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2-19816004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358.5KB
日期:2024-04-09
作者:21jy_978625821
星级:3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全真模拟 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情境一: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并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冰雪样品采集、峰顶冰雪厚度测量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以外的8000米以上高峰。为了学习科考队员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学校开展“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系列活动。现邀请你参加五年级语文组的选拔赛,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龟裂(guī)凛冽(lǐng)苔藓(xiǎn)聒碎(guǒ) B.勉强(qiǎng)嫉妒(jí)誊抄(téng)王冠(guān) C.抑制(yǎng)匣子(xiá)间隔(jiàn)眼睑(liǎn) D.侵略(qīn)藤蔓(téng)矫健(jiāo)削弱(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果实累累面面相觑攻无不刻默而识之 B.应接不霞呼啸而过协调有序狂风怒号 C.地履其黄不可估量兴亡盛哀一如即往 D.浮想联翩绝口不提索然无味别出心裁 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4分) (1)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 (2)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3)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 (4)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太阳》一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让我们对太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说家乡的桂花树品种好,其他地方的桂花树品种不如家乡的好。 C.从《我的“长生果”》一文中,我们知道了打动人心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D.《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5.根据语境,按要求完成。(8分) (1)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都盼望国家统一,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是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3)饭桌上,小红常把不爱吃的饭菜扔掉,爷爷见了,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饭后,该学习了,小红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爷爷用“________________”来教育他要珍惜光明。 (4)古人有很多读书心得,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要“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8分) (1)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个赞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这句话描写得画面写具体。 例: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流经眼前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晶莹透亮,能看到游来游去的小雨和河底的沙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任选一个情景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第一次。 第一次感到委屈;第一次为父母做饭;第一次独自乘车;第一次给母亲洗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 ()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不单单用于计算了。 ()所以,人们也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科学家已经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处理和判断。 ()如果有人问:计算机是干什么用的?你可能会回答:当然是用来计算的。 ()确实,一开始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人们用它来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 三、综合性学习。(8分) 情境二:中国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蓝天小学开展了“走进书法”的实践活动。 8.活动前,我查阅资料了解到: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 (1)分析上述特点,以下墨宝哪幅是欧阳询的作品?()(3分) A.B. C.D. 9.欧阳询晚年生活在__________的太平盛世,他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补全句中空白,下列词语不恰当的是()。(2分) A.国泰民安 B.丰衣足食 C.内忧外患 D.政通人和 10.参观完书法作品展,请把《示儿》即兴创作一幅硬笔作品,并自我评价。(3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请在已达到“评价标准”选项后面的括号内打“√”。 ①格式正确,书写规范。() ②布局合理,行款整齐。() ③书写速度快而匀。() 三、阅读理解。(28分) 情境三:自从学校开展“爱阅读,爱分享”读书系列活动以来,同学们都主动阅读,积极分享阅读感受。有同学分享了他阅读的两篇文章,并邀请你完成相关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训学斋规》(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然后可以有得尔:____________________其义自见: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冰心在《忆读书》中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读过的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父亲的招牌动作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手指,等着我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②父亲教书很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③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七月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④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哈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⑤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着我,曾经在大考前鼓励着我,曾经在旅途中温暖着我。 ⑥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5.边读边想象,哪两个场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父亲的招牌动作出现的场景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请摘抄下来,写下你的体会。(3分)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和文章内容的联系”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并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的内容让你想起本学期学过的哪篇课文?请写出课题并谈谈短文与这篇课文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30分) 情境四:在“我手写我心”的主题活动中,老师要求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中写一篇。要求字迹工整、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时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卷面分,字数不少于500字。 习作一:“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知己谈心,定会受益匪浅。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使我们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关于读书,你一定有不少话要说,请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一本好书,可以把书中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谈谈读书的体会……) 习作二:习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大胆想象,几十年后科技会给我们的环境、工作、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带来哪些可喜的变化?可以写你和心爱之物如何幸福相处;可以写你亲朋好友的可喜变化;可以写你的生活如何方便、幸福…… 自拟题目,把想象到的场景、事物或事件写下来。重点要突出,要具体、生动,要极具正能量。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凛冽(lǐng)——(lǐn),聒碎(guǒ)——(guō);C.抑制(yǎng)——(yì),眼睑(liǎn)——(jiǎn);D.矫健(jiāo)——(jiǎo),削弱(xiāo)——(xuē)。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果实累累面面相觑攻无不刻默而识之 B.应接不霞呼啸而过协调有序狂风怒号 C.地履其黄不可估量兴亡盛哀一如即往 D.浮想联翩绝口不提索然无味别出心裁 2.(3分)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有误,攻无不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刻”改成“克”。B.有误,应接不暇: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霞”改成“暇”。C.有误,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即”改成“既”。 3.(4分)(1)心理描写(2)神态描写(3)外貌描写(4)动作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1)结合“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可知,这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2)结合“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可知,这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3)结合“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知,这是对他的外貌进行了描写。(4)结合“放下、搭上、踏上、离去”可知,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 4.(3分)B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B.《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思念。故选B。 5.(8分)(1)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江枫渔火对愁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耻下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示儿》意思: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意思: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意思: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6.(8分)(1)背影挡住了视线。 (2)我怎么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呢? (3)活力十足的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球,有的在丢沙包。 (4)我第一次独自乘车是在十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周末,我要去同学家里做客,决定自己乘坐公交车前往,虽然途中我十分紧张,但是顺利到达同学家的那一刻我非常开心,感觉自己长大了。 【解析】(1)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把句中的修饰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本句应去掉修饰语“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我的”。即:背影挡住了视线。(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改成反问句,其方法:给句子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能……呢”,把表示否定的词“不能”改为表示肯定的词“能”,句末的问号改为问号。如:难道我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个赞誉吗?(3)本题考查扩句。根据例子,可知,围绕事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相应修饰语,把画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只要合理即可。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还在打乒乓球,热闹极了。(4)本题考查情景写话。根据题干要求可知,选一个情景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第一次,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组织文字。注意语句通顺,不能有病句即可。如:我第一次感到委屈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母亲上班很辛苦,我总是一个人在家,我想妈妈多一点时间陪陪我,于是把妈妈昨天换下来的那件工服给洗了,可是人小衣服大,又不会洗,我把自己弄得湿淋淋的。妈妈回家后以为我在玩水,啥都没问,抓着我打了一顿,我感到委屈极了。 7.(5分)③⑤④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通读全段话可知,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开头一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作用,因此“如果有人问:计算机是干什么用的?你可能会回答:当然是用来计算的。”是第一句。接着介绍计算机才发明时的用途,因此“确实,在一开始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人们是用它来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的”是第二句。然后介绍现在计算机的用途,“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不单单用于计算了”是第三句。接着“科学家已经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处理和判断”是第四句。最后,总结前文,“所以,人们也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是最后一句,故排列的顺序为:③⑤④①②。 三、综合性学习。(8分) 8.(3分)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书法的掌握。结合“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可知,第二幅图介绍了欧阳询楷书的特点。故选B。 9.(2分)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C.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欧阳询晚年生活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而不是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故选C。 10.(3分)提示:创作《示儿》作品略。根据自己的书写满意程度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我评价作品。根据自己对书写的满意度,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即可,如: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布局合理,行款整齐。 三、阅读理解。(28分) 11.(4分)心得同“现”出现要紧,重要随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解释。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然后可以有得尔”的意思: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得:心得。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其义自见”的意思: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见:同“现”,出现。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意思: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急:要紧、重要。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却只漫浪诵读”的意思: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便。 12.(3分)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既:已经;岂:难道,表反问的语气。故句子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3.(4分)步骤:(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2)继以精思。要求:(1)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的意思: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口。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由此可知,读书的步骤是:须熟读;继以精思。怎样才算达到要求的句子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14.(3分)我很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它使我了解到很多知识。当我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我的同学时,他们都说我是“万事通”,别提有多高兴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对冰心在《忆读书》中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不唯一。如:在读《西游记》时,我会被书中人物的特点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感受到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可见书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读书是我们在学习、吸收的过程,是良师益友,会让我永远感受到那是最大的快乐。 15.(3分)父亲教我走路并用一根手指教会我独立;父亲严格地为我批改作文并用手指出我的错误/父亲送我参加高考并用手指给我信心/父亲为我送行并用手指写“信”让我安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共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的刚学走路时,父亲只让我抓住他的食指,摔倒了也等着我自己爬起来;第②自然段的批改作文时,父亲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指到作文本上,指点我将作文改得更好;第③自然段的参加高考时,父亲坚定、有力量地伸出一根食指,鼓励我自信地向考场走去;第④自然段的离家远行时,父亲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让我多往家写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出其中两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即可。 16.(3分)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住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手指,等着我从地上爬起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呵护。但另一方面,父亲也是在教我,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先从父亲的招牌动作出现的场景中,摘抄一处你觉得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的语句,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示例:摘抄:忽然,我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踮着脚尖站在窗外,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然后,他凑到窗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体会:句中的“踮着”“敲打”“凑”“哈”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沧桑的脸”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不舍以及鼓励,饱含着深深的爱。 17.(4分)作者做了父亲,回想起自己父亲曾经的付出,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升华。同时也能表现出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结尾作用的认识。结尾一段写“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时,“我”也伸出了自己的手指,从内容上看,巧妙地回顾了父亲的手指,“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深化了中心,点明了父亲的手指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带给“我”深刻的影响,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赞美以及感激之情。 18.(4分)我想起了《父爱之舟》,两篇文章都通过场景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本文是通过父亲的招牌动作表现的父爱,而《父爱之舟》则是通过不同事情表达的父爱。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认识。短文的内容让我们想起本学期学过的《父爱之舟》。这是吴冠中的一篇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书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敬爱之情。通过阅读可知,课文一共四次写到姑爹的小渔船。相同点:从内容上看,都是讲父爱的;从写作方法上看,都是通过场景描写来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不同点:《父爱之舟》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这一重点,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提到了小时家境的困难,父亲挣钱的艰辛,节省的程度;写父亲替我做万花筒;写父亲背我上学,用船送我考学,替我铺床被,无锡师范送考,对我的期望等等,这些事情依旧萦绕在我的梦中,从点点滴滴的事透露父爱多么的令人难忘!《父亲的招牌动作》以父亲的手指为线索,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路;给我批改作文时,父亲用手指点到作文本,指导我修改作文;高考时,父亲在人群中伸出手指,给我信心;离家远行时,父亲用指尖在窗外一笔一画地反过来写出一个“信”字,让我多往家写信。通过手指表达了父亲对我最深切的爱。 四、写作。(30分) 例文一: 我推荐的一本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有力量的书。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渡过难关。 它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就被主人公保尔深深吸引了,他身上的正能量,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保尔·柯察金,一个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人,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凭借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及亲友的鼓舞,勇敢地与病魔搏斗,勇敢地与自己的生命搏斗,他的意志比钢铁还坚硬。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于吃喝、呼吸和等死,于是,他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_笔。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就自己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年,终于创作出不朽的杰作。这样坚强不屈的主人公,怎么能不震撼人们的心灵呢? 除了主人公的魅力,这本书还向我们诠释了理想的内涵,“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与追求。保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才能在波澜起伏的人生中,不随波逐流,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搏斗。 去读这本书吧,去感受它的力量。相信在你通遇挫折或国难时,它可以给你力量,让你不忘初心,坚持理想,在困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例文二: 二十年后的家乡 二十年以后的我们都已成家立业,但我还是想回去看看。一下飞机,眼前的一幕令我惊讶,以前低矮的楼房变成了高楼大厦,有的直耸云霄,有的金碧辉煌。以前的马路是泥土修建的,现在是柏油马路了。看着机场附近纵横交错的环形路,我简直迷失了方向,打开手机定位系统,才找到回家的路。 回到家,只见妈妈脸色红润,越发精神,她忙着点击着电脑,我疑惑地问妈妈:“您在干吗?”妈妈高兴地说:“你过来看看!”她点击电脑上的劳动总控键,机器人就快步走到田里,忙着收玉米去了!它们的动作十分麻利,干起活来有条不紊,不一会儿,就收割了许多玉米。 “妈妈,我以前回家,您都是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今天不做饭,是有什么高科技?”妈妈乐呵呵地说:“那是当然,机器人正在给咱们做饭呢!”我急忙向厨房跑去,看见机器人正在精心烹饪食物,蒸的,煮的,油煎的样样俱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汤就做好了。我边吃边感叹:“二十年没回来,家乡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呀!”爸爸、妈妈点头称赞,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带着宠物狗小白去散步。我看见了许多车,全是悬浮在空中的。我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的车不仅快,而且也很安全。真好!”马路旁还有许多共享单车呢! 欣赏着家乡美丽的环境,体验着科技发达带给我们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真是自豪!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又要到外地去工作了,我真舍不得离开家乡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习作一: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请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一本好书,可以把书中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谈谈读书的体会……注意写清楚自己的推荐理由。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小说,可以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可以说说你获取到哪些有趣的知识或独特的想法。另外,你还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要把理由写充分,告诉大家自己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时,推荐的理由分几个方面写清楚,要举例子,说想法,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二:本题为想象作文。大胆想象,几十年后科技会给我们的环境、工作、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带来哪些可喜的变化?可以写你和心爱之物如何幸福相处;可以写你亲朋好友的可喜变化;可以写你的生活如何方便、幸福……注意想象要合理,极具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