感受,充分享受篮球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团队精神。 重难点 重点:臂展力均 难点:上下肢协调 课序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与 组织要求 时 间 次 数 反思与改进措施 开 始 热 身 部 分 课堂常规(略) 1.指定学生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及要求 3.检查服装及安排见习生,提示学生注意学练安全 4.组织队列(或集中注意力)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站队快、静、齐;明确本课内容、目标及要求;认真做好队列(或集中注意力)练习 2分钟 1 学 习 提 高 部 分 一、热身 1.“S”路线慢跑 2.碎步绕球 3.贴地一字拨球 4.贴地S字绕球 5.原地运球 二、趣味投篮 1.坐投 2.蹲投 3.站投 4.加大距离站投 投篮基本动作口诀: 双手持球于胸前, 目视篮筐中心点。 臂展力均要充分, 上下肢配合要协调。 三、投篮能手 方法:篮筐手及护球手于指定位置站好,投篮者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定距离的呼啦圈,在呼啦圈内进行投篮比准,并统计相应得分,第一个呼啦圈1分,第二个呼啦圈2分,第三个呼啦圈3分。 规则: 1.篮筐手必须在指定位置站好 2.球出手后原地等候护球手将球滚回,把球交给下一名同学后排到队伍末端 四、送篮球回家游戏 方法: 同学们打扮篮球,给篮球戴上帽子。分成四组,听到信号后,排尾同学双手持球蛇形跑向指定位置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缓冲跳进呼啦圈将球轻放入框后折返跑回站在排头示意最后一名队员并喊“Go”,排尾队员方可出发,以此类推。 规则: 1.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缓冲跳进呼啦圈 2.轻放篮球,不可抛或扔 3.向排尾队员示意喊出“Go”的口令后,方可出发。 教学活动: 教师领跑示范 学生观察模仿 组织:(图1) 要求:组织纪律性,有节奏、注意前后距离 设计意图:熟悉球性的练习,发展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并渗透篮球防守步伐及姿势 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分组,讲解示范练习动作 教师提出问题:这几种投篮方式的共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并自我观察 教师巡回提示并指导学生开展练习 5. 学生反馈观察到的共同点:臂展力均。引出口诀后加大距离再次进行站投练习 6.评优展示 组织:(如图1) 要求:失误应尽快捡球站回原位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坐:体会臂展力均;蹲:保持平衡加大难度体会臂展力均;站:体会上下肢协调用力;加大距离站投:进一步体会臂展力均及上下肢配合 教学活动: 1.教师组织分组,讲解比赛方法规则 2.学生认真听讲观看 3.学生竞赛 4.教师小结 组织:(图2)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要求:统计分数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投篮练习,发展投准能力及团队间的配合 教学活动: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并示范 2.学生认真听讲并注意观察 3.学生积极游戏 4.游戏小结 组织:(图3)       O口   O口   O口   O口 要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激昂,但必须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以提高身体素质、发展速度素质为主,通过渗透“急停”知识引出篮球规则,同时回收器材 5’ 16’ 8’ 4’ 1 2 | 3 2 1 放松 部分 1.整理放松 2.学练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活动 2.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5’ 1 场地 器材 球托及篮球各48、呼啦圈16、框4个 练习 密度 35%—45% 运动 心率 100—120次/分 水平二 三年级 趣味投篮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训练方法。本节课选择趣味投篮作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内容,采用技能动作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球类游戏中发展基础运动技能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篮球所带来的乐趣并对篮球产生兴趣。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三年级的篮球教学在水平一的基础上,突出了篮球运动的游戏性、竞争性和集体性。根据学生现有的年龄特点和水平,以趣味投篮为载体,利用呼啦圈做各种投篮练习,抓住这一因素使学生认真学习领会投篮所需要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在投篮时两臂由胸前向前上方伸展,双手均匀用力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为双手胸前投篮基本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和在游戏活动中形成的篮球意识。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动作的发展特点,手臂力量及小肌肉群的动作的控制能力尚不足以保证投篮的命中率,故以呼啦圈为篮圈,既增大了圈口又降低了投篮的高度,在保证学生投篮成功率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没有从机械的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学习入手,而是设置了各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投篮时两臂由胸前向前上方伸展、双手均匀用力的动作来进行投篮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投篮基本动作的理解,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篮球投篮时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8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在投篮时两臂向前上方伸展,两手均匀用力,能在游戏中熟练的应用,并发展学生身体灵敏性及协调性。 3.情感目标:体验参加投篮游戏时的心理感受,充分享受篮球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团队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臂展力均 难点:上下肢协调 教学策略设计与分析 本节课围绕着臂展力均、上下肢协调的投篮动作方法进行,主要通过演示法、示范法讲授投篮基本动作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模仿练习;通过启发法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了解投篮手臂动作及用力方法;通过分层次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学习投篮基本动作;通过重复练习法让学生不断地在练习中领悟诀窍,寓教于乐。 七、教学流程 (一) 开始热身部分 1.课堂常规 (意图: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确保安全地进行活动。) 2.准备活动 (意图:熟悉球性的练习,发展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并渗透篮球防守步伐及姿势。) (二)学习提高部分 1.坐投 (意图:体会上肢动作的臂展力均) 2.蹲投 (意图:保持平衡加大难度体会上肢动作臂展力均) 3.站投 (意图:体会上下肢协调用力) 4.加大距离站投 (意图:进一步体会臂展力均及上下肢配合) 5.投篮能手 (意图:初步掌握投篮的动作方法并在游戏中运用) 整理放松 1.《萤火虫》手语操 (意图:通过手语操,充分放松手指,通过歌唱让学生身心放松。) 2.小结 (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八、教学效果与运动负荷预计: 1.大部分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篮球带来的乐趣。投篮时,80%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投篮的动作方法,在投篮时臂展力均上下肢配合协调,并能在游戏中熟练的应用。 2. 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运动心率100-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35-45%左右。 九、课堂安全保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练习中,容易失误,球到处滚。 解决办法:掉球同学积极快速捡球并回到原位继续练习 2.持球时,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常常出现不认真听讲,埋头拍球、玩球现象。 解决办法:讲解示范前,必须要求学生将球停好或者放在指定位置。 十、场地器材布置 球托48个、篮球48个、呼啦圈16个、器材框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