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谁轻谁重 课件+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5-4293484
版本:教科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875.1KB
日期:2018-03-05
作者:yaolaigg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资料简介====================== 《谁轻谁重》课件:12张PPT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教科书共3页(5,6,7三页),分为4个部分。 l.聚焦 教科书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物体特征——轻重。通过“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2.探索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教科书出示了 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形状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且比木块大的球体。 探究前,学生要先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教师要强调预测没有对错之分,也不要对学生的预测结果事先做出判断。教师需要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同质地但大小不同的橡皮的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实际上,这也是对“密度”概念的前概念调查。接着,教科书用1幅图提示了可以用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之后,教科书又用1幅图提示可用标准物称量的方法排序,比如回形针。在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物比较合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 压缩包内容: 《谁轻谁重》教案.docx 《谁轻谁重》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