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4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9-19963399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7.7MB
日期:2024-04-19
作者:马维权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轻松一刻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同桌说:“能” 我惊奇道:“是什么?” 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思考并交流: (1)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 (2)对于“格”你是如何认识的? 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3.2青春有格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 ,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格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PART 1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内涵) 孔子 朱熹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社会中如此行为: 思考:以上可耻的行为启发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③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图片说明了什么?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PART 2 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1.什么是 “止于至善”?(是什么) 明:是动词,有明了、发现、发扬的意思; 明德:我们人性中本来具有的光明的一面;人都具有至善的道德本性 亲民:使人弃旧图新; 止:达到; 至:最、极。 释义:《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总体来说,就是要把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笔记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2.止于至善的要求 3.5日是为了纪念谁?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对社会和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3.榜样有什么作用? 笔记区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指修身,是“止于至善”的前提和根本;但“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追求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2.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2.止于至善的要求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榜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1.青春有格调。青春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 ①上课时给同学们讲笑话,让他们发笑 ②拿别人的名字开玩笑,给人起绰号 ③打听同学的秘密,喜欢散播小道消息 ④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努力改正错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达标检测 2.青春有格,这里的“格”所表达的是( ) A.飞扬青春??善待青春 B.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C.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D.我行我素 ?唯我独尊 C 3.对以下观点的认识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习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②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因而网络交友一点都不靠谱 ③青春有格,我们既要做到“行己有耻”,又要做到“止于至善” ④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5.古人云:“言之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 ①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②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③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要有知耻之心,不能肆意放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