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9805944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广东省
文件:121.1KB
日期:2024-04-08
作者:king409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113790011264900廉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页数:共8页) 一、积累运用(29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仍怜战乡水,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孟子》) (3)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请将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陶渊明______ 下联:苏子瞻修堤西湖边 (7)唐代诗歌气象万千,传颂百代:有的雄浑壮阔: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有的忧国伤时: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有的悲壮惨烈: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引用典故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结合知识卡片,回答问题。(2分) 知识卡片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典故”的解释为: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故”往往语言精练,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 请你说说王绩《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所引用的典故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______,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shēn wù tòng jí;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______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bù chuò。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dùn xíng。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______,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作品被我读懂为止。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shēn wù tòng jí( ) (2)bù chuò( ) (3)dùn xíng(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坚强 解救 诚惶诚恐 B.坚强 拯救 诚惶诚恐 C.坚韧 拯救 正襟危坐 D.坚韧 解救 正襟危坐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B.他不是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C.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 D.他不是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而是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6—7题。(4分) 材料一:微信是一款手机通讯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材料二:微信成“危信”,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微信比QQ等网络聊天工具更可怕,因为微信交友更迅速,见面也更容易,一些警惕性不高尤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骗。除此之外,微信海量信息中错讹多,读来让人有种碎片化之感。 6.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观察下面题为《如此“微信家族”》的漫画,回答问题。(2分) 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8—9题。(6分) 8.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而写成的一部纪实文学,曾易名《西行漫记》。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徐海东以出身自傲、能做很好的窑器,他曾在一次骑马失坠的事件中,丢失了两颗门牙。 D.毛泽东是他在长沙师范的学生,他的学生中还有许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他”是指徐特立。 9.请结合文段画线语句,说说为什么《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曾益其所不能( ) (3)征于色( )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宋昭公出亡/国恒亡 B.卒得反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内外不闻吾过/及鲁肃过寻阳 D.被服以立/军士吏被甲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朝 臣 千 人 发 政 举 事 无 不 曰 吾 君 圣 者 14.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文本一】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胡春艳 赵晖 ①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找到一块有史前蚊子的琥珀,从蚊子血中提取了恐龙的DNA片段,从而让已灭绝6000多万年的恐龙复活了。 ②这故事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2022年天津大学的一项有关DNA存储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离想象又近了一些。他们将10幅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等实验,发现这些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 ③DNA竟然可以存储壁画?其实,这并不奇怪。自有生命以来,大自然一直用DNA来存储信息。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就是记录在比细胞还小得多的DNA上,一代代遗传下来的。通过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DNA存储了亿万年来无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谓大自然中最好的存储器,如果能把海量的信息“写”到小小的DNA上存储起来,岂不便利? ④壁画“变身”DNA,需要打破无机与有机的界限,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跨界”存储呢?这要从DNA存储的两个步骤——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说起。 ⑤先说信息写入,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如果用数字中的0、1、2、3分别代表一种碱基,就能形成一个四进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编码转化,实现碱基四进制和计算机二进制的“对话”。据此,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串,再通过编码将其转化为四进制的碱基序列,然后通过DNA合成技术将碱基序列写入DNA,壁面的数字图像就“变”为DNA了。 ⑥再说信息读取,正常情况下,可先利用技术手段将DNA存储的壁画数据拷贝出来,再通过专业测序仪器测得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解码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从而实现信息读取。 ⑦然而,存储了壁画信息的DNA跟天然的DNA一样,长期存放会产生断裂和降解等问题。如何从严重断裂和降解的DNA样本中读取信息,恢复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呢? ⑧天津大学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序列重建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制备了一个DNA水溶液样本,放在70℃的温度下加速其断裂、降解长达十周,这类似于DNA在自然环境下千年万年的降解情形,在此过程中80%以上的DNA片段都发生了断裂错误、然后,团队根据设计的序列重建算法让96.4%以上的片段重新被准确组装和解码。最后,再通过一种编码方式解决了少量片段丢失的问题,最终让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完美恢复。 (有删改) 【文本二】 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海量、更稳定、更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而DNA存储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②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在硬盘上存储一个字节要占200纳米的空间,在DNA上则只需0.2—0.3纳米。如今,各大网站存储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而用DNA存储可能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够了。 ③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用传统存储方式,一般10年左右数据就会开始失去完整性,而DNA存储的数据寿命则要长得多,在适当条件下可达数千年、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④但DNA存储目前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DNA读取速度慢,写入速度更慢,用磁盘写入200MB数据用时不到1秒,用DNA则约需三周。此外,DNA写入和读取信息目前都耗资巨大。不过有专家表示,放眼未来,DNA存储方式应用前景广阔。 (摘编自《DN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1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第②段画横线处的语句说明了温度对DNA存储时间长短的影响。 B.目前DNA无法取代常规存储载体,因为它写入和读取速度慢且耗资巨大。 C.文本二用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DNA相较于传统存储载体的优势与劣势。 D.两个文本都围绕DNA这一新型存储载体,阐述了它存储的原理和步骤。 16.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文本二中归纳DNA存储的两个优势,并从文本一中各找一个例子来佐证它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 最忆故乡年味红 简梅 ①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到故乡的家,我仿佛就看见父亲肩披一条汗巾终日忙碌的身影,依稀又听到门前街巷热闹的脚步声、鱼货叫卖声,邻里街坊带着浓浓虾油味的欢声笑语…… ②上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偏远的渔镇,父亲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渔业,将二十余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胆做了个决定:建屋开饭馆。原木屋旧址需重新设计门面,当时交通十分闭塞,父亲历经千辛万苦,一个人跑到外地,找到建筑市场,好说歹说用最少的钱委托他们将庞大、沉重的木石材运回渔村,之后日夜奔忙,终盖起三层水泥砖房,开起了渔镇最早的饭店。 ③记得乔迁那天,正值年关前夕,整条街巷挤满了道贺的亲友乡邻,洋溢着喜悦和欢乐。在四周均为低矮的木房丛里,矗立于巷中的新房显得格外醒目、气派。一进门左边摆放案板菜样,右边为灶台厨房,中间过道设计成拱形门,里边摆两张桌子。左转上楼梯到二楼,偌大的空间可以摆四五张大圆桌。沿着扶梯登上三楼,那是全家人的卧室:父亲在右侧靠阳台狭小的一间,设计了两架竹床十字相横的方式来节省空间,他与哥哥干完活就在这间休息;大的一间留给了母亲、我及幼小的弟弟。 ④那时家中的生意特别好,时常挤满了讨海回来的渔民。但开店异常辛苦,通常凌晨四点多父亲就要起床,挑着篮筐乘车到十几里外去买各类食材,然后匆匆赶回,放下满满当当的担子,早饭都来不及扒拉两口,又马不停蹄地洗、切、熬、煮,进行分类、拼盘。当时家乡渔业繁盛,在大船拖网的渔民们,随潮水隔三差五都会预定酒席名曰“做福”,来庆祝丰收。一到年关就更加忙碌,“分年”是家乡隆重的仪式,必备祭品为“十全十美”,全头猪、羊、鸡、鸭,大碗盘的鱼丸、太平蛋燕、鲜炸鱼、果蔬福橘等。乡人委托给父亲任何繁琐细小的事,父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当踩着点把所有筹备的工作忙乎完,马上紧接着迎来中午的客人,因此都要到下午二点后,全家才得以吃午餐与休息片刻。 ⑤晚间生意也是重头戏,需要制作大量的鱼丸。只见父亲摊开大掌,立在砧板前像个主帅,一边动作,一边观察火候。那时,都是纯手工制作鱼丸,需将“马鲛”等鱼,削去骨头、刺,留下好的鱼肉,剩余的骨头等另作鱼汤。父亲从小就学得各种娴熟的刀工,“哐哐哐”“切切切”不时在店中回响。我和哥哥、弟弟,轮流帮忙搅鱼粉,将切好的鱼块一个个放入搅拌机,由一人摇动手柄,另一人放鱼块,搅拌机内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一条条细细滑滑的鱼粉随着螺旋的动力向圆孔外流出,用手掂捏,显得细腻均匀。此时,父亲也已切剁好肉馅,随即在一个大缸里用他强有力的手臂将鱼粉与配置的面粉沿弧形甩了无数遍。随后,他带领我们包鱼丸。看他流利的两手快速地一捏、一舀、一包,顺势再将包好的鱼丸放入滚烫的锅中,我们都很羡慕。后来,我也学会了包鱼丸,甚至能在砧板前学会了削鱼皮、去骨刺这些适合大人干的活。 ⑥年前的客人比平时还多,家里忙乎得团团转,于是,母亲负责收拾桌椅、洗碗,我们有时也去端菜,端着盘子与汤碗摇摇晃晃到二楼,从热闹的人群中嫩生生地唤一句:菜来了……直到街灯笼罩了整条横街,犬吠声在深夜惊起,一家人的劳累才慢慢停歇下来。我们都到三楼入睡了,而父亲整理完所有的卫生,为第二天该做的事情做好盘算统筹,他才上楼躺下,不一会,整条小巷都可以听到他雷鸣般的鼾声。第二日天未亮,他继续挑起扁担出发了。 ⑦最令人期待的春节来了!海风凛冽,顽皮地将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风灯、喜灯吹得摇摇晃晃、红光四射。每每忙到大年廿八、廿九,我家才将店门关闭。父亲去采购年货,母亲置办新衣等。到了年夜饭晚上,父亲又亲自煮了我们爱吃的荔枝肉、南煎肝、梅蝶甜白粿等,待全家吃好了,我们便在鞭炮声中提着纸花灯,大街小巷地去找小伙伴串门。暮色中,火红的灯笼与其他出外游玩的少年的灯笼相辉映,微弱的火苗在青石板跳跃着,像一串串寒冷夜空中相互眨眼的星星。初一拜年时,祖母、叔伯等递给珍贵的一角、二角、五角的压岁钱,可以惊喜整个冬天。那时,梳着羊角辫的我常常瞒着大人买了许多糖果,一颗一颗咀嚼着人生最初的甜美,而后将彩色的一张张糖纸叠得齐齐整整,闻着杨梅水果、菠萝奶白、桔子香糖等还遗留在纸上的丝丝清香,将它们或夹在书里,或与伙伴们交换。我尤其喜欢玻璃糖纸,有时一边闭着眼睛,一边透过玻璃纸那朦胧玄幻的红、黄、蓝、黑等色调,望向天空、瓦顶,世界在我幼小的眼里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与憧憬。 ⑧就这样休息几天,到了家乡正月初四开业大吉的日子,父亲又挑着扁担,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营生。慢慢地,父亲的店名声在外,成为当时梅花古城的一张名片。也就在那些年后,父亲盘下了连着店面的后面一个房子,又添上一层,家里紧巴的住宿条件才得以改善。 ⑨如今,家乡新房林立,车喧路阔,当年醒目的房子也早已隐没于其间。家乡的鱼丸已经产业化,拥有了流水线的机器。离家多年,每当忆起火红的年味,忆起锅碗瓢盆“叮叮咚咚”的交响声,一种鱼香就从心底漫溢而出。 (选自《海内与海外》,有删改) 18.本文开篇描述多种声音,有什么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嫩生生”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全文思考,文题中的“红”有哪些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22.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万里送行舟 (2)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6)采菊东篱下 (7)大漠孤烟直 感时花溅泪 塞上燕脂凝夜紫 2.(略) 3.(1)深恶痛疾 (2)不辍 (3)遁形 4.C 5.A 6.微信的利与弊 7.晚辈们只注意用微信相互沟通,却忽略了与老年人情感交流。 8.C 9.画线句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作者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逻辑严密,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科普知识,也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如“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活泼,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10.(1)助词,起连接的作用,不译 (2)“告”同“增”增加 (3)征验,表现 11.(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2)(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12.D 13.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14.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2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15.D 16.A项更合理。因为文本一①②段优势与不足。用科幻电影引出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文本的说明内容-DNA可用来存储敦煌壁画数字图像;(1分)第3段解释DNA可作为存储载体的原因:(1分)第4-8段具体解释敦煌壁画能“变身”DNA并被成功读取、恢复原样的步骤。(1分)A项正体现了这一写作思路。 17.“存储密度大”(1分)示例:①文本一说DNA比细胞还小得多,却能记录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这说明DNA作为存储载体,体积小容量大,可以证明DNA存储密度大的优势。②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说明DNA虽小,存储的信息量却很大,这能佐证它存储密度大的优势。(2分)(任举一例即可)“具有持久性”(1分)示例:①文本一说大自然中的DNA能存储亿万年来的生物遗传信息,这表明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2)天津大学团队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入DNA中的壁画信息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可保存上万年,这一研究成果可佐证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2分)(任举一例即可) 18.文章开篇描述了故乡多种具有特色的声音,营造了故乡热闹繁华的氛围,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下文回忆故乡往事做铺垫。 19.“嫩生生”是叠词,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这个词原本是娇嫩,脆嫩的意思,在文中指“我们”因年纪小发出的声音稚嫩青涩,表现了“我们”当时的害羞,紧张。 20.父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人,开店的生活异常辛苦,父亲总是忙碌到很晚才能休息:父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他的厨艺精湛,“我们”爱吃他做的食物;父亲是一位做事井井有条的人,他会协调安排时间,做事有计划。 21.1)过年的红色氛围,过年时有火红的灯笼、火苗等事物。2)父亲的生意红火,父亲为店里的生计奔波劳累,换来了店里的好生意3)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每当忆起火红的年味,关于家乡的回忆就涌上心头。 22.作文(50分) 参考例文 那一道阳光 怎能忘记阳光里母亲的身影,怎能忘记那枚温热的鸡蛋,那颗包裹在洁白里的慈母心! 冷清的校门口,偶尔有同学闪过我的身旁,投来或疑惑或幸灾乐祸的眼神,又匆匆消失在绿树浓荫掩映的教学楼拐角。门外,是冷冷的窄街,只有对面馒头铺子里冒出的缕缕白烟还让人觉得有丝丝暖意,偶尔走过的几个裹得严严实实的上班族的身影,又在我的失落里消失在粗大的大理石门柱后。心中不由暗暗责怪母亲,送个作业本要这么拖拉?苍白的冬日阳光,穿过街边楼宇的间隙,在地上投下一块白亮却又毫无暖意的亮斑,把一个骑着电动车的人影拉长到我的面前。我抬起头,是母亲,她匆匆地走过那块亮斑,逆着阳光看去,母亲的脸隐没在暗影里,耳畔的那缕长发从发夹里挣脱了出来,在冷风中微微扬起,蓝色的羽绒服,似乎被白亮的阳光镶上了一道边。 发什么愣,快,你的作业。”回过神来,母亲已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车。她左手紧按挎包,右手向前远远地伸来,红色的塑料袋在我眼前直晃悠。我一把扯过袋子,来不及埋怨母亲,转身向校园跑去。“回来,还有……”我急忙转身往回走。母亲把挎包拉到面前,“低下头去,那缕长发滑落了下来,母亲一面将飞起的头发授到耳后,一面迅速拉开拉链,掏出一个餐巾纸团,干脆利落地塞进我的裤兜,这下好了,快进去吧。”透过薄薄的布片,裤兜里的那团东西散出团热气,把腿外侧悟得暖暖的,我心里满是疑惑。晨读课后,掏出那团还微微温热的餐巾纸,洁白的餐巾纸皱皱的,像一团洁白的棉花,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巾,一个温热的鸡蛋滑入手心。瞬间醒悟,难怪母亲让我在清冷的校门口等了那么久。我似乎看见了赶早班的母亲手忙脚乱找作业煮鸡蛋又匆匆出门的身影,一阵愧疚与感动潮水般向我胸口袭来,几乎冲过咽喉。我细细地剥开这枚鸡蛋,也细细地剥开了一颗包裹在洁白里的慈母心冬日的天空,太阳依然苍白,那阳光里电动车上蓝色羽绒服的身影,那枚温热的鸡蛋,化为一轮心中的冬日暖阳。温暖,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