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2:法治教育(2)(共47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实用课件(全国通用)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9-19947248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37.3MB
日期:2024-04-18
作者:21jy_0298205860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板块二 法治教育2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 考点 18.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19.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20.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 21.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22.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23.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4.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5.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理解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意义。 板块二 法制教育(2)(8个考点:18~25) 【考点18】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涉及课文 八下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1.正确认识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具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 为实现国家管理目标,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认识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权力机关会的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3.正确认识国家主席: (1)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2)当选条件:①是中国公民;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年满45周岁。 (3)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 【考点解读与复习】 4.认识行政机关(各级政府) (1)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领导地方各级政府。 (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权力机关产生、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权力机关执行决议、负责和报告工作。 (3)职权: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认识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1)性质: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3)监察机关的三大职责:①监督职责(首要职责);②调查职责(经常性工作);③处置职责(轻的谈话批评;较重的警告、开除等;犯罪的送检察院,提起公诉) 【考点解读与复习】 6.认识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人民法院的性质:人民法院是我国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2)人民法院的分类: ①最高人民法院(我国最高审判机关); ②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5)人民检察院的分类: ①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③军事检察院等。 (6)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考点解读与复习】 7.正确理解规范权力运行: (1)原因: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如何规范(要求):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考点解读与复习】 1.下列对我国国家机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监察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到,一年来,人民法院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409件18360人。这体现人民法院行使( ) A.任免权  B.立法权 C.审判权  D.检察权 D D 中考真题再现 3. (2020·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与法同行??依法办事】 材料一???2019年12月24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12月28日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截止至2020年1月26日。最后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二???周某作为国家机关重要领导干部,组织和领导黑社会,贪污受贿,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国家监察委员会将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对此案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依据刑法数罪并罚,判处周某无期徒刑,剩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请从立法角度解读材料一包含的信息。 (2)请从法律特征的角度分别解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包含的信息。 (3)材料二中的人民法院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行使什么职权? 答:(1)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材料一体现的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材料二体现的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国家的审判机关;监察职权。 中考真题再现 【考点19】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涉及课文 八下4.1 公民基本权利 1.民事权利包括哪些内容?(注意:包含关系) (1)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1)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2)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2.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1)顺应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的要求,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2)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维护人民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构建更加完备、更加有效的民事权利体系,充分体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 (4)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等的各项规定,将民事权利法定化、具体化,使其真正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重要法律依据。 【考点解读与复习】 1.(广东2023,8)2023年4月,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百城万企”促就业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校园招聘。这有利于实现公民的(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2.(广东2019,18)某店主把每天的第一笔收入放进爱心箱,两年来已捐助7000多元。这是对自己财产的( ) A.处分  B.占有  C.收益  D.使用 B A 中考真题再现 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仔细观察漫画,阅读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答:(1)受教育权。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2)道德:要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 法律: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要遵纪守法,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等。 中考真题再现 相关链接 2021年3月1日,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正式施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1)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一项基本权利?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这一项基本权利? (2)你想对漫画中的“冒名顶替者”说些什么?(从道德与法治两个角度) 【考点20】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 涉及课文 八上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 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2.正确区分三种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考点解读与复习】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处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4. 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特点: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特点: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主刑使用。 【考点解读与复习】 5.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1)自身原因:①法律意识淡薄; ②盲目模仿;③报复心理; ④盲目从众心理、 ⑤寻求刺激、逞强好胜; ⑥交友不慎; ⑦自制力差等。 (2)家庭原因: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做好家庭保护,没有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3)社会原因: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保护,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6. 从违纪行为→违法行为→犯罪的事例中,给我们哪些什么启示?(观点+做法) 观点(道理):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青少年(做法):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等。 【考点解读与复习】 7.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启示)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谨慎交友; ⑤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等。 ▲8.请从多角度提建议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①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②社会:有关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护; 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学校保护; ④家庭: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管教; ⑤青少年: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等。 【考点解读与复习】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因不良诱惑导致的模仿犯罪约占30%.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发展性犯罪多, 由小偷小摸到暴力盗抢的财产犯罪多等特点。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除盲目模仿外还有哪些?(至少答出四个方面,4分) (2)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4分) 无知、从众心理、报复心理、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 (至少答出4个方面,4分)(考生围绕题意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青少年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考生围绕题意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中考真题再现 2.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初二(1)班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小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以案说法明理导行】 【新考法·为规范“直播带货”出谋划策】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2023年12月28日,网红主播“赵某某”及其团队成员因在“直播带货”中涉嫌虚假宣传,且数额巨大,被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至10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万元至10万元不等。 答:(1)职权:国家审判权。刑罚:主刑、附加刑。 (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虚假宣传的直播套路无视法律底线,割裂了自由与法治的界限,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法律微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1)案例中的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职权?有期徒刑和罚金分别属于何种刑罚?(2)从自由与法治关系的角度,分析“赵某某”及其团队成员被判刑的合理性。 3.案例二??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3年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156520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 (3)阅读案例二,请你为规范“直播带货”出谋划策。 答:①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价格垄断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②相关直播平台要坚持依法、诚信经营,严格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③消费者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者的知识,坚持理性消费,增强权利意识,坚持依法维权等。 【考点21】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涉及课文 七下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八上5.3 善用法律 1.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因、必要性)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1)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婚姻法》、《民法典》、《宪法》等。 【考点解读与复习】 3. 保护未成年人的“全方位防线”(或叫六大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①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基础) ②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或者老师)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重要作用) ③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④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⑤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⑥司法保护是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考点解读与复习】 4.未成年人自身如何预防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①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②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5.为什么要提倡青少年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6.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在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要有勇有谋,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②③如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等。 【考点解读与复习】 1.图书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优惠或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支持中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这是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小李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状元”,经常对小李进行“打骂教育”,这种做法违反了来成年人保护法中 的相关规定。(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C A 中考真题再现 3. 关爱成长,远离犯罪】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1)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特殊保护?(2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4分) 材料体现了学校保护。 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打击报复,用法律保护自己,做到依法维权; ②机智求助他人,向家长和学校寻求帮助; ③向公安机关请求保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中考真题再现 4.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细化了法律责任以增加法律刚性;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分为三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干预或矫治措施。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有了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请你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6分) 此观点错误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②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共同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③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办事。 所以,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未成年人才能健康成长 中考真题再现 5.(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答案】(1)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加强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2)①合理控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正确处理休闲与学习的关系。②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③可以尝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调节情绪。 中考真题再现 观象台 观象台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6.6%;20%的未成年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缺乏认识,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 心语墙 心语墙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因玩游戏而来不及写作业,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加入游戏玩家群,为增进相互了解发布个人信息,却遭到“人肉搜索”……唉!我好烦!小凡 (1)根据“观象台”所揭示的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网络保护。(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小凡的不同烦恼,为其开出合理的化解“处方”。 【考点22】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涉及课文 七上5.2 网上交友新时空 八上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的消极影响: ①出现了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4.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考点解读与复习】 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享受网络购物,作为消费者,我们要( ) A.学习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B.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利用网络 C.沉溺于网络购物,尽享网络生活的便利D.确保网店经营者规范经营,维护网络安全 2.(2023四川凉山自治州)《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通过微信、QQ交友,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为好友,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这告诉我们( ) ①网上交友正在成为青少年交友的新方式 ②网上交友方便快捷且安全有保障  ③青少年应增强网络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④网上交友比现实交友更值得信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中考真题再现 C 中考真题再现 3.【2021·云南省29(2)】【角色与责任 权利与义务】 对一些在互联网上造谣低毁英雄烈士的行为,公安机关予以依法处理。“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这是亿万国人的心声,更是在呵护法律的尊严。 (2)有人认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随意地发表言论。结合材料,请你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6分) (1)(2)上述观点是错误的。(1分)①行使权利有界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分)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分)(若考生只从权利和义务关系角度作答,最多可得2分,考生围绕题意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中考真题再现 4.【2022·云南省27】(6分)【权利义务伴我行】 郭某违反长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静态管理规定并逃避核检检测,于2022年3月至4月期间,多次采取钻栅栏的方式,脱离其居住小区进行外卖配送服务100余单,造成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重大风险,2022年4月19日,长春市公安局已对郭某立案侦查。 针对郭某的行为,请你谈谈怎样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2)上述观点是错误的。(1分)①行使权利有界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分)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分)(若考生只从权利和义务关系角度作答,最多可得2分,考生围绕题意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规定,公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包括:服从和配合管理义务、传染病报告义务、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义务。 中考真题再现 5.(202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少年是当前国内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校开展了“文明上网,争做合格网民”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网络助力促发展】 近年来,一些城市凭借独特个性引爆社交媒体,在流量加持下,这些“网红城市”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青睐,旅游消费市场火爆。比如因潮汕灵食而扬名的广东汕头。因电视剧《红风》而热度狂飙的广东江门……媒体传播的不仅是特色符号,还有文化元素与城市底蕴。 (1)依据以上材料,归纳这些城市得以成为“网红城市”的秘决。 【答案】(1)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些城市的独特美食、景点和魅力文化等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②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网红城市的爆火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 中考真题再现 5.【网络清朗显关怀】 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开启“清朗·署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上涉及未成年人突出问题,严厉整治各类有害内容和违法犯罪,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对于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禁止出现各类违法不良内容。不得诱导充值消费: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让模式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央网信办要开展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答案】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存在诈骗、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会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④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⑤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考点23】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涉及课文 九上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青少年怎样做环保“小卫士”? ①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②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攀折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等; ③学会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环境; ④勇于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考点解读与复习】 1.(广东2023,19)近年来,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这表明广东省(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自然灾害问题 ②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④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四川眉山)目前,我国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据初步统计,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2022年我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较10年前降低了5.5%。这一举措符合哪种发展理念( ) A.共享发展 B.协调发展 C.开放发展 D.绿色发展 C 中考真题再现 D 中考真题再现 3.(2023·青海·中考真题)【生态青海绿色发展】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有法可依时代。 材料二??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担负起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利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保护母亲河等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等 【考点24】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涉及课文 八上第八、九课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1.为什么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①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②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④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2.区别国家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范围大,国家利益包含国家核心利益)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考点解读与复习】 3.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人民利益离不开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③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 ④从根本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怎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怎样维护(捍卫)国家利益: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考点解读与复习】 6.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7.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 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8.青少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应该怎么做? ①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思想上) 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行动上)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④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9.怎样反对分裂行径,维护祖国统一?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考点解读与复习】 1.(2023山东潍坊)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某地开展“百万群众进百园”国家安全教育下基层巡回宣讲活动,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参加活动的村民纷纷表示,“国家安全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 )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维护国家安全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③每个人都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④我国要构建涵盖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23贵州铜仁)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他隐姓埋名60余年为国造导弹,直到88岁真名才被知晓。在沈忠芳和团队的努力下,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国际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沈忠芳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④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中考真题再现 C 中考真题再现 3.(2024·山西太原·一模)进入新时代,我国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时有发生。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经审议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完善了国家秘密审核制度…… 请就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国家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我国公民有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国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我国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行良法善治;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