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word版,无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7980368
版本:浙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浙江省
文件:268.7KB
日期:2020-10-09
作者:21jy_1613055473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50290011379200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满分:150分 时间:80分钟) 本卷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O-16 Na-23 Mg-4 S-32 Cl-35.5 Ca-40 Bs-13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白菜生长过程中不茂盛,叶子发黄,应施加的化肥是( ) A.CO(NH)2 B. K2SO4 C. Ca3 (PO4) 2 D. KH2PO4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 、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 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 OH-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0-1485265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 A.碳酸的--苏打--Na2CO3 B.氯化钠--食盐--NaCl 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 2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5.科字选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表,此耕地无需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10.62 10.34 17.8 测定结果(g/kg) 10.501 0.36 18.1 A. (NH4)2SO4 B. K2SO4 C. Ca3 (PO4)2 D. Ca (H2PO4)2 6.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或试剂 A 浓盐酸与蒸馏水 闻气味 B 浓硫酸与稀硫酸 水 C 稀H2SO4与AgNO3溶液 BaCl2溶液 D NaOH溶液与稀盐酸 无色酚酞溶液 7.下列各组物质中,充分反应后溶液或固体总质量减小的是( ) A.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B.氧化铜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 D.碳酸钠晶体风化 8.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 (OH) 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和操作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操作 A.稀硫酸 稀盐酸 加锌粒至不再产生气泡 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稀HC1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uO KC1固体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D. NaCl溶液 CaC12溶液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0.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馅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A.?B.?C.?D.? 11.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是碱溶液 B.某溶液滴加BaCl2试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溶液滴加稀HC1,无现象,再滴加BaCl2试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含有SO42- D.某钠盐溶液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CO2气体,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12.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 C. 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3.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金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C.?a至d段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14.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15.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②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 ③试管内液体的PH<7 D. ④若将酚酞试剂改为石蕊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联胺(N2H4)作为燃料,点燃时与助燃剂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N2H4有刺鼻气味,有强烈的吸水性,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 (1)联胺在物质组成上属于纯净物中的 。 (2)上述联胺相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写出一点) (3)联胺作为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用火柴梗蘸一点浓硫酸,放置一会儿,火柴梗颜色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的缘故。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它具有 性的缘故。学了酸的知识后,小明知道了不同的酸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都是 离子的缘故。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盐酸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性.浓硫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都相同 ②它们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它们的溶液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④它们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⑤它们的溶液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⑥它们都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只用一种溶液,就可将氯化钠、氯化铵、碳酸钠三种盐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溶液是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19.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0.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FeCl3、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固体粉末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①将少许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 ②在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没有碳酸钠 ③取步骤②实验后的上层溶液,滴加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 21.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纯碱?d.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___;??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 22.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 (1)橘络营养丰富但是含有味苦的芦丁。芦丁(C27H30O1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 (2)用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时,要添加盐酸来控制过程中的碱性程度,以确保食品安全,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理: 。 (3)要测定去除橘络过程中的碱性程度,可用下列选项中的___(填数字)。 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pH试纸 23.归纳总结是学习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娇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填“酸”或“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填化学符号). 故答案为:(1)红色;(2)2NaOH+CO2=Na2CO3+H2O;(3)酸;(4)OH?.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总共27分) 24.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一中观察到试管液面上升,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 (2)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3)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___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2)升高;(3)在乙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同时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因此排除了氢氧化钠中水带来的影响; 25.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2)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其中AgI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说明理由____。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使银离子全部沉淀;KI+AgCl=AgI+KCl;小于 四.计算题(共3题,5+7+8分) 26.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计算: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7.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8.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