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2-19732920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40.2MB
日期:2024-04-02
作者:21jy_0298205860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复习 20.我们家的男子汉 18.文言文二则 19.小英雄雨来 21.芦花鞋 语文园地 亲爱的同学们,在第六单元中,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单元梳理 复习要点 字音辨析 易读错的字 塞(sāi)满 捆(kún)绑 搓(cuō)板 枕(zhěn)头 劫(jié)难 倔(jué)强 谜(mí)语 嘱(zhǔ)咐 情绪(xù) 遗憾(hàn) 纸屑(xiè) 晋(jìn)察冀 枪栓(shuān) 沮(jǔ)丧 扒(bā)开 嘹(liáo)亮 祈(qí)祷 震憾(hàn) 心不在焉(yān) 软骨囊(nānɡ)囊 易写错字 囊:写紧凑些,注意下面不要丢掉“丿”。 恭:下边偏旁不是“小”,竖钩右边是两个“丶”。 贫:下边偏旁是“贝”,不要写成“见”。 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 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趁:被包围部分的下面是三撇。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多音字 在使用这个字时,一定要先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弄明白,意思可以结合组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应用。 盛 chéng(盛满) shèng(茂盛) 吧 bā(吧嗒嘴) ba(走吧) 强 jiàng(倔强) qiáng(强大) 寒 sāi(塞满) sè(阻塞) 刹 chà(一刹那) shā(刹车) sài(边塞) 涨 zhǎng(涨价) zhàng(泡涨) qiǎng(勉强) 形近字 萤( ) 博( ) 贫( ) 逢( ) 荧( ) 搏( ) 贪( ) 缝( ) 栓( ) 劫( ) 绸( ) 扒( ) 拴( ) 却( ) 稠( ) 趴( ) 慌( ) 炕( ) 晃( ) 尸( ) 荒( ) 坑( ) 昆( ) 户( ) 形近字 萤(萤火) 博(博学) 贫(贫穷) 逢(相逢) 荧(荧光) 搏(拼搏) 贪(贪心) 缝(门缝) 栓(枪栓) 劫(劫持) 绸(丝绸) 扒(扒开) 拴(拴住) 却(推却) 稠(稠密) 趴(趴下) 慌(慌乱) 炕(火炕) 晃(摇晃) 尸(尸体) 荒(荒凉) 坑(土坑) 昆(昆虫) 户(门户) 字词盘点 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鬼脸 相逢 兵卒 戒指 绸子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胆囊 博学 贫穷 流萤 恭敬 勤奋 发愣 火炕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东晋 鬼脸 戒指 趁机 (2)四字词语(含成语) 心不在焉 呜哩哇啦 以夜继日 铁杵成针 飘飘悠悠 呜哩哇啦 软鼓囊囊 哗啦哗啦 吧嗒吧嗒 咕咚咕咚 风靡全国 足以乱真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叽叽咕咕 不约而同 老老少少 干干净净 满头大汗 一声不吭 漫天大雪 咯吱咯吱 感动不已 胤恭勤不倦。(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贫困) 未成,弃去。(放弃) 无可奈何: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 推推搡搡:使劲推的样子。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感叹不已:感叹久久不止。 遗憾:不满意、悔恨、不甘心。 词语解释 近义词 倦—乏 贫—穷 博学—博识 卒业—毕业 商量—协商 弃—舍 逢—遇 欲—想 温和—温柔 凶恶—凶狠 防备—戒备 商量—协商 防备—戒备 凶恶—凶狠 嘱咐—叮嘱 沉着—镇定 温和—温柔 兴趣—兴致 嘹亮—响亮 拘束—拘谨 仍然—仍旧 恍惚—隐约 沮丧—失落 坦然—坦荡 妨碍—阻碍 神秘—深奥 祈求—请求 遗憾—可惜 出产—生产 奇妙—神奇 分明—明显 倾覆—覆盖 感叹—感慨 清新—新鲜 疑惑—迷惑 欣喜—惊喜 光溜溜—光秃秃 亮堂堂—明晃晃 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以夜继日—夜以继日 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风靡全国—享誉全国 飘飘悠悠—飘飘荡荡 飘飘悠悠—飘飘荡荡 一声不吭—一言不发 反义词 贫—富 柔软—坚硬 喜欢—讨厌 黝黑—洁白 温和—严厉 博学—无知 柔软—坚硬 喜欢—讨厌 黝黑—洁白 温和—严厉 恍惚—清晰 嘹亮—沙哑 潦草—整齐 沉着—慌张 沮丧—振奋 紧张—放松 坦然—忐忑 拘束—自然 熟悉—陌生 寒冷—温暖 接受—拒绝 神秘—公开 遗憾—无憾 疑惑—信任 清新—浑浊 分明—模糊 欣喜—悲伤 亮堂堂—黑洞洞 蓬松松—紧绷绷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一声不吭—滔滔不绝 词语积累 ①AABB式词语: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推推搡搡 忙忙碌碌 类似的词语:认认真真 红红火火 干干净净 仔仔细细 明明白白 ②ABB式词语:光溜溜 暖和和 亮堂堂 类似的词语:黑乎乎 黄灿灿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③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睁眼瞎 类似的词语:铁公鸡 揪小辫 挖墙脚 无底洞 软骨头 ④表示学习勤奋刻苦的词语:以夜继日 铁杵成针 囊萤夜读 类似的词语:废寝忘食 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 昼耕夜诵 词语积累 ⑤量词:一条还乡河 一个男子汉 一套醉拳 一包山楂片 类似的词语:一客小笼包 一只小手 一条活鱼 一班火车 一双芦花鞋 一笔收入 一只布口袋 一行人 一股稻草香 一大把钱 一股寒冷 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 ⑥动词:翻开书 抓住脚 抽出刀 类似的词语:掏出课本 披着子弹袋 插着手榴弹 背着步枪 瞪着眼睛 横着脖子 打了两巴掌 推开石板 扒开苇叶 露出脑袋 送进托儿所 抓住窗框 蹬着车厢 攀上窗口 蹿进车厢 钻进芦苇荡 背着包 踩着雪 穿布棉鞋 ⑦拟声词:嗡嗡 扑通 哗啦 吱扭 类似的词语:吧嗒吧嗒 哐啷 咕咚咕咚 呜哩哇啦 嗖嗖 嘟嘟囔囔 叽叽咕咕 嗷嗷 呜呜 哗哗 词语积累 ⑧修饰词:黄绿的芦苇 厚厚的白雪 鹅毛般的苇絮 柔软的芦花 类似的词语:黄绿的芦苇 厚厚的白雪 鹅毛般的苇絮 柔软的芦花 光溜溜的脊背 雪亮的刺刀 雪白的糖块 蓝蓝的天 胖胖的小手 倔强的活鱼 拥挤的人群 奇妙的事情 金黄的稻草 细软的绒毛 空寂的街面 清新的空气 针刺般的寒冷 刺骨的寒冷 飘飘悠悠地飞 歪歪斜斜地写 呜哩哇啦地叫 一股劲地跑 呆呆地立着 哗哗地流 耐心地等 小心地问 勇敢地开口 坦然地接受 迅速地熟悉 着急地喊 勇敢地抓住 不约而同地伸手 不停地寻觅 啧啧地感叹 一个劲地问 疑惑地望着 晒得黝黑发亮 睁得圆圆的 变得凶恶可怕 疼得直咧嘴 气得暴跳起来 高兴得叫起来 吃得极有滋味 吃得十分专心 洗得干干净净 句子积累。 1.夸张句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句话说明雨来跑得非常快。 2.比喻句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这句话把“雨来”比作“小鸭子”,写出了雨来的可爱与调皮。 3.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仿写: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用功,还要改进学习方法。 (2)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仿写: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句子积累。 4.人物描写 (1)动作描写:“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抓住”“蹬着”“攀上”这些动词写出了男孩面对不得不回安徽的事实,勇敢地跳进车厢,踏上回乡之旅,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冷静。 (2)神态描写:“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这句话突出敌人的野蛮凶狠,侧面烘托了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勇敢冷静。 (3)心理描写:“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这句话表达了青铜想要赶快卖出芦花鞋的渴望。 课文回顾 本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学习把握文意的主要内容”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在阅读的引领下,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写出学做这件事情的体会。 第六单元概述: 课文知识点 18.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因为家贫夜晚用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勤奋努力。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受到老人用铁件磨的启示,继续完成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19.《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沉着勇敢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在敌人的枪口下巧妙逃生的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课文知识点 20.《我家的男子汉》通过几件事写出了小“男子汉”的成长过程,表现了他聪明、可爱、坚强、自立的性格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男子汉”深深的爱意。 21.《芦花鞋》课文主要讲青铜一家为了增加收入,一起编织芦花鞋,让青铜拿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一个大雪天,青铜坚持去卖鞋,意外地卖掉了余下的十双鞋,但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他把自己脚上的鞋也卖了,自己赤着脚回家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等美好品质。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课文梳理 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重点句子 (2)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下。弃去,放弃。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课文梳理 ●重点句子 老媪,老妇人。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夫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车胤在夏天的夜晚是怎样读书的?这表现了车胤怎样的精神? 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车胤在夏天的夜晚用白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读书。这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2)李白为什么又回去完成了学业?被老婆婆的什么意志感动? 老妇人想要把铁棒磨成针,需要极大的毅力,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到,李白被老妇人的这种意志感动了,所以李白又回去完成了学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3)读了《囊萤夜读》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哪个成语?课文插图中的书为什么是竹子做成的?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想到了成语囊萤映雪。这个成语讲了两个古人家境贫穷,勤学苦读的故事。“囊萤”的主人公是车胤,“映雪”的主人公是孙康,“映雪”指孙康借助雪的反光来读书。 晋代的时候纸张还没有普及,多数书是用竹简做的。 少年时代的车胤家境贫寒,但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克服困难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梳理 第19课:《小英雄雨来》 ●重点句子 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课文梳理 ●重点句子 (3)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第19课:《小英雄雨来》 (4)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雨来几次都用“没看见”回答,这几次“没看见”是雨来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现了雨来什么特点? 第一次,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嘟嘟囔囔”地说“没看见”,装成傻乎乎的样子来敷衍敌人,表现出雨来的机智勇敢;第二次,面对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雨来“摇摇头”说“没看见”,表现出雨来的沉着冷静;第三次,被敌人毒打之后,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表现出雨来的坚强不屈。 第19课:《小英雄雨来》 (2)雨来能成为小英雄的原因是什么? 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具有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英雄品质,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在文中出现过几次?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出现过次。前两次出现在第二部分:女老师领着学生念这句话,在雨来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第三次出现在第四部分: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与毒打,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这句话反复出现三次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这是雨来能够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地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雨来有如此英勇的表现,正是因为他对祖国的热爱。 第19课:《小英雄雨来》 (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课文梳理 第20课:《我家的男子汉》 ●重点句子 运用比喻,可以使人想见那挣扎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 (2)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失败以及他对独立的要求受挫,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 要求独立的自尊,是对“男子汉” 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对“男子汉” 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是有了这种关心和爱护,“男子汉”才能真正成长。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文中的小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小主人公是一个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率真爽气),处处要求独立(自立自主),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沉着勇敢)的人。 因为这个孩子虽然具有天真活泼、率真爽气的一面,但他又具有男子汉自主独立、沉着勇敢的一面,所以作者称他为“男子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男子汉”吃饭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男子汉”要求的独立的特点的? 从“男子汉”的饭量大,吃的东西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这三方面来写的。要求自己走,不让牵手;要自己买东西;自己换橘子水。 第20课:《我家的男子汉》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3)“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男子汉”的个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我们家的男子汉”在长大? 上托儿所的镇静、坦然以及很快适应,表现他的刚强、成熟;回安徽时勇敢地跳进车厢,踏上回乡之旅。 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脸盘的轮廓、手掌上的细纹、身体、力气、智慧性格、性别等方面可以感受到他鲜明的变化,感受到他在长大。 第20课:《我家的男子汉》 (1)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课文梳理 第21课:《芦花鞋》 ●重点句子 把鞋比作鸟窝和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家人对新编出的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2)“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3)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课文梳理 第21课:《芦花鞋》 ●重点句子 并没有因为城里人非常喜欢他的鞋子而涨价,表现了青铜诚信善良的优秀品格。 (4)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表示看的词语:两次“目光落在……”两次“看看”。四次看,看鞋-看天-看雪地-看鞋;反复看鞋,他在思考到底是为了家人卖掉鞋子还是留下自己心爱的新鞋子,反映了青铜内心的挣扎和对鞋子的不舍。最终青铜选择脱掉鞋,自己雪地赤脚追向那个人,表现了青铜的善良。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的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请孩子们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天天”表现了青铜执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表明那些芦花鞋制作得十分精致、漂亮,特别受欢迎。 第21课:《芦花鞋》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想象一下,青铜脱下芦花鞋后会做什么? 乐观坚强 相互支撑 相互体贴 示例:青铜会把自己的芦花鞋送给那个人。 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示例: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第21课:《芦花鞋》 口语交际 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彼此信任;有人认为,是愿意分享,不自私……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分小组讨论,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 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下面是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作的记录,供参考。 口语交际 ●交际内容 朋友相处的秘诀 将小组意见汇总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组员可以作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口语交际 (1)思考和朋友相处时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与朋友建立良好、稳固的关系。 (2)小组讨论,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讨论时要做好记录,先记录每个组员的想法,再把相近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最后标记出大多数组员认同的想法。 (3)分类汇总、整理小组意见。 (4)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要有条理,其他组员可以作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 ●交际指导 总结:朋友相处的秘诀 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彼此信任,打心底信任对方。相互尊重,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直言不讳。说真话的不一定是朋友,但不说真话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朋友。患难与共。有福同享的不一定是朋友,有难同当才是真朋友。要舍得分享,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 口语交际 丁丁:信任是朋友间相处的基础,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朋友之间还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彼此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随便答应,这点非常重要! 冬冬: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渡过难关,战胜困难。只有这样,友谊才能常存。 兰兰:朋友间要真诚相待,如果与朋友闹了矛盾,要想一想谁对谁错。如果自己错了,就应该真诚地向朋友道歉;如果是朋友错了,可以委婉地向朋友说明,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林林:这是我们小组讨论得出的关于朋友之间相处的秘诀: ①信任。与朋友相互信任,不猜疑,不欺骗。 ②互助。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③真诚。与朋友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不阿谀奉承。 ●交际范例 语文园地 (1)交流指导 交流平台 ②书中几位同学的发言介绍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③阅读长课文有什么好方法? 边读边想,化整为零 前后联系,瞻前顾后 ①自主阅读“交流平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吧! 把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一些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交流平台 ④你还知道哪些阅读较长文章的方法呢? 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文章的目的。 勾画法: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重点词语、句子或者自己喜有疑问的词句。 ⑤默读曹文轩的《冰项链》,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尝试列出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吧! 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小标题 葵花想戴冰项链 青铜做冰项链 葵花戴上冰项链 (2)交流范例 交流平台 当当:遇到不懂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丁丁:《小英雄雨来(节选)》共分为六部分: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河沿枪声、机智逃生。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冬冬:在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时,读到“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时,我会返回去看一看前面都讲了他的哪些事例,感受“男子汉”的性格特点。 (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词句段运用。 理解: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囊萤夜读:东晋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由于家境贫寒,他没钱买灯油,晚上无法读书。夏天他就用白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含义: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读书至深夜。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战国时的苏秦,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 含义: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词句段运用。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 含义: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铁杵成针:传说李白幼年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业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含义: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时与游酢(zuo)一起去拜谒程颐,恰巧程颐正在休息。杨时与游酢不敢惊动程颐,就在旁站立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前的积雪已经快半米深了。含义: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手不释卷:东汉末年,吕蒙是东吴的大将。他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他说:“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好学,受益匪浅。 含义: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词句段运用。 手不释卷: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的故事。 含义:形容勤奋好学。 你还知道哪些与求学有关的成语呢? 闻鸡起舞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红色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再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词句段运用。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qi),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理解:这四个句子虽然都是比喻句,但是感情色彩不同。前两个句子的加点部分把雨来分别比作了“小泥鳅”和“小鸭子”,是褒义的,写出了对雨来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用“鹰的爪子”和“恶狼的眼睛”这两种凶狠的动物的身体部位作比喻,是贬义的,写出了敌人的凶恶,表达了对敌人的痛恨。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 〔尽〕完,没有了,这里指看不见了。 〔独去闲〕悠闲地独自离去。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闲,悠闲。 〔相看两不厌〕相互看不够。厌,朴态满足。 日积月累 诗意:天上的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天空中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悠闲地越飘越远。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相互看不够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这首诗借景抒情,以独坐敬亭山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下节课再见 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