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学情检测(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978861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02.0KB
日期:2024-04-07
作者:21jy_541552209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期末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班级板报小组拟开辟“诗传古韵,文润芳华”板块,下面是文华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你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8分) ①世人将最珍贵的名字赠予你——天之瑶池。②当江南的青山绿水还沐浴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当南朝四百八十寺还在小楼烟雨的重影中若隐若现,白山黑水的寒风仍在凛冽呼啸,冷冷地召唤大地之下正在yùn育新生命的种子。③一刹那,在朔气依然咄咄逼人的土地上跃出几簇新绿,跳出几抹嫣红,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转眼间已遍布山野。④山上的雪洁白如晶,是寒冬尚未收回的散落的披风;山下的芽凝碧似玉,是暖春精心挑选的报春的使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咄________咄逼人        yùn________育 2.第①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D.表示话语中断 3.第③句中加点词“朔气”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④句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连用两个典故,表达感时叹逝之情、世异人非之慨的句子是:“,。” (2)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青鸟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她,正是“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3)《醉翁亭记》中,“,”道出了醉翁真正的情趣所在。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充满离愁的词人,面对月圆人不圆的中秋之夜,不由生发出埋怨之情,也对人世之离合予以哲理问询:“ ,?”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班级文学社开展“品经典古文,悟人生真谛”古文阅读活动,下面是语文老师推荐的两篇文章,请你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甫晨起,即科头①,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且啖且阅。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科头:不戴帽子。②(jiàn):窥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故仓卒不得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及就食,且啖且阅/及下船 C.起而狂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据坐批阅之/久之,目似瞑 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2分) 家 人 见 者 悉 骇 愕 罔 测 所 指。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9.下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勾勒了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凸显了天地的苍茫与万物的渺小。 B.甲文中湖心亭的奇遇,一个“拉”字,显出对方的热情;一个“强”字,显出作者的性情。 C.乙文中妻子和婢女见作者专注读书,误把筷子当作笔,都忍不住偷偷发笑。 D.乙文选材均为书斋琐事,表现了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极具生活气息,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10.甲文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2分) 1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寒夜踏雪,寻赏西湖雪景,可见其率真的性情与高雅脱俗的人格操守。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郑日奎“醉书”背后的精神追求。(3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班级慧文小组参与了某网站推出的“赏万里江山,传文化薪火”语文阅读活动,下面是网站推出的两篇文章。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9分)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①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②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__A__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__B__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__C__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③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 “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 “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④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有删改) 12.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3.本文从哪几方面论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3分) 14.下面这句话摘自第②段,若将其还原在A、B、C中的某处,放在哪里最得当?为什么?(3分)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到佳木斯看海 刘 昆 ①到佳木斯看海?是真的! ②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绽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可以轻盈地翻着身子,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③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④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棱”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鹳来栖居的鸟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⑤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 ⑥那是稻的海洋啊!千里沃野,无际无垠,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万亩大地号”的一处瞭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⑦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⑧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嶂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稠的、稀的,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仪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⑨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⑩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农机中心外,是一个“万亩大地号”,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万亩大地号”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湿地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随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 B.无论是云海的变化多姿,还是稻海的无边无垠,都令“我”陶醉其中、叹为观止。 C.现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早已不用实地操作了,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 D.文章写景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身临其境。 1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赏析句子) (2)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赏析加点词) 17.七星农场的负责人预言“十九连丰”有望,你认为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18.文章多次写到云海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著阅读(8分) 19.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片段二: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1)上面两个片段都是《水浒传》中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4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情节。(4分) 人物: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0.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岁月,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对联】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出下联。(2分) 上联: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 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 示例:求贤若渴,茅庐宏论三分鼎。(《三顾茅庐》)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四、作文(50分) 21.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通”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想方设法地翻过去。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及所在学校名。 答案 一、1. duō 孕 2. B 3. 名词 4. 比喻 拟人 5. (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青鸟殷勤为探看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4)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一)6. B 点拨:A.告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B.都是到,等到;C.表顺承/与“已”连用,表示罢了;D.代词,指代书/音节助词,无实义。 7. 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8. (1)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西湖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于是偷偷地互相议论,等到我稍微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9. D 点拨:乙文没有写作者嗜酒。 10.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于迷人雪景,“痴”人不止作者一个,从侧面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11. 《醉书斋记》中郑日奎辟出一间洁净的书斋,每天沉醉在书的世界里。“醉书”的背后,是他在独特的生活雅趣中陶冶性情、不与世俗合流的超凡态度,表明他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乙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真是恬淡无欲的样子啊。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之类的物品。书架、书筒各有四个,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随意抽出一套书,靠坐在案边评批阅读起来。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怒骂;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感慨惊讶;有时候躺下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狂乱奔跑。家里的人窥视到这些情景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互相议论,等到我稍微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偷看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再加热等着我去吃,这样反复几次。等到去吃饭,边吃边看书。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圈点,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和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 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们赶出去,而事情的紧缓不再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我为我的书斋起名,叫作“醉书”。 (二)12. 提出论题;举例阐释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的重要意义;解释为什么从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总领全文。 13.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 14. 放在B处。材料的排列以历史年代为序,先是老子,再是孔子,最后是孟子。 15. C 点拨:根据第?段“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可知,选项“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说法有误。故选C。 16. (1)是排比句、短句,并且是反问句式。强调云海绚烂瑰丽、变幻多姿,表现“我”对云海之美的惊叹、赞美。 (2)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里强调出稻香的浓醇深深吸引了“我们”,也表现出“我”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中。 17. 农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地条件好;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不怕吃苦,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机械化和智慧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8. 结构上前后呼应,与“稻海”相映成趣,起到点题作用;暗示文章主旨,以云海之美映衬劳动之美、丰收之美;反复渲染云海之美,使文章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 (三)19. (1)武松 李逵 (2)吴用 示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 三、20. (1)示例: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示例:说一说同窗趣事 抒一抒师生真情 (3)示例:七星聚义 杨志失计黄泥冈 智取生辰纲 (4)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21. 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