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题训练-06 科学小品(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9816096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445.5KB
日期:2024-04-09
作者:21jy_978625821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专题06 科学小品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点津】 科学小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活泼。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①整体感知,根据说明对象及特征,提取信息。②抓条理,理清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为时间、空间、逻辑三种。③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品味说明语言可从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性、语言生动性与形象性三个角度完成。 【典型例题】 科技在冬奥会上的应用 ①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此次有不少“黑科技”陆续亮相本届冬奥会,真正做到了“科技为冬奥赋能”。 ②“猎豹”是一种超高速 4K 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拥有“猎豹”般的速度。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速度可达到每秒 15 至18 米,约等于时速 50 千米,而顶尖运动员时速可达 70千米。“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 25 米,约等于时速 90 千米,能做到全程紧跟赛场选手们。同时因其具有 4K高清捕捉技术,连选手们的微表情都能清晰捕捉。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从而更加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 ③“冰丝带”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22 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 2022 年。 ④为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理念,“冰丝带”体育馆严格控制平面轮廓和空间体积,并使用数字冰场技术。这种设计,节省了空调制冷、制冰、除湿费用。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并循环利用,每年能节省约180万度电。数字冰场技术则可实现冰的温度、空气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时数据,为观众提供导航服务等。 想一想: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2月23日,顺顺爸爸要到北京出差,刚好可以去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 B.“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25米,等于时速90 千米,基本能做到全程紧跟赛场选手们。 C.“冰丝带”使用数字冰场技术,仅为了践行绿色节能这一理念。 D.“猎豹”是一种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能清晰捕捉选手们的微表情。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 )人的遗传特性,( )指纹人人皆有,( )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的纹线是同心圆或螺旋形,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是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同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将下面关联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里。(3分) 虽然 但 由于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3分)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这一特征”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这一特征”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 ”画出第①自然段和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 )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堪称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行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shū)忽来了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哺养自己的孩子时,也不是蹲坐在巢( )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 )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 )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1.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2分) 2.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4分)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 ) (2)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 ) (3)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 4.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子是益鸟,请你写一条保护益鸟的广告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①夏天的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②有些动物的眼睛结构独特。 ③比如上文提到的蚊子等昆虫有一些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④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有2.8万只左右。它的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这样它在空中捕捉小虫时,便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 ⑤有些动物的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 ⑥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⑦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⑧动物眼睛中的瞳孔各具特点,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⑨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⑩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张开得像满月那样圆。 1.短文已用“//”分成三部分,请找出每部分的中心句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眼睛中的瞳孔各具特点,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2.读短文,选择正确的说法。(4分) (1)读短文第④自然段,蜻蜓在空中捕捉小虫时,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的原因是( ) A.蜻蜓的视力好,视觉灵敏。 B.它有复眼,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 C.它的眼睛能迅速捕捉运动的物体。 (2)读短文第⑥⑦自然段,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 ) A.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看世界。 B.用复眼来看世界。 C.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1)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头部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有2.8万只左右。( ) (2)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 (3)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张开得像满月那样圆。( ) 4.短文第①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你喜欢这样的开头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的一生 ①夏天到了,知了即将唱起歌来。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见一只知了在院子里的槐树上唱歌,时间与法布尔《昆虫记》中所说的内容完全吻合。 ②知了的学名叫“蝉”,《昆虫记》中有关蝉的文章共有5篇,把它的一生说得相当清楚。 ③据说,蝉的幼虫钻到泥土中,吸树根的汁液为生,称为“夏育”。 ④之后,蝉就会破土而出,它是怎么破土而出呢?它并无别的工具,只是把身体中的水洒在土里,再用身体用力挤压四周的湿泥,最终,一条隧道便渐渐形成。身体中的水用完时,再回到树根处吸取汁液,直至顺利到达地面。所以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 ⑤蝉来到世上,就变成成虫,大约可以活5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吸树干的汁液、唱歌以及生殖。 ⑥令人特别奇怪的事是——它为什么要唱歌呢?蝉都是聋子啊,唱得再好,它们谁也听不见。记得法布尔曾经做过实验,在有蝉的树下放了两响爆竹,但它们依旧叫个不停,也不逃走。那么,究竟为什么唱歌呢?我想,大概只是为表示对生存的快乐吧! 1.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是靠它们强有力的触角修整的。( ) (2)每当我们靠近蝉想捉它的时候,它就会逃走,是因为它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 ) (3)“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到了蝉唱歌。( ) 2.认真阅读短文第③~⑤自然段,想一想蝉的一生是怎样的,然后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5分) 蝉的幼虫钻入泥土中,以_____________为生→蝉用_____________,慢慢地破土而出→蝉的成虫大约可以活5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短文第⑥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除了第⑥自然段,文章还有一个这样的句子,请你用“ ”画出来。(2分) 4.“我想,大概只是为表示对生存的快乐吧!”这句话中“大概”能去掉吗?请写出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作者推测蝉是为了表示生存的快乐而唱歌的,你推测蝉为什么唱歌呢?(推测的原因不能与短文中作者的推测相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科技在冬奥会上的应用 想一想: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2022年2月23日,顺顺爸爸要到北京出差,刚好可以去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 B.“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25米,等于时速90 千米,基本能做到全程紧跟赛场选手们。 C.“冰丝带”使用数字冰场技术,仅为了践行绿色节能这一理念。 D.“猎豹”是一种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能清晰捕捉选手们的微表情。 指纹的奥秘 1.将下面关联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里。(3分) 虽然 但 由于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先弄清所给关联词语分别表示什么关系,然后判断三个分句之间的前后意思之间的关联,进行恰当填写。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等说明方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科学小品文主要运用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求说明的准确性。文中画线句把指纹分为三种类型予以分别介绍,每种类型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浅显地概括出主要特征。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这一特征”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这一特征”指代: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它”指代:指纹。 【解析】本题是对词语指代的考查。第②自然段开头的“这一特征”显然指第①自然段中的内容。归纳第①自然段的核心意思就是“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这也是“这一特征”指代的内容。“它”的指代在前一句中有明确指向,很容易找出。 4.请用“ ”画出第①自然段和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找中心句的能力。能够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5.答:指纹可以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用指纹开“指纹锁”。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②自然段主要列举了指纹的一些用途,用简短的语句归纳概括即可。 燕子 1.【解析】本题考查生字的认读能力。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平时阅读时碰到生字要勤查勤记,掌握一些特殊规律,就能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2.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喂养孩子。(4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中信息的能力。可从文章第2自然段一一找出。 3.(1)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 打比方 ) (2)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 列数字 ) (3)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举例子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1)句中把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比作“像箭一样贴墙飞行”,化抽象为浅显,生动易懂。(2)句中用具体的数字说明翅膀振动的频率之快。(3)句用具体事例充分说明燕子远距离迁徙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答:①身躯呈流线型;②身子特别轻巧。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中信息的能力。第3 自然段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燕子飞行高强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每条要符合题目要求,不超过6个字。 5.示例:①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②给鸟儿一片树林,还自然无限生机。③等到“千山鸟飞绝”的时候,“万径人踪灭”还会远吗?④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积累的能力。拟写广告语的口诀是:紧扣主题来构思,内容积极语句顺,句式整齐(灵活)重押韵,修辞恰当求简洁。 动物的眼睛 1.(1)有些动物的眼睛结构独特。 (2)有些动物的眼睛看世界的方法与众不同。 (3)动物眼睛中的瞳孔各具特点,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解析】本题考查寻找中心句的能力。本文已用“//”分成三部分,通读全文发现,每部分先总述所讲要点,然后再举例进行证明,所以三部分的中心句分别是第②⑤⑧自然段。 2.(1)读短文第④自然段,蜻蜓在空中捕捉小虫时,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的原因是( B ) (2)读短文第⑥⑦自然段,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 C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这类题时,先从指定段落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位置, 3.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1)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头部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有2.8万只左右。( 列数字 ) (2)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举例子 ) (3)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张开得像满月那样圆。( 打比方 ) 【解析】本题是对说明方法的考查。第(1)句中,从“三分之二”“2.8万只左右”可知此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2)句中,从“比如”一词可知此句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3)句在介绍瞳孔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浅显地描写了瞳孔在不同光线下的特点,所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示例:喜欢。讲人眼与动物眼睛不同的具体事例,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文章首段的作用一般有: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④渲染气氛等。本文的第①自然段采用具体的事例开头,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蝉的一生 1.(1)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是靠它们强有力的触角修整的。( × ) (2)每当我们靠近蝉想捉它的时候,它就会逃走,是因为它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 × ) (3)“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到了蝉唱歌。( √ ) 【解析】本题考查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到每句话描述的内容在文中的正确位置,联系上下文分析判断。第(1)句,研读第④自然段可知,蝉的洞口是靠身体用力挤压形成的,不是靠触角修整的,故说法错误。第(2)句,第⑥自然段交代蝉是聋子,不会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故说法错误。第(3)句描述的情景在第①自然段可以找到,故说法正确。 2.蝉的幼虫钻入泥土中,以吸树根的汁液为生→蝉用身体挤压四周,慢慢地破土而出→蝉的成虫大约可以活5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吸树干汁液、唱歌和生殖。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中信息的能力。第③自然段交代蝉的幼虫“夏育”,第④自然段交代蝉怎样破土而出,第⑤自然段交代蝉的寿命和工作,对照题目要求可一一填写。 3.【解析】本题考查设问句的知识。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来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再自问自答。设问可以用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可以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突出某些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文中画线时,注意不要遗漏后面的“答”句。 4.答:不能。“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去掉后意思是蝉唱歌只是为了表示对生存的快乐,与实际不符,使用“大概”一词使文章语言更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科学小品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严密,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精确说明的目的。答题模式有三种:①能否删除类:不能+表估计或限定+解释词语+如果删去的句意+这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严密性、科学性)。②能否替换类:不能+分别解释原词和替换词+替换词没有原词表意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③分析作用类:解释词语+表限定或估计+突出强调……(结合句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5.示例:蝉大概是因为想歌颂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而唱歌吧! 【解析】本题考查联想的能力。在说明性文字中加入联想内容会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答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合理想象,符合生活常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