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7752769
版本:湘科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24.0KB
日期:2020-08-21
作者:21jy_162064055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科学知识 (1)根据秋季特点,初步学会利用果实和叶片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识别校园中常见的不同植物。 (2)观察校园中蜗牛、蚂蚁、马路、蚯蚓等常见小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在交流中渗透天气对它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了解校园中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1)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在小组活动中团结协作,培养观察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第一次写观察记录。 3.科学态度、STSE (1)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 (2)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训练:播放视频《每天认识一种植物(箩摩)》 1.提问:这种植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箩摩果实:这是老师在我们平谷的北部山区找到的箩摩果实,你看它是绿色的,中间鼓两头尖,等到果皮干了以后,就会裂开,露出里面的种子,种子被风一吹就会传播的更远的地方。老师喜欢在考察大自然的时候带回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萝藦果实吗?今天表现最好的小组,老师会把萝摩果实送给你们,让你们更细致的观察。 【意图:每节课认识一种植物的常规训练,增加学生的表象认知,帮助学生积累植物知识。通过教师采集的有趣的果实,激发学生也要采集的兴趣和欲望。】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校园中的大自然,进行第一次考察。板书: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二、确定考察地点 1.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大自然,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学生自由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分类板贴,估计:(树、小草、花)(蚂蚁、飞虫)(土、石头)(彩虹、云雨) 3.小组讨论:在我们校园,什么地方更容易找到属于大自然的事物呢?估计:甬路、操场边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认为那里属于大自然的事物多呢? 小结:校园里的甬路、三知亭、种植园地都是校园中的大自然。 【意图: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大自然,明确考察地点。】 三、制定考察计划 (一)考察要做些什么 1.谈话:还记得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故事吗?他是怎么考察大自然的? 估计:观察、记录、采集标本、分类研究 2.小结:达尔分考察大自然时不单单要观察,做记录,还要采集一些事物把它们分类作比较。我们也要像达尔文那样进行考察,我们的任务有以下这些。 【意图:通过科学家考察的故事,明确考察中需要做些什么。明确科学考察要进行多感官的观察、写记录、采集标本和分类比较等活动。】 (二)任务一:观察记录 1. 在考察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什么发现? 估计:树叶、草、花、蜗牛、果子、 过渡:我们可以把有趣的发现记录下来。 2. 出示记录单: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读一读。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哪项就在哪项的前面划√,没有发现的在前面划╳。发现了记录单选项以外的,在最下面的横线处接着填写。 3. 明确任务:对这个任务,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提示:记录自己有趣发现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写拼音。 【意图: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记录,根据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安排勾画方式的记录单,初步训练学生记录的意识和能力。】 (三)任务二:采集自己喜欢的东西 1. 出示任务:观察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物品,每人带回2样物品,保存好,下节课进行交流。 2. 明确任务:对这个任务,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估计:可以多带回几样吗?可以是活的吗?可以是种子吗?放在哪里? 对策:选择自己喜欢的2个或3个大自然的物品放到收纳袋里。如果是活的小动物、小虫子,放到老师准备的生物观察盒里。 【意图: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要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妥善保存采集的物品。】 (四)考察提示 1. PPT出示一片完整的绿叶,一片被虫吃过的落叶,提问:这是小红和小明找到的东西,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谁带回来的树叶呢? 估计:完整的叶子能让我们知道它原来的样子;不完整的叶子是落在地上的,我们不能随便摘树叶。 小结:都有道理,待会儿你们在挑选的时候也要有自己的理由,下节课交流的时候就要说明,你为什么选它带回来。所以,每个同学都要精心挑选2样你喜欢的大自然的东西。 【意图:引导学生在挑选带回来的事物时,仔细观察,形成自己的理由,而不是无目的的、随意的选择。】 2. PPT出示长满果实的植物和被摘掉果实的植物。提问:这是种植园里的两棵植物,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考察哪一棵植物? 估计:长满果实的植物完整、漂亮,可以知道植物更多的特点。 追问:可能是什么原因让这棵植物这么少呢?我们在考察时见到喜欢的花和果实该怎么办? 估计:果实少的可能是没长大、没长好或者被别人摘掉了。 小结:漂亮的果实人人都喜欢,如果被摘走了,别人就没有办法欣赏了。所以,看到喜欢的果实和花朵,大家不能摘,要让更多的人去观赏它。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大的收纳袋,可以把收集到的放到袋子里。那个组表现好,老师就会在袋子上盖上小印章。 【意图:针对考察中学生容易出现对喜欢的花果随意采摘的现象进行德育教育,给每组准备收纳袋,并用奖励印章的方式督促学生不破坏环境,有序的完成任务。】 3.PPT出示考察提示: (1) 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校园内的动植物,不能随便破坏植物。 教师提醒:特别喜欢的可以请老师用拍照的方式带回教室。 (2) 注意安全。活动中不能追跑打闹,不做危险的事。 (3) 分组活动。考察过程中,四人一组集体活动,把物品都放在收纳袋中。 【意图:第一次考察,学生的兴趣浓厚,但是容易造成无序的混乱状态,所以需要在考察前进行细致的要求,给学生想办法,拍照片的方式既不破坏植物又能将植物带回来。】 四、集体校园考察 1.分组排队,给守秩序的小组先奖励印章再下发材料:收纳袋;排队到制定地点——操场西。 2规定活动区域,再次提醒注意事项。 【意图: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站队到指定地点也是需要进行训练的,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有必要再次重申考察任务和考察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个别指导:记录、安全提示,找物品说理由。 提示要点一:红红的石榴挂在树上,里面有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酸酸甜甜的很好吃。但是大家只能观察不能采摘,让更多的人欣赏它们。 提示要点二:这棵树上有很多圆圆的红彤彤的小果实,这是忍冬的果实。这些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能随便吃。忍冬开出的花开始是白色的,后来会变成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来观察。 提示要点三:这棵灌木现在已经满是枯黄的叶子了,春夏时节,会开满枚红色的花朵非常鲜艳。这叫锦带花。那时候,会有很多的蜜蜂和蝴蝶在花间停留,你们可以再来看看。 提示要点四: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下雨天以后会很容易找到。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凉了,我们需要在草丛中、墙角下仔细找,才能看到小动物的身影。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害它们。 提示要点五:种植园里的植物都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劳动成果,现在结满了果实。你们可以捡掉在地上的,不能随便摘植物上的。 提示要点六:有的植物长得高高的,我们要抬头看。有的植物长得很小,我们必须低下头,仔细观察。脚下要留情,不能踩坏了。 提示要点七:捉到的小动物要放在老师准备的观察盒中,我们选取典型的就可以,不要捉太多。捕捉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用手摸,可以使用落叶将它铲起来,放在观察盒里。 追问要点一:你准备带回什么物品?为什么要带回它? 追问要点二:你们组带回了几样物品?为什么要带回这些? 【意图: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考察过程中教师适度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动植物。学生在考察中,教师的及时追问促进学生观察与挑选。学生分组活动时,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对校园里的大自然进行富有个性的考察,同组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体验。】 4.整理各组带回来的物品,妥善保存。 5.进行组评价: (1)这个小组在活动中四人始终在一起,不乱跑,一起观察、采集。老师把萝摩果实送给他们,请你们更细致的观察。 (2)这个小组观察非常细致,他们互相提醒,能认真地挑选物品。老师把萝摩果实送给他们,看看他们的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 (3)这个小组整队又快又整齐,而且特别安静。老师在他们收纳袋上盖上桃花花瓣的小印章作为表扬。这个小组也做到了,花瓣印章也盖在他们的收纳袋上…… 6.小结: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有哪些新发现?是不是特别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回到教室进行交流。整队带回教室。 【意图:用奖励的方式进行组活动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集体活动,互相提醒、监督。整队时,要快、静、齐,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学秩序。】 五、集中交流发现的有趣事物 1. 小组活动:你在校园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先记录一下,然后拿着你的记录跟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2. 集体汇报。 3. 教室小结:大自然里很美丽,有很多有趣的事物,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今天咱们的收获都很大,大家在校园中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并且都精心挑选了2样东西带回来装在收纳袋和观察盒里。老师会帮助大家保存好,下节课再与全班同学分享。 【意图:培养学生记录的意识和能力,交流在考察中的发现,帮助学生发现自然事物的多样性,维持和保护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印象。教师帮助学生保存物品,避免学生因为距离下次上课时间长,学生保管物品能力差致使物品丢失的现象发生,为保证下节课有充足的材料做准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