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 课件(共32张PPT)-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8-20006714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3.4MB
日期:2024-04-22
作者:21jy_6422580045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专题十一 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0 全国Ⅰ·文艺复兴 全国Ⅱ·人文主义 全国Ⅲ·宗教改革 北京·20“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江苏·23“人和世界的发现” 2021 全国乙·32殖民扩张全国乙·启蒙思想 全国乙·经典力学【乙】33·法国共和制 【广东】12·文艺复兴的扩展【广东】13·法国共和制; 浙江6月·17地圆说;河北·“大西洋世界”经济发展 天津·10三角贸易 2022 2022·全国甲·33殖民扩张的影响 全国乙·法国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甲】45·明治维新 广东·12荷兰早期殖民扩张:【广东】11·科学家 浙江·29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山东·11物种交流湖北·13英法殖民争霸 2023 新课标卷·28丝印对流对中国的影响 全国高考甲卷·41《塞尔登中国地图》 【乙】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新课标】33·拿破仑战争 【新课标】34·日本明治维新 【广东】7·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广东·13开辟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 浙江·19物种交流;海南·11物种交流的根源; 湖南·14开辟新航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北京·18世界近代史开端辨析 一、把握考向·梳理线索 一、把握考向·梳理线索 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资产阶级革命及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英法美德意日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代议制政体 价值引领:全球化、近代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普世价值 1. 新航路的开辟及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对中国影响 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查重点:纵横对比考查阶段特征,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阶段特征】 (1)经济:伴随西、葡等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2)政治:英美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促进了人文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科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5)总体特征: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二、主干知识?阶段特征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商品的 世界性流动 早期 殖民扩张 推 动 推 动 欧洲主导下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新航路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影响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全球联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接触与互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世界 欧洲 亚非拉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 消极 积极 辩证看待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双重性:进步性与灾难性) 主题一:★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孕育与拓展 世界市场雏形、拓展,分散走向整体、人口迁徙、物种交流 社会转型,资本原始积累,殖民争霸,冲击神学,思想解放,自然科学进步 灾难破坏 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促进近代化 ①经济:欧洲用美洲白银购买亚洲产品(纺织、瓷器),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税制改革、白银货币化;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促进中国人口增加。 ②政治:开始遭受殖民侵略,是导致中国开始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 ③思想:新航路开辟传播了外国思想、文化,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对中国影响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影响 (2023·广东高考·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深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D 命题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化 2019全国卷1.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D (2023.6·浙江高考·19)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C 命题点:殖民扩张、人口和物种的交流 主题二:世界近现代史的四次转型期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影响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1. 14-16C:西欧中世纪→近代,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兴起 2. 17-18C: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自由竞争阶段→垄断阶段,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末: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结合下图,简述新航路的开辟是怎样促进欧洲社会转型的? 主题二:世界近现代史的四次转型期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发生了商业革命,促进海外市场的拓展,全球联系日益加强,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催生近代商业机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量的金银流入欧洲,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实力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进一步推动商业革命的发展,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社会转型。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影响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2023·北京高考·18)(12分)【延续与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12分) ? 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时期的分水岭。 材料二观点: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 评析:材料一观点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变迁性和延续性。 总结: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起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 (2013·广东文综·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答案】 (1)地区: (1)亚洲 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2019·江苏高考·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 第二阶段:从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 第一阶段:从等级君主国家到专制王权国家 中央集权的统一疆域。 宗教世界 封建割据 王权为民族主权代表 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 专制王权国家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宗教改革 王权强化 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启蒙思想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中心和基石。 拿破仑战争的刺激下,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独立主权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民族国家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 主题三: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政治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思想的影响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主题三: 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时间:17~18世纪 民主政治的确立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内涵: 1、核心:议会,掌握立法权,体现法治 2、两种政体: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3、特点:政党政治,间接民主、集体决策 4、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5、本质:资产阶级专政 外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颁布法律、扩大普选不断发展、完善 体现妥协性、渐进性、曲折性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结合教材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西方近代民主化道路实现的方式 指出西方近代民主化道路的政治体制类型 方式:革命;民族独立;王朝统一;政治改革 试分析西方近代民主化道路实现方式差异性的原因 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国情:政治传统、经济发展程度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国家 民主化道路的实现方式 时间 制度选择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9 君主立宪制 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 1789-1875 共和制 美国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1775-1865 共和制 俄国 农奴制改革 1861 沙皇专制 意大利 国家统一 1861-1870 君主立宪制 德国 国家统一 1864-1871 君主立宪制 日本 明治维新 1868 君主立宪制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英、法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美国 反抗殖民统治 意大利、德意志 统一 日本 改革(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思想武器 勾画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道路与政治制度,受到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历史传统、阶级力量、民族心理等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封建制度(殖民统治) 阻碍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度的发展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不是断裂而是传承。 1.人文精神的内涵 狭义:欧洲文艺复兴时“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潮。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③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2.起源: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智者们开始放弃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人类自身。 3.观点:①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肯定人的尊严; ②否定神的意志,反对迷信。 4.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 ①否定神的权威,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②促进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③注重塑造人的理性精神,关注个性的自由发展,确立了个人发展的普遍性原则,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④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人文精神哲学启蒙,持续影响西方文化发展。 (三)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思想解放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⒈古希腊先哲→重心是探究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智者学派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和知识。(古典人文主义) ⒉文艺复兴→重心是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批判宗教神学,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⒊宗教改革→重心是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反对教会的宗教特权。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人格独立)和精神的自由(思想自由)。 ⒋启蒙运动→重心是探究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倡导天赋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思想;强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主题四: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重心及内涵 (三)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思想解放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2017年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019年江苏卷)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A B 命题点: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 命题点:文艺复兴的特点:利用宗教 (2021广东.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B 文艺复兴(人文精神)发展趋势:从意大利扩张到欧洲,从本能到理性,质朴到高雅 (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这表明,当时(  ) 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 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 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 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 D (2022·全国乙卷·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命题点:文艺复兴催生民族意识 A (2019全国卷3.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2020全国卷3.32) 1549~1560年,约4 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 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D C 命题点:宗教改革影响:加强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2022·重庆高考·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命题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A 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1.“人的发现”:文艺复兴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现世的享乐,反对来世和禁欲主义 2.“世界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促进世界各地的交往与文明融合。 3.“信仰的发现”:宗教改革(16世纪) 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信仰的自由 4.“科学的发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用人的能力认识世界 主题五:14-17世纪是“发现”的时代 有人说14-17世纪是“发现”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三)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思想解放 三、主题建构?考向突破 (2018全国卷1.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鲁滨逊漂流记》反映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使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 政治:社会转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不断确立 经济:开辟新航路、殖民争霸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发展、重商主义 文化:由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自然科学产生、发展 主干知识归纳 西方:旭日东升 政治:社会转型、民主政治 经济:开辟拓展、圈地重商 文化:思想解放、科学理性 外交:殖民争霸、对外扩张 中国:夕阳西下 政治:封建衰落、强化专制 经济: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文化:总结传统、思想僵化 外交:海禁闭关、朝贡贸易 14-18世纪中西方比较 劣势:社会动荡 优势:统一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