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学案(附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8-5690112
版本:统编版
类型: 学案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1MB
日期:2019-04-17
作者:21jy_224628723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资料简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发展和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性质,内容,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
3.通过阅读材料,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巨大意义。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政治环境;“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出下列问题:
1.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列举其主要内容;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意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性质、结果和意义。
周恩来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 “求同存异”?“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有何作用?
3.什么是“万隆精神”?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分析“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今天看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一 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材料二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之间显然是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
压缩包内容: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附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