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二轮复习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8-20042484
版本:统编版
类型: 学案
地区:全国
文件:464.3KB
日期:2024-04-24
作者:21jy_70174922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47750011379200第22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整理并了解:革命新的开端——五四运动 背景 根本原因 ①            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阶级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②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思想基础 ③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导火线 ④                过程 前期 以北京为中心,学生为主力,提出“⑤            ” 后期 以上海为中心,工人为主力,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结果 ⑥         (1) 释放了被捕学生。 (2) 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⑦        ,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⑧            意义 (1) 促进了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 为⑩         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4) 是中国由?                  的转折点。 (5)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特点 革命性 反帝反封建 ?    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    维护主权、反对侵略 成功性 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四个阶层 ?          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民族资产阶级是重要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领导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蕴含着?           的伟大精神。 (1) 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 (2) 这种精神的内核是?     ,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3)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代社会更有必要通过弘扬五四精神来强化爱国主义,彰显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 ?        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新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     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 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        ,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 (1) 新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 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     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 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 新的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整理并了解:革命新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 ①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组织基础 1920年年初,②          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外部条件 ③            诞生标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 主要内容 奋斗目标 ④                                 影响 (1)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⑤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革命的面貌⑥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红船精神 ⑦           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共二大 (1) 时间、地点:1922年,上海。 (2) 主要内容: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⑧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⑨        。 (3) 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⑩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注意:中共一大和二大的革命纲领的差异。 (1) 差异: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即最高革命纲领。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2) 说明:党对中国的?   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成长 史事分析(1)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之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样的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并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打破了对外国侵略者的幻想,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齐卫平《10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五四”?》 (1)据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性质的多重性。 (2)据材料一、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史事分析(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早期的五四纪念话语 五月四日这一天要当作一个纪念日,因为在那一天中国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但不要把它仅仅看作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而是要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李大钊《中国学生界的“MayDay”》(《晨报》1921年5月4日) 今天是学生加入政治运动之纪念日,也是学生整顿政风的纪念日。因为政治不澄清,使我们不能不牺牲求学之精神,而来干涉政治。现在学生应该做的事有二种:(一)组织民众,以为达到大革命之工具;(二)对现政局立于弹劾的地位。 ——李大钊《昨日之五四纪念大会》(《晨报》1923年5月5日) 这是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亦即是被压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念日。五四运动之意义,非仅为学生运动,而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一大转机,是民众反抗帝国主义及军阀之伟大的运动。 ——《团广州地委改选和五月第一周纪念活动的情况报告》等(1924年5月)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也是“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国的波纹”,“其价值足与‘二七’‘五卅’并美”,应“继续五四精神”,“统一并坚固学生的团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与残民媚外的军阀”。 ——张太雷《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等(1925年) 对中共早期五四纪念活动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 情境探究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据上图所示的信息,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历史写作   有人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形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4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9月,二次革命失败。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11月,日本借对德宣战强占青岛。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10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1915年年底,护国运动爆发。次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8月,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掀起护法运动。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中国交涉山东问题失败,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 1920年8月到1921年年初,上海、北京、武汉、日本东京、长沙、济南等地先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结合以上历史事件,写一篇短文,对“柳暗花明”的时代主题作出解释。 活动1 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②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⑥初步胜利;⑦爱国革命运动;⑧思想启蒙运动;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⑩中国共产党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群众性;?爱国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主义;?新式知识精英;?民族独立;?思想文化运动;?工人阶级;工人运动;?民族意识觉醒。 活动2 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②陈独秀和李大钊;③共产国际的帮助;④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⑤中国革命的方向;⑥焕然一新;⑦开天辟地、敢为人先;⑧打倒军阀;⑨共产主义社会;⑩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情。 活动3 (1) 多重性: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 表现:①全民性行动,群众基础广泛;②全国性规模;③斗争的组织化程度高;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⑤是主动地抗争;⑥体现近代国家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⑦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深化;⑧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 活动4 话语主题演进的角度作答。如:五四纪念的话语主题逐渐由建党前后的“学生运动”向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运动”“民族运动”演进。 话语主题演进原因的角度作答。如: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之下民族危机(或阶级矛盾)深重;中共成立后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并积极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话语主题演进的评价角度作答。如:通过层进的话语表述赋予五四纪念新的意义,传播了革命思想;发挥了人民群众动员作用;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呼应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或推动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任答两点即可) 活动5 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植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阐释: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工业化起步较早。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北京、上海等地近代教育发展较快,东京、巴黎等地留学生数量较多。新型知识分子在这些地区相对集中,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后来中心转移到上海,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干部基础。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小结:从长时段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他论题示例: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活动6 解释: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混战,对外屈辱妥协,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屡遭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暴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这一切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民族解放的新道路;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在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